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華為手機缺貨真相調查:走遍北京線下門店,從有錢難買到坐地起價

華為手機缺貨真相調查:走遍北京線下門店,從有錢難買到坐地起價

華為麒麟 9000 還有多少庫存,華為手機到底有多缺貨?似乎沒人說得清楚。

從去年 “915”美國晶片制裁之後,華為的 5nm 麒麟 9000 晶片就無法再由臺積電代工生產。

但制裁僅僅過去一個半月,華為 Mate40 系列就頂住壓力與大家見面。消費業務 CEO 餘承東也幾近哽咽地說出了那句 “在一起,就可以。”

無論有多麼困難,華為還是堅定地要把手機業務繼續下去。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Mate40 系列上市已經四個多月過去了,直到 3 月初,線上官方渠道基本還是一機難求的狀態。

▲京東華為自營 Mate40 商品頁面長期顯示無貨

有從事手機渠道銷售的從業者告訴智東西,華為目前的策略是 “去線上保線下,去小家保大家”,對於重點的 TOP 客戶,會優先保證供貨。

這樣的說法雖然沒有得到華為官方的證實,但的確是一種合理的解釋和應對方式,畢竟在中國市場,仍然有 70% 的銷量是來自於線下。

帶著對華為缺貨情況的疑問,智東西記者對北京三里屯、中關村、西單、九龍山等四個重點商圈的華為授權體驗店進行了線下實地走訪,覆蓋了海淀、西城、朝陽三個主要城區,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華為手機線下情況。

一、Mate 旗艦缺貨是主題,老型號 “換芯”只能解一時之渴

在實際走訪的過程中,我發現,在這些重點商圈的體驗店中,華為各類機型展示的還是比較完全的。

從去年釋出的 P40 系列、Mate40 系列,到今年釋出的 nova 8 系列和 Mate X2 摺疊屏手機,基本上都有展示,甚至還有少量暢享系列中低端機。

▲中關村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的 Mate40 系列展臺

但展示是一方面,有沒有貨就要另說了。當問起華為 Mate40 系列是否有貨時,不少銷售的第一反應是,“您是要拿貨嗎?如果要拿貨的話,可以幫您查一下。”

合生匯門店的銷售在我詢問是否有貨時,基本都沒有正面迴應,而是反覆確認是否我是真的需要,甚至明確問道是否是調研機構。

可見,對於備貨情況,線下門店還是比較敏感的。並且其實大部分門店銷售人員也無法對於當下時點的庫存做出準確判斷,因為在庫存較少的情況下,很可能賣出幾臺就沒有了。

中關村門店銷售人員在查詢後告訴我,Mate40 Pro 如果需要的話,要進行調貨,時間大概在一個小時左右。

在走訪的四家門店中,有兩家門店只有 Mate40 Pro 系列的白色版本

,並且儲存容量只有 256GB 版本,起步的 128GB 版本並沒有庫存。

▲華為 Mate40 Pro 白色 256GB 版

其實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隨著照片視訊佔用空間的增加,256GB 版本應該說也是比較合適的容量,在缺貨的時候選擇集中供給主力款也是合理的應對策略。

不過在這幾家門店中,Mate40 系列基本都處於沒貨狀態,Mate40 在釋出之初 4999 元的定價,也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畢竟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Mate40 標準版配備了 5nm 麒麟 9000E 晶片和 5000 萬畫素 RYYB 主攝,而價格要便宜 1500 元。

麒麟 9000 和麒麟 9000E 都採用了臺積電 5nm 工藝,麒麟 9000E 只是在 GPU 和 NPU 核心方面做了一些調整,CPU 方面則基本相同,因此兩者差別並不明顯。

目前採用麒麟 9000 SoC 的除了 Mate40 系列,還有摺疊屏 Mate X2 系列,不過華為 Mate X2 本身 17999 元的定價就決定了其必然是一款偏小眾的產品,備貨量本身也不會安排很多,因此產品自然會更加緊缺。

初代華為 Mate X 和 Mate Xs 釋出時,價格一度被 “黃牛”炒到了七八萬的水平,當然,這個價格也是 “有價無市”,很少真的有人會掏錢購買,更多隻是代表了產品的稀缺性。

這次在我走訪的四家門店中,有三家都有摺疊屏展示機,而中關村門店連展示機也被收回了,銷售人員也表示很無奈。

▲華為 Mate X2 摺疊屏手機

除了 Mate40 系列,去年釋出的 P40 系列基本每個門店也都有銷售,不過基本也都處於缺貨狀態,只有 P40 Pro+“超大杯”在個別門店有一兩臺現貨。

而 nova 8 系列的貨量更是不容樂觀,nova 8 標準版基本沒貨,nova 8 Pro 版還有部分門店可以拿到現貨。

我在中關村門店走訪時,聽到身邊兩位銷售的對話,“現在我們就剩幾臺 nova 8 Pro,兩臺 P40 Pro+,其他的都沒貨。”當我搭話想進一步瞭解情況時,銷售並不願意透露更多資訊。

雖然這位銷售說沒貨,但如前文所說,接待我的店員在查詢之後表示,目前 Mate40 Pro 白色、黑色和銀色都有貨,只不過需要調貨,時間大約要一個小時。

不過在華為的櫃檯上,仍然有極少貨量仍然比較穩定的機型,比如華為 Mate30E Pro 和華為 Mate40E,這兩款機型基本可以理解為 “換芯”機。

Mate30E Pro 是在華為 Mate30 Pro 外觀設計的基礎上,將麒麟 990 換成了麒麟 990E,其餘基本不變;而 Mate40E,則是在 Mate40 的外觀設計基礎上,將麒麟 9000E 換成了麒麟 990E,其餘基本不變。

▲搭載麒麟 990E 的華為 Mate30E Pro

麒麟 990E 是何方神聖?其實這也是一枚採用臺積電 7nm 工藝的 SoC,與麒麟 990 相比,在 GPU 方面縮減了兩個核心,從 16 核變為 14 核,在 NPU 方面從 2 顆大核變為 1 顆大核。

其實不論是 7nm 還是 5nm 晶片,華為都無法再向臺積電下訂單了。把 7nm 庫存再拿出來用一下,緩解 5nm 需求,也只能是權宜之計,甚至可以說是 “拆東牆補西牆”。

總體來看,華為 Mate30E Pro、Mate40E、Mate40 Pro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體驗差異並不明顯,所以不論哪種型號,只要能保證更穩定的庫存,對於華為來說都是好的。

況且,Mate30E Pro、Mate40E 的價格相比 Mate40 和 Mate40 Pro 都有明顯優勢,其 4500-5300 元價位段也是華為旗艦機的一貫主力價格段。

不管怎麼說,有貨能賣,對於華為來說就是好事,有貨能買到,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中關村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

二、原價拿貨和捆綁銷售並存,銷售吐槽自己也是 “二道販子”

在實際線下走訪之前,我也觀察了一段時間線上的銷售情況,官方渠道基本是隔一段時間會放出少量現貨進行搶購,而且很快就會賣光,呈現缺貨態勢。

因此對於線下情況,最開始的預計並不樂觀。但通過實際走訪我發現,想要買到一臺華為 Mate40 Pro,其實並不是難事,甚至原價購買也是比較簡單的。

在走訪的四家門店中,合生匯、中關村、三里屯的店鋪均可買到 Mate40 Pro,並且可以原價購買,當然,儲存容量均為 256GB 起步,售價為 6999 元。

仔細想想,6999 元其實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國內智慧手機的均價目前仍然在 2000-3000 元之間,3000 元左右應該是安卓機市場的主力價格段之一。

因此顧客都掏出 7000 元來購買一部手機了,能夠拿到現貨應該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現貨的店鋪,無一例外售賣的都是 256GB 版本,其相比 128GB 版本,售價要貴出 500 元,但實際上一塊 256GB 手機快閃記憶體相比 128GB 成本提升遠不及 500 元。

也就是說,儲存規格越高,利潤空間越大,這一直是手機行業的一個共識,這也是手機品牌營銷的一種策略。

有些廠商的機型,起步價格用 64GB 版本定的很低,但實際上已經很少有消費者會購買 64GB 版本的手機,而 128GB 版本和 256GB 版本的售價則要貴出很多。

很多時候,一些品牌新機高配版本的線下實際拿貨價格會更低,這就是因為高配版本的拿貨價格並不是與售價呈相同比例增長的,售價增長的多,拿貨價增長的少,線下的利潤空間就會更大。

華為目前線下主要以 256GB 版本為銷售主力機型,應該也是考慮到利潤問題,要保證線下重要渠道的利潤情況。

雖然你可以用 6999 元比較容易的買到一臺白色 256GB 版的 Mate40 Pro,但用 4999 元買到一臺 8GB+128GB 版的 Mate40 卻幾乎沒有可能。

在西單大悅城,我也遇到了一家貨比較足的門店,在這家門店中,華為 Mate40 系列不論是標準版還是 Pro 版本,都是有貨的。

銷售告訴我,他們的顏色也很齊全,就連非常火爆的素皮材質都有現貨,甚至是 Mate X2 摺疊屏手機也可以買到。

但當我詢問價格時,銷售人員卻說,“現在要買的話,都要搭配手錶或者耳機來購買。”

▲華為 Watch GT 2 Pro

我瞭解到,如果單獨購買手機的話,需要加價幾百元購買,而如果搭配華為 1000 元左右的 FreeBuds Pro 無線耳機或者 2000 元出頭的華為 Watch GT 2 Pro 手錶購買,就可以都按照原價來計算。

銷售告訴我,如果要單獨購買素皮版本的 Mate40 Pro,需要加價 500 元左右,Mate40 RS 保時捷限定版要加價 2000 元左右,而如果單獨購買摺疊屏手機的話,價格肯定要超過 2 萬元了。

“這摺疊屏也是我們自己買來的,我們也沒有貨啊。”銷售人員非常無奈的說。

業內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體驗店不靠賣手機賺錢,而是靠賣配件賺錢。現在眾多手機廠商都在發展自己的 IoT 產品,找代工廠生產自己的 TWS 耳機、智慧手錶、保護殼、充電器等配件,其高昂的利潤率必然是主要客觀因素之一。

當我問,這種聯合配件一起購買是否是普遍現象時,銷售人員非常堅定的說,“現在都是這樣的。”

顯然,這位銷售所言非實,畢竟前三家店鋪都可以原價購買,並且也是有少量現貨。

這臉,打的啪啪響。

三、誰也不知道缺貨要到什麼時候,華為手機的路到底在哪裡?

由於我選擇的實地走訪時間是工作日的中午和下午,所以商場的人流量相比周末都要遜色許多。

在走訪的幾家門店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銷售要比顧客還多,比如合生匯、三里屯、西單等門店的銷售員起初都在一旁討論著什麼(可能是在閒聊),在我走到手機面前時,他們才走過來詢問需求。

在我聊天攀談的過程中,也很少有新的顧客來詢問產品,偶爾有零星顧客,根據我的觀察,年齡往往都在中年偏上。

▲西單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中,銷售員在為顧客進行講解

其實對於線下到底是哪些人群在購買,我也非常好奇,不過在詢問銷售顧客的年齡段時,他們的答覆也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有吧”是最常見的回答。

偌大的門店、整齊碼放的手機、穿著整齊的銷售人員,與零星的顧客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冷清,當然這與我選擇工作日前往也有很大關係。

在瞭解缺貨情況時,中關村的銷售告訴我,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了,相當於從發售到現在供貨都不是很充足,他們現在銷售也比較困難,大家對華為手機的熱情其實是很高的,但缺貨也是現實。

對於這種缺貨情況何時才能緩解,他們也沒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銷售都知道,華為的缺貨,是因為晶片被卡了脖子。

“還不是因為晶片嘛,這晶片生產不出來,我們也是乾著急啊。”一位西單門店銷售感慨地告訴我。

西單門店的另一位銷售說,現在華為主要就是保證 Mate40 系列這種高階機還有一些供貨,像 nova 都已經基本沒貨了,低端機更是全部沒貨。

她指著邊上的一張展臺說,“你看,就那一張桌子上的手機,沒一個有貨。”我走近時發現,這張桌子上擺放的,是華為暢享系列。

我遊走在展臺之間時,也聽到了銷售員們的一些討論,其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現在愛幹就幹,不幹就走人,也不用多說。”

可見,現在華為線下門店的日子,並不好過。

▲三里屯一家華為授權體驗店(正常營業,上鎖的是店鋪後門)

西單的華為體驗店坐落在一個數碼展區,包括小米、OPPO、vivo、三星、蘋果等廠商都有體驗門店。

我也走訪了幾家其他品牌的門店,蘋果和三星的供貨都非常穩定,小米雖然因為驍龍 888 的短缺問題,連展示機用的都不是 “真機”,但當我詢問時,店員還是非常乾脆的說道,“小米 11 都有現貨,您需要什麼?”

從 2019 年到 2020 年上半年,華為手機迎來了非常高速的增長,一度成為中國市場第一,甚至份額等於二三名之和。

這與華為比較堅實的渠道建設密不可分,目前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仍然有 70% 的出貨量都來自於線下,渠道的佈局就顯得尤為關鍵。

有業內人士告訴智東西,在當下的困難時期,華為的策略就是去線上保線下,去小家保大家,他們會盡量保證 TOP1000、TOP368 和金種子客戶能夠拿到貨。

據瞭解,華為大致將客戶分為三個大的層級:TOP368、TOP1000 和 TOP2000,TOP368 作為最核心的層級,現在數量遠不止 368 家,但主要是叫法上的沿用。

在 TOP368 中,又分為 TOP4 的 NKA 客戶、TOP5-TOP68 的金種子客戶。

而只有進入華為客戶分級 TOP1000 的客戶,才有資格進行 FD 產品(Mate 系列和 P 系列)的銷售,並且層級越高,享受到的福利和權益也就越大。

這樣看來,此次我在北京走訪的幾家門店,其供貨方至少都是華為 TOP1000 以內的客戶。

結語:

缺貨情況逐漸好轉,晶片之殤目前仍舊無解經過對北京海淀區、西城區、朝陽區四家華為體驗店的實地走訪,我們可以明確幾點,第一,華為手機業務的確正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遠沒到 “斷流”的情況;第二,晶片問題目前看來仍然沒有解法。

目前,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買到一部搭載麒麟 9000 晶片的華為旗艦手機,至少需要付出 7000 元左右,線下缺貨問題也已經持續數月。

反觀線上市場,隨著 P50 系列訊息的逐漸放出,更多消費者開始觀望,Mate40 系列的缺貨情況也有所好轉,少量現貨發售的次數也更加頻繁。

對於華為來說,手機業務已經成為了基業,消費業務佔比也成為華為整體營收的絕對大頭,早已超過了其起家的通訊業務。

美國新政府上臺,對於中國在晶片領域的限制只增不減,指望美帝 “良心發現”,重新迴歸 “正途”是不太可能了。而晶片問題目前看來仍然非常棘手,不僅是華為 P50 系列,華為未來手機業務將如何去走,現在仍然是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