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Android開發三年,連續兩次晉升,成為了阿里P7技術專家

Android開發三年,連續兩次晉升,成為了阿里P7技術專家

前言

本科畢業的三年時間裡,連續兩次晉升,成為了P7技術專家。

寫這篇文章呢,是自己從畢業到工作三年多了,有一些成長,有一些感受,也有一些心得,就想分享出來。一方面是對自己過去三年的覆盤,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經歷和思考,能幫助到即將畢業或身在職場的朋友們。

本篇文章我會分成3個部分,首先我會大概講下從校招到工作這三年的經歷,包括校招經歷和晉升經歷,接著我會分析下自己晉升相對比較快的原因,最後談一談職場人如何快速晉升。

聽上去可能比較像網際網路行業普通程式設計師的職場成長史,但其實很多的思維和方法論,同樣適用於其他行業和崗位。所以即便你不是程式設計師,也可以繼續看下去。

校招和工作經歷

校招經歷

先講講我的校招經歷吧。我是 2017 年的應屆畢業生!我的學校其實也比較普通,但也不是太差,是一個末流的 211。校招的話一般畢業的前一年就開始了,分為春季招聘和秋季招聘,春季的這些招聘一般開放的是實習生崗位,這個其實很重要,能去實習一方面有了工作履歷和專案經驗,簡歷質量會提升很多,對後面的應聘有加分,另一方面很多公司會提供轉正機會,轉正面試要比正式面試簡單一些。

秋季招聘就是指畢業後的正式工作了。

我比較敏感,16 年初就開始把精力投入到校招,寒假期間拼命補充技術知識,用Markdown寫簡歷,蒐羅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的校招官網,內推渠道,還有就是專門的招聘網站,廣撒網一樣的投遞簡歷,但是大多都石沉大海。

在我灰心的時候收到了蘑菇街的面試,大概是三月份,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完成了處女面。但蘑菇街一面結束就無影蹤了,也沒通知我過,也沒通知我不過。

後來收到阿里的內推面試,能得到大廠的面試機會,我既忐忑又欣喜,以我對自己能力的認知,能參加面試就很滿足了。阿里一面意外過了,可能得益於蘑菇街的面試經驗,不過阿里二面就掛了。

阿里之前內推掛之後,還有一次筆試機會,筆試通過的話有最後一次面試資格。我參加了筆試,幸運的拿到了面試資格。

5月在現場面試了三輪,回到學校的時候就收到了實習offer。我其實是很驚喜的,因為沒有覺得自己表現的多麼好,但面試時間的確挺長的,面試官和我的交流大多也比較順暢,可能這就是氣味相投吧。

6 月底我去實習了兩個月,8 月參加轉正面試,9月拿到了正式offer。

一般面試都會有定級,就是根據面試情況,判定面試者的能力水位,比如 A,B,C 三檔,然後某檔之上就會發 Offer。我其實比較普通,就是 Java 基礎掌握的比較好,沒有太大的亮點,應該就是能發 offer 的最低檔,所以薪資也是那年的白菜價。

晉升經歷

第二年,也就是 2017 年 7 月我入職阿里,職級是P5,一年後也就是 2018 年被老闆提名 P6,也順利晉升到P6,在新的職級上適應和打拼了兩年,2020 年被老闆提名 P7,也順利晉升到P7。三年時間完成了兩次晉升,薪資也水漲船高,接近畢業時的三倍,同時還收穫了一些股權激勵。

在很多人看來,我算晉升比較快的了。大多數校招生從 P5 到 P6 要花兩年時間,而 P6 到 P7在不同的個體上有比較大的差異了,有的兩三年,有的甚至一直沒有機會。我身邊蠻多比我工作時間長,但依然是 P6 的。那為什麼我晉升比很多人快呢?

晉升原因分析

環境的力量

自己幸運倒是一方面,但幸運是結果。回顧下三年以來的經歷,把重要節點連成線的時候,我發現還是隱隱能找到一些原因的。

首先是環境的力量。我們從一張白紙到進入一家公司工作,最關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成長空間了。我在畢業的時候其實有過一次選擇,當時的公司在上海和杭州都有部門,那我其實有次選城市的機會。

我比較喜歡杭州,畢竟阿里總部啊,生活壓力也比較小,但我之前實習是在上海,實習期間就覺得團隊氛圍很不錯,然後對業務也有了一定的熟悉度,那待上海的團隊,成長空間是不是更大一些,於是我就繼續留上海這邊的團隊了。

上海這邊團隊的同事都很優秀,包括帶我的師兄,我的老闆,還有合作的同事。在我入職的一兩年內,他們很多都有晉升。所以他們的快速成長也成了我的榜樣,和他們一起共事,也在促使著自己不斷向上。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你身邊人的能力決定了你的能力。

還有另外一種更加文藝的說法: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你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愛人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護好了他們,也就是成全了自己。

所以有好的導師,優秀的同事,就給我的成長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比如我很早就學習到他們好的編碼規範,提升效率的工作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其他人需要試錯得到的經驗,我從同事身上比較早的學習到了正確的方式。他們會循序漸進的給我分配任務,我每做一件新的事情,都能有收穫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自己有成長。

另外同事有晉升,有離職,有轉崗,這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職場重要的節點,那對於共事的我來講,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參與的那個業務小團隊是 4 個人左右,在我入職的第一年裡,有兩個人相繼離職,只剩下我和帶我的師兄。他們離職後,我的壓力就瞬間變大,很多事情和問題都集中到我這邊,我對業務熟悉和理解就是在那個時候爆炸式增長的。後來進來兩位新人,我帶著他們做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專案,也是憑著這個專案在第一年裡從 P5 升到 P6。

第二年帶我的師兄從 P6 升到了 P7,後來他就轉到別的業務線了。對我們業務非常熟悉的,也就只剩下我了,我自然而然變成了這個業務領域的一把手,相關的方案評估都會走到我這邊,也開始參與需求管理,專案管理相關的一些工作,還有就是業務領域的架構設計和規劃相關的事情,慢慢從執行者的角色轉變成了兼任決策者的角色。

我的第二年相當於在適應 P6 這個新的層級,以及適應業務領域owner的角色。到了第三年,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專案,我這個業務領域需要出架構方案,那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接著帶著團隊同事落地了這個專案。後來也是憑藉這個專案在第三年完成了P6 到 P7 的晉升。

阿里有不同層級的崗位模型,技術方向的話,P5 偏模組owner,校招生入職一般就是這個層級,而社招起步 P6,P6 偏系統owner,P7偏領域owner,這是一個從點到線再到面的過程,我剛好在不同的階段,有幸擔任起了對應的角色。

上面提到的同事變動,可以說加速了我的角色變化。晉升的同事著手更高層級的事情,意味著原來的事情需要有人承接,離職轉崗的同事留下來的事情也需要有人承接。那這時候就自然而然落到自己身上了,我就得承擔起更多的事情,更大的責任。事情變多,責任加重,直覺感受上肯定不好。但回頭看,這也意味著我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人認可,那這其實是身邊同事為我提供出來的成長空間。

個人的態度和行動

我接觸到的環境,為我提供了充分的成長空間,這是我認為自己能夠晉升的外因。接著再講講內因,我理解就是個人的態度和行動。

我有比較強的責任意識,對工作上的每件事情都很認真負責,及時交付,往往給人一種靠譜的感覺。

另外帶我的師兄說我耐操,能幹活。其實很多事情第一次我是幹不好的,我也是在不斷的摸索嘗試中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指導我做正確的事。可能是自己比較有耐性,面對不熟的東西從來不會說 我不會,我不做,而是 我去了解一下,我去學習一下。

還有就是主動做事的態度。在有個跨部門的專案裡,我發現了鏈路的一些問題,雖然那些問題不是我們這邊引起的,也沒有人願意投入精力解決,但我評估下來解決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我們團隊還是合作方,都非常有價值,那我就牽頭起了專項,推動這個事情徹底解決。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其實很容易焦慮。我應對焦慮的方式就一句話:行動是焦慮的解藥。

接手新業務,不熟悉,焦慮,那就問人,找資料,多去了解。工作有了卡點,焦慮,那就盯著卡點,尋求解決方案。

只要動起來,就能有進展。

另外就是我善於維護和協作方的關係。工作中難免會和各種人協助,老闆,同事,業務方,合作方,我經常是站在協作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樣更能理解他們需要什麼,而我能提供什麼。其實就是預期管理。

如何晉升

那以上就是我覺得自己能夠晉升的一些原因,當然有很多個體因素在裡邊。不過結合我對身邊晉升同事的觀察,還是能夠找到共性的。我感覺職場人要想晉升,在思維,溝通,做事三個方面都要有更高的水準。

掌握正確的職場思維

思維方面呢,要有正確的職場思維。

工作是什麼呢?

工作是謀生手段,一個公司給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任務,它給你工資,就算是錢貨兩清,所以只是為了錢,你的上一份工作和下一份工作可以沒有必然的聯絡。

但是職業不一樣,職業是我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是你選擇的發展方向,那每一件事都得是下一件事的鋪路石。

比如你的職業是程式設計師,你的發展方向是架構師或者技術管理,那你不僅要提高程式設計能力,也要培養架構思維,管理能力,那你每做完一個專案,你就為這個職業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像我在 P5,P6 階段做的事情其實都是為P7在做鋪墊。

分清楚工作和職業的區別,就可以指導你有選擇的做事,凡是對將來職業有利的事,那就不管有沒有報酬都要做。比如你是程式設計師,需求管理,專案管理,推動上下游解決問題,可能老闆並沒有要求你去做,但你可以主動做起來,因為這些能力都是走向更高層級必不可少的。

相反如果只是為了錢,對職業發展沒有幫助的事,能不做的就儘可能不做。比如一些重複瑣碎的事情,他們只會佔用你的時間和精力,卻給不了你多少成長。

工作和職業的關係,有點像賺錢和值錢的關係。賺錢看的是眼前,出賣的是時間,值錢著眼於未來,需要長期複利意識。

學會正確和人打交道

溝通方面呢,要學會正確的和人打交道。

在職場裡,我們少不了和人溝通協作。良好的關係是有助於事半功倍的。就我的個人體驗,別人找我,如果是熟人,我會優先響應,如果關係一般,就會延後。同樣的,我找別人的時候,也能明顯的感受到態度的不同,有時候你聯絡別人,可能很長時間不回覆,甚至已讀不回。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合作的時候,表現出良好的品格,比如真誠,利他,珍惜對方的時間,給彼此留下好的印象,為下次順暢的合作打好基礎。

就不要再說在嗎這樣的廢話,一次溝通就把背景,需求講清楚,節省對方的時間和資源。

你要知道,對方的注意力也是資源,你佔用對方多久的注意力,相當於就花費了對方多久的資源。

另外就是說功勞的時候,不要只說自己,一定要把所有參與的人都提到,更不要去搶功勞。簡單講,好的事情你想著別人,別人遇到了也會想著你。

做事超出預期

做事方面呢,就是做事要超出預期。

比如上下級協作的時候,我們的上級一般是決策者的角色,他分配任務,下發到我們手上執行。但如果你一直都是等任務,完全按照上級的意志執行,是不會被上級注意到的,也更難提拔到你。

你需要想的比上級多,去了解任務背後更多的東西。一是為了能夠準確理解上級傳達的事情,避免上級的意思和你的執行南轅北轍,二是去發掘上級沒有考慮到的一些點,然後自己試著出解決方案,如果需要上級拿主意,就去和上級溝通確認。

你能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機會就很容易到你手上。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自己的知識儲備足夠豐富,不然有機會送到你手上你自己把握不住也是白搭。我從大學開始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收集各種學習資料。①看視訊進行系統學習;②讀原始碼,看實戰筆記,學習大神思路;③面試前夕,刷題衝刺。

這幾年來也整理了不少學習資料,包括視訊、學習筆記、面試資料等等,需要的話可以【點選這裡】加入合作Q群免費獲取。

Android學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不僅僅只有表面的 技術,還要深入底層,弄明白下面的原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立足。

如果你覺得自己學習效率低,缺乏正確的指導,可以參考下下面分享我多年工作以來收集整理的學習路線,給大家做個參考:

晉升說白了,要靠環境的力量,也要靠自己的主動學習。找到自己的成長空間,秉持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行動,天時地利人和,一旦具備,晉升就會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