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鼓勵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勇闖創新“無人區”
7 月 27 日訊息 據央視報道,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在今日(7 月 27 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釋出會上,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表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大大提升,國際影響力也大幅提升。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在學科發展方面呈現良好態勢。我國成為全球高質量科技論文第二大貢獻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學等 12 個學科,我國高水平學術論文被引次數進入世界前兩位。
第二,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9 年,我國基礎研究人員全時當量達到 39.2 萬人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人數不斷增長,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二。中國的科學家屢獲國際各種重要科技獎項,比如“克利夫蘭獎”“龐蒂科夫獎”等等,在量子通訊、物理學等重要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三,我國的科研基地與條件平臺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科技部持續推進建設了五百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佈局了 13 個國家應用數學研究中心,優化調整形成 20 個國家科學資料中心、31 個國家生物種質和實驗材料資源庫、98 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這些科研基礎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國科學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一些大科學裝置都投入了使用。
第四,重大成果不斷湧現。在量子資訊、奈米科學、催化科學、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在電子資訊、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生命健康等關鍵技術領域,也就是關乎民生的重大領域,解決了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基礎科學問題,為國家發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
獲悉,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表示,面向未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強化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另一方面,要強化需求牽引和應用帶動,注重凝練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問題,引導更多的科學家開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來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政府層面,完善佈局、深化改革,加強對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的傾斜支援,促進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支援薄弱學科和冷門學科。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的評價和管理方式,營造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鼓勵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勇闖創新“無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