快速掌握RabbitMQ(一)——RabbitMQ的基本概念、安裝和C#驅動
1 RabbitMQ簡介
RabbitMQ是一個由erlang開發的AMQP(Advanced Message Queue )的開源實現,官網地址:http://www.rabbitmq.com。RabbitMQ作為一個訊息代理,主要負責接收、儲存和轉發訊息,它提供了可靠的訊息機制和靈活的訊息路由,並支援訊息叢集和分散式部署,常用於應用解耦,耗時任務佇列,流量削鋒等場景。本系列文章將系統介紹RabbitMQ的工作機制,程式碼驅動和叢集配置,本篇主要介紹RabbitMQ中一些基本概念,常用的RabbitMQ Control命令,最後寫一個C#驅動的簡單栗子。先看一下RabbitMQ的基本結構:
上圖是RabbitMQ的一個基本結構,生產者Producer和消費者Consumer都是RabbitMQ的客戶端,Producer負責傳送訊息,Consumer負責消費訊息。
接下來我們結合這張圖來理解RabbitMQ的一些概念:
Broker(Server):接受客戶端連線,實現AMQP訊息佇列和路由功能的程序,我們可以把Broker叫做RabbitMQ伺服器。
Virtual Host:一個虛擬概念,一個Virtual Host裡面可以有若干個Exchange和Queue,主要用於許可權控制,隔離應用。如應用程式A使用VhostA,應用程式B使用VhostB,那麼我們在VhostA中只存放應用程式A的exchange,queue和訊息,應用程式A的使用者只能訪問VhostA,不能訪問VhostB中的資料。
Exchange:接受生產者傳送的訊息,並根據Binding規則將訊息路由給伺服器中的佇列。ExchangeType決定了Exchange路由訊息的行為,例如,在RabbitMQ中,ExchangeType有Direct、Fanout、Topic和Header四種,不同型別的Exchange路由規則是不一樣的(這些以後會詳細介紹)。
Queue:訊息佇列,用於儲存還未被消費者消費的訊息,佇列是先進先出的,預設情況下先儲存的訊息先被處理。
Message:就是訊息,由Header和Body組成,Header是由生產者新增的各種屬性的集合,包括Message是否被持久化、由哪個Message Queue接受、優先順序是多少等,Body是真正傳輸的資料,內容格式為byte[]。
Connection:連線,對於RabbitMQ而言,其實就是一個位於客戶端和Broker之間的TCP連線。
Channel:通道,僅僅建立了客戶端到Broker之間的連線Connection後,客戶端還是不能傳送訊息的。需要在Connection的基礎上建立Channel,AMQP協議規定只有通過Channel才能執行AMQP的命令,一個Connection可以包含多個Channel。之所以需要Channel,是因為TCP連線的建立和釋放都是十分昂貴的。
2 RabbitMQ安裝
因為RabbitMQ是用erlang語言開發的,所以我們在安裝RabbitMQ前必須要安裝erlang支援。
1 Windows平臺安裝
1 安裝erlang
首先下載erlang,直接下載最新版本,當前下載的是 OTP 21.3 Windows 64-bit Binary File ,下載完成後一直下一步安裝即可。
2 安裝RabbitMQ
下載Windows平臺的RabbtMQ,當前下載的是 rabbitmq-server-3.7.14.exe ,下載完成後一直下一步安裝即可。
3 安裝Web管理外掛
開啟RabbitMQ Command Prompt,執行命令 rabbitmq-plugins enable rabbitmq_management 即可完成Web監控外掛的安裝。
安裝完成後,開啟瀏覽器輸入 http://127.0.0.1:15672/ 使用預設賬號[ name:guest / password:guest ]登入後介面如下,使用這個UI外掛我們可以輕鬆的檢視RabbitMQ中的交換機(exchange),佇列(queue)等內容,也可以對exchange,queue,使用者等進行新增、修改、刪除操作。
到這一步Windows平臺安裝RabbitMQ完成了。 開啟服務管理器,RabbitMQ已經在正常運行了,如下:
2 Centos安裝RabbitMQ
1 安裝RabbitMQ
這裡虛擬機器系統為Centos7,採用的安裝方式是yum安裝,為了簡單,這裡直接使用官方提供的erlang和RabbitMQ-server的自動安裝指令碼(官方安裝文件),逐行執行下邊的程式碼就可以安裝完成erlang和RabbitMQ。
#安裝socat yum install socat #安裝erlang curl -s https://packagecloud.io/install/repositories/rabbitmq/erlang/script.rpm.sh | sudo bash yum -y install erlang #安裝rabbitmq-server curl -s https://packagecloud.io/install/repositories/rabbitmq/rabbitmq-server/script.rpm.sh | sudo bash yum -y install rabbitmq-server #啟動rabbitmq服務 systemctl start rabbitmq-server #新增web管理外掛 rabbitmq-plugins enable rabbitmq_management
補充:如果安裝完成後,執行RabbitMQ執行命令特別慢,或者出現報錯【rabbitmq unable to perform an operation on node xxx@xxx】,解決方法:
編輯hosts,執行命令 vim /etc/hosts ,新增本機IP(或者虛擬機器IP)
命令執行結束後,使用瀏覽器訪問 http://127.0.0.1:15672/ 也會出現web管理介面。通過上邊的安裝步驟安裝的RabbitMQ會生成Unit檔案,所以我們可以使用Systemd管理RabbitMQ服務,以下是幾條常用的命令:
#啟動RabbitMQ服務 systemctl start rabbitmq-server #停止RabbitMQ服務 systemctl stop rabbitmq-server #檢視RabbitMQ執行狀態 systemctl status rabbitmq-server #重啟RabbitMQ服務 systemctl restart rabbitmq-server
2 RabbitMQ Control工具
使用Web管理介面可以實現RabbitMQ的大部分常用功能,但是有些功能WebUI是做不到的,如:開啟/關閉RabbitMQ應用程式和叢集的管理等。RabbitMQ Control是RabbitMQ的命令列管理工具,可以呼叫所有的RabbitMQ內建功能,主命令是rabbitmqctl ,下邊是一個查詢使用者列表的命令,注意需要切換到sbin目錄下執行:
為了方便的使用RabbitMQ Control工具,我們最好新增一個環境變數,Windows預設安裝時在PATH中新增一條: C:\Program Files\RabbitMQ Server\rabbitmq_server-3.7.14\sbin ,不是預設安裝的話找到對應的安裝目錄新增PATH。按照上的安裝方法,Centos可以直接使用RabbitMQ Control工具,不需要多餘的配置。如果想詳細瞭解RabbitMQ Control工具,可以參考RabbitMQ Control的官方文件。
這裡總結了一些最常用到的RabbitMQ Controll命令,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試著執行一下這些命令,如在命令列工具中使用命令 rabbitmqctl add_user <username> <password> 新增一個新使用者。
1 基本控制命令
基本控制命令主要用於啟動、停止應用程式、runtime等
#停止rabbitmq和runtime rabbitmqctl shutdown #停止erlang節點 rabbitmqctl stop #啟用rabbitmq rabbitmqctl start_app #停止rabbitmq rabbitmqctl stop_app #檢視狀態 rabbitmqctl status #檢視環境 rabbitmqctl environment #rabbitmq恢復最初狀態,內部的exchange和queue都清除 rabbitmqctl reset
2 服務狀態管理
這些命令主要用於用於檢視exchang、channel、binding、queue、consumers:
#返回queue的資訊 list_queues [-p <vhostpath>] [<queueinfoitem> ...] #返回exchange的資訊 list_exchanges [-p <vhostpath>] [<exchangeinfoitem> ...] #返回繫結資訊 list_bindings [-p <vhostpath>] [<bindinginfoitem> ...] #返回連結資訊 list_connections [<connectioninfoitem> ...] #返回目前所有的channels list_channels [<channelinfoitem> ...] #返回consumers list_consumers [-p <vhostpath>]
3 使用者管理命令
這些命令主要用於新增、修改、刪除使用者及管理使用者許可權
#在rabbitmq的內部資料庫新增使用者 add_user <username> <password> #刪除一個使用者 delete_user <username> #改變使用者密碼 change_password <username> <newpassword> #清除使用者密碼,禁止使用者登入 clear_password <username> #設定使用者tags,就是設定使用者角色 set_user_tags <username> <tag> # 檢視使用者列表 list_users #建立一個vhost add_vhost <vhostpath> #刪除一個vhosts delete_vhost <vhostpath> #列出vhosts list_vhosts [<vhostinfoitem> ...] #針對一個vhosts 給使用者賦予相關許可權 set_permissions [-p <vhostpath>] <user> <conf> <write> <read> #清除一個使用者對vhost的許可權 clear_permissions [-p <vhostpath>] <username> #列出所有使用者對某一vhost的許可權 list_permissions [-p <vhostpath>] #列出某使用者的訪問許可權 list_user_permissions <username>
4 叢集管理命令
#clusternode表示node名稱,--ram表示node以ram node加入叢集中。預設node以disc node加入叢集,在一個node加入cluster之前,必須先停止該node的rabbitmq應用,即先執行stop_app。 join_cluster <clusternode> [--ram] #顯示cluster中的所有node cluster_status #設定叢集名字 set_cluster_name <clustername> #修改叢集名字 rename_cluster_node <oldname> <newname> #改變一個cluster中node的模式,該節點在轉換前必須先停止,不能把一個叢集中唯一的disk node轉化為ram node change_cluster_node_type <disc | ram> #遠端刪除一個節點,刪除前必須該節點必須先停止 rabbitmqctl forget_cluster_node rabbit@rabbit1 #同步映象佇列 sync_queue <queuename> #取消同步佇列 cancel_sync_queue <queuename> #清空佇列中所有訊息 purge_queue [-p vhost] <queuename>
這裡列舉的很多命令是現階段用不到的,如叢集控制相關的命令,這些命令的用法會在以後的章節中逐漸理解。
3 C#驅動RabbitMQ
1 一個簡單的栗子
作為開發者,我們最在意的還是怎麼在程式碼中使用RabbitMQ,可以通過官方RabbitMQ開發文件來學習RabbitMQ的使用,這裡以.NET為例演示一下RabbitMQ的最基本用法。建立兩個Console應用,一個作為傳送訊息的生產者(Producer),一個作為接受訊息的消費者(Consumer),生產者向佇列寫入訊息,消費者接受這條訊息,結構如下:
兩個控制檯應用都要新增RabbitMQ.Client包,命令如下:
Install-Package RabbitMQ.Client
生產者(Producer)程式碼: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r factory = new ConnectionFactory() { //rabbitmq-server所在裝置ip,這裡就是本機 HostName = "127.0.0.1", UserName = "wyy",//使用者名稱 Password = "123321"//密碼 }; //第一步:建立連線connection using (var connection = factory.CreateConnection()) { //第二步:建立通道channel using (var channel = connection.CreateModel()) { //第三步:宣告交換機exchang channel.ExchangeDeclare(exchange: "myexchange", type: ExchangeType.Direct, durable: true, autoDelete: false, arguments: null); //第四步:宣告佇列queue channel.QueueDeclare(queue: "myqueue", durable: true, exclusive: false, autoDelete: false, arguments: null); Console.WriteLine("生產者準備就緒...."); //第五步:繫結佇列到互動機 channel.QueueBind(queue:"myqueue", exchange:"myexchange", routingKey:"mykey"); string message = ""; //第六步:傳送訊息 //在控制檯輸入訊息,按enter鍵傳送訊息 while (!message.Equals("quit", StringComparison.CurrentCultureIgnoreCase)) { message = Console.ReadLine(); var body = Encoding.UTF8.GetBytes(message); //基本釋出 channel.BasicPublish(exchange: "myexchange", routingKey: "mykey", basicProperties: null, body: body); Console.WriteLine($"訊息【{message}】已傳送到佇列"); } } } Console.ReadKey(); } }
消費者(Consumer)程式碼: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r factory = new ConnectionFactory() { //rabbitmq-server所在裝置ip,這裡就是本機 HostName = "127.0.0.1", UserName = "wyy",//使用者名稱 Password = "123321"//密碼 }; //第一步:建立連線connection using (var connection = factory.CreateConnection()) { //第二步:建立通道channel using (var channel = connection.CreateModel()) { //第三步:宣告佇列queue channel.QueueDeclare(queue: "myqueue", durable: true, exclusive: false, autoDelete: false, arguments: null); //第四步:定義消費者 var consumer = new EventingBasicConsumer(channel); consumer.Received += (model, ea) => { var body = ea.Body; var message = Encoding.UTF8.GetString(body); Console.WriteLine($"接受到訊息【{message}】"); }; Console.WriteLine("消費者準備就緒...."); //第五步:處理訊息 channel.BasicConsume(queue: "myqueue", autoAck: true, consumer: consumer); Console.ReadLine(); } } } }
依次執行Producer和Consumer兩個應用程式,執行結果如下:
注意:上邊的程式碼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程式碼中都聲明瞭exchange和queue,這主要是為了讓這兩個程式可以按任意順序啟動,如:我們只在生產者程式碼中定義了exchange和queue,卻先啟動消費者,這會讓造成消費者找不到自己需要的exhange和queue(出現404錯誤)。實際開發中建立exchange/queue、繫結佇列以及設定routingKey這些工作,都可以通過WebUI管理介面或者使用Rabbitmq Control工具完成。
QueueDeclare方法用於宣告佇列,ExchangeDeclare用於宣告交換機,我們在使用這兩個方法宣告時,可以設定佇列和交換機的屬性,如queue的名字,長度限制,exchange是否持久化、交換機型別等。
2 QueueDeclare方法詳解
在上邊的栗子中我們使用了宣告佇列的方法 QueueDeclareOk QueueDeclare(string queue, bool durable, bool exclusive, bool autoDelete, IDictionary<string, object> arguments) ,該方法通過引數設定佇列的特性。這裡介紹一下該方法 中幾個引數的作用,先看一個完整的宣告佇列的栗子:
//宣告佇列newsQueue channel.QueueDeclare(queue: "myqueue", durable: false, exclusive: false, autoDelete: false, arguments: new Dictionary<string, object>() { //佇列中訊息的過期時間是8s { "x-message-ttl",1000*8 }, //佇列60s沒有被使用,則刪除該佇列 {"x-expires",1000*60 }, //佇列最多儲存100條訊息 {"x-max-length",100 }, //佇列中ready型別訊息總共不能超過1000位元組 {"x-max-length-bytes",1000 }, //當佇列訊息滿了時,丟棄傳來後續訊息 {"x-overflow","reject-publish" }, //丟棄的訊息傳送到deadExchange交換機 {"x-dead-letter-exchange","deadExchange" }, //丟棄的訊息傳送到deadExchange交換機時的RoutingKey {"x-dead-letter-routing-key","deadKey" }, //佇列中最大的優先順序等級為10(在Publish訊息時對每條訊息設定優先順序) {"x-max-priority",10 }, //設定佇列預設為lazy {"x-queue-mode","lazy" } });
QueueDeclare方法的引數如下:
queue:佇列名字;
durable:是否持久化。設定為true時,佇列資訊儲存在rabbitmq的內建資料庫中,伺服器重啟時佇列也會恢復(注意:重啟後佇列內部的訊息不會恢復,怎麼實現訊息持久化以後會詳細介紹);
exclusive:是否排外。設定為true時只有首次宣告該佇列的Connection可以訪問,其他Connection不能訪問該佇列;且在Connection斷開時,佇列會被刪除(即使durable設定為true也會被刪除);
autoDelete:是否自動刪除。設定為true時,表示在最後一條使用該佇列的連線(Connection)斷開時,將自動刪除這個佇列;
arguments:設定佇列的一些其它屬性,為Dictionary<string,object>型別,下表總結了arguments中可以設定的常用屬性。
引數名 | 作用 | 示例 |
Message TTL | 設定佇列中訊息的有效時間 | { "x-message-ttl",1000*8 },設定佇列中的所有訊息的有效期為8s; |
Auto expire | 自動刪除佇列。一定的時間內佇列沒有被使用,則自動刪除佇列 | {"x-expires",1000*60 },設定佇列的過期時長為60s,如果60s沒有佇列被訪問,則刪除佇列; |
Max length | 佇列能儲存訊息的最大條數 | {"x-max-length",100 },設定佇列最多儲存100條訊息; |
Max length bytes | 佇列中ready型別訊息的總位元組數 | {"x-max-length-bytes",1000 }, 設定佇列中ready型別訊息總共不能超過1000位元組; |
Overflow behaviour | 當佇列訊息滿了時,再接收訊息時的處理方法。有兩種處理方案:預設為"drop-head"模式,表示從佇列頭部丟棄訊息;"reject-publish "表示不接收後續的訊息 |
{"x-overflow","reject-publish" },設定當佇列訊息滿了時,丟棄傳來後續訊息; |
Dead letter exchange | 用於儲存被丟棄的訊息的交換機名。Overflow behaviour 的兩種處理方案中丟棄的訊息都會發送到這個交換機 | {"x-dead-letter-exchange","beiyongExchange" },設定丟棄的訊息傳送到名字位beiyongExchange的交換機; |
Dead letter routing key | 被丟棄的訊息傳送到Dead letter exchange時的使用的routing Key | {"x-dead-letter-routing-key","deadKey" },設定丟棄的訊息傳送到beiyongExchange交換機時的RoutingKey值是"deadKey"; |
Maximum priority | 設定佇列中訊息優先順序的最大等級,在publish訊息時可以設定單條訊息的優先順序等級 | {"x-max-priority",10 },設定中訊息優先順序的最大等級為10; |
Lazy mode | 設定佇列的模式,如果設定為Lazy表示佇列中訊息儘可能存放在磁碟中,以減少記憶體佔用;不設定時訊息都存放在佇列中,用以儘可能快的處理訊息 | {"x-queue-mode","lazy"},3.6以後版本可用,設定佇列中訊息儘可能存放在磁碟中,以減少記憶體佔用。在訊息擁堵時和訊息持久化配置使用可以減少記憶體佔用。 |
3 ExchangeDeclare方法詳解
宣告交換機的方法 void ExchangeDeclare(string exchange, string type, bool durable, bool autoDelete, IDictionary<string, object> arguments) 可以設定交換機的特性,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方法的幾個引數:
channel.ExchangeDeclare(exchange: "myexchange", type: ExchangeType.Direct, durable: true, autoDelete: false, arguments: new Dictionary<string, object> {
{"alternate-exchange","BeiyongExchange" }//如果訊息不能路由到該交換機,就把訊息路由到備用交換機BeiyongExchange上
});
exchange:交換機名字。
type:交換機型別。exchange有direct、fanout、topic、header四種類型,在下一篇會詳細介紹;
durable:是否持久化。設定為true時,交換機資訊儲存在rabbitmq的內建資料庫中,伺服器重啟時交換機資訊也會恢復;
autoDelete:是否自動刪除。設定為true時,表示在最後一條使用該交換機的連線(Connection)斷開時,自動刪除這個佇列;
arguments:其他的一些引數,型別為Dictionary<string,object> 。
小結
本節主要介紹了RabbitMQ的基本概念,在Windows和Centos上的安裝方法,及RabbitMQ Control工具的基本使用,最後演示了一個C#驅動RabbitMQ的栗子,並詳細介紹了宣告queue和exchange的方法。通過這一節我們大概瞭解了RabbitMQ的基本使用。以後的章節會逐漸介紹RabbitMQ的四種exchange、兩種Consumer的特點和使用場景,以及訊息確認、優先順序、持久化等,最後搭建一個高可用的RabbitMQ叢集,如果文中有錯誤的話,希望大家可以指出,我會及時修改,謝謝!
參考文章
【1】 https://www.cnblogs.com/dwlsxj/p/RabbitMQ.html
【2】https://www.cnblogs.com/operationhome/p/1048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