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使用者數超阿里巴巴後,拼多多走上京東的 “老路”
一年前,人們還在對 “拼多多和京東誰是電商老二”的話題爭論不休,轉眼間,拼多多的使用者數量陡升,已經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了使用者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
3 月 17 日晚間,拼多多公佈 2020 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最亮眼的資料當屬拼多多的使用者活躍情況。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 12 個月內,拼多多的累計新增活躍買家超 2 億,活躍買家數量達到 7.884 億,超越阿里巴巴的 7.79 億,京東的 4.72 億。
財務方面,去年第四季度,拼多多總營收為 265.5 億元,同比增長 146%。2020 年全年總營收 594.9 億元,同比增長 97%。
不過,拼多多並未保持上季度的盈利情況。四季度,拼多多淨虧損約 13.8 億元,同比收窄 21.1%。全年淨虧損達到 71.8 億,與去年同期 69.7 億基本持平,同比拉大約 3%。
財報釋出的同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宣佈 “急流勇退”:辭任董事長,由 CEO 陳磊將接任。辭任後,黃崢 1:10 的超級投票權將失效,名下股份的投票權將委託拼多多董事會以投票的方式來進行決策。黃崢承諾,個人名下的股票在未來 3 年內繼續鎖定,不出售。
誰是老大?
關於拼多多活躍買家將超阿里的話題,早在上季度兩家財報發出時就有討論。
此前第三方資料的釋出,也提前預示了這一點。Questmobile 資料顯示,拼多多 APP 的日活在大年初一、初二兩天超越手機淘寶:拼多多 2.59 億、手淘 2.37 億。
有人對此分析稱,受員工猝死等壞訊息影響,拼多多取消了今年與春晚的合作,但拼多多在春晚期間 “28 億搖紅包”營銷活動卻並未停止,這或許是造成拼多多使用者量反超的原因。
另外,在拼多多活躍使用者數大增的背後,營銷費用也在水漲船高。去年全年,拼多多的市場與營銷費用從 271.7 億增加至 411.9 億,增幅達到 51.6%。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已經在三大電商平臺中最多,但衡量電商發展情況的還有眾多其他指標。如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成交總額),也是衡量電商規模的核心指標之一。
在截至去年底的 12 個月內,拼多多 GMV 為 16676 億元,與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 12 個月內的 10066 億元相比增長 66%。儘管已經增速不俗,但仍未達到分析師預期。而阿里 GMV 早在上一財年就實現達到了 7 萬億,京東去年的 GMV 也超過 26000 億元。
從財務角度上來看,在營收和利潤兩項核心財務指標上,拼多多與阿里、京東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2020 年,阿里全年總營收為 6642 億元,京東為 7458 億元(包括淨產品收入 7137 億元,淨服務收入 321 億元)。相比之下,拼多多的 594.9 億元,尚不足阿里的 1/10。
在利潤層面上,除去年三季度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外,拼多多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去年總虧損達到 71.8 億元。阿里則一直處於盈利狀態,去年淨利潤 1760 億元,京東則為 494 億元。
在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額這個指標上,因為過往金額較低,拼多多一直飽受質疑。截至今年四季度,這一數字增長至 2115.2 元,同比增長了 23%,儘管仍比阿里和京東低,但也保持了不錯的增長。
黃崢 “激流勇退”
在拼多多爭當電商老大的過程中,創始人黃崢卻在四十歲的不惑之年,出乎意料地突然辭任董事長,並宣佈現任 CEO 陳磊將接任。
去年 7 月 1 日,黃崢就已經卸下拼多多 CEO 一職。在黃崢 2021 年致股東信中,他表示:“原本計劃在一年整的時候和陳磊完成董事長職位的交接。兩個原因讓我們決定將這個計劃中的交接進一步提前了一些。”
“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我意識到,這種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爭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的。要改變就必須在更底層、根本的問題上採取行動,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黃崢在致股東信中寫道。
除此之外,“因為疫情等原因導致的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也加速了拼多多內部業務和管理的迭代。拼多多從一個純輕資產的第三方平臺,開始轉重,在倉儲、物流及農貨源頭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投入,這既改變了拼多多,更催生了、鍛鍊了新一代的領導者、管理者。”
黃崢曾在 2016 年,拼多多及拼好貨剛剛創立不久時,短暫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眾號中提到過他的人生經歷,以及對創業、幸福、愛情、市場的理解。
“小學在杭州市郊,應該算是很一般的。但我是小學前後 9 年裡唯一一個考進杭州外國語學校這所‘有點特別’的中學的。”
“第一個給我工資的公司是微軟,但是作為實習生。2004 年研究生畢業,我去了矽谷,Google 成了我一份正式的工作,做碼農、產品經理。後來又恰逢 Google 進中國,我有幸作為第一批迴中國的員工參與了 Google 中國的初創階段。我在 Google 呆滿了三年(不過沒等四年的股票全部兌現就離職創業了),Google 在很短的時間內基本上給了我財務上的自由。”
在這個公眾號中,最受人們關注的文章是黃崢公眾號的封筆之作:《把 “資本主義”倒過來》。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 C2M(customer to business)也在後續踐行在了拼多多的兩大戰略之一的 “新品牌計劃”之中(另一戰略是 “農產品上行”)。
而關於退休後的去向,黃崢表示,將投身於科學。“如果我努力,把中學裡最喜歡的化學、大學裡學的計算機、工作中學習的經營管理結合起來,我天真的想,說不定也能再做出點有意思的事兒。成不了科學家,但也許有機會成為未來(偉大)的科學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兒……”
此前,為了支援科研,黃崢名下的繁星慈善基金將與其母校浙江大學展開重大的專案合作。拼多多此前曾宣佈,公司創始團隊讓出約 2.37% 的公司股份,成立 “繁星慈善基金”。
隨著黃崢的 “退休”,現如今電商界的三位大佬都已退居幕後。馬雲在 2019 年教師節當天宣佈辭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投身鄉村教育事業。劉強東雖然仍親自帶隊社群團購業務,但自明州案起鮮少公開露面。
拼多多 “京東化”
在財報釋出後的電話會上,幾乎所有分析師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多多買菜業務上。
這項業務的發展,開始讓拼多多發生了 “從輕到重”的轉變,就像黃崢在致股東信上所說,拼多多開始在倉儲、物流及農貨源頭進行新一輪投入,這一做法,與曾經重金投入物流建設的京東頗為相似。
要知道,這種做法曾讓京東長年處在虧損泥淖之中,飽受質疑。10 餘年前,為了給籌建物流基礎設施,劉強東找到了高瓴資本的張磊,開口要了 7500 萬美元,結果張磊一口氣投資了京東 3 億美元,成為了網際網路行業最大的單筆融資。許多人嘲諷他 “人傻錢多”。
但張磊對此的回覆則是:“要投就投 3 億美金,否則不投。因為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哪怕僅在幾個大城市運作這樣的模式,至少也需要 25 億,劉強東要的 7500 萬美金,連實驗都做不了!”
回到拼多多,多多買菜所需要的生鮮供應鏈,在倉儲、運輸上只會較普通物流要求更高。換言之,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更大。
實際上,由輕到重的業務模式轉變,已經在拼多多的財務狀況中有所體現。拼多多的毛利率在四季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營業成本由 20.4 億大幅增加 466% 至 115.3 億。“我們關注多多買菜這個業務長期內能夠產生的 ROI(投資回報率),而不是短期的盈利率。”拼多多財務副總裁馬靖表示。
不過,拼多多的現金流仍稱得上充足。截至 2020 年底,拼多多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 870 億元,平臺當季運營現金流為 149.5 億元,全年實現運營現金流 282 億元。
而在買菜這個戰場裡,強敵們在喊著 “投入不設上限”的口號,除了阿里、京東之外,美團、滴滴也在參戰。拼多多靠拼物流基礎設施等 “重投入”能否取得先機,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