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清華校友陳怡然、楊越組隊進軍 AI 晶片市場,成立蘋芯科技,最新 Pre-A 輪斬獲近千萬美元

清華校友陳怡然、楊越組隊進軍 AI 晶片市場,成立蘋芯科技,最新 Pre-A 輪斬獲近千萬美元

隨著最新一輪融資的曝光,由清華校友楊越博士、陳怡然教授主導創立的蘋芯科技,引起資本界和產業界的關注。

在最新一輪 Pre-A 輪融資中,其融資金額達到近千萬美元,吸引了紅點中國、紅杉中國等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其中紅杉中國更是連續兩輪跟投。

創始團隊也不簡單,不僅有杜克大學陳怡然教授領銜,還集結系統架構方面多位頂尖人才:

CEO 楊越曾是美光科技首席系統架構師,創始人許振隆曾在臺積電任職多年,章堯君曾開發多款 MRAM 商用晶片,擁有十餘項關鍵專利。

這讓人不禁好奇:

蘋芯科技,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存算一體提升效能

據公開資訊顯示,蘋芯科技今年 2 月在北京海淀區註冊成立,主營業務為提升深度學習計算效能的硬體單元和相關 IC 設計服務。

一言蔽之,蘋芯科技是一家在 AI 加速賽道上起跑的創業公司。

怎樣加速呢?從公司名字中我們就能窺見一二。

芯,也就是造晶片。

事實上,在 AI 演算法發展迅速的今天,整個 AI 行業都迫切需求效能更強大、功耗成本更低的晶片。

目前在計算結構中,馮諾依曼架構佔據主導地位,但它的計算單元與記憶體是兩個完全分離的部分,其計算單元需要根據指令從記憶體中讀取資料,在計算單元中完成計算或處理、並存回記憶體。

這樣一來一回,晶片的計算能力就會受到限制,併產生資料延遲。

同時在能效方面,讀寫一次記憶體資料的能量,要比計算一次資料的能量多消耗幾百倍。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在原有技術上繼續開發?運用新型半導體材料?開發新架構?

在這幾種解決路線中,蘋芯科技選擇的是最後一種。

他們主要應用了存算一體這一新興技術。

將儲存器與計算器整合在同一塊模組上,打破了“儲存牆”,大幅降低整體運算時間和晶片功耗。

現在,他們已經開發出多款基於 SRAM 的存內計算加速單元。

相較於馮諾依曼架構的 AI 加速晶片,這種晶片的功耗更低、效率更高、面積更小,適合處理低功率、小面積和高算力的複雜神經網路(NN)相關計算工作。

目前,蘋芯科技的多款晶片已經完成流片,處於外部測試和 demo 階段。

其產品主要用於智慧穿戴、無人機攝像頭、安防領域、機器人領域、智慧家居等低能耗、長待機的場景。

據悉,此次 Pre-A 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晶片研發的相關工作。

陳怡然主導創立

而除了本身的技術,更讓人關注的就是蘋芯科技的創始人們了。

公司董事長兼主導創始人為存算一體方向的學術權威:杜克大學陳怡然教授。

陳教授目前就任於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兼任杜克大學計算進化智慧中心(CEI)聯合主任。

專注於新型儲存器及儲存系統,機器學習與神經形態計算,以及移動計算系統等方面的研究。

陳怡然教授本碩均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之後在普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 2018 年晉升為 IEEE Fellow,2021 年當選 ACM Fellow。

創始人兼 CEO 楊越,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畢業於多倫多大學計算機工程系。

曾在美國加州矽谷美光科技擔任首席系統架構師,在儲存晶片,人工智慧及相關領域研究方向擁有技術積累及行業經驗。

創始人章堯君,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後於匹茲堡大學電子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前期深耕於新型儲存器研發行業,設計開發了多款 MRAM 商用晶片,擁有十餘項關鍵專利。

創始人許振隆,本碩畢業於新竹清華大學,多年任職於臺積電,擁有超過 20 年晶片設計經驗,曾帶領團隊成功交付多款量產晶片。

據瞭解,蘋芯團隊規模已達數十人,其他成員均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技術人員佔比達 80%。

參考連結:

[1]http://pimchip.cn/index/product/index/type/6

[2]https://cloud.jingdata.com/#/news/InsightNews/details/info-2mj7t7eo2f?t=162985144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