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發起科研衝鋒令:看完兩會科技 KPI,我感受到了大國潛力

發起科研衝鋒令:看完兩會科技 KPI,我感受到了大國潛力

3 月 5 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公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在 2021 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14 萬億元,增長 8.1%。在經濟保持恢復發展的同時,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取得顯著成果。

2021 年,我國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資源勘探等國家戰略科技領域實現突破;在數字經濟方面,我們也看到“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 18.2%”、“企業研發經費增長 15.5%”這樣的成績,數實融合進展加快。

展望 2022 年,高層提出要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同時,對科技中小企進一步減稅,加計扣除比例增至 100%。報告明確提出培育“專精特新”,發力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產業領域。

雙碳和能源革命是 2022 年規劃的一個重中之重。與此同時,中央還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3.65 萬億元,支援包括新基建在內的重點地方工程。

就連對於科技人關注的裁員、職場權益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表達關注,指出要使用 1000 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援穩崗和培訓,併為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

此外,兩會期間的科技圈代表也帶來了近百份提案,小米創始人雷軍、百度 CEO 李彥巨集、網易 CEO 丁磊等帶來了關於“綠色 AI”、“碳足跡管理”、“VR 教學”等許多來自科技產業實踐的建議。

一、回顧 2021:“數實”加速融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 18.2%

一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我國主要目標任務依然較好完成。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經濟保持恢復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14 萬億元,增長 8.1%。全國財政收入突破 20 萬億元,增長 10.7%。城鎮新增就業 1269 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 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0.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與此同時,在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領域,政府政府工作報告也深入回顧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和挑戰。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資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領域實現新突破。企業研發經費增長 15.5%。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 18.2%,資訊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較快發展,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

過去一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包括:

繼續壓減涉企審批手續和辦理時限,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加強和創新監管,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平競爭。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等等。

過去一年強化創新引領,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推進重大科技專案實施。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提高間接費用比例,擴大科研自主權。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注:加計扣除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在實際發生數額的基礎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

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加快,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過去一年,我們也清醒看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穩就業任務更加艱鉅。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等。

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直面問題挑戰,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決不辜負人民期待!

二、展望 2022:建設數字中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在回顧完 2021 年發展成果後,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5.5% 左右;城鎮新增就業 1100 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 5.5% 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 3% 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保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糧食產量保持在 1.3 萬億斤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看完總體預期目標,我們再來看看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領域,政府工作報告首先提出:今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可見高層對於數字技術融入實體經濟的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著重提及了科技創新能力、數字經濟、雙碳、數字政府等幾個方面,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1、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科技中小企加計扣除比例達 100%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援。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專案立項和管理方式。

支援各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援力度,讓各類人才潛心鑽研、盡展其能。

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

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 75% 提高到 100%

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裝置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這相當於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援。要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

2、培育“專精特新”,發力積體電路、人工智慧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建設數字資訊基礎設施,推進 5G 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培育壯大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體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資料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

3、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革命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碳達峰行動方案。

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

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專案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汙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4、建設數字政府,“跨省通辦”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資料共享,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擴大“跨省通辦”範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群眾關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

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3.65 萬億元。堅持“資金跟著專案走”,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專案。

5、鼓勵不裁員,撥 1000 億元支援

此外,對於當下在科技圈備受關注的裁員、加班等問題,政府工作報告也體現了高層的關注:

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明顯提高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著力解決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使用 1000 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援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

三、科技圈代表提案焦點:碳足跡管理、綠色 AI、VR 教學……

在本次兩會上,有多位來自科技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來了精彩提案,我們選取部分進行簡單解讀:

1、小米雷軍:建碳足跡管理體系、大功率“快充”充電樁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的提案圍繞兩個方向,分別是綠色低碳和公益創新。

雷軍建議,我們要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全域性指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小米的“快充”獨當一面,本次“兩會”上,雷軍建議建設大功率“快充”充電樁;結合我國每年電子廢舊物處理量達 8000 萬臺左右,但規範回收率不足 20% 的現狀,雷軍建議加強電子廢舊物迴圈利用體系建設。

▲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

2、百度李彥巨集:推廣智慧交通運營模式,發展綠色 AI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巨集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別聚焦自動駕駛、智慧交通和人工智慧三大主題。

在自動駕駛方面,李彥巨集認為,我國自動駕駛已進入落地關鍵期,希望支援地方打造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載人運營政策先行區,加快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訂和釋出實施,適度超前建設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在智慧交通方面,李彥巨集已連續七年在提案中關注“智慧交通”,他建議引導國有企業或平臺公司進行智慧交通運營,建立碳減排效益評估標準,開展個人碳積分激勵制度試點等。

在人工智慧方面,李彥巨集提出降低資料中心能耗,構建綠色集約大模型,並闡述了發展“綠色 AI”更具體舉措。

▲ 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巨集

3、網易丁磊:加大新能源電池研發,提倡 VR 應急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 CEO 丁磊的提案重點圍繞新興數字產業發展、民生熱點兩大方向。

丁磊提出,搭建全球智慧財產權數字交易平臺以激發社會創新活力;針對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價格一年暴漲 10 倍、供需不平衡等問題,丁磊主張加速鈉離子電池等新能源電池研發,並探索新能源汽車電池“以租代買”等模式。

丁磊非常注重技術促進公眾安全保障。比如,他主張急救知識納入素質教育培養,提出 VR、AR 等數字技術輔助校園急救教育;他還提出要強化電動車安全整治,比如推廣裝有“RFID 電子車牌”晶片的專用號牌等。

▲ 網易公司 CEO 丁磊

除了這些領域,在半導體領域也湧現了眾多提案,比如,全國政協委員、“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院士提出要聚焦後摩爾時代,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我國積體電路技術和產業突破性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議,通過政策引導,建立車規級晶片統一的技術規範和標準,併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等等。

▲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

除此之外,還有多位科技領域代表帶來了近百份精彩提案,包括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 CEO 周雲傑、TCL 創始人李東生、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360 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禕、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等。

從這些科技圈代表的提案中我們看到,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依然是代表們關注的重點領域,與此同時,碳中和、新能源、智慧製造這些領域也更加被強調。

結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通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代表提案,我們看到,高層更加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國家不僅在航空航天等戰略科技領域加大投入,也在人工智慧、半導體、新能源等科技產業領域提出指示,表達了要創新機制體制,提供政策優惠的計劃。

面對當下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國內的科技研發者和數字經濟的實踐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