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因為“挖礦”而被查水錶
事件過程
上圖是昨天資訊中心的老師個我發的訊息,說我的機器有虛擬貨幣挖礦的行為,恰逢國家政策打壓挖礦的風口,這方面管得比較嚴,所以老師讓我查下是啥情況
我雖然知道我不會去有意挖礦什麼的(畢竟我機器天天都要用,不可能去燒GPU),但是前天下載以太坊客戶端搭了個簡單私鏈,實驗了一些以太虛擬機器命令
由於轉賬等交易記錄需要礦工記賬,資料上鍊就免不了挖礦操作,所以從操作的角度上來說,我的確是挖了礦(儘管只挖了幾秒鐘)
仔細想了下,八成是和這個有關了,可是問題是,我的操作基本都是在我建立的私鏈上執行的,為什麼會被監測到?
我覺得一種比較可能是解釋是,測試過程中連線過以太主網(執行 geth.exe 不給 datadir 引數預設會連主網),並且 miner.start() 了
在測試的過程中,我需要通過主網接受全部以太坊節點的廣播,大概率因此被資訊中心的流量檢測系統自動識別為“挖礦”了
很顯然,在不接入礦池是幾乎無法挖到以太幣的,我這種非盈利的操作也不會造成什麼後果,僅當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再接入主網的同時進行挖礦操作
由於私鏈不需要接入網際網路(由於測試節點只有我一個),顯然是不會產生公網流量的,所以說在私鏈上測試以太坊的功能應該是沒問題的
對國內區塊鏈發展的觀察
褒貶不一
有人說區塊鏈是本世紀偉大的革命性技術,作為基礎設施構建了人類未來社會形態;
有人說區塊鏈最大的落地應用不過是數字貨幣,包括 DeFi 等都基於此,其餘專案都是偽需求;
更有人說區塊鏈徹頭徹尾是一場騙局,是詐騙的溫床,各國政府都不會允許這種自治社群存在。
當前我的態度處於第一種和第二種觀點之間,換言之,是看到了一部分未來藍圖,但是信仰不夠堅定的那類人,也是大部分人的狀態。
政策收緊
六月來國內對數字貨幣管控力度逐步加強,幾大交易所已經開始釋出清退國內使用者的公告,幣價也應聲下跌。
但同時“區塊鏈”被提升為國家戰略技術已經有兩年了,稅務、物流、醫療各個行業的聯盟鏈頻繁出現在科研專案和學術論文中,
執行的雙管齊下,是否說明當前政策的自行矛盾?其實不然。
以我對當前形勢的觀察,現在國家禁止的只有區塊鏈技術為背景而產生的虛擬貨幣交易,並對數字資產的貨幣屬性持消極態度,
而對受監管的聯盟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數字人民幣)的開發是相當鼓勵的,但是這種鏈一般只適用於大型政企機關。
國內應用
也就是說,國內合規的的區塊鏈專案和世界主流公鏈的性質存在較大區別,主要表現在官方背景濃厚和受監管程度大,
應用的也是真正對分散式儲存有需求的領域,專注於分散式記賬,與“智慧城市”、“智慧政務”都有較大關聯,而真正的“去中心化”自治不太可能實現。
這種聯盟鏈的優勢很明顯,解決的都是實打實的民生或政務問題,去金融後也不會造成資產泡沫,同時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易於推廣(例子還是數字人民幣)。
不過作為一個程式設計師,我對國內將脫節於主流公鏈生態表示遺憾,比如 NFT 早在國外已火出圈了,國內就算是行業內人士也知者寥寥,
畢竟主流公鏈在誕生理念上確實有更多革新之處(比如著名區塊鏈遊戲 Axie ),元宇宙的最終行為也得靠這些完全基於合約的專案的推動。
中國人在區塊鏈專案上是有天然優勢的,尤其是在礦工圈內,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國礦工憑算力推動了 BCH 和 BTC 的分叉,
幾大中心化交易所創始人也都是華人,他們是一批有擁有技術能力和理想抱負的青年企業家,趕上了早幾年的風口,重塑了幣圈的交易模式。
在這種交易模式下,假使不對ICO、C2C交易嚴加管控,以各種電信詐騙在國內的蔓延情況,區塊鏈大概率會在未來成為新型電信詐騙的代名詞,
現行政策的核心思路就是切斷國內區塊鏈的金融屬性,也規避了中性的技術的被汙名化。
預期未來
所以監管自有監管的道理,但對這些事物的一刀切也會付出相應的的代價(生態缺失、應用場景有限等)。
所以預見的是,未來無論是鏈圈還是幣圈,入圈門檻將會大幅上升,因為對於個人:
如果沒有 Science on Internet 的方法,國內獲得資訊的永遠缺少時效性;
如果沒有相當的英語能力,看不懂專案白皮書,壓根不知道自己在搞個啥;
如果沒有基本的開發能力,感知不到智慧合約的本質,別人吹啥你就只能信啥。
因此對於希望研究區塊鏈技術的行業內人士,明智的做法應該是:
修煉好密碼學、分散式儲存、隱私計算等底層技術,具備任一平臺的 dApp 開發能力,但能說能吹不只沉溺於程式碼;
密切關注國內政策動態,同時多學習主流公鏈理念,厚積薄發,積累自己的獨特想法後向大公司靠攏;
響應國家號召,儘量不涉及炒幣等類金融活動(出於瞭解功能的目的除外)。
無論如何,能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堅決擁護國家政策,遵紀守法、不觸紅線,讓技術成為社會進步的良性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