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工程師計劃2-> 書影筆記1 | 《球狀閃電》讀後感

工程師計劃2-> 書影筆記1 | 《球狀閃電》讀後感

突然對劉慈欣的科幻系列又有了想看一看的願望,於是開學到校,閒暇時刻就在微信讀書上看《球狀閃電》,今天(3月5號)剛剛看完,感觸很深,也正處於考完試的四天小長假,就想寫點什麼來作為讀過、思考過的證明。

首發於部落格園。

00 寫在前面

最近開學,由於上學期末的疫情,我們的部分考試被推遲到了這學期,總之還是有一些閒空的,寒假在家翻了翻三體的二三兩本,突然對劉慈欣的科幻系列又有了想看一看的願望,於是開學到校,閒暇時刻就在微信讀書上看《球狀閃電》,今天(3月5號)剛剛看完,感觸很深,也正處於考完試的四天小長假,就想寫點什麼來作為讀過、思考過的證明。

正好,最近想要開這個工程師計劃系列,原本我的一些這方面的筆記,都是作為文章發出來的,有些很私人,大多數人看不到,也就合適,但另一些適合分享和想要分享的,還是放在這個系列作為隨筆了。

01 正文

其實讀書有一種魅力,就是你總能在書中讀到一些你當前的想法,或是說,你在讀書時,會多少思考一些有關於自己的問題,抽空讀書產生的事務真空,可以讓人更好地思考一些事情。這就是目前我喜歡讀書的原因。

很不幸,我在拿到電子版本之後,首先看到了最後一節,也就是林雲在陳博士地窗前放藍玫瑰的情節,告訴我林雲量子化了;這一不經意間得知的有些悲劇色彩的結尾,使我讀得斷斷續續的,讀到書中好幾個情節都會刻意停下來,給自己一個接受故事已知結局和儲存對後續故事好奇心的時間。

01-1 人物

談談人物吧。

01-1-1 林雲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林雲,一個開篇覺得神祕、堅毅果敢、興趣廣泛、工程能力很強的女性,對於志在成為工程師的我,沒有理由不多加註意。後續發現她是一個對於武器異常痴迷,果決到可怕的極端人形兵器。

補充:小說中其實也進行了思想的暗地交鋒,即挾持一班孩子的田園學派極端組織,為什麼提到這個是因為這個情節有一個調侃的話要講:工程師都去死吧。

從微信讀書的劃線評論功能中(這個功能我保持中立,既給了一個讀者線上交流的渠道,但又引起了很多想法衝擊,會影響一些自我觀感),我看到在很多情節中很多人對於林雲是不解的,在林雲熱衷毀滅性武器時,會看到不擇手段的字眼,在她的將軍老師評價她時,會有道德和智力同等重要的看法,不禁感嘆原來對於一本書,讀者真的會有各種各樣的二度創作。

自始自終,我對於林雲都只有欣賞與理解,另外會有一些嘆息。

我欣賞這種極端的人格。因為真實生活中我們總是調和的、中庸的,我正是這樣一個注重平衡的人。正是這種折中,讓我在更多時候會失去一種強烈的情緒牽動,一種發自內心的生命張力。完美和完整的選擇題,我將會選擇完整,但林雲的不完整,推動她走向了一種意義上的完美,極端的美。正是這種極端讓人印象深刻。

我欣賞這種對於技術的瘋狂熱衷。林雲對於武器已經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追求,後期通過藝術方面的培養,更有了武器美感的認知,這一點更是體現了一種瘋狂的熱衷。通過這本書,自我鑑定完畢,上大學以來,我也變成了一個技術決定論者,我相信一個技術對於社會擁有足夠的改造能力。這一點要感謝武器決勝論的劃線評論區,正是對這裡的有關戰爭多元決定論的閱讀,我發現了自己的這種傾向。誠然,大徹大悟、平常心被視為智慧,但迷上某樣東西、瘋狂追求也是一種值得度過的人生。

我欣賞這種興趣廣泛、重視實操的工程能力擁有者。對於林雲的專業技術水準文中描寫過多次,最初陳博士形容她涉獵很多,並不精通(當然這一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包括許大校在將軍老師面前對於林雲的討論),後續丁林二人的合作中,又顯示林雲很強的計算機實現能力,再後來加上丁儀後的工程實踐中,我認為丁儀和林雲不論感情上適配度上如何,在科學和工程結合的專案上會是很好的搭檔。

我是很容易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從我的部落格也可以看出,但是否深入就不得而知,畢竟人活著只需對吃飯家伙足夠深入即可,興趣完全憑個人,這誰也不能指摘。以後我還是會好好發展自己的愛好,涉獵在課餘會繼續進行,保持與主幹專業的分野,同時嘗試用興趣反哺專業。

此外的一些思考,在林雲的將軍老師在評價林雲的話:“但在我們這個研究領域,我把一個人的道德放在與其才華同等的位置上”。我想起了《三體三》中的程心,評論了這麼一句話:“保持良心是一種隱祕的最自私的自私,因為除了良心他們可以什麼都不管。”這種對錯我已經不想再思考了,這種問題實在有一些超綱。

評論後我就意識到,對於武器熱衷而犧牲其他人或是電子產業,似乎也是一種自私。當然,讀到最後,我明白林雲是一個對於武器技術完全虔誠和熱衷的人,而不是一個因為武器技術而自私的人,因為印象很深的一點就是在晨光軍隊組織進攻敵軍航母群時,她要求士兵穿上軍裝再套上漁民服,以獲得一個戰俘的資格,同時她在此前的訓練過程中力避士兵瞭解技術真相,不會把士兵送上軍事法庭,說明這樣一些事情她完全考量過,只不過球狀閃電打擊或是巨集聚變她認為她必須那麼做,而道德和世俗根本無法阻礙這種追求。

自始自終她的目標就是發揮一個武器的真正作用,她設想過讓自己成為一個武器——量子戰士,實施量子態打擊;最後為了巨集聚變的實現不惜犧牲自己,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從她巨集聚變試驗受阻、一聲不吭地沉默,自作主張開啟巨集聚變後量子化就可以看出。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在軍隊長大的,除了軍隊,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全身心地屬於什麼別的地方,和什麼別的人。”(記不太清了,又翻了翻書糾正了一下)

其實林雲的形象在大劉的作品中是很豐富的一個,而不僅僅是這部分開頭我說的那樣。印象很深的還有一點,就是在意識到量子形態的存在後,她向丁儀反映的每夜都枕著一個開著保險的手槍入睡的事,這一點莫名讓人感受到這個人物的脆弱。包括後來長篇插敘或是倒敘的林雲從小到大的經過,這個人物成功地讓人在嘆息中著迷了。

01-1-2 陳博士

陳博士的存在感在我心中是一個U字型,開篇大學碩士博士期間他對於球狀閃電的追求讓我頭一次對自己尋求平衡和選擇完整進行了反思,對於自己興趣廣泛、但最感興趣的枝節深入程度不夠的現狀進行了反省。我想這也是小說的一個主旨:美妙的人生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相較之下,自己的目的感不算很強的。但人確實要有一些東西在想在思考,才能避免墮入日常的陷阱。就好比要讓耕地不生雜草。

在完美和完整之間,陳博士是搖擺不定的人。在探索球狀閃電的途中,他表現出讓我讚歎的毅力和決心,單是大學期間專研物理和數學,自學偏微分方程,與教授主動交流大氣電場的前沿學術,就已經讓我這個普通大學生震撼。當然,他是一個文學人物,自然有文學的成分在,但身邊也有這種傾向的巨佬,雖然在程度上差一點。

但在研究受挫,或是研究軍用化時觸碰到他的底線時,他又尋求躲避來撫慰自己的完整性,這也是陳博士本身的一種魅力,他是個天資上等又目標堅定的努力者,如果不是碰上球狀閃電這個對於大氣科學甚至物理學的絕對難題(像張彬這樣奮鬥大半輩子而成就不大的學者可能並不少),放在哪個領域都會做出極大的成就。

對於陳博士,我更多的是對於大學和科研的思考,因為他本身的事件並不算多。讀大劉的作品就是這樣,可能以往就是為了消遣,但這次上大學以來頭一次再看大劉,就覺得自己對於科研的態度不夠真誠。上研究生可能就是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刷學分績也是立足於競爭的基礎上。對於這一點,我只能力圖加上一點愛好和追求的元素。

對於陳博士相關部分我印象很深的一點,就是他的導師張彬作出的一個雞肋成果,時隔多年最終用於了球狀閃電的捕獲,從閱讀的角度讓人感嘆,從結構的角度讓人稱奇。

評論區議論很多的莫過於陳林二人的感情,我在這裡不想議論,我覺得作者本身就沒有想要說清楚,何必再二次創作時過度重視這些與主題關係不大的情節呢。

結尾的一節量子玫瑰,讀來實在讓人感到一種美與悲的交錯。美在基於基礎物理學的技術想象,在最後更被賦予了充沛的文藝氣息,在對林雲的回憶裡,有一種劫後餘生憶故人的滄桑感;在照片和玫瑰裡,林雲的笑容和香味,我想這就是超越了戰爭矛盾與技術執念和解脫了扭曲童年與殺人罪惡的量子飛昇吧。

恕我直言,我此前從其他作品上,瞭解過蒸汽朋克和賽博朋克,思考過基因飛昇和機械飛昇,同時在這個課外接觸與學業工作共同作用的過程中,我產生了一些機器認同。這個作品打開了我的想象,讓我重新意識到物理學的美,我願稱這一種為量子飛昇,雖然可能有點俗氣。

01-1-3 丁儀

這個人是離我最遠的人。

他是一個達觀的人,但也是痴迷於物理學的人,在他的心目中物理學永遠rank top one。丁儀對於基礎科學有一種驚人的敏感和直覺,對於思考有一種哲學層次的認知,站的遠一點看,更像是大劉機械降神,推動球狀閃電的發現與應用,但是不得不說這個人物除了風流了一點,符合我對頂尖物理學家的很多想象,他本身也是數學、物理、哲學三科的畢業生,這個人物也是立得住的。

完美和完整都不能禁錮他,他的生命動力是好奇。這一點從答應球狀閃電就已經可窺一斑,最後巨集聚變有一個細節,軍方要求武力停止巨集聚變的時候,丁儀在說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從這一點,丁儀不是不曾設想過巨集聚變的可怕,論是實驗效果上還是政治效果上。部分是出於對林雲的保護,但更大程度就是好奇,他就是想要看看巨集聚變是什麼樣子的,最後丁儀死於封鎖了他的生命——物理學的更高層次物理學結晶水滴,也是一種很壯美的死法。與林雲的死,各有其獨特的美感。

丁儀毫無疑問是喜歡林雲的,這一點讓我都看了出來,他更是看出了林雲的脆弱與纖細,我不評價這份愛情是否合適,但我始終覺得這兩個人確實是很合適的搭檔,正如丁儀臨近終局時勸說林雲的那樣:

“想過再選擇另一條路嗎?”

“戰後離開軍隊,同我一起去研究巨集電子,我有理論能力,你有工程天才,我建立理論你負責實驗,我們很可能取得現代物理學中偉大的突破。”

而林雲的回答:

“有嗎?”

再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我是在軍隊長大的,除了軍隊,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全身心地屬於什麼別的地方,和什麼別的人。”

此外,對於責任的看法,丁儀的態度是很自由和開放的,他對於國家和林雲盡到了他認為的責任,

截圖不全:三百多根弦無聲而永恆地舞蹈著。

01-2 最後的感受

談完人物,其實想說的也就在裡面了,看科幻小說,更多還是折服於它的想象空間。我也曾很多次設想過未來的戰爭,面向智慧化和無人化等,即讓機器上戰場,低人員損耗與高精度高執行力打擊能夠同時兼得。但這部小說的想象讓我有了一種思考,這也是我之前忽略的,即機器總要由電子裝置來實現運算、通訊和控制,敵人展開反電磁防禦或電磁攻擊,就像使球狀閃電失效的磁場遮蔽或電磁干擾,機器和其他智慧化裝備就失去了作用。

在我看來,《球狀閃電》在故事性上優於《三體》,尤其對於武器和技術的思考和想象,對於基礎物理抽象美的再度刻畫,對我啟發很多,使我從此前生病產生的疲憊中,重新拾起了對於生活的熱忱。

本書的主旨,我覺得也很明顯:美妙的人生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但這並不完全。

有一個評論特別好,我也有一點補充,截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