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兩岸半導體人才荒:中國臺灣地區每月缺 2.7 萬人,大陸薪水漲幅更大

兩岸半導體人才荒:中國臺灣地區每月缺 2.7 萬人,大陸薪水漲幅更大

8 月 10 日報道,近日,中國臺灣 104 人力銀行釋出了 2021 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據統計,中國臺灣的半導體工作機會數量在 2021 年二季度創造了 6 年半來的新高,其平均每月人才缺口達 2.7 萬人,年增幅 44.4%。

而半導體人才短缺問題並不止發生在中國臺灣,大陸的半導體行業也存在相同的問題。由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單位編制的《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 年版)》預計,到 2022 年前後半導體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 74.45 萬人,而高階人才的短缺是行業痛點之一。

中國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其行業人才現狀既可以反映出當前半導體產業一眾頭部玩家的發展狀況,也對大陸半導體人才的培養有著借鑑意義。

▲ 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最近 6 年人才招募趨勢(來源:104 人力銀行《半導體人才白皮書》)

兩岸中游製造需求大增 生產/研發為最稀缺崗位

在近十年中,人工智慧(AI)、5G、自動駕駛、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市場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而從去年開始,隨著新冠肺炎病毒的擴散,居家隔離、遠端辦公、遠端教學等也進一步提升了全球的電子產品市場。

這樣的情況下,半導體行業發展迅猛,上游設計、中游製造、下游封測等全產業鏈都在快速擴張,工作機會數量也屢創新高。

具體到中國臺灣,在上游設計環節,臺灣半導體企業最缺 IC 設計及軟體工程師,平均每月需求人數分別為 2607 和 896 人;下游最缺的則是作業包裝員及半導體工程師,平均每月分別需求 2258 和 778 人。

人才需求增速最快的則是中游製造環節。從 2015 年至今,中國臺灣中游製造的工作數佔比增長了 9 個百分點,成為了臺灣地區 3 個半導體制造環節中增速最高的領域。

其中,半導體工程師、作業員、半導體裝置工程師、軟體設計工程師和製程工程師是需求人數最高的前五大職位。

▲ 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 2021 年二季度需求最多職位(來源:104 人力銀行《半導體人才白皮書》)

而在大陸地區,半導體行業也呈現出對於生產、研發人才的需求。5 月份人力資源供應商前程無憂釋出的《2021 年 Q1“芯力量”(積體電路/半導體)市場供需報告》顯示,2021 年一季度,大陸積體電路/半導體行業需求最大的是生產類崗位(普工和操作員),銷售工程師與測試和品控工程師則分列需求第二名和第三名。

不過,與臺灣地區不同,大陸的晶片設計企業更多,對晶片設計人才的需求也更大。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釋出的《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預計,到 2022 年前後,大陸地區設計人才將達到 27.04 萬人,比封測產業人才需求多 6 萬餘人,比中游製造環節多 6100 人。

▲ 預計 2022 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各環節人才結構(來源:新京報)

而臺灣地區的封測產業較為發達,在今年二季度佔半導體工作總數的 43%,和中游製造的工作數量佔比相同。

總體來說,生產和研發崗位的操作員、工程師是兩岸半導體行業最短缺的職位。此外,半導體產能的提升也促進了企業對非半導體專業人才的需求,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地區,市場銷售和財會專業人才都比較搶手。

光電和軟體服務是主要競爭對手 10 大人才招募方案突圍困境

正如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說得那樣:“21 世紀最缺的就是人才。”事實上,不僅半導體企業需要操作員和工程師,其他相關產業也在爭搶專業人才。

104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工程師主要聚集在半導體產業鏈以及光電和電腦軟體服務行業。換句話說,光電和電腦軟體服務 2 個行業是和半導體企業搶人的主要競爭對手。

除了這 2 個行業,消費電子、PCB、通訊儀器等行業出身的工程師在半導體行業中佔比僅為 1%-3%,具有挖掘潛力,是半導體企業挖角工程師的藍海行業。

面對工程師短缺,104 人力銀行給出了 10 種企業人才的來源和方案:

1)企業主動發起產學合作,替代學校自我養成;

2)企業創辦產業大學,直接設計學生課程,擴大人才供給;

3)企業和技職院校發起合作,挖掘非傳統理工重點大學招生潛力;

4)同產業、同職務間高薪挖角,提升高階人才競爭力;

5)不同產業、同職務人才轉職;

6)同產業、不同職務的多元化邀約;

7)企業內部加強培訓,培養中、低端工程師/生產人員成為高階研發、生產工程師;

8)在企業內部將非工程人才跨界培養跨界為工程師;

9)升級員工能力,通過績效管理和職能,提升工作效率;

10)配合政府獎勵、政策,引進海外人才。

同時,針對人才招募,104 人力銀行也從營銷層面給出了五點建議,分別為:

1、用心經營企業在招募網站(應用)上的頁面和資訊:善於運用視訊、照片、企業事蹟和公司評價等,吸引求職者注意力;

2、在公司官網構建人才招募網站:求職者往往會通過求職網頁的連結,轉到企業官網瞭解更多資訊;

3、關注經營社交媒體,提升企業正向評價:求職者通常會上網查詢企業經營情況,關注主流媒體對其評價。因此避免公關危機、釋出正向資訊有助於公司聲譽,另外參加、贊助稀缺人才領域的活動也對招募有所幫助,可以和潛在求職者有所互動;

4、製作人才招募短片,以視訊方式傳達公司文化和價值:製作人才招募視訊,併發布在官網、招聘網頁、視訊網站等,能夠提前和求職者溝通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等;

5、整合參與線上、線下招募活動:除了校招、人才招聘會等線下活動,線上活動也有助於廣泛地吸引人才。

中國臺灣地區上市晶片企業薪資較高 兩岸平均工資水平接近

相比大陸,中國臺灣地區的半導體行業更加成熟,其人才平均學歷和半導體產學合作等方面較為領先。

在人員學歷上,如果中國臺灣地區的應屆畢業生想要擔任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製程、軟體設計等職位,接近 90% 的應聘者都為碩士學歷,高學歷幾乎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要求。而對於裝置操作類的崗位,大學本科比例較高。

▲ 2016 年-2020 年第一份工作在半導體行業人數最多的中國臺灣高校

相比之下,大陸地區的晶片行業招聘則以大專和本科學歷為主,佔比達 80% 左右。《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顯示,大陸積體電路行業本科從業者的佔比為 43.21%,碩士為 31.65%。產業工人則主要為大專及以下從業人員,佔比為 20.55%。

而在人才培養方面,此前大陸地區的行業人才培訓也存在著招生指標較少、高校積體電路基地人才流出不明等現象。

有媒體報道稱,自 2003 年以來,大陸地區有 20 多所高校積體電路人才培訓基地,但是幾乎沒有哪所高校能夠提供詳盡的報告,說明自己培養人才效果如何。

▲ 2021 年 Q1 大陸半導體招聘學歷要求和分佈(來源:新京報)

同時,大陸地區晶片行業的很多人才流入了金融、網際網路和房地產等領域,甚至流向了國外。

據《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統計,大陸地區積體電路行業的主動離職率為 12.51%,高於 5%-10% 的健康流動率。以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為例,其 2020 年人才流失率為 17%,雖人才流失在近兩年有所降低,但仍高於行業平均流失率。

104 人力銀行則分別採訪到了 1 位曾在臺積電工作 12 年的半導體供應鏈人士,和 1 位已工作 5 年的臺積電員工。這兩位都對臺積電評價較高,稱其為“值得待一輩子的公司”。從資料來看,臺積電 2020 年離職率則僅為 5.3%,接近 8 成的主管職位都由內部員工晉升獲得。

在薪資方面,兩岸上市晶片企業之間的人員工資差距較大。聯發科、臺積電以及日月光等中國臺灣地區上市企業,其薪資水平相較於同類型的兆易創新、中芯國際、長電科技等大陸上市企業較高。

▲ 2019-2020 年大陸晶片上市企業與行業頭部廠商薪資對比(來源:新京報)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行業龍頭薪資存在差距,但兩岸半導體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則基本一致,大陸地區的半導體薪資漲幅還要略勝一籌。

根據 104 人力銀行《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臺灣地區半導體行業平均月薪為 52288 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12172 元),相比 2020 年下降 0.4%,在中國臺灣全產業中排名第二。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則顯示,2019 年 2 季度至 2020 年 1 季度,半導體行業稅前平均工資為 12326 元/月,同比增長 4.75%。

▲ 中國臺灣主要產業 2010 年-2021 年薪資水平變化(來源:104 人力銀行《半導體人才白皮書》)

結語:薪資仍是最直接影響人才招募因素

在缺芯潮下,半導體行業已經成為了科技產業關注的中心。半導體行業不僅是電子產業的基礎,本身也能夠帶動很多就業。

美國資料公司 IMPLAN 研究發現,2020 年美國半導體制造業就業係數為 6.7,也就是說每 1 位半導體產業的直接就業者都可以帶動另外 5.7 個間接就業崗位,在細分產業中排行較高,對經濟促進較大。

雖然人才是否會留在行業中,涉及到企業文化、地理位置等多個因素影響,但薪資的多少仍然是直接影響人才的最大因素。如今,金融、房地產、網際網路等行業薪資水平比半導體更高,那麼最優秀的高校畢業生、行業人才就可能會流向這些產業,造成人才短缺。

從這個角度來說,兩岸半導體行業薪資上漲缺乏動力,長期增長緩慢是人才招募中的痛點,值得企業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