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oder】AtCoder Grand Contest 015 解題報告
真沒想到居然能自己不看題解做完一場AGC。
不過這應該是一場比較老的比賽了,感覺相對最近的AGC來說題目難度確實算是偏低的了。
A:A+...+B Problem(點此看題面)
- 有一個長度為\(n\)的序列,已知其最小值和最大值。
- 求序列可能的和有多少種。
- \(n\le10^9\)
簽到題
顯然確定一個最小值和一個最大值之後,其他位置可以在\([A,B]\)中任選,因此共有\((n-2)\times(B-A)+1\)種可能的和。
但要注意\(A>B\)和\(n=1,A\not=B\)兩種答案為\(0\)的情況。
程式碼:\(O(1)\)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Tp template<typename Ty> #define Ts template<typename Ty,typename... Ar>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RI Reg int #define Con const #define CI Con int& #define I inline #define W whil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A,B; int main() { if(scanf("%d%d%d",&n,&A,&B),A>B||(n==1&&A^B)) return puts("0"),0;//判無解 return printf("%lld\n",1LL*(n-2)*(B-A)+1),0;//直接計算答案 }
B:Evilator(點此看題面)
- 一個\(n\)層的樓,從第\(i\)層出發的電梯可以向給定方向\(s_i\)(
U
或D
)一次執行任意層。 - 設\(f(i,j)\)表示從第\(i\)層到第\(j\)層至少需要坐幾次電梯,求\(\sum_{i=1}^n\sum_{j=1}^nf(i,j)\)。
- \(n\le10^5\),保證\(s_1\)為
U
,\(s_n\)為D
簽到題
顯然,從第\(i\)層樓往上到任意層,如果\(s_i\)為U
則需要一次,為D
則需要兩次。往下的情況與之相反。
那麼只要列舉從哪層樓出發直接做即可。
程式碼:\(O(n)\)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Tp template<typename Ty> #define Ts template<typename Ty,typename... Ar>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RI Reg int #define Con const #define CI Con int& #define I inline #define W while #define N 1000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char s[N+5]; int main() { scanf("%s",s+1),n=strlen(s+1); RI i;long long t=0;for(i=1;i<=n;++i) t+=n-1+(s[i]^'U'?n-i:i-1);//列舉從第i層樓出發 return printf("%lld\n",t),0; }
C:Nuske vs Phantom Thnook(點此看題面)
- 給定一個\(n\times m\)的\(01\)矩陣,滿足所有\(1\)構成的連通塊是森林。
- \(q\)組詢問,每次求一個子矩陣中\(1\)構成的連通塊數。
- \(n,m\le2\times10^3,q\le2\times10^5\)
套路題
眾所周知,森林滿足一個性質:連通塊數=點數-邊數。
那麼我們只要知道詢問的子矩陣中的點數和邊數,就可以計算出連通塊數了。
而這隻要二維字首和差分一下就行了。
程式碼:\(O(nm+q)\)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Tp template<typename Ty> #define Ts template<typename Ty,typename... Ar>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RI Reg int #define Con const #define CI Con int& #define I inline #define W while #define N 20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Qt,d[N+5][N+5],h[N+5][N+5],l[N+5][N+5];char a[N+5][N+5]; int main() { RI i,j;for(scanf("%d%d%d",&n,&m,&Qt),i=1;i<=n;++i) scanf("%s",a[i]+1); for(i=1;i<=n;++i) for(j=1;j<=m;++j) d[i][j]=d[i-1][j]+d[i][j-1]-d[i-1][j-1]+(a[i][j]&1),//點 h[i][j]=h[i-1][j]+h[i][j-1]-h[i-1][j-1]+(a[i][j]&a[i-1][j]&1),//行之間的邊 l[i][j]=l[i-1][j]+l[i][j-1]-l[i-1][j-1]+(a[i][j]&a[i][j-1]&1);//列之間的邊 RI xx,yx,xy,yy,t;W(Qt--) scanf("%d%d%d%d",&xx,&yx,&xy,&yy), t=d[xy][yy]-d[xx-1][yy]-d[xy][yx-1]+d[xx-1][yx-1], t-=h[xy][yy]-h[xx][yy]-h[xy][yx-1]+h[xx][yx-1], t-=l[xy][yy]-l[xx-1][yy]-l[xy][yx]+l[xx-1][yx],printf("%d\n",t);return 0;//連通塊數=點數-邊數 }
D:A or...or B Problem(點此看題面)
- 給定\(A,B\),你可以在\([A,B]\)中選任意個數按位或起來,求可能的結果數。
- \(A\le B<2^{60}\)
初步思路
首先,若\(A=B\),顯然答案就是\(1\)。
否則,發現\(A\)和\(B\)中相同的字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改變,我們索性把它們全刪掉。
現在\(A\)和\(B\)的最高位(設其為第\(i\)位)是不同的,且顯然\(A\)的最高位為\(0\),\(B\)的最高位為\(1\)。
然後我們考慮把可能的結果分成兩類:第\(i\)位為\(0\)和第\(i\)位為\(1\)。
第\(i\)位為\(0\)
此時就相當於\([2^i,B]\)中的數都不能選擇, 那麼就是在\([A,2^i)\)中選擇的方案數。
然後,\([A,2^i)\)顯然都是可以作為答案的,而若在此基礎上或上任何一個數,都不可能使值變小,也不可能使值超出\(2^i-1\),因此\(2^i-A\)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答案。
第\(i\)位為\(1\)
方便起見,先除去\(B\)中的第\(i\)位,就變成在\([A,2^i)\)和\([0,B]\)中選擇。
然後考慮找到\(B\)中此時最高的\(1\)所在的位置(設其為第\(j\)位,若沒有則\(j=-1\))。
顯然\(B\ge 2^j\),那麼\(2^{j-1},2^{j-2},...,2^0\)肯定也都在\([0,B]\)的範圍中。
也就是說,僅在\([0,B]\)中選擇,我們可以得到的值除去第\(i\)位之後的範圍是\([0,2^{j+1})\)。
那麼現在就變成了在\([0,2^{j+1})\)和\([A,2^i)\)兩個區間中任選數。
一種情況是\(A\le2^{j+1}\),那麼\([0,2^i)\)中的所有數都能得到,因此\(2^i\)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答案。
另一種情況是\(A>2^{j+1}\),對於\([0,2^{j+1})\)中的數已經達到了它們的極限,而\([A,2^i)\)其實和前面第\(i\)位為\(0\)的情況一樣,因此\(2^{j+1}+(2^i-A)\)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答案。
程式碼實現真的非常簡潔。
程式碼:\(O(logB)\)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Tp template<typename Ty>
#define Ts template<typename Ty,typename... Ar>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RI Reg int
#define Con const
#define CI Con int&
#define I inline
#define W while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LL A,B;if(scanf("%lld%lld",&A,&B),A==B) return puts("1"),0;//如果A=B
RI i;for(i=60;!((A^B)>>i&1);--i) A>>i&1&&(A^=1LL<<i,B^=1LL<<i);LL t=(1LL<<i)-A;//消去相同字首,t記錄第i位為0的答案
RI j=i-1;W(~j&&!(B>>j&1)) --j;if(A<=(1LL<<j+1)) return printf("%lld\n",t+(1LL<<i)),0;//找到此時最高位j,若能全取到
return printf("%lld\n",(t<<1)+(1LL<<j+1)),0;//若不能全取到
}
E:Mr.Aoki Incubator(點此看題面)
- 數軸上有\(n\)個點,每個點有一個初始位置\(p_i\)以及一個固定的向正方向移動的速度\(v_i\)。
- 初始時你可以選中若干點染色,一個染色點會給所有碰到的點都染上色。
- 求有多少種方案,會使得最終所有點都被染上了色。
- \(n\le2\times10^5\)
按初始位置排序
我們先把所有點按初始位置排個序,再作思考。
一個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一個點不光可能被直接染色,也可能被間接染色(就是一個未被選中的點經過了某個被選中的點,再經過了當前點)。
先只考慮一個點\(x\)被它後面的點\(y\)染色的情況,就按上面的說法分成兩種:
- 直接染色:要求滿足\(v_x<v_y\)。
- 間接染色:設原先被選中染色的點為\(z\)。則\(v_z<v_x<v_y,p_z>p_y\)。
然後發現,不管如何,都要滿足\(v_x<v_y\)。
再仔細一想,發現只要存在一個滿足\(v_x<v_y\)的\(y\),使得\([p_y,p_x]\)之中存在一個點被染過色,那麼\(x\)就會被染色。
最後結合\(x\)被它前面的點染色的情況,總結一下,就是要找到最小的滿足\(v_x<v_l\)的點,以及最大的滿足\(v_x>v_r\)的點,只要\([l,r]\)中有一個點被染過色,那麼\(x\)就會被染色。
至於如何求出這個區間,直接維護一個棧,然後在上面二分就可以了。
動態規劃
現在就變成了這樣一個問題:存在若干個區間,要求每個區間中至少被選中一個點,求方案數。
設\(f_i\)表示最後一個點選中\(i\)的方案數。
假設要轉移到\(f_j\),顯然,因為每個區間中都至少被選中一個點,所以\([i+1,j-1]\)之間不能存在一個完整的限制區間。
因此我們找到所有左端點大於\(i\)的區間,那麼\(j\)不能大於它們右端點的最小值(設其為\(Mx_i\))。
也就是說\(f_i\)可以轉移到\([i+1,Mx_i]\),也就是給這段區間的\(f_j\)都加上\(f_i\)。
直接差分一下就好了。
程式碼:\(O(nlogn)\)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Tp template<typename Ty>
#define Ts template<typename Ty,typename... Ar>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RI Reg int
#define Con const
#define CI Con int&
#define I inline
#define W while
#define N 200000
#define X 1000000007
#define Inc(x,y) ((x+=(y))>=X&&(x-=X))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S[N+5],f[N+5],g[N+5],Mx[N+5];
struct line {int k,b;I bool operator < (Con line& o) Con {return b<o.b;}}s[N+5];
struct P {int l,r;I bool operator < (Con P& o) Con {return l<o.l;}}p[N+5];
I int F(RI l,RI r,CI x) {RI mid;W(l^r) s[S[mid=l+r>>1]].k>=x?r=mid:l=mid+1;return r;}//在棧中[l,r]上二分,求出第一個大於等於x的位置
int main()
{
RI i,x,y;for(scanf("%d",&n),i=1;i<=n;++i) scanf("%d%d",&s[i].b,&s[i].k);sort(s+1,s+n+1);
RI T=0;for(i=1;i<=n;++i)//從前往後
p[i].l=s[S[T]].k<=s[i].k?i:S[F(1,T,s[i].k+1)],s[S[T]].k<s[i].k&&(S[++T]=i);
for(s[0].k=2e9,T=n+1,i=n;i;--i)//從後往前
p[i].r=s[S[T]].k>=s[i].k?i:S[F(T,n+1,s[i].k)-1],s[S[T]].k>s[i].k&&(S[--T]=i);
RI j,t=n+1;for(sort(p+1,p+n+1),i=j=n;~i;Mx[i--]=t) W(p[j].l>i) t=min(t,p[j--].r);//倒枚一遍預處理Mx[i]
for(f[0]=1,i=0;i<=n+1;++i) i&&Inc(g[i],g[i-1]),
Inc(f[i],g[i]),Inc(g[i+1],f[i]),Inc(g[Mx[i]+1],X-f[i]);//差分打標記轉移
return printf("%d\n",f[n+1]),0;//輸出答案
}
F:Kenus the Ancient Greek(點此看題面)
- 定義\(F(i,j)\)表示求\(gcd(i,j)\)時的輾轉相除次數。
- 對於所有\(i\in[1,A],j\in[1,B]\),求\(F(i,j)\)的最大值以及能取到最大值的\(i,j\)組數。
- 資料組數\(\le3\times10^5,A,B\le10^{18}\)
斐波那契數
當\(A=B\)時,顯然我們可以通過斐波那契數來卡到\(F(i,j)\)的上界。
實際上,當\(A\le B\)時,我們依然可以利用斐波那契數,只要找到最大的\(t\)滿足\(Fib(t)\le A,Fib(t+1)\le B\),那麼答案就是\(t\)。
因此第一問其實是很好做的,於是主要就是要考慮第二問,即方案數。
大膽猜結論
首先我們先強制它執行一次輾轉相除,不妨設得到\(a,b\)。
考慮斐波那契遞推式\(Fib(i)=Fib(i-1)+Fib(i-2)\),那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對於若干\(Fib(i)\)修改一下遞推式的係數得到\(Fib'(i)=kFib'(i-1)+Fib'(i-2)\)。
接著我們發現,\(a\)必須在\([Fib(t),A]\)範圍內,因此它的上界是卡得非常緊的。
具體地,我們發現,對於一個表示式,如果我們令\(k>2\)了,由於\(2Fib(i-1)>Fib(i)\),那麼最後的值至少翻倍,必然超過\(Fib(t+1)\),更超過\(A\)。
然後我們考慮\(\frac{Fib(i+1)}{Fib(i)}≈1.618\),如果修改的表示式個數\(>2\),由於\((\frac{Fib(i+1)}{Fib(i)})^2>2\),那麼最後的值也至少翻倍,必然超過\(Fib(t+1)\),更超過\(A\)。
所以,得出結論,最多隻會修改一個表示式,且只會把某一個\(k\)改成\(2\)。
剩下的就很簡單了。
程式碼:\(O(88T)\)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Tp template<typename Ty>
#define Ts template<typename Ty,typename... Ar>
#define Reg register
#define RI Reg int
#define Con const
#define CI Con int&
#define I inline
#define W while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X 1000000007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t;LL A,B,Fib[88],f[88][2];
I int Solve(LL A,LL B)//求答案
{
#define Calc(a,b) (B>=b?((B-b)/a+1)%X:0)//計算在[b,B]中與b模a同餘的數的個數
RI i,ans=Calc(Fib[t],Fib[t+1]);LL a,b;for(i=1;i^t;++i)
a=f[t-i][0]*Fib[i]+f[t-i][1]*(Fib[i-1]+2*Fib[i]),//計算a
b=f[t-i+1][0]*Fib[i]+f[t-i+1][1]*(Fib[i-1]+2*Fib[i]),//計算b
a<=A&&b<=B&&(ans=(ans+Calc(a,b))%X);
return ans;
}
int main()
{
RI Tt,i;for(Fib[0]=Fib[1]=f[0][0]=f[1][1]=1,i=2;i^88;++i)
Fib[i]=Fib[i-2]+Fib[i-1],f[i][0]=f[i-2][0]+f[i-1][0],f[i][1]=f[i-2][1]+f[i-1][1];//預處理斐波那契數以及每一項中Fib(0)和Fib(1)的貢獻
scanf("%d",&Tt);W(Tt--)
{
scanf("%lld%lld",&A,&B),A>B&&(swap(A,B),0);//強制A≤B
if(A==1||B<=2) {printf("1 %d\n",A*B%X);continue;}//特判小情況
t=upper_bound(Fib+1,Fib+88,A)-Fib-1,Fib[t+1]>B&&--t,//求出t
printf("%d %d\n",t,(Solve(A,B)+Solve(A,A))%X);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