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阿里雲張獻濤:公共雲正不斷向外延伸,一雲多型是未來趨勢

阿里雲張獻濤:公共雲正不斷向外延伸,一雲多型是未來趨勢

簡介:一雲多型是公有云的未來趨勢,包括產品的多形態、部署的多形態和生態的多形態。

編者按:2021年10月22日,在雲棲大會《一雲多形態部署最佳實踐》分論壇,阿里巴巴集團研究員、阿里雲彈性計算產品線負責人張獻濤發表了主題為“無處不在的計算,企業上雲新路徑”的演講,為大家分享了阿里雲彈性計算產品、技術以及業務的最新進展。本文根據張獻濤的演講整理。

圖:阿里雲彈性計算產品線負責人張獻濤

四大因素,推動公共雲的多形態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遷移上雲。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個產品極具科技屬性、同時也極具客戶價值,那就是公共雲

阿里雲在雲端計算領域深耕了十多年,過去阿里雲做公共雲的時候,更多是以大型資料中心的建設為主,比如說我們在張北、河源、南通、北京和上海這些大的中心節點去建公共雲。這些資料中心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60%-70%的計算需求。但隨著雲端計算不斷地向縱深方向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客戶需求,包括政策因素、新使用者場景、資料要求以及商務需求等,開始要求公共雲不斷地從中心節點向外延展。

1. 政策因素:資料要滿足合規要求,有的要求資料必須在指定的資料中心,有的要求資料不出省。面對這些合規需求,其實很難用公共雲去滿足。

2. 使用者引力:在數字時代,使用者對於體驗的要求越來越極致,應用反應的速度要求越來越快,尤其在遊戲、虛擬現實、自動駕駛和工業製造等場景中,時延就成了一個關鍵的指標,這就要求計算必須在最接近使用者的地方完成。

3. 資料引力:當前視訊、AI等行業的蓬勃發展,很多企業都已經成為了資料企業。這些資料因為各種原因是需要儲存在本地機房。另外,資料爆炸的時代,這麼多資料都傳到公共雲,傳輸成本也是挺高的。這就要求雲端計算要主動靠近資料進行計算。

4. 商務引力:如何讓合作伙伴在公共雲上扮演一個互惠的角色,是雲端計算中一個永恆的話題,其中有大量業務創新的機會;另外,成本優化所產生的商務引力,要求公共雲持續把價效比做到極致。

總結來說,上述的四大因素要求公共雲朝多形態方向去發展,包括產品的多形態、部署的多形態和生態的多形態。

形態百變,不變的是內在:神龍架構

當然,形態再變,核心沒變。阿里雲通過神龍架構夯實了在IaaS領域的領先性。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釋出了第四代神龍架構,最大的不同是eRDMA,這是神龍架構首次搭載全球唯一的大規模彈性RDMA加速網路,網路延遲整體降低80%以上。第四代神龍架構帶來的計算架構革新,將雲端計算首次帶進5微秒時延時代。

其實,RDMA並不是一個新技術也不是一個新名詞,RDMA的各種實現,業界有很多領先的公司都在研究,但是都沒辦法大規模應用,1000臺的規模都要定製化的應用、各種調優才可以實現。

今天,阿里雲採用軟硬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將彈性RMDA的加速能力融入公共雲,讓RDMA從HPC類小眾應用,走向支援通用類計算場景,為Microservice、Serverless、ServiceMesh等雲原生技術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第四代神龍架構還大幅提升了基礎頻寬、塊儲存、IOPS等核心效能。第四代神龍在資料庫場景下,MySQL效能最高提升60%、Redis混合讀寫吞吐量可提升130%;Nginx SSL建連每秒吞吐效能提升420%。

一雲多形態,企業上雲新路徑

基於神龍架構,阿里雲公共雲在產品、部署和生態等維度正朝著更多形態方向去發展。

產品多形態

第七代ECS例項:今年2月阿里雲釋出了第七代ECS例項,並於5月實現商業化。第七代 ECS 例項全量搭載硬體可信晶片,業界首創可信計算 + 加密計算的安全防護措施。在效能方面,整機算力提升 40%;使用彈性方面,第七代 ECS 例項具備最大 5 倍的突發網路頻寬、最大 5 倍的突發 IOPS 和最大 4 倍的 EBS 頻寬。

雲手機:很多使用者希望有移動APP測試的需求,尤其希望在PC桌面進行移動APP測試或是運行雲遊戲,這些場景催生了雲手機產品。阿里雲自研了串流的技術,讓整體端到端的延遲非常低,做到近乎在本地操作手機的體驗。

無影雲電腦:2020年雲棲大會發布了無影雲電腦,並持續進行了更大的創新。今年雲棲大會的B、C、D展館的電腦展示全部使用了無影雲電腦,包括D館的黑客馬拉松(現場程式設計大賽),完全是基於無影來進行構建。阿里雲利用過去十多年在分散式計算、分散式儲存和分散式網路的能力,構建了超級電腦。無影雲臺電腦提供了上層SDK,應用開發者不用關注底層的GPU,只需關注需要多少算力即可完成計算。可能原來3D渲染需要一週的時間,現在只要5分鐘就搞定了。

部署多形態

在部署形態方面,阿里雲提供了中心Region、本地Region、邊緣節點和現場計算節點四種部署形式,基於阿里雲飛天技術底座,讓公共雲延伸到任何一個需要計算的地方。

本地Region:阿里雲已經在全國各地陸續開服本地Region,6月份南京第一個節點開服,現在韓國、泰國以及國內有很多城市都在陸續開服中。阿里雲希望通過本地Region,能夠讓本地的計算可以就近完成,減少資料傳輸的成本,降低應用的延遲。

邊緣雲節點:目前為止,阿里雲在全球已經覆蓋2800多個節點,和五大洲的100多家運營商進行了全面合作,通過我們佈局的邊緣計算節點可以更好地滿足邊緣節點的計算需求。

現場計算節點:雲盒是阿里雲基於現場計算的ECS產品,可以實現雲上、雲下邊緣節點、本地節點所有的使用者體驗是完全一致的。比如一個工廠,或者說一個設計院,它所需要的算力就可以通過一個機櫃、兩個機櫃進行標準化的完成。也就是說通過這樣一個機櫃讓使用者能夠把阿里雲的一朵雲帶回去,在客戶需要算力的地方進行快速地部署。

生態多形態

在5月份北京阿里雲峰會上,阿里雲釋出了計算巢產品,通過計算巢平臺開放更多的底層IaaS能力及介面,包括計費、運維介面、服務等介面,幫助更多優秀的軟體企業完成資料庫、大資料等中介軟體產品向PaaS和SaaS轉型,讓軟體企業不用關注底層的IaaS,更好地關注核心業務的創新,快速實現雲化升級。

圖:部分計算巢認證合作伙伴ISV代表合影

公共雲正在不斷向外延伸,一雲多形態是未來趨勢。真正的一雲多型,應該是同一朵公共雲,並且所有的介面和工具、控制檯、賬號體系等都是同一套,在基礎設施、技術棧和運維體系方便也完全保持一致。

原文連結
本文為阿里雲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