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Redis的這些拓展方案,用過一條的就是大牛!

Redis的這些拓展方案,用過一條的就是大牛!

|前言

Redis大家都不陌生,就算是沒用過,也都聽說過了。

作為最廣泛使用的KV記憶體資料庫之一,在當今的大流量時代,單機模式略顯單薄,免不了要有一些拓展的方案。

筆者下文會對各種方案進行介紹,並且給出場景實現等等概述,還會提到一些新手常見的誤區。

|正文

先從基礎的拓展方式開始,這樣更便於理解較高階的模式。

ps: 本文背景是以筆者落筆時官網最新穩定版5.0.8

為準,雖然還沒寫完就變成了6.0.1。

分割槽

> 概述

分割槽(Partitioning)是一種最為簡單的拓展方式。

在我們面臨單機儲存空間瓶頸時,第一點就能想到像傳統的關係型資料庫一樣,進行資料分割槽。

或者假設手中有N臺機器可以作為Redis伺服器,所有機器記憶體總和有256G, 而客戶端正好也需要一個大記憶體的儲存空間。

我們除了可以把記憶體條都拆下來焊到一個機器上,也可以選擇分割槽使用,這樣又拓展了計算能力。

單指分割槽來講,即將全部資料分散在多個Redis例項中,每個例項不需要關聯,可以是完全獨立的。

> 使用方式

  • 客戶端處理
    和傳統的資料庫分庫分表一樣,可以從key

    入手,先進行計算,找到對應資料儲存的例項在進行操作。範圍角度,比如orderId:1~orderId:1000放入例項1,orderId:1001~orderId:2000放入例項2。
    雜湊計算,就像我們的hashmap一樣,用hash函式加上位運算或者取模,高階玩法還有一致性Hash等操作,找到對應的例項進行操作

  • 使用代理中介軟體
    我們可以開發獨立的代理中介軟體,遮蔽掉處理資料分片的邏輯,獨立執行。
    當然也有他人已經造好的輪子,Redis也有優秀的代理中介軟體,譬如Twemproxy,或者codis,可以結合場景選擇是否使用。

> 缺點

  • 無緣多key操作,key都不一定在一個例項上,那麼多key操作或者多key事務自然是不支援。

  • 維護成本,由於每個例項在物理和邏輯上,都屬於單獨的一個節點,缺乏統一管理。

  • 靈活性有限,範圍分片還好,比如hash+MOD這種方式,如果想動態調整Redis例項的數量,就要考慮大量資料遷移,這就非常麻煩了。

同為開發者,深知我們雖然總能“曲線救國”的完成一些當前環境不支援的功能,但是總歸要麻煩一些。

主從

> 概述資料遷移

常說的主從(Master-Slave),也就是複製(Replication)方式,怎麼稱呼都可以。

同上面的分割槽一樣,也是Redis高可用架構的基礎,新手可能會誤以為這類基礎模式即是“高可用”,這並不是十分正確的。

分割槽暫時能解決單點無法容納的資料量問題,但是一個Key還是隻在一個例項上,在大流量時代顯得不那麼可靠。

主從就是另一個緯度的拓展,節點將資料同步到節點,就像將例項“分身”了一樣,可靠性又提高了不少。

圖畫的有些誇張了,主要還是想體現結構靈活,是一主一從,還是一主多從,還是一主多從多從... 看你心情

有了“例項分身”,自然就可以做讀寫分離,將讀流量均攤在各個從節點。

> 使用方式

高手雲集的時代,聊天軟體難免要備上這麼一張表情包。

這表情包和使用方式有什麼關係呢?首先看看使用方式:

  1. 作為主節點的Redis例項,並不要求配置任何引數,只需要正常啟動
  2. 作為從節點的例項,使用配置檔案或命令方式REPLICAOF 主節點Host 主節點port即可完成主從配置

是不是和表情包一樣,“dalao”沒動,我去“抱大腿”。

這樣一個主從最小配置就完成了,主從例項即可對外提供服務。

命令裡的“主節點”是相對的,slave也可以抱slave大腿,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結構靈活

> 缺點

  • slave節點都是只讀的,如果寫流量大的場景,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那我把slave節點只讀關掉不就行了?當然不行,資料複製是由主到從,從節點獨有資料同步不到主節點,資料就不一致了。

  • 故障轉移不友好,主節點掛掉後,寫處理就無處安放,需要手工的設定新的主節點,如使用REPLICAOF no one(誰大腿我都不抱了) 晉升為主節點,再梳理其他slave節點的新主配置,相對來說比較麻煩。

哨兵

> 概述

主從的手工故障轉移,肯定讓人很難接受,QQ購買平臺自然就出現了高可用方案-哨兵(Sentinel)。我們可以在主從架構不變的場景,直接加入Redis Sentinel,對節點進行監控,來完成自動的故障發現轉移。並且還能夠充當配置提供者,提供主節點的資訊,就算髮生了故障轉移,也能提供正確的地址。哨兵本身也是Redis例項的一種,但不作為資料儲存方使用,啟動命令也是不一樣的。

雖然圖有些複雜,看起來像要召喚光能使者。

其實實際使用起來是很便捷的。

> 使用方式

Sentinel的最小配置,一行即可:

1sentinelmonitor<主節點別名><主節點host><主節點埠><票數>
只需要配置master即可,然後用redis-sentinel <配置檔案> 命令即可啟用。

Redis官網提到的“最小配置”是如下所示,除了上面提到的一行,還有其它的一些配置:

1sentinelmonitormymaster127.0.0.163792
2sentineldown-after-millisecondsmymaster60000
3sentinelfailover-timeoutmymaster180000
4sentinelparallel-syncsmymaster1
5
6sentinelmonitorresque192.168.1.363804
7sentineldown-after-millisecondsresque10000
8sentinelfailover-timeoutresque180000
9sentinelparallel-syncsresque5

這是因為官網加了一個修飾詞,是“典型的最小配置”,把重要引數和多主的例子都寫出來了,照顧大家CV大法的時候,不要忘記重要引數,其實都是有預設值的。

正如該例所示,設定主節點別名就是為了監控多主的時候,與其額外配置項能夠與其對應, 以及sentinel一些命令,如SENTINEL get-master-addr-by-name就要用到別名了。哨兵數量建議在三個以上且為奇數,在Redis官網也提到了各種情況的“佈陣”方式,非常值得參考。

> 更多

既然是高可用方案,並非有嚴格意義上的“缺點”,還需配合使用場景進行考量。

  • 故障轉移期間短暫的不可用,但其實官網的例子也給出了parallel-syncs引數來指定並行的同步例項數量,以免全部例項都在同步出現整體不可用的情況,相對來說要比手工的故障轉移更加方便。
  • 分割槽邏輯需要自定義處理,雖然解決了主從下的高可用問題,但是Sentinel並沒有提供分割槽解決方案,還需開發者考慮如何建設。
  • 既然是還是主從,如果異常的寫流量搞垮了主節點,那麼自動的“故障轉移”會不會變成自動“災難傳遞”,即slave提升為Master之後掛掉,又進行提升又被掛掉。

不過最後這點也是筆者猜測,並沒有聽說過出現這種案例,可不必深究。

叢集

> 概述

Redis Cluster是官方在3.0版本後推出的分散式方案。

對開發者而言,“官方支援”一詞是大概率非常美好的,小到issue,大到feature。自定義去解決問題,成本總是要高一些。

有了官方的正式叢集方案,從請求路由、故障轉移、彈性伸縮幾個緯度的使用上,將更為容易。

Cluster不同於哨兵,是支援分割槽的。有說法Cluster是哨兵的升級,這是不嚴謹的。

二者緯度不一樣,如果因為Cluster也有故障轉移的功能,就說它是哨兵的升級款,略顯牽強。

Cluster在分割槽管理上,使用了“雜湊槽”(hash slot)這麼一個概念,一共有16384個槽位,每個例項負責一部分,通過CRC16(key)&16383這樣的公式,計算出來key所對應的槽位。

雖然在節點key二者中又引入了的概念,看起來不易理解,實際上因為顆粒度更細了,減少了節點的擴容和收縮難度,相比傳統策略還是很有優勢。

當然,“槽”是虛擬的概念,節點自身去維護“槽”的關係,並不是要真正下載啟動個“槽服務”在跑。

> 使用方式

Redis的各種玩法,都是從配置檔案著手,叢集也不例外。

1cluster-enabledyes
2cluster-config-file"redis-node.conf"
關鍵配置簡潔明瞭,有兩步
  • 開啟叢集
  • 指定叢集配置檔案

叢集配置檔案(cluster-config-file)為內部使用,可以不去指定,Redis會幫助建立一個。啟動還是普通的方式redis-server redis.conf

首先以叢集方式啟動了N臺Redis例項,這當然還沒完事。

接下來的步驟筆者稱為“牽線搭橋分配槽”,聽起來還算順口。

“牽線搭橋分配槽”的方式也在不斷升級,從直接用原始命令來處理,到使用指令碼,以及現在的Redis-cli官方支援,使用哪種方式都可以。

1redis-cli--clustercreate127.0.0.1:7000127.0.0.1:7001\
2127.0.0.1:7002127.0.0.1:7003127.0.0.1:7004127.0.0.1:7005\
3--cluster-replicas1
上方的命令即是Redis官網給出的redis-cli的方式用法,一行命令完成“三主三從”以及自動分配槽的操作。

這樣叢集就搭建完成了,當然,使用官方提供的check命令檢查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1redis-cli--clustercheck127.0.0.1:7001
> 更多
  • 雖然是對分割槽良好支援,但也有一些分割槽的老問題,譬如:如果不在同一個“槽”的資料,是沒法使用類似mset的多鍵操作

  • 在select命令頁有提到, 叢集模式下只能使用一個庫,雖然平時一般也是這麼用的,但是要了解一下。

  • 運維上也要謹慎,俗話說得好,“使用越簡單底層越複雜”,啟動搭建是很方便,使用時面對頻寬消耗,資料傾斜等等具體問題時,還需人工介入,或者研究合適的配置引數。

|結尾

趣談

在寫“主從”方案的時候,發現有一個有趣的事情:

筆者開始是記得主從的關鍵命令是SLAVEOF,後來查閱官方的時候,發現命令已經更改為REPLICAOF,雖然SLAVEOF還能用。

官網的一些描述詞彙,有的地方還是Slave,也有些是用Replication。

好奇的筆者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並看了些Redis作者antirez的有關此時部落格,發現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其實就是“Slave”這個變數名給了一些人機會,藉此“噴”了一波作者,作者也做出了一部分妥協。

有興趣的盆友可以自己搜搜看,技術外的東西就不做評價了,看個樂呵就行。

筆者的主要目的還是:看官方文件的時候,別讓不同的“詞彙”迷惑了。

END

本文對Redis這些拓展方案都作出了大致描述。

具體使用上,還需留意詳細配置,以及客戶端支援等綜合情況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