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你拴住的手機廠商,使用者遷移成本日趨增高
未來很多人想更換手機時,內心也許都面臨著這樣的糾結,我覺得這個品牌的機型不錯,但是換手機的話,現在的電視劇就看不了了,遊戲就得重新玩,健身記錄也沒有了。
沒錯,手機廠商們正在努力想用服務拴住使用者,而使用者的遷移成本也正在變得日趨增高。
全新升級的 One 生意
Google One 一直是 Google 對於 Android 使用者極力推薦的重要服務之一,除了能給予使用者 100GB 起的雲空間容量外,還可通過應用來幫助使用者對手機進行備份,節省手機本地的儲存容量。
而在本月剛剛舉行的蘋果秋季釋出會上,蘋果也如傳聞中一樣推出了 Apple One 業務,與 Google以雲盤空間為基本賣點不同,蘋果則是將其下各種服務進行了打包銷售,個人套餐每月 14.95 美元,整合 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以及 iCloud 儲存空間 50GB;家庭版每月 19.95 美元,整合 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以及 iCloud 儲存空間 200GB;高階版每月 29.95 美元,整合 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News+、Apple Fitness+,以及 iCloud 儲存空間 2TB。
其中 Apple Fitness + 是蘋果在本次釋出會中新推出的服務專案,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身情況,來通過教練課程進行健身指導,“每週增加新的健身課程”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 iPad 、iPhone 或 Apple TV 上獲得一個視訊目錄並可以實時傳送指標,同時還將 Apple Music 進行了整合。新購買 Apple Watch 的使用者可以獲贈 3 個月的免費試用,後續如需繼續使用,Apple Fitness + 的訂閱費用為每月 7.99 美元,包年的費用為 79.99 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釋出會上 Apple Watch SE 的售價僅為 279 美元起,可見如果使用者長期使用這些服務的話,每年還會持續給蘋果貢獻不容小覷的收入。實際上,早在 2017 年,以 2017 蘋果的財報收入來看,其中服務收入已達 70.4 億美元,佔蘋果全部收入的 10% 左右。到 2019 年 Q4,在非 iPhone 類的營收之中,蘋果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已達 40%。當下,蘋果的服務業務數量也相較 2017 年有了大量增加,例如 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News+。
而實際上,使用者對服務的付出越多,對於廠商的粘性也就越大,廠商的硬體生意也能更加有保障。
照片、雲盤、存檔拴住你
有趣的是,這些服務在最開始都是免費的,並且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以機身備份、照片備份為切入點。例如,蘋果 iCloud 僅僅提供了 5GB 的免費空間,Google 提供了 15GB 的免費空間。而使用者的照片卻越來越大,手機內的資料越來越多,空間迅速告急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而一旦使用者開始對雲空間形成依賴,iCloud、Google 相簿也就成為了使用者的核心,其中的相片儲存著使用者多年的回憶,而是無疑是照片最全的儲存地,甚至還能以地圖的方式,來隨時找到自己回憶到的某張照片。Google 相簿更是一度通過免費無限儲存的方式來吸引使用者留存。
另外能夠牽住不少的人,是使用者的遊戲存檔,不少人可能已經在遊戲中的花費了重金,來讓自己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稱王稱霸,然而更換平臺,可能意味著存檔不能遷移的問題。一般僅有任天堂、暴雪這樣的大廠為玩家提供了跨平臺的存檔共存。再良心一點的企業,會在客戶端中提供 iOS 與 Android 間的遷移服務。而不少遊戲甚至不提供 iOS 與 Android 間的存檔遷移,甚至同在 Android 平臺下,由於是在不同的應用商店中下載,也不能提供存檔的互通。
這讓不少玩家們無法更換平臺,因為他們不能與自己大量的付出了時間和金錢的虛擬世界輕易說拜拜。
遷移的矛盾:簡單與複雜
實際上,就如同遊戲存在遷移的可能性,手機中的全部資料其實也可以在不同品牌的機型中進行遷移。然而,由於廠商不同,最終的遷移效果千差萬別,甚至存在著遷移失敗的可能,即便遷移成功後,使用者們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來對應用進行重新設定,對應用及小部件的位置的進行重新設定,對於桌布、鬧鐘、鈴聲等等均需要重新設定回自己的使用習慣。
但是,如果選擇同一品牌的新機型,就會一切變得十分簡單,但凡有追求的公司,例如蘋果、三星、Google、小米,均能為使用者提供無縫的資料遷移功能,新手機在舊手機同步完成後,會變得和舊手機 “一模一樣”。使用者無需適應、無需耗費時間除錯,就能繼續自己的使用習慣。
同時,配合廠商的各種服務,雲端的相簿依然儲存著歷代機型中的照片、雲端儲存依然有著全部資料,使用者可以隨時進行調取。
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更換平臺,但卻面臨著簡單與複雜的選擇。
對品牌保持忠誠,一切都一成不變,順利的遷移到新的同品牌的硬體中,一切的一切都在,還有著不斷推陳出新的服務。
更換品牌,資料還在,但你的使用者習慣、存檔資料卻面臨著大問題,另外還有曾經你依賴的服務能否找到替代品,這一步對於很多人來說需要勇氣。另外,廠商的硬體也同樣在強調自家生態下的優勢,使用者很可能還需再購買一整套硬體才能完成遷移,那更是一筆可觀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