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IP基礎知識總結

IP基礎知識總結

IP的基本認識

IP在TCP/IP參考模型中處於第三層,也就是網路層

網路層的主要作用是:實現主機和主機之間的通訊,也叫做點對點通訊

問:網路層和資料鏈路層的關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具體參考: 資料鏈路層VS網路層

IP基礎

在TCP/IP網路通訊時,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通訊,每個裝置都需要配置正確的IP地址。否則無法實現正常的通訊

IP地址(ipv4)由32位二進位制數來表示。

  • 因此IP地址的最大值是 2 3 2 = 4294967296 2^32=4294967296 232=4294967296,即最大允許 43 億臺計算機連線到網路。

  • 實際上,IP 地址並不是根據主機臺數來配置的,而是以網絡卡。像伺服器、路由器等裝置都是有 2 個以

    上的網絡卡,也就是它們會有 2 個以上的 IP 地址。

  • 因此,讓 43 億臺計算機全部連網其實是不可能的。

  • IP 地址是由「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這兩個部分組成的,所以實際能夠連線到網路的計算機個數更是少了很多

  • 「網路標識」唯一標記一個區域網

  • 「主機標識」唯一標記區域網中的一臺主機

  • 現在的網路裝置早就超過了43 億了,為了解決IP不足的問題,提出了NAT技術。 後來,又有了ipv6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採用了點分十進位制的標記方式處理IP地址:將32位的IP地址以每8位為組,共分為 4
組,每組以「.」隔開,再將每組轉換成十進位制

我們知道 IP 地址是由「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這兩個部分組成的,又根據「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的位數,我們可以將IP地址大致分為:A類,B類、C類。實際上,IP地址一共分為5類:A類,B類、C類、D類、E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