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黃光裕張近東新對壘:國美重返戰場,蘇寧斷臂求生

黃光裕張近東新對壘:國美重返戰場,蘇寧斷臂求生

2 月 28 日,隨著一紙公告,蘇寧易購股權變更塵埃落定。深圳國資 148 億接盤蘇寧 23% 股份,成為蘇寧易購的最大持股方。

雖然在公告中,蘇寧易購強調,張近東仍為第一表決權股東,蘇寧並未 “易主”。但深圳國資的入局,能否解決蘇寧面臨的資金危機,仍是一個問號。

而早些天,國美創始人黃光裕正式獲釋。2 月 18 日晚間,國美控股集團官方微訊號刊出一篇黃光裕在高管會上的講話。他特別指出:力爭用未來 18 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

曾經零售江湖的兩個宿敵,一位解除牢獄之災摩拳擦掌,期待重返戰場,一位則苦於債務,斷臂求生,差點失去控制權。

十年前,黃光裕匆匆敗陣,悻悻離場,十年後,蘇寧經歷自大輕敵跌落頂峰,危機四伏。命運的齒輪將兩家宿敵又帶回同一戰場。

線下零售的 “美蘇爭霸”

1987 年,國美在北京立了第一家以經營各類家用電器為主僅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店。三年後張近東在南京市寧海路開出了蘇寧第一家空調專營店。

因相近的業務模式,國美和蘇寧一直是家電零售領域彼此競爭的對手。從 90 年代起,蘇寧與國美相互纏鬥了 10 餘年。

2004 年,國美、蘇寧先後上市,雙雙登陸資本市場。線下零售的 “美蘇爭霸”之戰拉開了序幕。

兩大家電零售巨頭開始加速擴張,一方面,國美、蘇寧開始 “開店競賽”。

草根出身的黃光裕打法一向凶狠,2005 年,國美殺入蘇寧總部所在地南京,將旗艦店開在了張近東在新街口的辦公室對面,並派出了 10 個方陣的人馬喊口號,封路辦慶典活動。頗有 “挑釁”意味。

這一年,國美的營業收入為 179.59 億元,比蘇寧多了 20 億。在門店數量上,當年國美擁有 259 家門店也領先於蘇寧的 224 家門店。

2006 年開始,雙方將競賽的戰火 “燒”到了併購上。2006 年 7 月,國美以 52.68 億港元收購老三中國永樂;2007 年底,國美收購老四大中電器;2008 年 2 月,國美入主老五三聯商社。

在一系列併購中,爭奪最激烈且最具戲劇性的是大中電器之爭。2007 年初,蘇寧就啟動了收購談判並和大中擬定了協議,蘇寧甚至派人進駐大中電器,並邀請廠家和媒體參加收購典禮。

但在收購最後一刻,國美提高價碼以 38 億元的代價拿下大中電器。在完成收購後,國美的店面和市場份額大幅超越蘇寧。黃光裕本人也三次登頂國內首富,成就了國美歷史地位的巔峰。

查建英在《德商張大中》中對黃光裕描述說:“在中國商業媒體中,黃光裕擁有著搖滾歌星一般喧囂的名聲,有時也會用中國武術行話來描述這位年輕的大亨,似乎在觀看一位不動聲色的黑帶大師的行動。”

彼時的黃光裕風光無兩,通過合縱連橫的策略,不斷出擊。

在當時的中國家電連鎖銷售市場上,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市場份額等多個維度,蘇寧都只能是行業第二的身份。

一時春風得意的黃光裕甚至想收購老二蘇寧,直接坐實老大的地位。

2006 年,張近東在南京市東北郊鐘山高爾夫球場接待了國美創始人黃光裕。正如日中天的黃光裕向張近東提出收購蘇寧的意向。張近東答道:“你不要買蘇寧,我做不過你就送給你。買,你是買不起的。”

面對國美的步步緊逼,張近東顯得有點 “不動聲色”。在國美 “買買買”的拓展門店時,張近東迴應,蘇寧投資 8000 萬打造了一套 ERP 銷售管理系統,還花了 3 億元請來 IBM,幫蘇寧全面實現人力、績效、財務、物流、供應鏈、客戶服務的全鏈條資訊化數字化。

後來張近東在談到這段往事的時候表示:“有人今天把房子蓋到了 5 層樓,就說他房子最高;蘇寧的房子還沒有出現。但我的計劃是蓋 100 層,現在還在打地基。蘇寧做的更多工作在後面,是別人看不到的。”

數字化確實給蘇寧帶來了新的氣象。2007 年,蘇寧的門店數量比國美少了近 500 家,但單店產出遠超國美。

2008 年,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14 年,共獲 2 次減刑,其應執行刑期至 2021 年 2 月 16 日。

黃光裕的入獄讓一度轟轟烈烈的線下零售 “美蘇爭霸”之爭戛然而止。黃光裕的命運拐點,也成為了國美和蘇寧兩家企業發展的分野。

此後,一向高調的國美轉入蟄伏並陷入內鬥,錯失轉型線上的良機,而蘇寧則成功搶佔先機,營收規模逐漸超越國美,並在內部創業中孵化出 “蘇寧易購”專案。

根據蘇寧電器 2008 年年報顯示,蘇寧電器全年的營業總收入逼近 500 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 24.27%,淨利潤為 21.7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 48.09%。

而國美 2008 年全年的總收入則為 458.9 億元,比蘇寧少了整整 41 億元。在淨利潤上,國美為 10.48 億元,只有蘇寧一半。

國美重返戰場

在黃光裕 2008 年入獄時,國美仍然是線下零售的王者,擁有 859 家門店,當年實現收入 459 億元。雖然被老對手蘇寧趕超,但京東當年的銷售額僅有 13 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美當年的淨利潤都高於當年京東的收入。

但如今,京東 1459 億美元(約合 9629 億元)市值、蘇寧易購 716 億元市值,國美零售市值僅為 502 億港元(約合 418 億元)。

昔日王者幾乎錯失了一個電商時代。

黃光裕雖在獄中,但其通過妻子杜鵑、母親曾嬋貞和胞妹黃秀虹、黃燕虹組成的黃氏家族,仍實質管理著公司,參與國美的重要決策與戰略制定。

曾有匿名人士表示,當時的黃光裕 “心非常靜”,他在高牆之內,除了參加勞務,做的最多的就是思考國美的運作戰略。

在這十幾年中,國美先後涉足過電商、網際網路金融、通訊裝置、智慧家居等領域,並積極參戰電商雙十一大戰。

但缺失了黃光裕這一靈魂人物的國美始終沒有做出大的發展,甚至走了不少彎路。錯失電商紅利,國美與蘇寧的差距越來越大,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崛起,也讓零售的戰場全面升級。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美仍未出局。資深家電專家李鬆偉曾表示,國美這十多年來保住了基本盤。

進入 2020 年之後,關於黃光裕出獄的訊息開始頻繁露出,國美也在和各個領域結盟做流量運營。

2020 年 3 月,國美官方旗艦店正式入駐京東;同年 4 月,國美牽手拼多多,拼多多宣佈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 2 億美元可轉債,期限 3 年,票面年利率為 5%;同年 5 月,國美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京東以 1 億美元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境外可轉債。

接連聯手拼多多和京東,國美期望能搭上電商賽道的快車。

除了外部流量合作,國美內部也開始做出戰略轉型。2020 年 8 月,國美宣佈成立國美線上平臺公司,承接國美從實體零售到線上化的轉型升級,進而加快推動國美的網際網路化程序。

今年年初,國美 App 更名為 “真快樂”App,作為一個娛樂化、社交化的零售平臺,它的上線,承載著國美 “家 · 生活戰略第二階段”的延展、升級和落地。

黃光裕出獄的第二天,便發表了公開講話:國美要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推動線上 “真快樂”、線下 “國美家”、國美電器、真選開放供應鏈等共享平臺全方位升級。並強調要用未來 18 個月的時間,使國美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

2 月 26 日,黃光裕親自出馬為 “真快樂”站臺打 CALL。可見,重返戰場的黃光裕將重心放在了娛樂化零售賽道上。

黃光裕能打好這場 “翻身仗”嗎?

蘇寧斷臂求生

與國美匆匆敗陣不同,在黃光裕入獄之後,張近東趁機擴張,將國美遠遠甩在了身後。

2011 年,蘇寧的營收、利潤、門店數等各項指標達到了歷史頂峰,當年營收 938.9 億,淨利潤 48.2 億,門店數 1684 家,成為中國最賺錢的零售企業之一。而彼時的阿里營收才 119 億,淨利潤僅 16.1 億,京東則營收 211 億,淨虧損 12.8 億。

成為一時霸主的張近東,並沒有看到對手已經從國美變成了京東。彼時,張近東還認為:“京東只是個小孩子,而我們是大人,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但就是張近東口中的 “小孩子”向 “大人”發起了進攻。2012 年 8 月 14 日,劉強東主動掀起價格戰,宣佈京東未來三年家電商品零利潤,保證比國美蘇寧便宜 10% 以上。

價格戰之後,京東崛起,蘇寧卻被大量營銷費用的投入陷入盈利資料的首次告急。

但這也讓張近東看到了網際網路的力量。張近東隨即決定開展電商業務,但電商業務還未穩定成為新的 “增長飛輪”,2016 年,蘇寧又全力進軍新零售,引入阿里為戰略投資者,零售業業務全面接入支付寶,併入駐淘系平臺。另外一方面,蘇寧開始搭建圍繞蘇寧小店、家樂福、萬達百貨等的全場景零售網路。

並且蘇寧開啟了多元化之路,涉及電商、物流、金融、科技、地產、文創、體育和投資等產業板塊。

但這些多元化的板塊之間難以形成聯動效應,成為了蘇寧債務危機的源頭。

從 2020 年底以來,關於蘇寧 “缺錢”的說法甚囂塵上。

去年 12 月,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資訊披露,張近東、張康陽父子將蘇寧控股集團及南京潤賢企業管理中心 (有限合夥)質押給了淘寶,合計出質股權數額 10 億元;之後,張近東又將其持有的 6.5 萬股蘇寧置業股權質押給了淘寶。

事實上,從 2014 年開始,作為蘇寧核心板塊之一的蘇寧易購已連續七年虧損,2014 年至 2020 年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2.52 億元、-14.6 億元、-11.08 億元、-0.88 億元、-3.59 億元、-57.1 億元。蘇寧剛剛公佈的 2020 年度主要財務資料顯示,2020 年營收為 2584 億元,不及 2019 年的 2692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去年同期 98 億元變為虧損 39 億元。

而另一核心板塊蘇寧置業不可避免地利用財務槓桿擴張規模,導致母公司蘇寧電器面臨現金流壓力。

Wind 資料顯示,2021 年以來的不足 2 月裡,張近東和蘇寧電器集團共進行了 10 筆股權質押,合計 6.75 億股,市值將近 50 億元。

為了維持其賬面上的體面。蘇寧接連出售門店、子公司以及蘇寧金服和 LAOX 部分股權。

與當年萬達 “瘦身”,王健林對著百貨、酒店、房地產該砍的砍,該關的關,有些相似。用張近東的話說,蘇寧 “正在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但同時也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今年年初,張近東提出,下一個十年,蘇寧要聚焦零售主業,做好服務,在繼續深化企業零售服務商定位的同時,迴歸聚焦零售本質。

如今,深圳國資入局,華南市場或許將成為蘇寧實現戰略轉型的關鍵支點。

國美歸來,蘇寧斷臂,除了零售業務之外,雙方在地產、金融等領域也有對壘,十年宿敵的下一場戰爭或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