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內部類的作用,內含福利
正文
在實際的工作專案中, 快取成為高併發、高效能架構的關鍵元件 ,那麼Redis為什麼可以作為快取使用呢?首先可以作為快取的兩個主要特徵:
- 在分層系統中處於記憶體/CPU具有訪問效能良好,
- 快取資料飽和,有良好的資料淘汰機制
由於Redis 天然就具有這兩個特徵,Redis基於記憶體操作的,且其具有完善的資料淘汰機制,十分適合作為快取元件。
其中,基於記憶體操作,容量可以為32-96GB,且操作時間平均為100ns,操作效率高。而且資料淘汰機制眾多,在Redis 4.0 後就有8種了促使Redis作為快取可以適用很多場景。
那Redis快取為什麼需要資料淘汰機制呢?有哪8種資料淘汰機制呢?
資料淘汰機制
Redis快取基於記憶體實現的,則其快取其容量是有限的,當出現快取被寫滿的情況,那麼這時Redis該如何處理呢?
Redis對於快取被寫滿的情況,Redis就需要快取資料淘汰機制,通過一定淘汰規則將一些資料刷選出來刪除,讓快取服務可再使用。那麼Redis使用哪些淘汰策略進行刷選刪除資料?
在Redis 4.0 之後,Redis 快取淘汰策略6+2種,包括分成三大類:
-
不淘汰資料
- noeviction ,不進行資料淘汰,當快取被寫滿後,Redis不提供服務直接返回錯誤。
-
在設定過期時間的鍵值對中,
- volatile-random ,在設定過期時間的鍵值對中隨機刪除
- volatile-ttl ,在設定過期時間的鍵值對,基於過期時間的先後進行刪除,越早過期的越先被刪除。
- volatile-lru , 基於LRU(Least Recently Used) 演算法篩選設定了過期時間的鍵值對, 最近最少使用的原則來篩選資料
- volatile-lfu ,使用 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 演算法選擇設定了過期時間的鍵值對, 使用頻率最少的鍵值對,來篩選資料。
-
在所有的鍵值對中,
- allkeys-random, 從所有鍵值對中隨機選擇並刪除資料
- allkeys-lru, 使用 LRU 演算法在所有資料中進行篩選
- allkeys-lfu, 使用 LFU 演算法在所有資料中進行篩選
Note: LRU( 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演算法, LRU維護一個雙向連結串列 ,連結串列的頭和尾分別表示 MRU 端和 LRU 端,分別代表最近最常使用的資料和最近最不常用的資料。
LRU 演算法在實際實現時,需要用連結串列管理所有的快取資料,這會帶來額外的空間開銷。而且,當有資料被訪問時,需要在連結串列上把該資料移動到 MRU 端,如果有大量資料被訪問,就會帶來很多連結串列移動操作,會很耗時,進而會降低 Redis 快取效能。
其中,LRU和LFU 基於Redis的物件結構redisObject的lru和refcount屬性實現的: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unsigned encoding:4;
// 物件最後一次被訪問的時間
unsigned lru:LRU_BITS; /* LRU time (relative to global lru_clock) or
* LFU data (least significant 8 bits frequency
// 引用計數 * and most significant 16 bits access time). */
int refcount;
void *ptr;
} robj;
Redis的LRU會使用redisObject的lru記錄最近一次被訪問的時間,隨機選取引數maxmemory-samples 配置的數量作為候選集合,在其中選擇 lru 屬性值最小的資料淘汰出去。
在實際專案中,那麼該如何選擇資料淘汰機制呢?
- 優先選擇 allkeys-lru演算法,將最近最常訪問的資料留在快取中,提升應用的訪問效能。
- 有頂置資料使用 volatile-lru演算法 ,頂置資料不設定快取過期時間,其他資料設定過期時間,基於LRU 規則進行篩選 。
在理解了Redis快取淘汰機制後,來看看Redis作為快取其有多少種模式呢?
Redis快取模式
Redis快取模式基於是否接收寫請求,可以分成只讀快取和讀寫快取:
只讀快取:只處理讀操作,所有的更新操作都在資料庫中,這樣資料不會有丟失的風險。
- Cache Aside模式
讀寫快取,讀寫操作都在快取中執行,出現宕機故障,會導致資料丟失。快取回寫資料到資料庫有分成兩種同步和非同步:
-
同步:訪問效能偏低,其更加側重於保證資料可靠性
- Read-Throug模式
- Write-Through模式
-
非同步:有資料丟失風險,其側重於提供低延遲訪問
- Write-Behind模式
Cache Aside模式
查詢資料先從快取讀取資料,如果快取中不存在,則再到資料庫中讀取資料,獲取到資料之後更新到快取Cache中,但更新資料操作,會先去更新資料庫種的資料,然後將快取種的資料失效。
而且Cache Aside模式會存在併發風險:執行讀操作未命中快取,然後查詢資料庫中取資料,資料已經查詢到還沒放入快取,同時一個更新寫操作讓快取失效,然後讀操作再把查詢到資料載入快取,導致快取的髒資料。
Read/Write-Throug模式
查詢資料和更新資料都直接訪問快取服務,快取服務同步方式地將資料更新到資料庫。出現髒資料的概率較低,但是就強依賴快取,對快取服務的穩定性有較大要求,但同步更新會導致其效能不好。
Write Behind模式
查詢資料和更新資料都直接訪問快取服務,但快取服務使用非同步方式地將資料更新到資料庫(通過非同步任務)?速度快,效率會非常高,但是資料的一致性比較差,還可能會有資料的丟失情況,實現邏輯也較為複雜。
在實際專案開發中根據實際的業務場景需求來進行選擇快取模式。那瞭解上述後,我們的應用中為什麼需要使用到redis快取呢?
在應用使用Redis快取可以提高系統性能和併發,主要體現在
- 高效能:基於記憶體查詢,KV結構,簡單邏輯運算
- 高併發: Mysql 每秒只能支援2000左右的請求,Redis輕鬆每秒1W以上。讓80%以上查詢走快取,20%以下查詢走資料庫,能讓系統吞吐量有很大的提高
雖然使用Redis快取可以大大提升系統的效能,但是使用了快取,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快取與資料庫雙向不一致、快取雪崩等,對於出現的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使用快取常見的問題
使用了快取,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 快取與資料庫雙寫不一致
- 快取雪崩: Redis 快取無法處理大量的應用請求,轉移到資料庫層導致資料庫層的壓力激增;
- 快取穿透:訪問資料不存在在Redis快取中和資料庫中,導致大量訪問穿透快取直接轉移到資料庫導致資料庫層的壓力激增;
- 快取擊穿:快取無法處理高頻熱點資料,導致直接高頻訪問資料庫導致資料庫層的壓力激增;
快取與資料庫資料不一致
只讀快取(Cache Aside模式)
對於只讀快取(Cache Aside模式), 讀操作都發生在快取中,資料不一致只會發生在刪改操作上(新增操作不會,因為新增只會在資料庫處理),當發生刪改操作時,快取將資料中標誌為無效和更新資料庫 。因此在更新資料庫和刪除快取值的過程中,無論這兩個操作的執行順序誰先誰後,只要有一個操作失敗了就會出現資料不一致的情況。
更多:Java進階核心知識集
包含:JVM,JAVA集合,網路,JAVA多執行緒併發,JAVA基礎,Spring原理,微服務,Zookeeper,Kafka,RabbitMQ,Hbase,MongoDB,Cassandra,設計模式,負載均衡,資料庫,一致性雜湊,JAVA演算法,資料結構,加密演算法,分散式快取等等
點選免費領取我的學習筆記:學習視訊+大廠面試真題+微服務+MySQL+Java+Redis+演算法+網路+Linux+Spring全家桶+JVM+學習筆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