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奇點退場,智點再來:野蠻造車幾時休

奇點退場,智點再來:野蠻造車幾時休

從奇點到智點,瀋海寅造車之路的夢起與夢落,又將留下一地雞毛,還僅是換道重啟。

伴隨連日來雜亂資訊的輸出,對於這個曾和李斌、何小鵬等人並肩殺入智慧電動車市場的男人。我想,這就是外界能給出的所有疑問。看了太多的造車勢力被市場清退,騙局一個接一個被拆穿,這些選擇二度進駐新能源市場的新勢力車企,除了覬覦資本的力量,似乎已經想不出其他理由,還能令其如此鍥而不捨。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紅利太大了,以至於所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撲向其中。前有法諾集團帶資勾搭前途汽車借屍還魂,如今就免不了會出現,奇點商用車專案易主另立山頭的“壯舉”。

近日有訊息傳出,將發展重點落在了智慧新能源物流車上面的智點汽車,宣佈完成了 10 億元 A 輪融資。而這一輪由衡廬資本領投,株洲市國投集團、動力谷產投跟投的注入資本,並用於平臺搭建、產品研發、交付品質把控、補充流動性資金等環節。

表面上,瀋海寅並不在智點汽車的實控人名單中,智點汽車的發展軌跡也將不受奇點的影響。然則,兩者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要想令外界對後者的未來有多麼看好,著實不現實。奇點汽車的僵死只是產業混沌期的一個縮影,但對於系出同門的智點汽車能否在商用車領域混出名堂,依舊充斥著太多未知。

我不是奇點,你敢信?

在當下這個節點,無論瀋海寅如何規避智點汽車和奇點汽車之間的關聯。從時間線的排布上看,“沒有奇點,何來智點”就是擺在人前的事實。

據企查查顯示,全稱為湖南智點智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智點汽車,僅是一家成立於 2018 年 7 月,用以提供整車設計開發、零部件製造以及相關生態服務的新能源商用車運營商。和奇點汽車的發展路徑並不相同。

而早在去年 8 月,作為奇點汽車創始人的深海寅退出了智點汽車的高層團隊;掌握奇點汽車實體的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將手中持有的智點汽車 80% 股份釋放至 15%。

到了今年 4 月,持有智點汽車的股東方中,更是找不到瀋海寅和奇點汽車的身影。取而代之的則是,此次 A 輪融資的領投方其中株洲衡廬智點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公司),以及百納科創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河南星辰大海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兩家公司。

可是,故事的發生總存有因果關係。不久後,由於奇點汽車涉及案件分別為新程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申請執行奇點汽車承攬合同糾紛一案,以及彬瑜汽車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申請執行奇點汽車技術開發合同一案。曾作為公司法定代表人瀋海寅,不得不面對法院限制其多項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而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份出自銅陵市銅官區人民法院和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的一紙限消令,不僅是將奇點汽車的財務困境,公之於眾,更是直接將瀋海寅緣何在兩家公司間反覆橫跳的緣由“炸”了出來。

或許全面擁抱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的智點汽車,在脫離奇點的束縛下,會得到了新的動力。可另一邊,錯過成長期的奇點汽車,很顯然無力再做多餘的專案規劃,且將“僵而不死”四個大字打在了公屏上。

也就是說,自瀋海寅以此種方式再次出現公眾面前,奇點就已經被判了死刑。那麼,換道重啟就是瀋海寅想延續造車夢,僅剩下的一條路。而此時的智點汽車,無疑就是那個捷徑。

面對外界的質疑,瀋海寅會一概以“智點汽車是獨立的商用車專案,和奇點無關”的說辭回覆。但這終究掩蓋不了智點汽車的身世。

時間拉回至 2018 年,鑑於黃海寅早期為奇點汽車立下“商乘並舉”的全方面發展路徑,奇點汽車在乘用車市場聞到血腥味後,高調宣佈將進軍新能源商用車市場,且計劃投資 50 億元在湖南株洲高新區新馬工業園建設商用車基地。

你說,這個時刻和智點汽車的成立時間無限接近,是一個巧合。但從奇點汽車於同年 10 月選址動工的商用車生產基地和此次智點汽車的專案基地同樣位於株洲新馬工業園的資訊中,要還不認為這兩者之間存在聯絡,真的太難了。

混成這樣,都是有原因的

還記得,在奇點汽車成立早期,面對如火如荼的新能源造車趨勢,瀋海寅就信誓旦旦地丟擲,“智慧和新能源是汽車發展的必然方向,誰更前瞻,誰就能彎道超車,做行業的變革者。”

姑且不去猜測此次僅僅獲得 10 億元融資的智點汽車,是否又會在造車之路上造了”寂寞“。但至少,對於一家試圖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有所作為的新創企業,10 億元的輸血本就是杯水車薪。再經過內部搗鼓一下,短期內造勢期待下一批”天使”的到來,都會顯得很困難。

回到奇點汽車身上,從 2015 年開始,奇點汽車經歷過包括天使輪、ABC 輪及戰略投資共六輪融資。投資方除了奇虎 360、聯想之星、韜蘊資本、安徽銅陵市政府以外,還有 2019 年 10 月參投的伊藤忠商事。投資總額保守估計在 170 億元

按融資規模計算,奇點汽車早已躋身行業“頂流”之列,但在實際產出上,卻不由將其和此前消亡的賽麟、博郡歸為同類。

2016 年,奇點汽車就擬在安徽銅陵規劃建設一座總投資 80 億元、年產能達 20 萬輛的智慧汽車工廠。到了 2018 年,瀋海寅更是放出豪言,將在未來 5 年時間裡投入 150 億元打造奇點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年產能同樣達 20 萬輛的工廠。加上原本在智點汽車的總部湖南株洲規劃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彼時的奇點汽車,可謂是為眾人畫上了一個碩大的“餅”。

然而,從隨後反饋出的資訊可知,受限於資金遲遲難到位,奇點汽車就連轉向和北汽昌河效仿“江淮-蔚來”的代工模式都能搞黃,諸如上述此類的大工程,必然未得到本質上的推進。

更魔幻的是,奇點汽車在產品落地層面上的騷操作,與之相比同樣有過之無不及。在品牌釋出同一年的 2016 年,奇點汽車就對外公佈了奇點 iS6 智慧 SUV 車型。可直到 5 年後的今天,這款煞有其事的 iS6 仍處於試製車的狀態,毫無能投入量產的跡象。

當然,在這期間,手握 170 億元融資的奇點汽車,也並非只拿出了 iS6 這一款車型。在 2019 年的上海車展上,奇點憑藉花錢從豐田手中拿到豐田 eQ 技術授權,推出了一款面向城市代步車市場的微型電動車 iC3。與此同時,瀋海寅還發布了奇點汽車囊括“大車+小車”、“4 輪+2 輪”和“乘用+商用”在內的未來規劃。

不可否認,面對和傳統汽車市場的博弈,那時的瀋海寅想的是共贏。或者說是,他想用一己之力撼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軌跡,但殊不知,2019 年是造車新勢力最難熬的一年。

業內的觀點是,如果在那一年還未有量產車推出,那麼被市場清退,將只是時間問題。放到奇點汽車身上,自然成立。從 iS6 量產反覆“跳票”開始,瀋海寅的造車夢就註定會以失敗告終。而我也相信,諸如奇點汽車位於上海世紀匯的體驗店那般,無論怎麼強撐,都不再具有任何意義。

借道商用車市場,沒那麼容易

至此,明眼人都能看出,在經歷了 5 年的市場洗牌,瀋海寅和他的奇點汽車已經成為了在新勢力造車 1.0 時代倒下的典型案例。在這樣的背景下,智點汽車扮演起承接奇點殘餘業務的角色,也無可厚非。

只不過,從瀋海寅將奇點汽車的發展可能,以“智點汽車”的名義,交由了現任掌權人打理的舉動去看,相比那個被全網聲討的王曉麟和那個被當槍使了的 Saleen 品牌,算是能看到一些生機,但還是那句話,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遠比想象的來得更為魔幻。處處暗藏機遇,卻處處充滿危機。乘用車市場是這樣,商用車領域又怎麼獨善其身?

根據智點汽車公開資料,其將利用此輪融資所籌的款項,圍繞三個平臺進行產品落地,即:以載重 0.5 噸的小箱貨車為代表的 IT500 系列、智慧電動皮卡 IT1000 系列與輕卡車型 IT1500 系列

先不論這樣的規劃是和此前奇點汽車在 2018 年所透露的商用車規劃顯得何其一致。智點汽車的商用車板塊,能將重心放在了城際配送、短途接駁等物流領域,至少是當下中國新能源商用車製造商所能達成的共識。

從奇點汽車到智點汽車,賽道的轉化看似已和往日的那些不堪徹底告別,瀋海寅明面上的退出,或將給後者留足了發展的空間。未來,智點汽車不過是和一些擁有固化發展邏輯的傳統車企去競爭。但現實究竟是否如其所願,誰又能在當下下一個確切的結論?

的確,在中國商用車市場,造車更依賴地方政府的合理產業規劃和國家的產業政策支援。現階段,智點汽車完全可以依託這兩方面,來構建出自己商用車業務的雛形。可是和乘用車市場趨同的是,商用車的造車邏輯也不會獨立存在,亦是來源於上下游需求的合理匹配。

也就是說,儘管對於智點汽車而言,進入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是規避和大部隊正面“硬剛”的最佳選擇。可面對如此狹小的細分市場,試問,還未產出任何成果的智點汽車,到底能憑藉何種優勢來“續命”,是所謂的智慧化,還是定製化?

尤其是定製化在商用車市場的意義,現階段更像是一個噱頭。由於商用車的大小、尺寸都有嚴格標準,在產品主體框架和結構上都不能改變,就算高度定製化能令入駐於此的造車勢力產生些許優勢,可如若不能按規登上車輛公告,那一切就都是徒勞

再一個,在一個規模不大的市場中,成本控制、生產規模如何保證,同樣是一大難題。

要知道,中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的產銷在近年來,是呈現出一個逐年下滑的趨勢。2020 年,產銷分別完成了 12 萬輛和 12.1 萬輛。其中,新能源貨車僅佔比 34.74%。不過 4 萬輛的總量還幾乎被奇瑞商用車、吉利商用車和重慶瑞馳新能源給“包圓”了。

況且,隨著中國整個新能源商用車發展的主體方向,還在純電和氫燃料技術中搖擺不定,押寶純電物流市場並不一定是一個完美的選擇。而如此前提下,“異軍突起”好比白日做夢。

行至於此,“造車要尊重市場規律,迴歸製造本質”,對於奇點汽車也好,還是當下的智點汽車,其實都是發展的鐵律。都是千年的狐狸,還玩什麼聊齋。所以時至今日,無論於誰,要是還停留在資本層面上的你爭我奪,市場的洪流終將給予這些投機者一記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