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華為到底玩的哪些汽車技術?

華為到底玩的哪些汽車技術?

華為做手機通訊那是世人皆知,不過它突然擠入造車這個行列還是有些讓人意外,而且一上來就搞新能源和自動駕駛,它會成為第二個博世麼?

實際上去年華為就宣佈進入汽車領域,但是看到北京車展現場的華為展臺,還是有人質疑,華為真的也要造車了麼?!多新鮮啊……

奧克斯是個造空調的,恆大是賣房子的,人家都能做車,憑啥華為這個做手機和通訊裝置的就不行了啊?不過……華為到底玩的哪些汽車技術呢?

核心還是老本行

·雲端計算、5G通訊為基礎

·打造未來“智慧座艙”

·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作為一個跨國大企業,華為涉足汽車行業肯定不是頭腦發熱,所以切入點也是自己最為擅長的電子技術,尤其是通訊、雲端計算方面。所以,華為初期的智慧汽車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智慧駕駛平臺、智慧座艙(鴻蒙車機OS為核心)、智慧車控和智慧雲服務。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智慧產品和服務包括:智慧駕駛平臺、智慧座艙(鴻蒙車機OS為核心)、CCA架構(也即通訊+計算,比如智慧雲服務),此外還涉及新能源汽車的電驅動技術。

由於有豐富的消費電子產品開發經驗,華為搞“智慧座艙”也在情理之中,除開車機系統之外,也涵蓋了車內的視覺監測(與自動駕駛輔助相融合),車內資訊顯示等方面,算是軟硬體都有。

車上螢幕反光導致看不清很常見,這樣的使用者體驗就很糟糕了。華為此次為智慧座艙研發了低反LCD,雖然尺寸只有8寸,但是再大的螢幕要是看不清的也等於零啊。

既然是“智慧化”汽車,自動駕駛技術自然也少不了——華為目前提供MDC自動駕駛計算平臺、作業系統AOS(智慧駕駛作業系統)/VOS(智慧車控作業系統)和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可以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華為剛剛釋出了新一代MDC智慧駕駛計算平臺系列產品:MDC 210和MDC 610。其中MDC 210主要面向L2+級自動駕駛,而是展示的MDC 610主要面向L3-L4級自動駕駛,二者均能滿足車規級安全要求。

除開軟體方案之外,華為也在鐳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方面有自己的車規級產品,同樣是軟硬體並舉的路子。

自動駕駛相關感測器目前成本和價格最高的就是鐳射雷達,華為此次展示了旗下的不同規格的鐳射雷達產品,加上大疆等加入鐳射雷達的陣營,預計今後鐳射雷達的價格也會持續降低。

新能源也是重點

X合一電驅動系統很有想法

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是目前汽車技術的兩大熱點,儘管華為此前沒有電驅動技術的產品,功率半導體和手機/通訊晶片也有很大差別,但是華為依然在電驅動技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至少從展示的產品技術看,既包括整合化驅動單元,也有電池管理系統、充電機這樣的配套技術。

華為開發的電池管理系統可以相容400-800V的動力電池系統,SOC等估算精度也低於±3%,同時還具備雲BMS能力,可以提前預警電池包的異常狀態,防止意外發生。

作為新入行的企業,華為也比較敢想,目前比較主流的“三合一”電驅動單元是將電機、減速器、逆變器即成為一體,而華為搞了一個X合一的電驅動單元:

華為展示的“X合一”電驅動單元將電機、減速器、OBC、DCDC、PDU、MCU、BCU等都整合在一起,採用油冷散熱技術,相當於車輛電氣架構以此單元為核心,電池、電機、車內電器、充電、驅動等控制都靠它。

不只是乘用車

商用車也有份,甚至還有專用車

華為不是隻做手機,基礎通訊也是它的看家本領——所以華為的汽車電子技術也不限於乘用車領域,商用車甚至於專用車採用雲端計算、ADAS等技術改善安全和效率也是他們研發的領域。當然,這部分使用者更務實、專業,如何獲得專用車這樣特定細分市場消費者的認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無論是ACC自適應巡航這樣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還是雲端計算這樣的車隊管理方式,在商用車領域已經有一定基礎。華為進入商用車電子技術,也有利於積累更多使用者資料,為技術升級迭代打下基礎。

外包的外包

獨立設計,製造外包

華為展示的這些汽車電子新技術,本身就是可以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對於車企而言要說是“外包”也不為過,不過華為主要是設計研發,產品的生產也是以代工廠為主(不光是車用電子裝置,手機很大部分也是代工)。

代工在電子領域,這種情況很常見,蘋果華為產品都有代工。其實就算是整車製造,“代工”也不奇怪,麥格納還給賓士寶馬代工,也不影響賓士G級這樣產品的效能和品質。

會成為第二個博世?

沒那麼簡單,隔行如隔山

不能和車很好結合的智慧不是真智慧

目前博世在汽車電子領域算是個代表,不但是ESP等安全技術,也著力開發智慧輔助駕駛等技術,而且博世也同樣提供整套解決方案——你要實現L2級自動駕駛輔助?沒問題,“交鑰匙工程”全套伺候著。從華為目前公佈的架構看,他們的汽車電子技術也主要涵蓋智慧化座艙、自動駕駛、電驅動技術,跟博世今後要展開正面交鋒。

無論是自動駕駛輔助技術還是智慧化的車機,如何更好與汽車結合,對於最終的使用者很關鍵,這也是此前包括很多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所面臨的難題——舉個例子,一臺新車看上去全景影像、自動泊車啥都有,結果自動泊車的時候剎車就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嚇出一身冷汗,這樣的體驗就非常不好了。

ADAS系統中的雙目攝像頭具備測距功能,加上更高的解析度,能為毫米波雷達提供更有效的輔助—但是在決策和執行層面,如何讓系統表現得像個“老司機”,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另外,汽車整車開發都有不短的週期,也有成體系的流程,而且成熟的供應商很多時候也是“N個蘿蔔N個坑”,作為新加入市場競爭的後來者,華為如何克服這方面的影響,並不是短期內能快刀斬亂麻的——從這個角度看,隔行如隔山並不是句空話。

只要沾上了“車規級”三個字,無論是電子技術還是其他配套技術,都需要相關的標準和測試、認證流程,華為的工程師在與我們溝通時也坦言,這與此前的消費級電子產品差別不小,需要適應的過程。

汽車技術就有點像是“小馬過河”,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容易,但也不是天頂星科技,雖然華為在電子、通訊等技術上很強大,但是要說上來就能所向披靡,結論下的還有些早了。

既然是第一次亮相北京這樣的重量級車展,華為的技術展示看上去有些眼花繚亂,確實是有備而來。從產品角度來看,華為在自動駕駛輔助、智慧化車機,以及電驅動方面,也著實下了不少功夫。至於這些技術何時能落地,實力幾許,還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吧。

編輯 | 陳靜嵐

校對 |鍾妙莉

來源|網易汽車,5G產業圈綜合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總覽!

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名單!

車聯網各領域頭部企業排行榜!

獨家!59家車聯網企業年中業績盤點

我叫“5G產業圈”

長按掃碼關注

最新5G資訊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