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2019-02-14 1992年日本對母語程式設計的可讀性比較實驗

2019-02-14 1992年日本對母語程式設計的可讀性比較實驗

這是發現的最早一篇: CiNii 論文 - 母國語プログラミングへの方式,実踐とその効果​

pdf不能匯出文字, 不會日語輸入法, 因此論文其他部分意義僅靠猜. 請會日語的指正.

主要看如下幾個圖, 大概推測是使用了A, B兩份同樣語義的程式碼, 每份都有英日兩個版本(不確定如何保證英日版本的可讀性同樣好?):

A_日, A_英, B_日, B_英

由不同的母語為日語的被試者閱讀兩份程式碼後(第一組閱讀了A_日和B_英, 第二組閱讀了A_英和B_日), 還回答了相關問題. 柱形圖好像只比較了程式碼閱讀時間, 不確定"回答時間"是否有用.

最後的結果, 程式碼閱讀時間上, 平均值母語版本是英語版本的2/3左右, 方差要小很多. 個人認為方差體現了被試者的英語水平比母語水平相差更大, 而均值體現了母語版本的可讀性較好

. 希望會日語的翻譯一下論文中原作者的結論.

後續相關文章見最後. 比較不解的是中間為何有20年的空檔, 不過期間有諸如なでしこ(見前文日語程式語言"撫子" - 第三版特色初探)等日語程式語言的產生

可以看到, 最近幾年的文章已經不再關注程式碼可讀性本身, 而是開始對日語程式設計的輔助工具(如輔助程式碼輸入的IDE外掛)進行研究, 個人推測是由於母語程式碼可讀性的優勢在日本學術界已不需再驗證, 一個最可能的原因是日語命名已是業界常用實踐. 這也印證了之前聽說的(印象裡有至少四五年前的帖子提到)外包業中一些日本軟體公司使用日語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