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18 歲雙料競賽金牌得主鄧明揚:我只是數學初學者,求在麻省理工“活”下去

18 歲雙料競賽金牌得主鄧明揚:我只是數學初學者,求在麻省理工“活”下去

鄧明揚又出現了!

這次是阿里全球數學競賽的頒獎典禮上。

熟悉奧賽圈的人並不陌生,江湖人有這樣一號人物 —— 乖神。

▲右一為鄧明揚

他在高一獲得 IMO 金牌,高三 IOI 金牌,是競賽圈為數不多的雙料金牌得主

他參加 IOI 的那年,所在國家隊創造了 IOI 競賽歷史 —— 首次由同一國家選手包攬前四的記錄!

他作為第一名,還獲得了全場唯一滿分成績,成為 IOI 歷史上第三位滿分選手

此前有一位熱心家長將他從小到大履歷整理成一張表,畫風是這樣的……

而就在前幾日的頒獎盛典上,作為全球 5 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獲獎人代表,他在現場連線時凡爾賽了一把:

我只是一個數學的初學者。

如今 18 歲的他,已經開啟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第二年本科生涯

所以,鄧明揚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今學習生活的狀態又是怎樣的?量子位跟他做了一次越洋連線,好好聊了聊。

聊天中,他坦言,目前沒有什麼太大的目標,還有很多的研究問題需要探索。

在 MIT“活”下去就好。

隨手報名,“吃飯的時候想出瞭解題方法”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已舉辦三屆,獲獎名單向來藏龍臥虎。比如北大韋東奕,就是第一屆的金獎得主。

不過鄧明揚跟這場競賽的機緣,來得有些偶然:只是多看了群聊一眼,感覺比賽那天恰好沒有什麼事,就隨手報了名

面對預賽,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準備,因為“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會這個”,就“隨便做做,把幾個簡單的題做了出來”。

而在“幸運”地進入到決賽後,鄧明揚選擇了組合與概率賽道作為主賽道,代數與數論作為副賽道。

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場競賽的決賽規則:決賽為線上答題的形式,選手需從 5 個賽道中選擇一個主賽道和一個副賽道。在主賽道下,選手可以提交全部 5 道題目的解答;在副賽道下,選手僅可提交至多 2 道題目的解答。答題時間為連續的 8 個小時。

比賽當天,因為本學期恰好選了組合的課程,比較熟悉,鄧明揚很快把組合賽道的前幾道題做了出來。

至於代數賽道 ——

我感覺不是特別熟,看了一眼就去吃了個飯,吃飯的時候把代數的兩個題想出來了。

而這次比賽中鄧明揚印象最深刻的賽題,也出現在這 8 小時中:

剩下最後一道組合賽道題目的時候,鄧明揚的時間還剩下 4-5 個小時,但這道題確實把他給難住了。

感受一下題目的畫風:

鄧明揚有些遺憾地表示,這道題他想了特別特別久,也想了好幾個偽證,但最後出於對自己誠實的要求,發現思路錯了就沒怎麼動筆。

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鄧明揚摘下了本次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一枚銅獎

雖說有些小遺憾,但這位競賽場上的常勝將軍被問及對此結果是否滿意,他的答案是:

其實挺開心的,因為之前沒啥期望,根本沒有想到會拿獎。

在 MIT“活下去”

競賽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樂趣,現在,鄧明揚生活的大主題是在 MIT“活下去”

今年,他剛剛在 MIT 開啟第二年的本科生涯,專業與計算機相關

談及在 MIT 的生活,他坦言沒有立什麼 Flag:活下來就行。

這還是上大學前他諮詢的老師留下的一句話,現在看來還是挺有道理。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自己多學習新的東西,目前還有很多要乾的事情沒有幹成,但沒關係慢慢來,能活下去就挺好的。

尤其又是在身邊人都在“內卷”的狀態下。

不過,他在言談中,似乎並沒有透露出太大的內卷壓力,他坦言現在每天上的課都很有意思:

選的課比較多,但問題不大。還沒有特別深入瞭解的細分領域,現在仍處於探索階段。

雖然在看到身邊人都在找研究做的時候,哪怕研究看上去不是特別有意思,鄧明揚也難免有些緊張。

但這種情緒只是一時,他告訴我們: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

只要我還有事幹,也沒有時間去緊張,所以也還好。

實際上這樣的狀態,跟他的家庭教育不無關係。

我爸媽從小對我的期望就是,你只要每天過的很開心就可以,我就記住了,大概成了一個準則。

他們比較開明,我做什麼事情他們也不會管著我,會比較支援我。

也正因此,鄧明揚本人也就沒有特別大的壓力,也不容易出現情緒崩潰的情況。

有這樣一個小細節,就對鄧明揚的影響很大。

每場考試之前,鄧明揚父親都會給他發一條微信說:明天考試不要緊張,享受比賽就好,結果無所謂。

把結果看輕一點,這一點他一直堅守至今。

除了日常學習之外,他還分享了一些自己排解情緒的小方法。

比如跑步,尤其跑得特別快的時候,感受風迎面吹來的感覺,就能釋放一些壓力;還有讀書,讓他暫時從週遭事物中抽離出來。

高中時,他還有個愛好就是隨機亂走,去探索一些之前沒有發現過的地方,可能這時候真的就會碰到一些神祕的小路。

不過這個愛好並沒有在 MIT 施展開來:

可惜 MIT 附近不太大,也走不到啥新地方。

乖神:我只是數學的初學者

在外界看來,獲得雙料競賽金牌,還能在人大附中保持年級前十的成績,鄧明揚無疑稱得上是“學神”。

但他自己卻感覺,他現在還並沒有觸達看天賦的階段。

我還是一個普通人。

在接觸新東西的時候可能學得比較快,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是特別無聊或者按部就班地去學一些東西。

但也就僅限於此,天賦什麼現在還談不上。

回想自己過去的競賽、學習經歷,鄧明揚總結自己的訣竅還是心態二字。

如果坐下來跟鄧明揚聊聊天,就會發現他常常提及“有意思”這個詞。

比如之所以會接觸資訊學競賽,就是因為在六年級、初一這個階段,他常常自己寫一些拍手遊戲、魔塔、生命遊戲這樣的小遊戲玩兒。計算機老師發現之後,就把他正式拉到了競賽旅程中。

此後兼顧數學和資訊學兩門競賽,他也始終抱著“玩一玩”的心態:除了大考之前會認真準備比較久,剩下的時間在兩項競賽上投入的時間都算不上特別多。

因此,他考試的時候心態比較放鬆,反而能夠更穩定的發揮。

作為一名競賽選手,在鄧明揚看來,競賽的風險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

做競賽要消耗很多的時間,但最後能出成績的卻只有那麼幾個人。所以:

為了升學去學競賽其實收益不大。應該是你覺得它有意思,能學得會,這樣就算最後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至少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覺得有意思、有意義。

當然,專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鄧明揚說,如果他覺得一件事情比較有意思,就會比較專心地去做。

比如一個題目很有意思,他在走路或者其他空閒的間隙,都會去想一想

這是比較有效率的,因為並不是有誰強迫你做這件事,而是你自己覺得很有意思,就能比較沉浸地去思考。

One More Thing

對了,其實除了數學和資訊學之外,對於文學、哲學和歷史,鄧明揚也有所涉獵。

不過“精力有限”,既然目前數學和資訊學仍然讓他覺得很有意思,就再多學一點。

而當我們希望他推薦一本數學和計算機之外“稀奇古怪”的書,他推薦的是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尤其是第一本《分成兩半的子爵》。

我 40 分鐘就看完了,既短又挺有意思的。

看不了吃虧,看不了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