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拒絕洗腦式廣告,無限重複洗腦式廣告應該受到譴責。怎麼有效抵制這類廣告?

拒絕洗腦式廣告,無限重複洗腦式廣告應該受到譴責。怎麼有效抵制這類廣告?

 

前言

當下在廣告行業中,似乎普遍存在洗腦式影響的影子。即通過無腦的、重複的、吶喊式的曝光,在你的腦海裡生成某一領域的注意,然後影響你的行為。例如拼多多。  " 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 " 你是不是有映像?你是不是快要唱起來了?又例如,“學車就到豬堅強”,楊冪大喊:“58同城~~” 等等

這種思路的確能獲得有效的關注,能夠在短期內把資訊留在客戶的腦海裡,至於留的是好映像還是壞映像都不怎麼重要,只要下次你要用到這一個領域的東西,自然腦海裡的東西就跟魚一樣蹦出來了。

博主說說大家應該如何抵制、如何理性拒絕此類洗腦。此類洗腦以各種重複、簡單、無腦式宣傳影響了我們原本可能的行為,我們原本可以有更多優質選擇,我們原本可以對各種型別的資訊做一個理性比較,但是因為極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導致這類廣告越來越多、愈演愈烈,什麼產品都要來一波洗腦廣告,每天在電梯、在公交車站、甚至電視上、電影插播,影響心情不說,還會導致好的內容看不到,洗腦內容一直有的情況,洗腦無處不在,我們還需理性看待

 

瞭解認知過程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流程,即一個觀念、一條資訊、一個說法,想要進到我們腦子裡是有一個流程的,而且往往這些東西也會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真正抵達你的大腦,認知的過程可以分為6個步驟

曝光  ➤  注意  ➤  理解   ➤  態度轉變  ➤  態度保持/態度睡眠  ➤   行為影響

曝光,即一條資訊,肯定要先讓你看到,你都看不見就沒有下一步了,曝光是有很多細節和問題在裡面的,例如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推送特定的資訊,能更好的曝光。例如給感冒了的人推送感冒特效藥廣告。 給要買車的人推薦二手車平臺等等。我們這種程式設計師,平時在電梯裡看到的很可能就是什麼 “防脫髮去xxx”、 “遊戲本”,不排除有某些廣告受眾面非常廣,各種投就可以了。

曝光完了以後,就是需要內容吸引你的注意力了,如果你只是看到了這個廣告,但是沒興趣,那也是白瞎。

當你真的注意到這個廣告了,廣告要做的就是試圖讓你能理解廣告的含義,你理解的越深,陷得越深;你理解的越多,興趣越大。就好比你現在用天貓和京東,你瞭解京東多一點你可能會用京東,相反你可能更願意用天貓。 其實就是關於人類的安全感和選擇性問題,人們趨向於選擇自己擅長的,懂得更多的領域。

嗯,分析完前面三步,我們大體可以判斷,為什麼當下會有如此之多的無腦廣告。因為這種廣告確實簡單可行呀,可以直接跳過三個步驟。 通過高喊 “58同城”,你想不注意都難,注意到了後面就給你說幾句大白話,每天重複,你想不理解都難!

然後呢,理解完了資訊之後,你就該對資訊做判斷了,態度轉變就是說你本來對這個事情是沒有什麼立場和態度可言的,但是可能在理解了某個資訊的時候改變了立場和態度。例如 “學車就到豬堅強” ,你可能本身從同事、家人那裡得到的資訊是不信任網際網路學車這類的玩意兒的,但是...通過這種無限洗腦,你可能就會慢慢的覺得,“嘗試一下也不是壞事”,這就是你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這就是廣告的目的之一。

那什麼是態度保持和態度睡眠? 這麼說吧,你不是馬上就要做某某事情,還是例如學車,你肯定不是馬上就要學,可能過了幾個月,可能過了一兩年。 這中間廣告商需要防止你忘了,哎呀你別忘了 “學車就到豬堅強”。天天給你念叨。 而態度睡眠的情況則不一樣,你想想,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拼多多,拼多多是幹什麼的。假如某一天看到拼多多的廣告,並且沒有對它產生排斥,那麼將來、一個星期以後,在微信上再給你推一個拼多多的連結,你很有可能會點進去!  只是為了前一個星期聽到的洗腦廣告,你就點進去消費了。

我們一般理解的這六個過程,能夠表達80%-90%的場景,廣告幾乎都是這種套路。或讓你感同身受,從而理解內容,然後對品牌形成態度;或讓你無腦記憶,降低理解成本,以便將來打第二個廣告你更容易接受。  

第一印象的影響力

 我們前面提到了,一個人對某個資訊的態度生成過程是比較曲折的。需要從曝光一直到理解,才能最終轉換成一種對待某個事情的態度。---這個過程太長了,我們的大腦這麼認為。

人天生是懶惰的,我們更多的時候,很難對一個事情有兩次態度轉變。 例如你第一次聽到的是“瓜子二手車直賣網”這句廣告詞,再給你聽 “人人車”,你很大概率會依靠直覺,先入為主,記住的最牢固的還是“瓜子二手車直賣網”。

這其實就是直覺,直覺是有一定的意識基礎的,它是基於你的經歷、你的經驗、你的價值觀等組合成的一個類似偷懶的東西。你每天都在接受很多主動的被動的各種資訊,大腦沒有辦法全部都去關注、去理解,大腦就想了個偷懶的辦法,把你的這些經歷什麼的歸納到你的所謂的直覺裡面,所以就有了第一印象決定一切的說法。你直覺上認為這個人、這件事情是ok的,那麼後面發生的事情只要不是能夠徹底改變的事情,就不會改變你的直覺。

所以第一印象真的可以決定一切

如果你善於經營,你給某人或某事產生第一印象以後,適當的暗示、保持,你就能保持然後加深這個第一印象。例如,你做了一件好事,被第一次認識的小姐姐看到了,小姐姐就對你有了“這個人有點善良”的印象。那麼,如果你下一次,跟她聊天的時候話題變成 “舊衣服如何捐贈”,這個時候小姐姐可能會認為你“這個人真的很善良”,然後呢,然後你就真的很“善良”了,即使你偶爾表現出壞的一面,也大概率不會讓小姐姐改變想法----除非你幹了什麼特別牛逼,印象特別深的壞事兒。

第一印象跟洗腦廣告有什麼關係呢?

洗腦廣告的特徵是“xxx就來xxx”,如果你聽的多了,你的潛意識就會記住它,然後在下一次,就會應用這個直覺,“哦,買車就去xxx”。洗腦廣告之所以如此煩躁的原因就在於此,它就是要讓你聽到耳朵起繭,好在你懶惰的大腦裡面植入一個概念,“學挖掘機就到山東藍翔”----你不學挖掘機吧,提到學挖掘機你肯定會想到這句廣告詞吧。

這節最關鍵的觀點是,這些廣告是沒有得知內容是否優秀,沒有考察是否適合,就強行給你灌輸了概念;煩到你了不說,還會影響你後續的行為;有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這個,或者你不需要買二手車,你只是想買一臺便宜的新車,但是因為瓜子的狂轟濫炸讓你的直覺去買了。

 

正向偏見的構建

那麼怎麼樣拒絕這類的洗腦廣告呢,終於到正題了。

我有一個辦法,我叫它 正向的偏見構建,我們可以利用第一印象,對某個事物,做一個自我灌輸印象,形成一個正向的對事物的偏見。進而利用直覺直接遮蔽洗腦廣告,達到耳中雖有廣告,腦海在想小姐姐。

例如,針對洗腦廣告,我可以自己給自己灌輸概念 “這廣告一點新意都沒有”,“這廣告煩人”, “老子不買車”等等,在聽到“瓜子二手車直賣網”的時候,你默唸一句,“這廣告一點新意都沒有”,“這廣告真煩人”,“不買車”,就可以有效構建正向的偏見。當你下次遇到同類型的“人人車”,你第一反應,可能就是“跟瓜子一樣”,然後就是“一點新意都沒有”。

然後你就抵制了這次洗腦,它沒有形成什麼正向的東西到你的腦子裡。

另外一個概念也很重要,你可能必須得給自己灌輸另一個概念“做事情/花錢/下載app,我得先看一下評論”。以便隨時隨地,即使被洗腦,也可以降低損失。

其實這兩種概念是很常見的,你自己可能就一直在使用,但是你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有條件反射的直覺。你只是在意識到有問題之後,才想起這些。 構建偏見的要點是在問題之前,通過自我洗腦,形成直覺,避免問題的發生。

自我洗腦如何進行呢?

你試試,當聽到“瓜子二手車直賣網”的時候,你就默唸 “這廣告一點新意都沒有”,“這廣告煩人”。當重複了一定的頻率,你就可以自動抵制這些廣告影響了。當聽到楊冪大喊“58同城”,你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58,而是這廣告真tm煩人,一點新意都沒有。

 

正確抵制,跟隨自己真實的內心

 抵制也是有區分的,主要是什麼呢?

主要還是看內容,好的廣告也有不少的,不可能抵制所有的廣告。我們要抵制無良洗腦廣告,歡迎有質量的,吸引你的廣告,而不是每天大喊,每天重複洗腦的話語來贏得你的認知改變----這種洗腦行為充斥了我們的生活。

當然你依然要跟隨自己的內心。你覺得ok,那就ok。

 

後記

本文寫於讀《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之後,有一定的態度與社會影響的認知之後,輸出的一篇議論。說了一些怎麼抵制洗腦的事情和搬運了一些概念。主要是覺得這些廣告是真的很煩,上班下班地鐵公交無處不在,最近更是有愈演愈烈,不論什麼產品、什麼專案,前期融到錢一定會洗一波。就導致了我們生活中充斥了這種無腦的廣告,而那些良心的,用心製作的廣告卻沒有人看,沒有人知道。

我們應該接受好的、質量ok的、有意義的廣告。這種產品通過廣告我們得知真正能給我們自己帶來好處,這樣的廣告才值得我們關注。才值得資本投入金錢。而不是現在畸形的,大筆的錢花在洗腦上。

-----

個人愚見,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