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ANC主動降噪理論

ANC主動降噪理論

根據系統是否有參考訊號感測器可將ANC系統大致的分為前饋型和反饋型。

前饋控制是產生次級噪聲之前就通過感測器測量初級噪聲的頻率以獲取參考訊號。

反饋控制不需要測得參考訊號就產生次級噪聲進行相消干涉

反饋型ANC系統 

反饋型 ANC 系統中沒有感測器來測得參考輸入訊號,僅通過誤差感測器獲取經相消干涉後的殘餘噪聲並將其送入到反饋控制器,進而達到調節次級聲源$y_n$的目的,使其發出與初級噪聲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次級噪聲

  反饋型ANC系統避免了對初級噪聲的提取,也就不存在FM問題,反饋系統因具有一定的主動阻尼而可以有效抑制系統的暫態訊號。但是反饋型系統魯棒性較差,且對寬頻噪聲的處理能力較差,一般適用於無法安裝參考訊號感測器的場景。

前饋型ANC系統

  前饋型ANC系統相較於反饋型增加了一個獲取參考訊號的感測器。誤差感測器測得的殘餘噪聲訊號連同感測器獲取的參考訊號均作為控制器的輸入。參考訊號可由聲學感測器獲取,也可由非聲學感測器(如轉速計、加速度計等)獲得。但聲學感測器的引入容易造成聲反饋現象,從而削弱系統的魯棒性。故而窄帶 ANC 系統中的參考訊號一般由非聲學感測器採集。通過非聲學感測器可採集到噪聲源訊號的同步訊號(如轉速、加速度等),按照一定的線性關係可將其轉換為頻率值,根據該頻率值可使訊號發生器產生與窄帶噪聲頻率一致的參考訊號。前饋型 ANC 系統的物理模型如圖 2.2 所示。

  其中,控制器以參考訊號和殘餘噪聲為輸入,產生並調節次級聲源訊號$y_n$ ,驅動次級揚聲器發出次級噪聲,與初級聲源產生的噪聲進行相消干涉,最終使得誤差感測器處的聲壓值最小。前饋型 ANC 系統具有很強的魯棒性,且不僅適用於窄帶噪聲訊號,也可用於處理寬頻噪聲訊號。

傳統ANC演算法

  噪聲訊號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其特性無法進行預先估計,這一性質導致噪聲很難被實時跟蹤。ANC 技術要求對時變的噪聲輸入訊號進行跟蹤,從而調節控制器使產生的次級噪聲訊號能最大的削弱噪聲輸入訊號。自適應數字訊號處理可以很好的跟蹤時變訊號,通過某種優化誤差準則不斷調整產生所需訊號。而這種優化誤差準則實際上就屬於 ANC 演算法。

FXLMS演算法

ANC系統傳統演算法結構

  其中$W_n(z)$為自適應濾波器,$S(z)$次級通道;$p(n)$為初級噪聲;$e(n)$為系統殘餘噪聲;x(n)為參考噪聲。最小均方誤差(Least Mean Square, LMS)演算法以最陡下降法為奠基石,具有較為出眾的迭代更新速度,應用非常廣泛。但在ANC系統中,次級通道$S(z)$的存在會導致殘餘訊號和參考訊號間存在延時,進而削弱ANC系統的穩定性。

  Morgan 在 LMS 的基礎上提出了 FXLMS,在參考訊號$x(n)$送入 LMS 演算法模組前增加一個對次級通道傳遞函式的估計$S(z)$,從而解決次級通道所引起的相關延時問題,如圖 2.4 所示。FXLMS 演算法應用在 ANC 系統中簡單且有效,在 ANC 演算法中可謂歷久而彌新,得到了廣泛推廣。

FXLMS演算法結構

次級通道線上辨識

  在ANC系統中,通常將數模轉換(D\A)、訊號方法電路、模數轉換(A\D)、濾波電路、揚聲器、傳聲器等電子裝置以及揚聲器到傳聲器之間的實際管道等物理通道的組合稱之為次級通道。就實際應用而言,次級通道的傳遞函式顯然無法明確得知,而 ANC 系統中的自適應濾波器可對次級通道進行估計。當傳遞函式為時變函式時,採用線上辨識演算法,即在 ANC 系統執行的同時對次級通道進行估計。下圖給出了含線上辨識的 FXLMS 演算法結構,自適應濾波器的輸出$y_n$引入線辨識系統,作為LMS 演算法的輸入。同時將系統中的殘餘噪聲訊號與$y_n$經次級通道的估計之後得到的$\hat{y}_p(n)$相比較,將所得到的誤差也用作 LMS 演算法的激勵,調節引數,不斷逼近次級通道傳遞函式,完成對次級通道的實時線上辨識。

含線上辨識的 FXLMS 演算法結構

  次級通道的線上辨識應當滿足兩個基本要求:實現對次級通道較為精準的估計;同時線上辨識不應該對主降噪系統產生影響。而圖 2.5 所示的次級通道的線上辨識對$y(n)$進行直接處理,使得這兩個基本要求相互矛盾。故而實際的 ANC 系統應在線上辨識不被幹擾與辨識不對主降噪系統產生干擾之間取得一個相對平衡。為在這兩者間獲取更為適宜的平衡點,Eriksson 提出增加輔助隨機噪聲作為線上辨識系統的激勵,而在主降噪系統中$y(n)$減去輔助噪聲之後再驅動揚聲器產生聲音訊號進入次級通道。但輔助噪聲又對殘餘噪聲造成了影響,Lan 在研究寬頻 ANC系統時提出了通過$|e(n)|$對輔助噪聲進行進一步的約束。劉在Lan 的基礎上針對窄帶前饋 ANC系統,改為利用$|e(n-1)|$對送入系統的輔助噪聲進行約束,如圖2.6 所示。本文所展開的線上辨識採用的正是該方法。

  次級通道的線上辨識可對時變次級通道傳遞函式進行估計,但同時增加了整個 ANC 系統的負擔,此外,輔助噪聲的存在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ANC 系統的魯棒性。

帶自激的線上辨識FXLMS演算法結構

次級通道離線辨識

  當次級通道環境不隨著時間而改變時,可以使用離線辨識演算法。離線辨識是執行 ANC 系統進行降噪之前針對次級通道預先進行訓練估計,固定並儲存作為訓練結果的次級通道模型,再將該模型引入到 ANC 系統並啟動系統進行降噪。次級通道的離線辨識原理圖如圖 2.7 所示。

次級通道離線辨識原理圖

  其中,白噪聲訊號$v(n)$作為系統在第n 時刻的激勵,此刻次級通道的輸出為$d(n)$,即離線辨識系統的期望訊號。$y_v(n)$則是白噪聲激勵訊號經過次級通道的估計函式$\hat{S}_n(z)$的輸出,$y_v(n)$與期望訊號$d(n)$之差即為辨識誤差$e_o(n)$,送入到 LMS 演算法中。經過不斷迭代更新後當辨識誤差$e_o(n)$趨近於零時,$y_v(n)$與期望訊號$d(n)$趨近於相同,則可知次級通道的估計函式$\hat{S}_n(z)$趨近於次級通道$S(z)$,實現了對次級通道的離線辨識。

  離線辨識是脫離 ANC 降噪系統,獨立進行系統辨識,不會給 ANC 降噪系統增加執行負擔,同樣不會損害 ANC 降噪系統的魯棒性。若 ANC 系統的次級通道傳遞函式時不變,則離線辨識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本文後期具體實驗時會給出更為直觀的說明。

FM 問題及非平穩

  在前饋型 ANC 系統中,對參考訊號的提取採用非聲學感測器時,若感測器長時間工作將會累積損耗最終致使精度減削,採集到的參考訊號頻率將與實際初級噪聲的頻率存在誤差。又或者,當訊號發生器發出的訊號不夠精確,與期望存在誤差。這些情況最終導致參考訊號頻率與實際噪聲頻率間存在誤差,即所謂的 FM。

  FM 問題對窄帶前饋 ANC 具有致命性的影響力。哪怕系統中僅存在 1%的 FM 量,也將導致系統無法進行有效消噪。本文將在第三章和第六章分別從實時模擬以及實際實驗兩方面分析說明 FM 問題。

  另外,噪聲源裝置的速度變化將直接表現為初級噪聲訊號頻率的變化,而頻率不穩定的初級噪聲對系統的魯棒性及跟蹤能力有著毀壞性的損傷。非平穩一直是存在於實際的 ANC 應用中不可避免的又一問題,當初級噪聲表現出非平穩時,採集參考訊號的感測器會有響應延時並最終引起非平穩的 FM。在本文的第三章將對非平穩的 FM 進行模擬分析。

本章小結

  本章對 ANC 技術的理論基礎進行了詳細介紹。首先,針對 ANC 系統分別從反饋型和前饋型兩種型別對 ANC 系統型別進行概要描述。其次,詳細描述了傳統 ANC 演算法,對 FXLMS 演算法的基礎 LMS 略有介紹,重點以 FXLMS 演算法展開論述,繼而詳解了次級通道的線上辨識與離線辨識,並對線上辨識與離線辨識的應用場景進行了簡要說明。最後,針對存在於前饋型 ANC系統中的 FM 及非平穩問題進行簡要說明。

參考文獻

窄帶主動噪聲控制系統實時模擬及硬體實現_毛夢菲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