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貝索斯追夢 52 年順利“上天”,太空旅行開啟內卷時代

貝索斯追夢 52 年順利“上天”,太空旅行開啟內卷時代

“我想從太空看地球,因為這是我這輩子都想做的事。”

追夢半個多世紀,又遭維珍銀河搶跑後,傑夫・貝索斯終於坐著自家飛船飛上了太空。

北京時間 7 月 20 日晚 9 點 12 分,藍色起源的 New Shepard(新謝潑德號)成功上天,並在 11 分鐘後安全降落。

儘管受亞軌道飛行的限制,貝索斯依然不能將地球全貌盡收眼底,但站在卡門線之上短暫地俯瞰地球,想必風景獨好,一解被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劫胡的鬱悶。

繼前幾日的公關舌戰之後,藍色起源在此次直播中也不忘強調,這是“First Human Flight”,又內涵了一波維珍銀河。

除了貝索斯之外,此次飛行的另外三名成員分別是貝索斯的弟弟馬克・貝索斯(Mark Bezos)、美國前女宇航員,82 歲高齡的 Wally Funk,以及唯一一名付費乘客,年僅 18 歲的 Oliver Daemen。Wally Funk 和 Oliver Daemen 分別成為有史以來最年長、最年輕的宇航員。

此次飛行的成功,標誌著藍色起源的載人飛行計劃開啟商業運營,寡頭爭霸的亞太空旅遊競賽更“卷”了。同時,此次飛行也意味著貝索斯向著“幫助 1 萬億人去往太陽系”的終極目標又邁出了一步。

昨夜,我們都是追夢人

52 年前的 7 月 20 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在時年 5 歲的小杰夫・貝索斯的心中埋下了一顆不可磨滅的種子。

“有生之年登上外太空”成了貝索斯、埃隆・馬斯克那一代出生在美蘇“太空競賽”年代的人的夢想。

與大多數憧憬遨遊太空的同齡人不一樣的是,貝索斯、馬斯克正一步步讓夢想照進現實。

擁有一個曾就職於美國機密武器研發部門“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的外祖父,也讓貝索斯自幼耳濡目染,可以說是“高位起手”。

在青少年時期,貝索斯展現出了對太空超乎尋常的興趣和天賦。高中時,他曾憑藉一篇有關零重力對家蠅影響的小論文被邀請到 NASA 參觀。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期間,又師從物理學家、太空夢想家傑瑞德・歐尼爾,還在學生社團“宇宙探索及開發學生聯盟”(SEDS)擔任主席。

光有夢想當然還不夠,想要上天,必然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援。個人投資太空領域的業界流傳著這樣的笑話:在太空領域,變成百萬富翁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 從億萬富翁開始做起。

商業奇才傑夫・貝索斯一不做二不休,靠著賣書發家,一路幹到了世界首富(2018 年)。財務異常自由的貝索斯在 2000 年,利用私人資金成立了藍色起源,而後低調運營了數年,很長一段時間內外界都搞不懂藍色起源的具體業務到底是什麼,直到 2005 年,大眾才對藍色起源的亞軌道載人航天計劃有了初步的瞭解。

在夢想面前,貝索斯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財大氣粗”。據悉,藍色起源的年度預算是 1700 億美元,而 NASA 2020 年度的預算是“區區”226.29 億美元。

貝索斯甚至公開承認,創立亞馬遜賺得商業利潤,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能夠讓少年時的太空夢想繼續前進,他說“將在每次拋售亞馬遜股票後,都把錢投資給藍色起源”。據外媒統計,貝索斯 2020 年從亞馬遜股票中減持套現的超 100 億美元中,大部分都投向了藍色起源。

今年 2 月初,貝索斯宣佈將於第三季度卸任亞馬遜 CEO 一職,全身心投入上天事業。為此,貝索斯已經籌備了太久。2018 年,他就曾提及,藍色起源是他手頭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2019 年,貝索斯公開表示“我認為這(太空事業)對這個星球很重要,這將造福子孫後代。這將是我一生求索的事業。”

漂浮在茫茫宇宙,展望耀眼星辰,哪怕只有短短的 3 分鐘,但依然值得,貝索斯和他的藍色起源一起,也在朝著更大的目標進發。

昨夜圓夢的也不只是貝索斯一人。

或許“沒人比 Wally Funk 等這一刻等得更久了”,她本可以成為最先一批登上太空的美國女性。

除了美國前宇航員的身份,Funk 還是神祕的“水星 13 號”的正式成員之一,這是一個啟動於 1961 年,旨在培養美國早期太空計劃女性宇航員的專案。一群女性參與者跟先前在水星計劃的男宇航員一樣完成訓練,甚至有著超越他們的成績,最終包括 Funk 在內的 13 名成員通過了測試,但由於性別原因,這一計劃被永久地擱置了,直到 20 年後,才有美國女性成功進入外太空。

60 年的時光匆匆流逝,期間 Funk 曾三度申請加入 NASA 的宇航員計劃,但都無濟於事,飛天的夢想隨著年歲的增長几乎破滅,直到藍色起源出現在 Wally Funk 的生命中。那種溢位螢幕的幸福令人為之振奮。

長久以來,外界都在猜測那個斥資 2800 萬美元(約合 1.82 億人民幣)拍下新謝潑德號艙位的神祕富豪的真實身份,不過這一次富豪依然沒有露面。富豪表示:時間安排發生衝突,臨時去不了。

有網友調侃:為什麼會有人花 3000 萬美元去太空,然後在那天約了別的重要的事?

也因為富豪臨時爽約,荷蘭男孩 Daemen 成功獲得了上天的機會。

有錢且幸運的年輕人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作為首個乘坐新謝潑德號的付費乘客,年僅 18 歲的 Oliver Daemen 無疑成了年輕人羨慕的物件,不知道他會不會掀起一波富二代們“上天打卡”的新熱潮。

據藍色起源介紹,Daemen 4 歲起就對太空、月球和火箭著迷,在他 2020 年高中畢業後,暫時休學進行了私人飛行員培訓。為了繼續追夢,今年 9 月,Daemen 還將前往 Utrecht University,就讀物理學和創新管理專業。

追逐繁星,與危險同在

航空航天事業的路途充滿著危險與不確定性,爆炸、墜毀、死亡…… 在過往的報道中,我們依稀能窺見歷代航天人為了這一偉大事業的付出。

正因為對技術、人才、資金的極高要求,幾乎沒有私人企業敢於涉足太空賽道,藍色起源是第一家,而後才是 SpaceX(2002 年)、維珍銀河(2005 年)。

在當時,民營企業能夠順利發射火箭,一度被外界視為驚天成就,普通人想要上天,更是無異於痴人說夢。

但不管是傑夫・貝索斯,還是埃隆・馬斯克,又或是理查德・布蘭森,都沒有放棄,如今,三人無底洞一般的投入都已經獲得了階段性的回報。

不過在這期間,他們也曾付出巨大的代價。

SpaceX 是三者之中技術最成熟的一家,但由於過於活躍,大大小小的事故也都暴露在公眾視野中。今年 3 月,SpaceX 星艦原型(代號 SN11)進行 10 公里級高空飛行測試時又發生了爆炸,星艦碎了一地。在此之前,2020 年 12 月 10 日、2021 年 2 月 3 日和 2020 年 3 月 4 日,星艦原型 SN8、SN9 和 SN10 分別進行了 10 公里級高度的測試飛行,發射和返回的前期都非常成功,但都是在最後著陸階段發生了觸地爆炸。

2014 年 10 月,維珍銀河太空船二號在美國加州莫哈韋沙漠試飛發生爆炸,兩名飛行員一人跳傘逃生後受傷,一人死亡,太空船殘骸散落在沙漠。維珍銀河因此將太空飛行計劃暫緩了整整四年。

藍色起源的事故發生概率和嚴重程度都是最低的,先前的 15 次試飛,只有一次部分出現了失敗,但乘客艙都能安全著陸,只有火箭助推器出現了墜毀。

Asti Group,LLC 的執行長、為 NASA 計算了幾十年風險的獨立系統工程師 Joseph Fragola 表示,新謝潑德號出現故障的機率“在 100 分之一到 500 分之一之間,最好的估計為 200 分之一”。

Fragola 指出,由於新謝潑德號的乘員艙遠離發動機,而且在發生災難時有機會分離和逃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乘員安全生還的概率。他預計貝索斯和他的其他乘客未能倖存下來的機率應該是千分之一左右,這與普通美國人一生中溺水死亡的風險大致相同。

但低概率並不意味著 100% 安全,大多數成熟的運載火箭的失敗機率約為 1000 次飛行中出現 1 次。

另一個很大的風險因素則是乘員艙飛行器上的降落傘系統,如果出現大風,太空艙可能會被吹翻。不過由於新謝潑德號的飛行時間較短,天氣的影響相對會小很多。

投資未來,保護地球

要實現“幫助 1 萬億人去往太陽系”的終極目標,亞軌道飛行只是開始。

就在新謝潑德號起飛的前幾天,馬斯克就給貝索斯送上了 yygq 的“祝福”,取笑傑夫・貝索斯即將飛向太空邊緣。畢竟馬斯克的 SpaceX 提供的是“真正”的太空旅行服務,並且只是賺點“路費”的副業罷了。

一向低調內斂的貝索斯自然沒有任何迴應,悶聲幹大事才是他的一貫作風。

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Space Policy Institute)的前主任 John Logsdon 說,藍色起源的“抱負是成為一家像 SpaceX 這樣的公司。”目前來看,藍色起源還在埋頭苦追當中。

2021 年對貝索斯來說也是特殊的一年,放下繁雜事務的貝索斯終於能夠 ALL IN 追逐自己的夢想了。他給藍色起源列了幾個階段性的“小目標”:明年年底前,首次發射新格倫火箭,完成 NASA“藍色月球”計劃的部分測試工作,迎接 2023 年的實際登陸;以及推進太空網際網路計劃 —— 柯伊伯專案研發進度。

另外,美國宇航局還在此前表示,位於西雅圖的 Ultra Safe Nuclear Technologies 公司將與藍色起源等公司一起設計核動力推進系統,為探索深空的航天器提供動力。

神祕的宇宙蘊藏著無限的商機,而在商業利益之外,貝索斯也在投資更長遠的未來。

貝索斯說:“我們的全部想法就是為了保護地球。未來,所有的重工業都會進入太空,留地球一片清淨。這個星球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沒法滿足未來空前發展、千變萬化的世界的需求。”

同樣的,看似荒誕不羈的馬斯克也希望能為人類做些什麼,“我不希望我們的最高水平就是阿波羅計劃。在未來,我不希望只能告訴後代,那就是我們做過的最好的東西。從小到大,我都希望人類能在月球上建設基地,並登陸火星。但恰恰相反,我們在退步,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無論如何,人類觸控繁星之夢正漸漸照進現實,先行者們對未來的投資更顯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