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疫情逼停馬來西亞供應鏈,晶片危機被嚴重低估

疫情逼停馬來西亞供應鏈,晶片危機被嚴重低估

8 月 19 日訊息汽車缺芯的壓力,隨著電氣化和智慧化推進,面臨加劇的變數。如果我們對汽車行業的觀察還停留在車型 PK 車型的層面,那麼就將遠遠落後時代。

三天前,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Muhyiddin Yassin)向最高元首提交了辭呈,成為該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總理。結束混亂的任期,整個馬來西亞依舊身處新冠肺炎的水深火熱之中,伴隨著執政者下臺,這個國家再次被拋入新的政治動盪。

目前,馬來西亞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 1.97 萬人。雖然馬來西亞的疫苗接種率已在東南亞地區處於較高水平,但這並不足以抵抗德爾塔毒株的肆虐蔓延,按日均新增病例 2.0 萬例的資料看,已高於美國,成為東南亞國家中最嚴峻的重災區

正是這個國家,讓當下越演越烈的晶片荒雪上加霜。最近十年,東南亞地區一直扮演著技術供應鏈的重要角色,特別是馬來西亞,承擔了從汽車到數碼產品電子元件的生產重任。

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產品的第七大出口國,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 50 家半導體制造商在當地設廠,短短几年間,吸引了英特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德州儀器等半導體巨頭在當地設廠生產。

因為博世中國高層的最新朋友圈,馬來西亞的晶片供應再次被推向業界輿論的風口浪尖,受馬來西亞晶片工廠停工的影響,博世 8 月份後續的晶片基本處於斷供狀態。有意思的是,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才在上週直接點名,稱博世與瑞薩對其晶片供給的影響是最大的。

在晶片大規模短缺以來,有三個國家或地區最受世界關注。

一是美國,上半年的暴風雪天氣讓多家晶片工廠按下暫停鍵;二是中國臺灣,先是乾旱缺水,後有疫情反覆,每一個不確定因素的到來,都考驗著臺積電、京元電子們的應對能力;三是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我們在下文慢慢道來。

晶片重鎮遭遇暴擊

公開資料顯示,東南亞地區的半導體封測業務已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27%,將近三分之一,而馬來西亞的封測產能更是佔據全球產能的 13%,重要性不容小覷。就拿英特爾來說,其馬來西亞封測廠的產能一度佔總產能的 50%,且產能利用率也長期處於飽和狀態。

這也意味著,一旦馬來西亞受到不可抗因素的衝擊,全球晶片的供應將受到不小的波及。現在,新冠肺炎成了不可抗因素裡的黑天鵝,逼停了馬來西亞的多條重要生產線,特別是德爾塔病毒的衝擊,直接讓這個國家疫情失控,晶片停產的危機持續蔓延。

因為疫情,馬來西亞連續三次封國。

今年 5 月,馬來西亞宣佈封國;6 月初,疫情再度擴散,馬來西亞不得不再次封國;6 月底,疫情接近失控的邊緣,政府宣佈繼續封國,且至今並沒有規定後續具體的解封日期。

上半年,在馬來西亞第一次宣佈封國之時,業界就對晶片供給產生了焦慮,不安的情緒也開始在多家主流外媒悄悄醞釀,封國一旦長期化,其不確定性將給全球半導體市場增添更多變數。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是被動元器件的生產大國,摩根大通亞洲技術主管 Goku lHariharan 此前曾向《金融時報》等外媒表示,以馬來西亞為主的東南亞在製造被動元元件(包括智慧手機和其他產品使用的電阻和電容器)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全球約 15% 至 20% 的被動元元件是在馬來西亞製造的,後續將加劇整個行業的供應緊張。電阻器製造商 Ralec 的中國臺灣母公司凱美電子此前就預測,該公司 7 月份的產能將下降 30%。

目前,英飛凌在馬來西亞有 3 座工廠,曾經與今年 6 月初暫停生產了兩週左右,雖然目前當地的晶片生產已恢復正常,但是綜合外網報道,此次停產給英飛凌方面帶來了數千萬歐元的經濟損失。

“Muar 工廠 3000 多名員工,因疫情犧牲 20 多人,上百人感染。”

8 月 17 日下午,汽車電子巨頭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的一條好友圈,瞬間引爆了業界的情緒,而徐大全博士好友圈中提及的“某半導體晶片供應商”,指的是意法半導體集團(ST)—— 博世集團汽車部件業務的重要供應商之一。根據 2019 年度資料,ST 集團在全球汽車晶片榜單中位列第四,市場佔比高達 8%。

值得高興的是,意法半導體於 8 月 18 日釋出了最新公告,稱經當地衛生管理部門同意,麻坡工廠的一個部門已經在在 8 月 16 日進行隔離,並於 8 月 18 日重啟了運作。

晶片危機或被嚴重低估

“抽芯斷供供更苦, 舉杯銷愁愁更愁”。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近日在轉發博世中國副總裁徐大全的朋友圈截圖時,套用了李白的詩詞,抒發了自己對晶片短缺的感慨。

是的,馬來西亞的晶片停產風波,直接影響了汽車製造商的正常生產。就拿徐大全博世朋友圈裡點名的資訊來看,博世此次被斷供晶片的 ESP 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IPB 為智慧整合制動系統,VCU 是整車控制器,TCU 為汽車的自動變速箱控制模組。

所有這些,都釋放出一個資訊,這家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在其關鍵部件的晶片供給上已出現了斷供風險。而這些風險,後續還將傳遞給下游的客戶們,即當下苦等晶片的汽車製造商。

此前,汽車業界普遍認為第二季度將是晶片短缺最嚴重的時期,但是從當下的情形來看,第三季度的供給也並不容樂觀。

由於海外疫情的反覆,目前晶片的交期仍在不斷延長。前幾日,彭博社援引海納國際的研究資料,發現全球的晶片交付週期在今年 7 月份已經高達到 20.2 周,較過去的 6 月增加了 8 天,成為該公司 2017 年開始跟蹤相關資料以來的最長等待時間。

有意思的是,日產在 8 月上旬暫時關閉了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家整車組裝工廠,直到月底才能恢復生產。而導致生產線停產的主要原因,還是晶片供應短缺,且相關供應商直接來自馬來西亞。

也是在近日,一張關於奧迪多款熱銷車型缺芯停產的圖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從圖片資訊看,疑似一汽-大眾奧迪釋出的內部計劃。

這份內容顯示,由於車輛主控晶片持續缺貨,從 8 月 12 日起 B9 產品線開始停產,8 月 13 日起 Q5L PA 產品線開始停產,8 月 25 日起 C8 產品線開始停產。而在一汽-奧迪內部,B9、C8、Q5LPA 產線的全系車型,主要代表為 A4L、A6L、Q5L 等產品,均為一汽-大眾奧迪的拳頭車型。

一汽-大眾奧迪內部人士告訴《汽車公社》,相關停產的截圖屬假訊息,但是根據最近幾日記者走訪經銷商的資訊反饋,一汽-大眾奧迪的部分熱銷車型也在庫存上較為吃力。

芯荒仍在繼續。

並不是有些觀點認為的那樣,8 英寸晶圓生產線擴建之後,會立即緩解車規級晶片的壓力,甚至出現供應超過需求。

愚蠢者困於問題,聰明者解決問題,智慧者將問題轉化為動力。汽車缺芯的壓力,隨著電氣化和智慧化推進,面臨加劇的變數。如果我們對汽車行業的觀察還停留在車型 PK 車型的層面,那麼就將遠遠落後時代。

恰恰是巨大的變數,在辯證角度能夠朝著動力和機遇切換。在“缺芯”中格外痛苦的汽車行業,會因為這種禍患的鞭策,加速朝著新科技方向轉型,成為繼內燃機時代之後又一次引導整個社會前進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