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INVARIANT REPRESENTATIONS FOR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OUT RECONSTRUCTION
阿新 • • 發佈:2021-11-01
發表時間:2021(ICLR 2021)
文章要點:這篇文章想說,在state裡面其實有很多工無關的東西,如果用Reconstruction之類的方式去做就還是會考慮這些東西,作者提出用Bisimulation metric去做representation,讓latent space裡面狀態的距離等於Bisimulation metric。具體來說,Bisimulation metric的思路就是兩個state的距離應該是reward的差和狀態轉移的差,所以就不考慮其他東西,就自然不會包含任務無關的表徵。具體的,Bisimulation metric定義為
具體到演算法,就是先有一個encoder把state弄到latent space,然後基於這個latent space的狀態來訓強化,比如SAC。這個Bisimulation metric就用來訓encoder,具體到演算法loss變成
這裡z就是經過encoder後在latent space裡的狀態,r就是reward,P就是狀態轉移,如果是隨機轉移,就考慮高斯分佈。這裡的意思就是說我從buffer裡找兩個狀態,然後使這兩個狀態的距離就和r,P的差距一樣。
其實這裡面的dynamic P也是要訓的,其實就相當於是個model based方法,這樣J裡面的P才能算得出來。
總結:
疑問:如果我用目標檢測,語義分割,例項分割之類的技術來直接排除無關的object,會不會更直接?還是說有的東西不好判斷是不是無關,所以不好做?
如果在train一個encoder的時候,某個物體被認為是無關的,然後在test environment上,這個物體其實是相關的,這樣的話這個encoder的泛化性是不是直接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