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流程詳解
一:需求分析
瞭解熟悉業務,分析需求測試點
- 確認功能(業務功能,輔助功能,資料約束,易用性需求,編輯約束,引數需求,許可權需求,效能約束)
- 場景分析(考慮場景呼叫者和系統內部各個場景之間聯絡)
- 挖掘隱性需求(常用業務流程以及各分支)
二:測試計劃
- 編寫目的
此文件根據專案需求文件,制定測試策略、評估測試風險,確定所需的資源,並對測試的工作量進行估計,進行人員和進度安排,並且列出測試專案的可交付元素。 - 參考文件
詳細設計文件,設計原型 - 測試概要
(1)測試目標
通過測試,達到以下目標:
測試已實現的產品是否達到設計的要求,包括:各個功能點是否以實現,業務流程是否正確。
產品規定的操作和系統執行穩定。
Bug數和缺陷率控制在可接收的範圍之內,遺留BUG一般不超過所有BUG的10%
(2)測試範圍
列出測試最終需要交付的功能模組列表
(3)測試人力資源
(4)測試環境:伺服器環境,終端環境,網路環境
(5)bug管理工具 - 測試規範
開始測試標準:程式碼編譯通過,軟體可以爭取安裝執行,實現功能與產品設計出人,冒煙測試通過
中斷測試標準:安裝無法正確完成,程式程式碼編譯不通過,系統服務異常,發現阻塞功能的bug - bug規範
致命,嚴重,一般,建議 - 測試策略
冒煙測試:依據開發提測時間變動
第一輪功能測試:執行測試用例,包括邊界值測試,相容性測試,易用性測試,使用者介面測試,安全性測試
第二輪功能測試:bug複測及功能驗證
迴歸測試:全面迴歸測試
效能測試:需確認具體效能測試方案和工具
釋出測試
測試報告總結 - 測試風險
測試本身(測試時間/測試技術/開發進度延誤/難以修復缺陷/其它原因) - 測試輸出文件
測試計劃
測試用例
測試bug單
測試報告
三:測試用例
測試需求分析和業務流程分析
-
設計方法:
等價類劃分法(將測試的範圍劃分成幾個互不相交的子集)
邊界值分析法(選出的測試用例,應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剛剛小於邊界的值)
錯誤推測法(在測試程式時,人們可以根據經驗或直覺推測程式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判定表法(適合於邏輯判斷複雜的場景,通過窮舉條件獲得結果,對結果再進行優化合並,會得到一個判斷清晰的策略)
正交實驗法(在各因素互相獨立的情況下,設計出一種特殊的表格,找出能以少數替代全面的測試用例)
還有其它場景法和狀態遷移法等 -
測試用例八要素:用例編號,測試專案,測試標題,重要級別,預置條件,測試輸入,操作步驟,預期輸出
(1) 用例編號(規則:由字元和數字組成的字串,具有唯一性,易識別性)
(2) 測試專案(對應測試用例編號中的測試子項名 系統測試
(3) 測試標題(體現測試出發點關注點以及測試用例期盼的測試結果)
(4) 重要級別、優先級別(重要級別一般分為高中低 )
(5) 預置條件:測試用例在執行時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環境的設定
(6) 測試輸入(測試執行中需要加工的外部資訊,避免用描述性語言,要具體,根據測試用例具體情況,有手工輸入,檔案,資料庫記錄)
(7) 操作步驟:執行當前用例需要經過的操作步驟,需要明確的給出每一個步驟的描述
(8) 預期輸出:需要判斷測試物件是否正常工作
四.測試執行
-
測試環境搭建
測試環境:硬體環境,軟體環境
硬體環境:測試必須的伺服器,客戶端,網路連線裝置,以及印表機/掃描器等輔助硬體裝置構成的環境
軟體環境:被測軟體執行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以及其它應用軟體構成的環境
搭建測試環境的準備工作:
安裝工具:虛擬機器
虛擬機器優點:執行在主機上 -
執行測試用例
根據測試用例優先順序來執行測試用例 -
測試執行流程:冒煙測試-迭代測試(先功能後效能,迴歸測試)-釋出測試
注:對應測試產出對應測試報告和bug清單,並將bug提到缺陷管理庫裡
五.測試文件
-
測試報告
測試結論(是否達到釋出標準,是否可釋出)
已知風險、未知風險
測試時間,測試人員(測試起止時間)
測試環境,測試裝置(用到哪些測試收集,客戶端環境,瀏覽器)
需求大綱(當前這個版本,包含哪些需求點)
Bug資料分析(從多個維度分析:bug等級分佈,遺留bug分析,bug型別分佈。模組bug分佈,bug啟用次數分析)
測試總結(從測試角度,對版本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
bug清單報告
分析統計bug迭代生命週期
bug迭代修復情況(折線圖)
未關閉bug按嚴重等級或狀態統計(扇形圖)
另附:
bug描述:
(1)bug標題(問題描述)
(2)bug測試環境(所屬版本,所屬模組)
(3)bug優先順序
(4)bug型別
(5)可重複性(是否好復現)
(6)操作步驟(通過對什麼樣的操作,進行了什麼 樣的步驟)
(7)預期結果
(8)實際結果
最好配帶截圖圖片和log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