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除了手機掛號,IT 在醫療方面還有那些用處

除了手機掛號,IT 在醫療方面還有那些用處

今天,我們深度研究一下,智慧醫療所涉及的系統和平臺,以及重要的應用場景。我們來看看,智慧醫療的環境下,到底該如何看病。

智慧醫療的設計架構

先看看系統和平臺

智慧醫療的系統和平臺,是根據使用物件和場景進行設計的。物件主要就三類:患者、醫護人員、醫院領導。場景分為兩種:治療場景、管理場景。

小棗君大概畫了一下智慧醫療的系統架構圖,如下所示: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圍繞一個核心(電子病歷),有眾多的系統(HIS、PACS 等),共同支撐了 N 個服務應用(智慧導醫、遠端會診等)

整個架構的底部,是感知層,或者說資料採集層。

資料採集的方式,既可以是通用終端,也可以是醫療專用終端。除了採集之外,部分終端屬於控制型裝置,可以接受指令,例如手術機器人、遠端 B 超儀。

資料採集之後,需要通過網路通道(公網或專網)進行資料的匯聚和傳輸。這也是我們傳統通訊(人聯 / 物聯網)的範疇了。

再往上,就是整個架構的核心 —— 平臺層。

醫院的資訊化系統,經過多年的建設積累,已經形成了很多的類別。就像前文我們提到的 HIS,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

HIS,英文全稱是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醫院資訊系統。

廣義的 HIS,是指覆蓋醫院所有業務的資訊管理系統,包括了 PACS、CIS、RIS、LIS 等系統。

HIS 利用 IT 和通訊裝置,為醫院所屬各部門提供收集、儲存、處理病人診療資訊的能力,並支撐整個診斷治療數字化過程。

所有這些系統,共同構建了整個醫院的資料資訊網路。

以前,這些系統基本上都部署在醫院自建機房。現在,都儘量部署在雲端(私有云),或正在向雲端遷移。這就是上雲(計算)。

既然是數字化系統,當然都是圍著數字、資料做文章。患者最重要的資料資訊載體是什麼?大家應該都想到了,是病歷。

2005 年左右,國內開始建設和普及電子病歷(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通過病歷電子化,可以詳細記錄患者在整個病程中所產生的所有資料。一方面可以方便使用者自己查閱,另一方面可以方便醫院各個科室進行資料調閱和共享。

此外,電子病歷也避免了紙質病歷難以保管、容易遺失的困擾。

▲ 電子病歷介面(樣例)

如今,電子病歷是醫療資訊化程度高低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國家將電子病歷分為 9 級。目前,絕大部分三甲醫院的評級都在 4 級以上。

系統和平臺之上,就是開放的 API 介面,為上層各種智慧醫療應用提供服務。應用的使用物件,既可以是醫生,也可以是患者,或者院方管理人員及上級政府管理部門。

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

接下來,我們詳細說說智慧醫療的應用。

我們虛構一個普通居民 —— 小明,結合一次常規的醫院治療流程,給大家例舉一下,智慧醫療具體有哪些落地場景,能給患者小明和醫務人員帶來怎樣的幫助。

  • 預防場景(生病之前)

首先,在尚未患病的情況下,通過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平臺,政府有關部門可以以簡訊或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方式,將醫保政策、健康知識、衛健活動資訊下發到社群、家庭及居民小明本人。

如果發生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也可以及時進行資訊通報廣播,防止謠言傳播、避免居民恐慌。

對於老人以及殘障人士,通過佩戴身體健康監控終端,並與社群健康中心聯網,可以監測生命體徵資料,以及摔倒等意外情況,便於醫務人員迅速展開救援。

▲ 遠端健康監測

小明每年參加體檢,相關體檢結果資料會同步至政府的居民健康資料中心,與往年資料進行比對,提供健康建議和風險預警。

  • 診斷治療場景(院內場景)

好了,小明突然覺得身體不適,我們進入診斷治療流程。

首先,小明可以通過 App 或微信進行遠端掛號、預約。

在約定的時間,小明來到醫院。他不需要再去視窗取號,而是直接前往診室。

在院內導航機器人的指引下,他可以很快找到診室的具體樓層和位置。

▲ 醫院機器人(圖片來自網路)

在醫院電子叫號系統的幫助下,小明不用擔心有人插隊,可以耐心等待。

▲ 醫院叫號系統(圖片來自網路)

很快,輪到小明就診。小明走進診室,和醫生進行溝通,主訴病情。

醫生接待小明後,很快通過電子病歷、HIS 系統和居民健康資料中心,查詢到小明的基本健康資訊,例如過往病史、用藥禁忌、往年體檢資料等。

醫生通過資訊化系統,直接下發血液化驗申請單、B 超檢查單、CT 檢查單等。

小明在手機上很快看到了申請單資訊,並選擇立即支付(手機支付)。醫院財務支付系統與醫保聯網,可以支援醫保扣費,費用明細非常清晰。

▲ 也可以使用自助掛號繳費一體機(圖片來自網路)

然後,小明在導航機器人的指引下,前往進行相關檢查。

檢查結束後,小明無需在檢查室外等待,而是直接返回門診科室。

不久後,手機提示,檢查結果已輸出。小明可以檢視檢查結果,與此同時,檢查結果也同步到了門診醫生的電腦上。

門診醫生根據檢查結果,結合個人專業知識,做出病情診斷,口述告訴小明,並輸入電子病歷。

小明在面對面與醫生進行溝通的同時,手機很快同步收到了電子化的診斷結果。小明再也不用擔心看不懂醫生的手寫病歷。

▲ 手寫的“處方體”

醫生通過 HIS 開出藥方。小明手機同步收到藥方資訊,並選擇線上支付。隨後,小明謝過醫生,便前往藥房取藥。

稍等片刻後,藥房自動叫號,小明取藥成功。

▲ 取藥(圖片來自網路)

在藥品說明上,寫明瞭用藥注意事項。小明的手機裡,也可以清楚地查到這些資訊。

至此,小明的院內就診流程順利完成。

怎麼樣?整個過程是不是非常流暢?體驗是不是堪稱完美?

  • 看不見的場景

上述流程中,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智慧醫療場景,我補充一下。

首先,AI 輔助診療

傳統的醫療體系中,醫生通過個人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做出診斷。現在,藉助 AI 人工智慧技術,醫生可以得到 AI 給出的輔助性診斷結果。

▲ AI(影象識別 + 機器學習)看片的速度,遠遠超過醫生

包括 X 光、超聲、CT 等影像膠片,都可以藉助 AI 進行分析,幫助提升閱片效率,以及診斷準確度。

其次,藥品管理

傳統的藥品管理和分發,依靠醫護人員人工進行。

藉助藥品管理系統,可以跟蹤藥品的倉儲和運輸過程,追溯藥品來源。藉助機器人,可以實現藥品的快速分揀。

藥房機器人(圖片來自網路)

可以藉助 AI,輔助判斷藥方是否合理,劑量是否準確,禁忌過敏等是否存在風險。

第三,器械管理

所有醫療器械都藉助物聯網技術,與院方系統進行聯網。院方可以查詢器械的相關資料、使用壽命、故障資訊。

醫療耗材不足時,也可以通過物聯網系統監控耗材餘量,及時提醒進行補貨。

藉助一些 AI 無人消毒裝置,可以實現對醫療器械的快速消毒,提升器械的使用效率,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

▲ 消毒機器人(圖片來自網路)

  • 住院場景

再來看看住院場景。

住院場景,涉及到病人的監護,比普通的門診場景要更復雜一些。

首先,遠端監護

通過給住院病人佩戴可穿戴裝置,以及對病房監護設施聯網,護士可以遠端監控病人的生命體徵,以及病房的環境。

▲ 遠端監護(圖片來自網路)

▲ 無人值守的輸液監控器

通過設定電子圍欄,可以防止病人未經允許離開病區。通過電子門禁和攝像頭,可以防範無關人員進入病區。

第二,移動查房

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出現了移動查房車。

▲ 移動查房車(圖片來自網路)

醫生查房時,會推著這種移動查房車,車載終端與院方系統無線聯網,可以查詢病人的電子病歷,並進行記錄。特殊情況下,醫生還可以遠端查房。

第三,電子腕帶

病人通過佩戴電子腕帶,可以完成整個住院過程的病人身份識別。例如派藥、輸液、查房、繳費、手術、急救等。

▲ 電子腕帶

必要的話,還可以採取人臉識別的方式,進行用藥前的病人身份驗證。

  • 遠端醫療

當就診醫院的軟硬體水平不足以完成治療時,就引入了大量的遠端治療場景。例如遠端會診、遠端檢查(B 超等)、遠端病理切片分析、遠端示教、遠端手術等。

▲ 遠端 B 超(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看看大家最關心且難度最高的遠端手術

遠端手術,是指醫生基於 5G、OTN 等高效能網路,藉助機器人技術,異地、實時地對遠端患者進行手術。

因為手術是有創操作(要動刀的),人體器官脆弱且緊密,稍有不慎,將導致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遠端手術風險極大,要求極高,難度比遠端駕駛還大。

▲ 遠端手術(圖片來自《5G 時代智慧醫療健康白皮書》)

想要成功實現遠端手術,傳輸的影象必須足夠清晰,傳輸的訊號必須足夠穩定,訊號時延必須低,丟包率必須低,可靠性必須高。

傳統 4G 和 Wi-Fi 等無線通訊技術,無法滿足要求。5G 具有高速率、大頻寬、低延時的特性,原則上可以滿足要求。

遠端手術過程中,通過多顆 4K 以上超高清攝像頭,採集資料,通過 5G 網路進行資料回傳。

異地的手術操作者,基於影象,在操作檯進行手術操作。

▲ 遠端手術操作者(圖片來自網路)

操作檯會將操作動作,採集並遠端傳輸到手術現場,由現場的機械臂,完成手術操作。

▲ 手術機械臂(圖片來自網路)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 VR/AR 技術,醫生將獲得更好的手術體驗。VR/AR 技術也廣泛應用於遠端示教(培訓)。

▲ VR 醫療教學(圖片來自網路)

  • 5G 急救車

最後,我們再提一個特殊的院外智慧醫療場景,那就是 5G 急救車。

藉助 5G 技術,在急救車送往醫院的過程中,車輛可以將患者的生命體徵資料,快速傳回醫院,便於院內醫護人員進行提前準備。院內醫護人員也可以遠端指揮救護車上的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搶救工作。

▲ 5G 急救車

因為急救車具有高速移動的特點,所以大資料量的回傳,傳統 4G 非常吃力,Wi-Fi 和衛星更不可能。所以,需要採用 5G 作為資料通道。

  • 其它場景

除了診斷治療場景之外,智慧醫療還包括康復跟蹤階段的場景,醫院行政、人事和物資管理相關的場景,以及基層衛生平臺(二級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場景。限於篇幅,就不多做介紹了。

▲ 智慧醫療全景圖(來自《5G + 智慧醫療白皮書》)

以上,就是目前已經出現的智慧醫療相關場景和應用。

結語

正如大家所見,智慧醫療涉及的場景是非常豐富的。每個不同的場景,都會用到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技術。

▲ 醫療場景和技術、系統之間的關係(來自《2020 年中國智慧醫院現狀及趨勢研究.pdf》,億歐)

智慧醫療,貫穿了患者完整的診斷治療週期,甚至一個正常人的生命健康週期。如果我們真正實現了智慧醫療,那麼我們整個醫療體系的效率將得到大幅的提升,我們的就醫體驗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甚至,我們的就醫成本也會大幅下降。

我們將真正進入輕鬆看病、明白看病、看得起病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