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民生:散戶爭奪戰中慘敗,花旗不得不退出期權市場
在高頻交易當道的時代,傳統華爾街巨頭也要讓位了。
在許多證券產品萎靡不振的第三季度,散戶期權交易異常活躍,期權做市商賺得盆滿缽滿,期權交易量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翻了近一倍,8月份達到創紀錄的1840萬份。
對Citadel證券、Wolverine資產管理、海納國際集團、Simplex資產管理和Optiver量化交易以及其他各種高頻交易公司來說這是喜訊,因為它們在散戶期權交易中占主導地位。
但花旗集團就比較落魄了,據外媒報道,花旗已於上月初關閉了期權交易的做市業務,該業務曾為嘉信理財和富達等散戶經紀自營商提供服務。
但花旗保留了面向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客戶的做市業務,仍在收取這些客戶的佣金。花旗表示:
“我司會定期對其業務進行評估。作為對金融衍生品審查的一部分,我司決定退出期權交易經紀商業務。將資源進行更好地重新配置,以服務於其他資產領域的客戶。”
花旗退出後,摩根士丹利就成了華爾街唯一從事這一業務的銀行。
金融部落格零對衝認為,期權交易可能也是摩根士丹利虧損的業務之一。摩根士丹利從事這項業務的主要原因是它提供了大量的財富管理產品,以及其旗下線上經紀商E*Trade產生的大量期權訂單。
歸根結底,花旗之所以退出,是因為在嘉信理財、E*Trade、盈透和Robinhood等線上經紀商掀起一場以散戶投資者為目標、以技術取勝的角逐之中,花旗遠遠落後,無法躋身於華爾街速度最快、最可靠的做市商之列。
為了保持競爭力,經紀商提供低成本、甚至是免佣金的交易平臺來吸引散戶投資者,這反而導致做市商的利潤大幅下降。
華爾街銀行撤出散戶期權市場,反映出高速電子化交易已將銀行“擠到一邊”,高頻交易公司已搶佔了美國散戶股票交易市場的最大份額。
諷刺的是,2016年,花旗將其股票自動做市業務出售給了Citadel,讓Citadel的股價空前上漲,並使Citadel的CEO Ken Griffen成為華爾街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