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理解CORS跨域原理
背景
現在的前端開發中都是前後端分離的開發模式,資料的獲取並非同源,所以跨域的問題在我們日常開發中特別常見。其實這種資料網上也是一搜一大堆,但是都不夠全面,理解起來也不夠透徹。這篇文章就結合具體的示例程式碼以及之前分享的PPT進行整合將跨域的原理梳理一遍。
跨域的基本概念
什麼是跨域,什麼時候產生跨域,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咱們這裡就長話短說了。
不要覺得我誇張了,我是為了強調,強調,強調!!!^_^
瀏覽器為了一定的安全因素,增加了同源策略。有違同源策略的操作都是被禁止的,這個時候就會發生我們所說的跨域。如果沒有同源策略會怎樣?這就好玩了。
誒,請求發出去了,資料沒回來。**
廣義的跨域
其實瀏覽器載入的資源很多都是跨域的,只是有些資源的載入瀏覽器是允許的。
圖片、CSS、Script等資源是不受同源策略限制的。
狹義的跨域
我們所說的跨域主要說的是ajax請求無法完成。
跨域解決方案
跨域解決方案有很多了,能搜出一堆。不過也只有幾個是常用的。有些方案可以瞭解下看看是怎麼回事就可以了。
古老的JSONP
JSONP的優點就是因為他夠老,能相容各種瀏覽器,無相容問題,眾生平等。
他傳送的不是ajax請求,而是利用了script標籤載入機制。他傳送的不是ajax請求。
一圖勝過千言啊。
既然機制我們已經瞭解了。那咱們看下具體的實現。
客戶端程式碼
function jsonp() {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type = 'text/javascript'; // 傳參並指定回撥執行函式為backFn script.src = 'http://localhost:8100/getUserInfo?uid=100&callback=backFn';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cript); } // 回撥執行函式 function backFn(res) { alert(JSON.stringify(re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_get_data').addEventListener('click',()=>{ jsonp(); });
服務端程式碼
let uid = ctx.query.uid;
let callback=ctx.query.callback;
ctx.body = 'backFn({"code": 0, "user": "admin"})';
程式碼很簡單,就不多說了。
JSONP缺點
只支援get,而且存在安全問題。
技術發展至今,jsonp這種前後端耦合的方式肯定要被代替。
CORS跨域解決方案
2014年1月16號CORS作為http協議的擴充部分正式釋出,主要定義了客戶端和服務端的溝通機制,也就是所謂的協議。
看圖加深理解
CORS從具體的程式碼實現上來說比較方便,前端幾乎不需要寫任何程式碼就可以支援。主要是靠服務端進行配置。而且是對各種請求方法、各種資料請求型別都是完美支援的。
CORS需要瀏覽器和伺服器同時支援。目前所有瀏覽器都支援該功能,IE瀏覽器不能低於IE10。
整個CORS通訊過程,都是瀏覽器自動完成,不需要使用者參與。對於開發者來說,CORS通訊與同源的AJAX通訊沒有差別,程式碼完全一樣。瀏覽器一旦發現AJAX請求跨源,就會自動新增一些附加的頭資訊,有時還會多出一次附加的請求,但使用者不會有感覺。
因此,實現CORS通訊的關鍵是伺服器。只要伺服器實現了CORS介面,就可以跨源通訊。
CORS的兩種請求
瀏覽器將CORS請求分成兩類:簡單請求(simple request)和非簡單請求(預檢請求)(not-so-simple request)。
只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大條件,就屬於簡單請求。
(1) 請求方法是以下三種方法之一:
HEAD
GET
POST
(2)HTTP請求頭資訊不超出以下幾種欄位:
Accept
Accept-Language
Content-Language
Last-Event-ID
Content-Type:只限於三個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凡是不同時滿足上面兩個條件,就屬於非簡單請求。
瀏覽器對這兩種請求的處理,是不一樣的。
CORS的簡單請求
對於簡單請求,瀏覽器直接發出CORS請求。具體來說,就是在頭資訊之中,增加一個Origin
欄位。
下面是一個例子,瀏覽器發現這次跨源AJAX請求是簡單請求,就自動在頭資訊之中,新增一個Origin
欄位。
Origin: http://m.xin.com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上面的頭資訊中,Origin
欄位用來說明,本次請求來自哪個源(協議 + 域名 + 埠)。伺服器根據這個值,決定是否同意這次請求。
如果Origin
指定的源,不在許可範圍內,伺服器會返回一個正常的HTTP迴應。瀏覽器發現,這個迴應的頭資訊沒有包含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欄位(詳見下文),就知道出錯了,從而丟擲一個錯誤,被XMLHttpRequest
的onerror
回撥函式捕獲。注意,這種錯誤無法通過狀態碼識別,因為HTTP迴應的狀態碼有可能是200。
如果Origin
指定的域名在許可範圍內,伺服器返回的響應,會多出幾個頭資訊欄位。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FooBar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上面的頭資訊之中,有三個與CORS請求相關的欄位,都以Access-Control-
開頭。
(1)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該欄位是必須的。它的值要麼是請求時Origin
欄位的值,要麼是一個*
,表示接受任意域名的請求。
(2)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該欄位可選。它的值是一個布林值,表示是否允許傳送Cookie。預設情況下,Cookie不包括在CORS請求之中。設為true
,即表示伺服器明確許可,Cookie可以包含在請求中,一起發給伺服器。這個值也只能設為true
,如果伺服器不要瀏覽器傳送Cookie,刪除該欄位即可。
(3)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該欄位可選。CORS請求時,XMLHttpRequest
物件的getResponseHeader()
方法只能拿到6個基本欄位:Cache-Control
、Content-Language
、Content-Type
、Expires
、Last-Modified
、Pragma
。如果想拿到其他欄位,就必須在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裡面指定。上面的例子指定,getResponseHeader('FooBar')
可以返回FooBar
欄位的值。
withCredentials 屬性
上面說到,CORS請求預設不傳送Cookie和HTTP認證資訊。如果要把Cookie發到伺服器,一方面要伺服器同意,指定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欄位。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另一方面,開發者必須在AJAX請求中開啟withCredentials
屬性。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withCredentials = true;
否則,即使伺服器同意傳送Cookie,瀏覽器也不會發送。或者,伺服器要求設定Cookie,瀏覽器也不會處理。
但是,如果省略withCredentials
設定,有的瀏覽器還是會一起傳送Cookie。這時,可以顯式關閉withCredentials
。
xhr.withCredentials = false;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傳送Cookie,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就不能設為星號,必須指定明確的、與請求網頁一致的域名。同時,Cookie依然遵循同源政策,只有用伺服器域名設定的Cookie才會上傳,其他域名的Cookie並不會上傳,且(跨源)原網頁程式碼中的document.cookie
也無法讀取伺服器域名下的Cookie。
CORS簡單請求程式碼參考
簡單請求客戶端不需要做什麼處理,這裡只展示服務端需要做的處理。
服務端程式碼使用Node koa編寫
ctx.set('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localhost:3000');
ctx.set('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true');
body.data={
carId:100,
carName:'寶馬x5-1000'
};
另外關於cookie的傳遞大家可以自己試試
CORS非簡單請求-預檢請求
非簡單請求是那種對伺服器有特殊要求的請求,比如請求方法是PUT
或DELETE
,或者Content-Type
欄位的型別是application/json
。
非簡單請求的CORS請求,會在正式通訊之前,增加一次HTTP查詢請求,稱為"預檢"請求(preflight)。
瀏覽器先詢問伺服器,當前網頁所在的域名是否在伺服器的許可名單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動詞和頭資訊欄位。只有得到肯定答覆,瀏覽器才會發出正式的XMLHttpRequest
請求,否則就報錯。
看圖理解
下面是一段瀏覽器的JavaScript指令碼。
var url = 'http://api.uxin.com/user';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UT', url,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X-Custom-Header', 'value');
xhr.send();
上面程式碼中,HTTP請求的方法是PUT
,並且傳送一個自定義頭資訊X-Custom-Header
。
瀏覽器發現,這是一個非簡單請求,就自動發出一個"預檢"請求,要求伺服器確認可以這樣請求。下面是這個"預檢"請求的HTTP頭資訊。
OPTIONS /cors HTTP/1.1Origin: http://m.a.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U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Custom-Header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預檢"請求用的請求方法是OPTIONS
,表示這個請求是用來詢問的。頭資訊裡面,關鍵欄位是Origin
,表示請求來自哪個源。
除了Origin
欄位,"預檢"請求的頭資訊包括兩個特殊欄位。
(1)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該欄位是必須的,用來列出瀏覽器的CORS請求會用到哪些HTTP方法,上例是PUT
。
(2)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該欄位是一個逗號分隔的字串,指定瀏覽器CORS請求會額外發送的頭資訊欄位,上例是X-Custom-Header
。
CORS預檢請求的響應
伺服器收到"預檢"請求以後,檢查了Origin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和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欄位以後,確認允許跨源請求,就可以做出迴應。
Date: Mon, 01 Dec 2008 01:15:39 GMT
Server: Apache/2.0.61 (Uni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m.a.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0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上面的HTTP迴應中,關鍵的是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欄位,表示http://m.a.com
可以請求資料。該欄位也可以設為星號,表示同意任意跨源請求。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如果瀏覽器否定了"預檢"請求,會返回一個正常的HTTP迴應,但是沒有任何CORS相關的頭資訊欄位。這時瀏覽器就會認定,伺服器不同意預檢請求,因此觸發一個錯誤,被XMLHttpRequest
物件的onerror
回撥函式捕獲。控制檯會打印出如下的報錯資訊。
XMLHttpRequest cannot load http://m.a.com.
Origin http://m.a.com is not allowed by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伺服器迴應的其他CORS相關欄位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ccess-Control-Max-Age: 1728000
(1)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該欄位必需,它的值是逗號分隔的一個字串,表明伺服器支援的所有跨域請求的方法。注意,返回的是所有支援的方法,而不單是瀏覽器請求的那個方法。這是為了避免多次"預檢"請求。
(2)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如果瀏覽器請求包括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欄位,則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欄位是必需的。它也是一個逗號分隔的字串,表明伺服器支援的所有頭資訊欄位,不限於瀏覽器在"預檢"中請求的欄位。
(3)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該欄位與簡單請求時的含義相同。
(4)Access-Control-Max-Age
該欄位可選,用來指定本次預檢請求的有效期,單位為秒。上面結果中,有效期是20天(1728000秒),即允許快取該條迴應1728000秒(即20天),在此期間,不用發出另一條預檢請求。
CORS瀏覽器的正常請求和迴應
一旦伺服器通過了"預檢"請求,以後每次瀏覽器正常的CORS請求,就都跟簡單請求一樣,會有一個Origin
頭資訊欄位。伺服器的迴應,也都會有一個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頭資訊欄位。
下面是"預檢"請求之後,瀏覽器的正常CORS請求。
PUT /cors HTTP/1.1Origin: http://m.a.com
Host: api.alice.com
X-Custom-Header: value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上面頭資訊的Origin
欄位是瀏覽器自動新增的。
下面是伺服器正常的迴應。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m.a.com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上面頭資訊中,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欄位是每次迴應都必定包含的。
CORS預檢請求程式碼參考
程式碼使用Node koa實現
//OPTIONS 請求查詢伺服器的效能,或者查詢與資源相關的選項和需求
ctx.set('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ctx.set('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PUT');
ctx.set('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localhost:3000');
ctx.set('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
ctx.set('Access-Control-Max-Age','100');
body.data = {
carId: 100,
carName: '寶馬x5'
}
CORS相容情況
CORS支援IE10+,IE8,9需要使用ie獨有的api - 使用XDomainRequest物件來支援 cors。
注意:ie下 localhost:8000=localhost:8001=localhost 視為同域,以免本地進行測試的時候踩坑。
CORS總結
我們要知道CORS是http協議的一部分,由瀏覽器和伺服器來完成。所以對於前端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我們要做的是理解這個協議和實現機制,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快速的定位。
更多跨域處理方案
跨域解決辦法很多,最常用的莫過於CORS。上圖這7種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研究。
參考資料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HTTP/Access_control_CORS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145364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4/c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