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什麼規模的企業才選擇定製ERP系統,影響定製ERP的因素

什麼規模的企業才選擇定製ERP系統,影響定製ERP的因素

是否進行定製ERP系統,其實跟企業的規模並沒有必然聯絡,要是企業比較小,但是需要管理大量的資料及物品,這時候定製ERP系統則顯得尤為重要。

具體表現為哪些呢?如下述情況:

1、當管理需要的資料量較大時,定製erp強大的處理資料的功能

沒有管理軟體時,企業可能會使用簡單的Excel或賬本等工具進行鬆散的資訊管理,這種方法很靈活,但是缺乏規範性,且能處理的資料量不大。

當資料量到達幾十萬條時,就接近了Excel能夠管理的上限,此時,如果不通過高階的軟體對資料資訊進行規範和規劃,必將導致資料的混亂和不安全,錄入、儲存、查詢、修改和分析的效率都會大大下降。

定製ERP等管理軟體能處理上百萬條的資料,能夠規範資料的結構,設定資料的訪問許可權,進行資料格式的校驗,定製各種便捷的查詢方案和分析報表,這些功能與Excel或手工賬的管理模式相比,都強大了無數倍。

2、當被管理終端數量較大時,定製erp解決多組織、多業務等問題

當企業的業務比較分散時,有多個崗位、部門、團隊、網點需要協作處理資料時,會有頻繁地資訊傳遞、交叉訪問和彙總分析需求出現,那麼即便資料量不到十萬級,也更適合使用專業的軟體來管理. Excel只是一個靈活的桌面管理工具,在單臺計算機上操作還算方便,如果多人共用一套資料,那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以我的經驗判斷,當資料操作終端(一般的資料瀏覽崗位不算,只計算那些需要填報和處理資料的崗位。 )超過三個時,就可以考慮使用具有資料共享訪問功能的管理軟體了。

3、當業務流程步驟比較複雜時,定製erp規範、縮減流程

企業發展的初期,往往是集權化比較嚴重,老闆事必躬親,一個人拍板就能把事情確定下來,這樣效率較高,但是能承載的業務量很有限。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業務變得複雜化,管理的規矩也漸漸多了,責任分工得到細化,業務審批和處理流程被分類、分層、分步進行,此時,如果沒有管理軟體的配合,將導致業務流程難以監管,協作效率降低。

以我經驗判斷,業務流程只要超過兩級審批,則必須引入管理軟體,否則,以郵件、紙質那種傳統的審批方式處理,都會造成審批失控、不嚴謹、效率下降等弊端。

業務審批往往涉及到審批迴退、需要補充意見等往復性質處理,而電子郵件和紙質審批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只要出現這種往復性處理情況,流程要麼會混亂要麼全部重來,效率大大降低。

4、當業務需要的資料處理比較複雜時,定製erp程式化演算法

雖然Excel這樣的資料表也能通過公式實現比較複雜的演算法,但它要求操作者準確地運用公式去提取資料來源,並且能夠完全理解和靈活運用公式去處理各種特殊情況。

這種對操作的高要求,對企業管理大為不利,一旦人員流失或需要廣泛普及相關技術,就造成操作方法容易混亂,運算結果不一致。

通過ERP等企業管理軟體,可以將這些演算法程式化,固化在系統中,確保資料分析、處理的持久正確和高效這種資料演算法的複雜程度因人而異,不容易量化。

5、當管理者的工作追求達到一定程度時,定製erp協助管理者繪藍圖

實際上,只有當管理者對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時,他們才會出現將工作中的資訊進行資料化、量化處理的意識;他們才會設法提升員工工作和業務審批的效率;他們才會期望從常規的作業資料中挖掘更有價值的含義(考評指標、趨勢預測、成本分析等) ,複雜的資料演算法需求才會產生。

ERP等管理軟體正是用於滿足這種更高管理需求的工具,在管理上沒有較高追求的企業,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價值。

決定該不該定製ERP等管理軟體的最關鍵因素是管理者的追求,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意願,如果這個意願尚未出現,那麼即使上面四種情況都滿足,也不是購買管理軟體的時機。

企業要決定是否進行定製化是困難的,但有幾個重點可以做為參考:

徹底瞭解公司的作業流程。

特別注意在檔案、測試和控制上相關的修改。

注意定製化對組織所能帶來的效益。

定製化是否可以提升軟體包的價值。

大多數的客戶力求避免進行ERP定製化的原因有:

會增加系統匯入成本或軟體安裝成本。

必須要維護因定製化而寫出來的程式。

系統更新會變得更復雜,因為要確保定製化程式在更新的系統下,仍然可以正常的運作。

一般開發公司將會提供非常強大靈活的的定製能力,如星城軟體,可以根據企業個性化需求快速、高效定製各種企業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