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線上銷售額超 10 億元,健身 App Keep 的自救、押注

線上銷售額超 10 億元,健身 App Keep 的自救、押注

進入 2021 年,健身平臺 Keep 多次傳出上市的訊息。6 月底,有訊息稱 Keep 已在小範圍內完成 NDR 路演(非交易性路演),路演資料顯示,其 2021 年第一季度營收 3.03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02 億元;2020 年營收 11.07 億元,2019 年營收 6.63 億元。

NDR 路演是投行及公司通過前期路演,提前瞭解市場對於公司的潛在投資意向,有時投資者會簽署保密協議來獲取某些尚未公開的資訊等。此前美團、攜程等企業在上市前夕都進行過 NDR 路演。不過,Keep 方面對此不予置評。

作為一個垂直品類的健身品牌,Keep 成立 6 年,共完成 8 輪累計超過 6 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不乏高瓴資本、騰訊等眾多頭部機構。2021 年 1 月,Keep 完成了 3.6 億美元 F 輪融資,估值也從 10 億美元上漲至 20 億美元。

2018 年之前的 Keep 一路順風順水,但在那一年冬天 keep 進入了低谷期。創始人王寧不得不先後關停了北京、上海多家線下 Keepland,並決定聚焦家庭場景。在 2019 年底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王寧表示,“家庭場景將是 Keep 未來幾年內非常重要的優先順序。”

而兩個月後,新冠疫情便暴發了,線下健身房陷入倒閉潮,而 Keep 卻獲得了不小的流量增長。據酷傳資料統計,僅在安卓應用市場,2020 年 Keep 的下載量便增長了 35.59%。2021 年 4 月,Keep 使用者數超過 3 億,月活使用者超過 3000 萬。

即便如此,商業化變現仍是 Keep 無法繞開的一環,對於健身這種“反人性”的運動,Keep 又該如何在越發激烈的競爭中,留住使用者實現商業化發展。

低谷期自救:關店、轉向家庭場景

2015 年 2 月,Keep 的第一個版本上線,在王寧的計劃中,只要一年之內使用者數量超過百萬,他們的創業專案就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令他意外的是,Keep 的使用者數在三個月內就超過了 100 萬。

隨著內容體系的逐步搭建,Keep 僅用 1 年時間實現了使用者數突破 1000 萬。彼時的 Keep 集合了課程、社群、記錄資料等多個功能,滿足了使用者對運動“簡易性”的基本需求,2017 年 8 月 Keep 使用者量破億。

王寧認為一個億使用者的成績很偉大,但是未來的挑戰也會更大,要學會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未雨綢繆。接下來,“連線”成為 Keep 這一階段的主旋律,如何讓使用者與家庭、與城市之間產生更多的連線,進行資料方面的打通。

2017 年,Keep 推出首款智慧硬體產品跑步機。為什麼做跑步機?在王寧看來,跑步在廣大健身運動者中更為普及,90% 以上的人群會選擇購買跑步機,再加上器械的品牌效應並不強,對小白使用者而言更是難以選擇哪款跑步機效能更好、品牌更優。Keep 合夥人兼副總裁劉冬說,使用者使用 Keep 後產生了一定的產品需求,他們從課程同款開始去做跑步機,第一年就賣了 4 萬多臺。

隨後,Keep 在線上又相繼推出了瑜伽墊、智慧手環、運動服裝、減脂套餐食品等;線上下則加速佈局開店,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出了多了 keepland,開啟了加速擴張階段。

但事情並不如王寧想象的那般順利。比如在運動服裝領域,傳統的運動品牌有各種選品會、分銷商,渠道會也有各種容錯機制,而 Keep 在線上是直面使用者的,並不具備線下等各方面的渠道能力,於是 Keep 重新從功能性服裝出發,慢慢調整了回來。

2018 年的資本寒冬,讓多線條並進的 Keep 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一方面線上健身 App 的天花板顯而易見,使用者增長緩慢,商業化變現困難重重;另一方面線下健身房獨居一隅,仍舊以預售模式進行現金流回轉,新式健身房如超級星星、樂刻等則以團課、次卡為主,與使用者進行深度繫結。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Keep 的優勢都不再明顯。2019 年底王寧一邊優化部分員工,一邊關停部分線下健身房,同時轉身聚焦家庭健身場景。突來的疫情給了及時轉型的 Keep 一次機會,讓它嚐到了新的流量紅利。據艾媒諮詢《2020 年中國線上直播電商發展趨勢報告》資料顯示,2020 年中國線上直播使用者規模達到 5.24 億人次,健身行業也看到了直播引流的巨大空間。

疫情期間,Keep 將散落在各個不同平臺的直播資源進行整合打通,上線了非常全面的運動直播表,使用者可以通過這個直播頁面找到所有健身內容方面的主播,也使得 Keep 在同一時間內實時線上人數達到 16 萬峰值,“與錄播課程相比,直播的粘性和互動性會更強。”Keep 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趙茜表示。

如今在 Keep 的介面中,直播和錄播課並行,在引入優質版權內容的同時,招募了眾多優秀的教練和運動達人,比如帕梅拉、小馬哥等。在劉東看來,Keep 的爆發除了疫情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於健康的重視提高了,再加上 Keep 此前 5 年在健身賽道的積累,也在 2020 年得到了集中釋放,是一個雙重效應的疊加。

押注智慧硬體,還在持續投入

2021 年,天貓 618 期間,家庭健身市場的擴張和升級不僅體現在瑜伽墊、脂肪秤、健身服飾的熱賣上,動感單車、跑步機、健身鏡等智慧化硬體產品也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相關資料顯示,僅 618 開售當日,80 個運動品牌同比增長 500%,Keep 包攬了動感單車、跑步機、瑜伽墊、健康架、瑜伽拉力帶五項類目的交易指數第一。

4 月 keep 在春響大會上推出了新一代智慧動感單車 C1 Pro、Keep 手環 B2 兩款智慧硬體產品。在 Keep 的規劃藍圖中,未來要做的智慧產品會更多偏視覺去提升,“我們總結為向著‘變因’的方向佈局,比如視覺是一個變因、感測器也是一個變因等等。”在劉東看來,使用者會慢慢在運動場景裡聯想到 Keep,而在硬體之後,Keep 還會不斷去做全天的卡路里管家、課程反饋方面的運營,並在運動解決方案上去產生一些增值服務。

目前,在 Keep 的營收結構裡,運動消費品類是其第一大收入來源,2019 年營收接近 10 億元,超過總營收的一半。其中運動裝備佔 40%、智慧硬體佔 35%,食品部分佔 25%,現已實現整體盈利。

但對工具型的產品來說,行業門檻並不高,小米、華為、蘋果等廠商都在佈局智慧硬體產品,而 Keep 如果要上市,首先就要把營收和利潤做起來,還要靠電商把規模做起來,對 Keep 而言挑戰並不小。

“線上是最大的投入,有了會員線上收入的時候,會員會成為高毛利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者),能夠涵蓋中臺以及所有的研發費用。”劉東坦言,消費品包括吃、穿、用、練等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復購,復購率也是很大的增量,食品及服裝的毛利率並不低,整體來看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環境。

與此同時,Keep 也會選擇與華為等企業合作,關注運動體驗與硬體結合等方面的提升。但對於盈利問題,劉東則認為是不是要持續盈利,最終取決於未來的規劃,現階段還是要做一些投入,“因為我們從戰略上已經清楚從平臺上、內容上、智慧硬體上就是要做這件事情。”

近日,Keep 對外宣佈,針對家庭場景的運動消費品僅線上渠道銷售規模超過 10 億元。從線上健身、智慧硬體、減脂食品等消費品到線下健身空間 Keepland,Keep 還在持續擴大健身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