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安徽:聚焦高階晶片、作業系統、基礎軟體等重點領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安徽:聚焦高階晶片、作業系統、基礎軟體等重點領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近日,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印發《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明確了發展原則,其中包括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引導中小企業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推動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做專做精、練就更多“獨門絕技”,重點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製一批關鍵裝置和先進材料,大力推進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群體擴量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推動中小企業創業興業

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圍繞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目標,堅持“一基地一業”“一基地一品”,支援基地內中小微企業以網路化協作彌補單個企業資源和能力不足,通過協同製造平臺整合分散的製造能力,實現技術、產能、訂單共享,支援開展共享用工。著力打造“龍頭企業 + 孵化”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型載體,發揮大企業和優勢企業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市場優勢,向中小微企業開放資源、開放場景、開放應用、開放創新需求,為創新創業提供支撐,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

梯次培育優質中小企業

實施“百企領軍”計劃。打造百傢俱有獨特專長、市場佔有率高、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引進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帶動力、輻射力的產業鏈頭部企業,帶動一批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到 2025 年,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400 個,爭創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500 個以上。

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大矽谷”“中國聲谷”等創新平臺帶動和轉化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建立企業技術(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深入推進實施“產學研 1+N”創新工程,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製造業協同創新體系,打造“政產學研資用”協同創新合作生態。

實施補鏈強鏈工程。定期編制“重點領域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指導目錄”,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實驗室,積極參與定向委託、揭榜掛帥、競爭賽馬等科技攻關。以先進製造業為重點,釋出“工業強基任務表”,編制專案投資導向計劃,每年滾動實施“工業強基”專案 100 個,引導企業和社會投資,保持專案的有序接替。採取裝置購置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

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援細分行業頭部企業建立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打通原料供給、設計開發、生產營銷、售後維護等環節,建立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新模式。引導中小企業使用者上雲上平臺,每年新增“皖企登雲”企業 6000 家。圍繞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推動專精特新企業“三化”改造全覆蓋,每年培育技術改造示範線 100 條,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 8000 臺,打造省級智慧工廠、數字車間 200 個。

支援企業對照國家數字化轉型新型能力體系標準開展評估工作,打造智慧製造標杆企業。推動新產品首購首用。編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軟體(三首)研製需求清單,支援企業研發高附加值新產品,推動一批有市場潛力、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產品實施國產化替代,每年開發省級新產品 500 項以上,評定首臺套裝備 200 項,首批次新材料 40 項、首版次軟體 100 項。擴大首購、訂購等非招標方式的應用,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大創新技術、產品和服務採購力度,助力企業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推動新產品、新裝備、新技術、新材料“四新”培育,提升綠色製造核心競爭力。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四綠”打造,完善全省綠色製造體系。深入實施節能環保“五個一百”提升行動。到 2025 年培育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 100 種,建立國家級綠色工廠 50 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 10 個,綠色園區 10 個,培育打造省級綠色工廠 300 戶以上。

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發揮基金引導作用。發揮省“三重一創”“專精特新”和十大新興產業等政府性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吸引集聚社會資本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鼓勵各地堅持以基金為紐帶,推廣“投資 + 招引”“融資 + 融智”等模式,培育壯大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設立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二期,繼續以股權投資方式重點支援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

加快上市培育程序。對標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標準體系,建立上市專案後備資源庫,開展萬家資本市場培訓,提供上市掛牌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推動省“專精特新”板擴容提質,拓展綜合金融服務,加大對企業的孵化培育力度,助推企業對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建立與北交所戰略合作關係,設立北交所安徽服務基地,推動安徽四板與新三板精準對接,支援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