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遊戲 >打遊戲也會得職業病 勞損高於白領數倍更需要保養

打遊戲也會得職業病 勞損高於白領數倍更需要保養

作為職業電競選手,鏖戰大舞臺時的光鮮亮麗的背後,同樣有著難以言語的苦處,專業打遊戲同樣和其他各種職業一樣,具有患上職業病的極高風險,而且勞損高於白領數倍,這行更加需要保養。

春節前,FPX電競選手Tian在微博上釋出宣告稱,因壓力導致身體不適,決定暫離賽場。“打遊戲也會受傷?”成了網友心中最大的疑惑。事實上,不僅僅是Tian,大約半年前,電競領域“戰神”級的Uzi因傷宣佈退役,讓人唏噓不已。

在平均退役年齡只有24歲的職業電競圈裡,傷病是選手們無法逃避的話題。於是,隊醫開始出現在電競俱樂部中,他們幫助這些電競選手進行康復、治療和心理疏導,以幫助他們儘可能地延長職業生涯。

作為EDG俱樂部的專職隊醫,Kaden在選手們的休賽期和備賽期主要負責醫療診斷、康復治療,以及疾病預防的工作。在賽事期間,隊醫則隨隊為選手們提供急救、緩解疼痛、心理疏導等方面的醫療保障。

Kaden曾辭去某三甲醫院康復科的工作,成為了某橄欖球省隊的隊醫。2020年1月,Kaden看到EDG電競俱樂部正在招募隊醫,他意識到電競運動不像傳統體育那樣擁有較完善的隊醫及健康體系,這種機遇和挑戰或許可以讓他一展拳腳,於是他踏入了電競俱樂部健康管理的藍海中。

勞損高於白領數倍,減緩傷痛對成績有利。

打遊戲也會有病痛?這是醫生世家出身的Kaden在加入電競行業之前腦海中的問題,“我以前就會覺得電競行業就是打打遊戲而已,真正來到了電競行業才知道其實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

根據統計,75%的電競選手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病。Kaden表示,年輕的選手們並不怎麼在意身體方面出現了什麼問題,更多是通過隊醫察覺才發現。

在TSG電競俱樂部經理呂江濤看來,電競選手的身體的確處於亞健康狀態,但勞損程度與天天在電腦前打字工作的“打工人”並沒有太大區別。

而作為健康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Kaden與史澤遠均表示,電競選手的身體勞損程度為常人的數倍,並且電競選手的年齡主要在16-22歲之間,而“打工人”的年齡多在25-45歲。

摸著石頭過河,隊醫仍屬於“高配”。

Kaden及同事會全天陪護並及時為電競選手們提供治療。Kaden表示,根據目前的資料可以估算,這些管理大概能夠延長選手15個月左右的職業壽命,最終維護整個俱樂部平穩執行。

Kaden認為電競隊醫是非常必要的,但由於資金等現實問題,電競俱樂部的隊醫普及率非常低。

現階段,每個俱樂部都配備隊醫顯然不現實,所以一些俱樂部會選擇與恆葉這樣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史澤遠說,由於電競選手的疾病更多是慢性的,因此更重要的是長期的健康管理以預防嚴重問題的發生,提升選手在訓練生活中的狀態,通過各種保養延長選手的職業壽命。

什麼病容易“纏上”電競選手?

史澤遠曾在《職業電競選手常見的健康問題》一文中寫道 ,電競選手會因手指和手高強度的重複運動導致腱鞘炎、手腕腫脹、疼痛;因姿勢不佳、久坐少動造成頸肩腰腿的勞損,甚至造成肺塌陷……而比起手腕等方面的問題,更嚴重的還是腰椎與頸椎方面的問題,其中腰椎的問題佔了健康問題的20%。

“雖然倡導選手們儘量避免易產生勞損的坐姿,但是選手長期已經習慣的姿勢並不能在短時間內進行改變。”呂江濤說,“這個東西是有優先順序的,每位選手有自己的習慣姿勢,我不能硬逼著選手去調整他的坐姿,難受的姿勢發揮不出選手的實力,反而得不償失。”

除了身體各部位的勞損外,由於長期的作息與飲食不規律導致的心血管等內科問題也困擾著電競選手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電競選手有來自年齡、家庭、競爭與輿論方面的困擾。而且電競選手與傳統體育運動員不同,他們由於長時間的久坐,沒有體能方面的發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