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等教育(下)
接著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等教育(上)、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等教育(中)。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京津冀體制機制的協同創新。
京津冀發展報告·協同創新研究(2015)協同創新的體制障礙與路徑分析
體制障礙包括:
- “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導致區域協同發展缺乏利益紐帶。
- 忽視差異性、不考慮功能定位的政績考核制度導致無序競爭。
- “強政府、弱市場”執行環境及社會組織發展不足等導致區域協同發展存在天然弱質性。
體制障礙說完了,接著這本書提到了如何破解這些問題。
- 在體制創新方面。
- 建立橫向協商與縱向協調相結合的組織框架,建立“決策層-執行層-諮詢層”的管理體制。
- 積極發展區域內社會服務組織。
- 在配套制度創新方面
- 重點創新政績考核制度。
- 創新財政稅收制度。
- 創新投融資體制。
- 創新社會保障制度。
- 創新對問題區域的援助政策。
- 完善區域法律制度。
- 在機制創新方面。
- 完善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合作機制。
- 構建區域優質資源共享機制。
- 創新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 完善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
- 完善區域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機制。
好了,摘要抄完了,能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那麼到這裡一定會有一個問題,你上面說的這些,跟我們的京津冀高等教育發展,有什麼關係嗎?
京津冀高等教育發展的障礙
先說障礙,摘要說了,我們國家現行的財政制度是“分灶吃飯”,京津冀也不例外。啥叫“分灶吃飯”?就是在地方的稅源中,會明確哪部分歸中央,哪部分歸地方,其制度目的是打破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吃一鍋飯”的局面,進一步調動了地方當家理財積極性,擴大了地方的財權和機動財力,加強了地方的責任心。(引自:
京津冀高等教育發展的路徑啟示
至於如何協同,書裡的東西講的太虛了,我暫時還沒有能力去透過文字看內在。有用的資訊是思考問題的角度吧。作者分為了3個方面:體制創新、配套制度創新、機制創新。
機制的意思:“機制”由有機體喻指一般事物,重在事物內部各部分的機理即相互關係。泛指一個工作系統的組織或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如:市場機制、競爭機制、用人機制等。
體制的意思:“體制”指的是有關組織形式的制度,限於上下之間有層級關係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如:領導體制、政治體制等。體制一詞還有文體的格局,即體裁的含義。如詩歌的體制可分為古體、近體兩大體系。
機制是這件事情的運作方式,體制是這件事情的組織形式。嗯,總結的感覺還行。所以在高等教育的協同創新的運作方式(機制)上,主要還是資源怎麼共享、三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方式是怎樣的、人財物這些高等教育的關鍵要素又該怎麼流動等等。就這些問題再做進一步的討論,應該能夠得到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機制的答案。在組織形式(體制)上,上面的運作方式應該建立怎樣的組織,是臨時組織還是常設組織,權力的層級在什麼位置,從決策到執行又要經歷一番怎樣的過程,這叫組織。
好了,這部分也說完了。對我而言最大的體會,是對這兩個方面的劃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