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用好這幾步輕鬆解決爛專案

用好這幾步輕鬆解決爛專案

IT人的職業生涯中難免會遇到爛專案。有些專案是你加入時就已經爛了,有些是自己從頭開始親手做成了爛專案;有些是從裡到外的爛,以為工程浩大表面光鮮,實際跳進去才發現是個“焦油坑”;有些是還沒爛,但問題已經很明顯了,是個搖搖欲墜的“危房”……

BI作為IT專案的一個重要分支,自然也會有相似的問題,比如以下這位老哥的經歷。

李哥才30多歲,一直在網際網路混跡的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應聘了某知名服裝公司的BI經理,驚喜的被錄用了。正式上崗後,才發現接手的是個爛攤子,前任花了1年多做的BI系統看似滿足了領導的所有需求,其實根本就是個搖搖欲墜的“危房”。

系統倒是挺全,ERP、MES、CRM該有的都有了。報表也挺豐富,從業務個性化需求報表到以各部門固定使用的查詢報表,彙總報表。

但是,熟悉了幾周,李哥發現BI系統上線了半年多,當初設計的報表瀏覽和使用量屈指可數,就連常規要求的月度經營分析和績效考核必須從BI中取值這兩點都沒有實現,依然需要業務部門從各個系統中匯出資料再自行計算統計。

另外,業務經常反饋業務系統與BI資料報表中相同維度的資料會出現的一些差異,會議上各部門爭得面紅耳赤,導致大家對BI資料的信任度嚴重下降。

而自己帶得BI團隊,7、8個人每天抱怨提過來的爛需求,不斷地取數做報表,需求排到一個月之後,資料整合篩選、歸類、分析全都得停留在各業務系統,只能低效的靠人工手敲成百上千行的SQL。

現在李哥反應了過來,為何自己能如此順利的“撿漏成功”,原來是有一堆爛攤子:

數倉是搭建了,但底層的資料都沒有處理好,指標口徑對不上,導致最終做出來得報表資料質量一塌糊塗…

當初設想的各業務圍繞經營和績效的分析報表規劃,但實際落實後業務仍就圍繞個性需要提需求,且90%都是報表需求業務需求整理出來,只是報表需求,現在庫裡有1000多張報表…

另外,實時就不談了,原本每天早上要看報表的,搞了個ETL和其他相關計算,報表一週才出,下面的人還得忽悠需求方,伺服器效能不夠、資料庫系統記憶體太小…

報表也是,用了某開源工具,簡單的都會,但一到極其複雜的多主題、複雜的統計就瞎了,業務的需求有時候比較怪異,非要把完全不相干的東西整到一張報表中,你還必須實現。工具實現不了,最後還是回到寫SQL吧…

意識到當下要跑路已經來不及了,可是從頭推翻公司整個BI規劃又絕非易事,網際網路做BI那一套一時難以套用,李哥陷入了僵局。

找出路還是得先診斷問題。李哥花了10多天時間走訪調研各業務部門,管理層、業務基層,雖然收集了一堆問題和吐槽,但好在公司上下對BI的價值和信心度未垮,和組內小夥伴以及CIO多次研討,決定改變眼下的實施思路,確定了下一步的優化方案。

一、停下技術工作,重新梳理需求,重點放在資料質量治理上

第一個就是主資料的治理。也就是說企業經營管理過程會用到哪些主資料?這些主資料是如何產生、如何進行分發、會標記哪些維度形成派生主資料?隨後在BI中單獨搭建一個主資料中心庫,抽取業務系統的主資料按照分類原則存放,並開發主資料一致性校驗程式與主資料分發日誌表。

第二個是指標梳理,建立指標體系。定義每個分析過程中的使用的業務指標,建立評價標準,以及計算方法,將業務管理邏輯進行更加直觀的呈現,銷售環節出現了資料波動就可以直觀的呈現出來,通過指標的呈現,可以追蹤哪部分業務發生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規範資料產生的入口以及資料取值的出口的標準。明確所有資料的錄入產生的作業標準,建立各個系統到BI的介面規範,公司現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幾乎所有資料都要進資料倉庫,並由BI系統統一進行資料抽取與資料加工。另外針對所有業務部提交的月度經營分析、績效考核、日常管理分析的全部資料需求進行評估分析,搭建相應的資料模型,要求任何所有應用資料都從BI系統取值,有了入口與出口的規範才能保證資料的一致性與唯一性。

完成以上三個動作後,又簡單編訂了公司資料管理制度,定義了主資料產生、指標體系的結構與演算法、資料錄入與輸出的標準等。

二、建立信心,優先解決分析需求中的剛性需求,即真正的高優先順序需求

先做好需求調研。需求實在是太重要了!此前的調研過於粗放,上線後暴露了不少問題,這一次調研基於以往再做了指標和分析點的補充以及口徑的確認。

通過問卷和訪談形式對各業務部門經理進行了摸底,收集了他們對於報表的要求以及關心的指標。比如財務部門通過平衡記分卡的引入,希望能夠得到他們平時的分析方法和關注點,來形成一個分析體系,最終財務部門也梳理出一條以現金流為主的價值鏈。另外後續訪談過程中,儘可能講需求細化到取數口徑、維度和度量級別粒度,並作好確認。

一個BI專案的重新啟動需要槓桿。這個槓桿即是優先解決甚至遺漏使用者企業分析需求中的剛性需求,即真正的高優先順序需求。

調研過程中,財務部門的表現最為積極,一方面分析需求多,一方面財務也面臨著高層質問的壓力。並且財務作為公司的核心部門,對於IT來講也是樹立標榜的最佳隊友。於是和財務部門展開了“深入合作”,梳理分析模型,開發了財務經營等多張分析型報表。。

另外,搞定頂層,管理者對公司經營指標最為關注,設計駕駛艙是一個重要手段。管理者透過駕駛艙與關鍵考核指標組合報表可以快速閱讀自己的KPI指標以及關注和的經營指標的變化,因為每個管理崗位應該關注的什麼內容在體系上梳理很清晰了。從公司經營決策者角度來講,通過駕駛艙可以快速看到企業的業務全域性,及時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通過資料鑽取透視看到整體業務的變化過程。

三、選用上線成熟的BI報表工具,解決手工報表問題,重新梳理報表體系

報表是BI專案的最終呈現,最需要關注的是報表生成的效率和對需求的響應速度。開源工具雖然不要錢,但是對人的要求高。要看得懂一堆英文文件,對不能處理的需求能靈活的想到做介面開發或SQL處理,但能應付的人畢竟少數,7、8個水平參差不齊,低水平重複工作使得人員流失大,帶人成本也就大了。需要把應付報表需求的能力依附在工具上。

這個環節不必省,毅然決然上了商用報表工具思邁特軟體Smartbi,且報表分析體系、駕駛艙、以及資料的許可權等問題,需要一個BI決策平臺來承載,充當公司的經營資料門戶。

Smartbi電子表格是企業報表平臺的解決方案專家,它基於Excel創新地實現報表設計,可以滿足各種格式的行業監管報表、內部管理報表的需求。由於本身Excel大家都非常熟悉,不像其他報表工具需要有專業的使用背景,或者專業的工程師提供支援,所以電子表格的學習成本是比較低的,技術人員可利用Excel豐富的資源、靈活的格式以及強大的公式,完成中國式報表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