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久傷身?最新研究:獨居讓免疫系統變強了,但阿爾茲海默風險也變高了
太宅有害身體健康?沒想到,日常刷論文都能給我一個社恐刷破防了。
一項來自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研究指出:
獨居生活,會對小鼠的健康造成長期損害。
這又是怎麼說的?
獨居小鼠:免疫增強,但可能導致慢性疾病
研究人員表示,宅在家不挪窩這種社會現象,現在引起了很多醫學界研究的關注。甚至有研究認為,缺乏社交聯絡對健康的危害,跟每天抽 15 支菸一樣嚴重。
為了驗證生活方式到底會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他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實驗:
安排兩組小鼠,一組獨立居住,另一組則過上群居生活。
這樣的生活一共會持續 2 周的時間。期間每隔 2 天,研究人員會測量一次小鼠對食物和水的消耗量。而 2 周結束之後,研究人員會安排一系列的檢測,進一步觀察分析小鼠免疫系統的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在體重方面,獨居小鼠的體重增長比群居小鼠要少 30% 左右。
但在食物和水的消耗上,獨居小鼠的平均食物消耗量反而比群居小鼠多了約 37%,平均耗水量大致相同。研究人員推測,這是因為小鼠們為了保持自己的體溫,增加了能量消耗。
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研究了食物消耗與壓力水平變化是否有關。他們對兩組小鼠進行了開放領域測試和明暗箱測試,發現與群居對照組相比,獨居小鼠探索行為減少,顯示出了更高的焦慮水平。
而在對免疫功能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獨居小鼠體溫更低,免疫系統也更加“警覺”:獨居小鼠顯示出了更強的清除細菌感染的能力。
比如,在用活大腸桿菌感染小鼠的實驗中,結果顯示,獨居小鼠能夠更好地控制菌血症,以及後續的全身性敗血症和器官損傷。
然而,免疫系統處於高度“警覺”狀態在長期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此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證據表明,基礎免疫啟用水平升高可能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展的原因。
也就是說,這種“警覺”狀態可能會導致慢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痴呆症和心血管疾病。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實驗中,獨居小鼠們在得到了一個人工巢穴之後,抗感染能力又回覆到了與群居對照組相似的水平。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巢穴使得獨居小鼠能夠模仿群居小鼠們擠在一起取暖的行為。
簡單總結一下,這項研究認為,免疫系統能夠反映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中的經歷。有著正常社互動動的小鼠,在實驗中展現出了比長時間獨居的小鼠更健康的免疫系統。
論文作者 AliceHamilton 還表示:
當我們處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中時,身體會感覺無人可依,因此它會告訴免疫系統隨時做好準備,以防萬一。
但是一直處於高度警惕狀態並不健康,最終我們的大腦會受到這種持續警覺狀態的影響。
下一步,我們將驗證,社會互動和歸屬感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像作用在動物身上那樣作用在人類身上,啟用特定的免疫和生理反應。
嗯,看來還是多和朋友們保持聯絡吧。
參考連結: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889159122000605?via%3Dihub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3-mice-social-interactions-boost-immu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