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歷史時間線——拜占庭(1258-1619)
注:控制範圍標識最高為四層色
1級(最深):可直接控制當地事務
2級:可收取穩定稅收以及維持軍事存在
3級:可收取稅收或維持軍事存在
4級:在當地擁有最高影響力(該地區事實上不屬於主權國家)
巴列奧略王朝(1261-1529)
米海爾八世(1258-1282)
1261:尼西亞帝國奪取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復國,巴列奧略王朝建立
1261年拜占庭復國時期羅馬勢力圖1263:蒙古大軍西征,摧毀阿拉伯世界,大量阿拉伯難民逃至近東-巴爾幹地區
1267:米海爾八世准許熱那亞人定居,並獲得商業特權
1271:米海爾八世收回威尼斯與熱那亞商業特權
1272:米海爾八世與威尼斯熱那亞重新談判商業劃分
1278:尼西亞會議:東西教會第一次進行彌合嘗試
1282:西西里晚禱事件:那不勒斯王國分裂,西西里島成為阿拉貢王國一部分
八世時期帝國整體情況:
帝國外交環境整體良好,由於蒙古大軍西征摧毀歐洲與阿拉伯世界,兩大地區強國紛紛崩潰,大量難民進入巴爾幹-安納托利亞地區,使得該地區民族成分極為複雜(希臘人(羅馬人),拉丁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馬扎爾人,義大利人等等),而邁克爾八世不甚良好的經濟操作,(發放廉價銀幣使得與熱那亞和威尼斯重新談判帶來的商業利益被對衝大半)並未使得君士坦丁堡元氣快速恢復,帝國主要經濟來源仍是尼西亞地區。
安德洛尼卡二世(1282-1314)——米海爾九世(1294-1324)
1282:邁克爾八世去世安德羅尼卡二世繼位
1284:招募蒙古人充當禁衛軍,蒙古人開始進入權力中樞
1294:與熱那亞聯手擊敗威尼斯,進一步獲得商業獨立
1304:擊敗土耳其人收復西北安納托利亞
1315: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帝國第一次通過會議對話來緩解異教宗教衝突
1321:鎮壓小安德羅尼卡(安德羅尼卡三世)叛亂
1324:擊潰塞爾維亞——伊庇魯斯,將伊庇魯斯專制國徹底納入帝國版圖
安德洛尼卡二世-邁克爾九世時期帝國整體情況:
安德羅尼卡二世繼位,在此期間,安德羅尼卡二世專注於學術研究,使得拜占庭進入一段拜占庭文化與藝術的復興,但帝國武備相對邁克爾八世時期相對疲軟,直到邁克爾九世於1300年正式獲得對帝國實際控制權
1324米海爾九世去世,老君士坦丁XI(1324-1349)繼位(注,與1449年上位的小君士坦丁XI不同)
1325:君士坦丁堡大學改制,重新收到國家控制
1327:雅典赦令——所有官員不再以民族為主要篩選條件,稅制改革,階梯式稅收制度逐步推行
1331:鎮壓貴族叛亂陰謀
1334:聖約翰學院建設完成,尼西亞大學建立。
1337:雅典大學建立
1341:巴爾幹叛亂——對稅制與土地進一步改革不滿引發貴族叛亂
貴族叛軍範圍1342-1344:吉洛特起義,不滿於貴族叛軍的殘酷剝奪,拜占庭叛軍控制範圍出現大量叛軍起義,促使帝國得以快速鎮壓叛亂
1345:稅制/土地改革全面推行,中央政府高度集權。
1347末:黑死病於歐洲爆發
1348:黑死病傳入拜占庭,帝國中央集權政府進行及時高效隔離,極大降低死亡率,為帝國各民族對帝國建立強大的向心力。
老君士坦丁十一世時期帝國整體情況:
加強中央集權,扭轉自安德羅尼卡二世時期不斷下降的中央政府權威,逐步整合境內各民族,促進各宗教派系之間和解。
稅制與土地改革使得拜占庭財政以及人力極大充裕,為後續的連續征服提供了基礎
1349:老君士坦丁XI意外感染黑死病去世,無直系後代,根據其遺囑,約翰五世(1349-1391),繼位
約翰五世(1349-1391)——
約翰六世(1328-1348,1353-1383)
1352:第二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設立異教牧首,但所有異教徒必須登記,禁止非牧首允許人士進行異教傳教,禁止以異端異教名義在帝國內部進行復仇與征服。
1354:第三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重申所有牧首必須經過官方許可才可擔任
1355:征服塞爾維亞
1357:征服保加利亞
1361:安納托利亞再征服運動開始
1364:光復安納托利亞全境
1368: 安條克大學建立
1372:東地中海海戰,徹底擊潰威尼斯
1374:征服阿爾巴尼亞
1377:佔領奧特朗托
1381:奪取南那不勒斯
1384:第四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重申東正教國教地位但必須尊重帝國公民各自宗教信仰,各宗教聖象可以被尊養但不能被崇拜。
約翰五世-約翰六世時期帝國現狀:
接下老君士坦丁XI留下的穩中向好的帝國,內政方面繼承了促進宗教和解以及壓制神權路線,對外進行大規模征戰,同時與神聖羅馬帝國交好,使得帝國在義大利半島站穩腳跟後並未遭受極大針對。
曼努埃爾二世(1391——1425)
約翰七世(1392——1402)
1391:約翰六世去世,曼努埃爾二世(1391-1425)繼位
1394:賽車場大會:三大大學為首的第一次全面各方面公開交流辯論
1397:幣制改革———為拜占庭建立歐洲-近東金融霸權奠定基礎
1399:征服克羅埃西亞
1400:將亞美尼亞收為保護國
1402:潰敗於帖木兒帝國,約翰七世去世,失去亞美尼亞保護國地位,賠款十萬金幣1404:戰區制建立
1402帖木兒擴張至安納托利亞1405-1410:帝國全民人口普查
1415:重新獲得希臘火技術
1420:第五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進行了教義哲學辯論
曼努埃爾二世時期帝國現狀:
內政上穩中向好,軍事方面由於對帖木兒帝國失利,暫時進入防守狀態
約翰八世(1425-1449)
1425:曼努埃爾二世去世,約翰八世繼位
1427:第二次對威尼斯戰爭勝利,收復克里特島和克羅埃西亞
1428:征服瓦拉幾亞
1429:登陸克里米亞
1431:重新將亞美尼亞納入保護國範圍
1432:開始進行幣制統一
1434:誘導帖木兒帝國內亂
1437:擊潰黑羊與白羊聯軍
1441:攻克羅德島
1445:收復塞普勒斯
1447:強迫威尼斯及熱那亞給予拜占庭貿易特權
1448:幣制統一任務於帝國境內基本完成
約翰八世時期帝國政府現狀:
對內全面統一幣制,對外積極擴張,通過間諜手段使帖木兒帝國內亂,大大消除帝國東部邊境隱患
1449年帝國現狀小君士坦丁十一世“閃電”(1449-1499)——托馬斯(1444-1484)
1449:約翰八世去世,小君士坦丁十一世繼位
1451:征服黑羊白羊
1452:征服敘利亞,收復大馬士革
1453:再征服運動發起,成為拜占庭復興標誌
1454:征服西西里島
1457:第一次羅馬-馬穆魯克戰爭收復耶路撒冷
1458:那不勒斯大學建立
1459:征服那不勒斯王國
1461-1464:干涉帖木兒內戰
1463:征服美索不達米亞
1464:東方大學建立
1467:光復羅馬,吞併教宗國
1471-1477:東西十字軍戰爭(教皇與君士坦丁牧首互相對對方發起十字軍)
1474:徹底擊潰匈牙利,匈牙利支付大量戰爭賠款
1477:米蘭戰役——天主教十字軍被徹底擊潰,義大利光復
1479:羅馬會議——拜占庭與天主教聯盟停戰,北義大利薩伏伊王國成為拜占庭朝貢國,米蘭王國威尼斯共和國成為拜占庭保護國,拜占庭獲得教宗國領土以及北義大利其他國家納入拜占庭統治,拜占庭歸還撒丁島與科西嘉島
1482:羅馬牧首建立,教皇移駕法蘭西
1484:帝國發表《教皇及西教會褻瀆行為綱常》,痛批教皇以及天主教會腐敗不堪,引起全歐洲地震,天主教神權權威受到極大打擊,各君主趁機壓制本地神權,多種宗教思想誕生。
1485:第六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確定義大利地區宗教事務由羅馬牧首地位,並將所有主教登記在冊,由羅馬牧首與帝國政府共同確立主教(地方牧首)人選。
1491:肢解帖木兒帝國
1492:羅馬大學建立,拉文納大學建立
1494:拜占庭貨幣正式成為歐洲流通基準貨幣
1495:正式吞併亞美尼亞
1499年歐洲現狀小君士坦丁十一世時期帝國現狀:
帝國版圖急劇擴張,並建立了屬於拜占庭的經濟軍事霸權,內政上不斷完善,持續推行幣制統一以及壓制宗教勢力,促進宗教和解,徹底肢解帖木兒帝國使得帝國在東部邊境問題上幾乎沒有壓力,讓帝國得以徹底控制美索不達米亞,但是急劇擴張尤其是歐洲方向使得拜占庭和歐洲諸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對對方保持著相當高的軍事壓力,壓縮了帝國未來外交的選擇方向路徑。
海倫娜(1499-1529)——佐伊(1500-1530)
1499:“閃電”小君士坦丁十一世去世,根據遺囑,海倫娜與佐伊正式繼位
1500:與英格蘭,瑞典達成聯盟
1511:禁止復仇與決鬥法令頒佈
1514:干涉呼羅珊內戰,將呼羅珊納入朝貢國
1517:馬丁路德頒佈《九十五條論綱》,整合了各派新天主教核心思想,並提煉出最終成果——新教路德宗誕生,路德宗後續快速成為新教核心派系。
1520:教皇絕罰法王,後與法王決裂,原教皇去世後新教皇尋求拜占庭庇護,從此天主教中心返回羅馬
1521:鎮壓大馬士革叛亂
1522:奪取馬耳他島
1524:倫巴第起義,應米蘭邀請擊退威尼斯與波蘭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徹底吞併威尼斯,奪取匈牙利部分領土
1527:控制霍爾木茲
1527年時期歐洲現狀海倫娜——佐伊時期帝國現狀:維護帝國在義大利半島的穩定,緩解帝國惡劣的外交環境,並且通過將天主教宗教中心遷回羅馬從而逐步影響天主教。
蘇萊曼王朝
蘇萊曼(查士丁尼三世)(1529-1566)
1529:海倫娜去世,根據其遺囑,蘇萊曼受洗後接過帝國權柄,更名查士丁尼
1532:第七次君士坦丁堡會議——確定關於未來征服地區宗教事務大致章程,邀請大量他國宗教人士參與會議討論
1532:亞歷山大事件——馬穆魯克蘇丹於尼羅河畔殺害參與君士坦丁堡會議的馬穆魯克學者,拜占庭——馬穆魯克戰爭爆發
1534:拜占庭光復亞歷山大,為1532死於馬穆魯克蘇丹的學者祈禱立碑,大大贏得穆斯林世界好感。
1535:拜占庭正式接過馬穆魯哈里發地位。
1537:征服利比亞,設立亞歷山大大學,開羅大學
1541-1544:拜占庭——西班牙,葡萄牙,神聖羅馬帝國戰爭
1543:征服北非
1544:奪取撒丁島和科西嘉島
1545:傀儡熱那亞
1547:於莫三比克建立殖民據點
1548:於孟買地區建立據點
1549-1574:修復蘇伊士古運河
1551:於新加坡島建立據點,成立東印度公司
1552:第八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帝國各宗教代表以及帝國官員和皇帝就世俗政權與各教之間地位關係進行激烈辯論
1554:與楚國結盟,與中華地區交流逐漸頻繁
1555:與燕國建立外交關係
1555:蘇萊曼法典正式頒佈——正式確立皇帝以及帝國政府地位高於各教派教廷,禁止以宗教信仰作為帝國各級官員,大學學員選拔核心標準
1557:於婆羅洲建立據點
1559:拜占庭——葡萄牙印度洋戰爭葡萄牙割讓果阿,拜占庭支付5w金幣
1564:拜占庭與楚國,燕國正式簽訂貿易協議,建立聯合貿易公司,並正式與燕國結成軍事同盟(拜占庭以不再建立在東南亞的殖民據點為交換換取貿易公司中更大的股權以及楚國不再在中東地區額外鋪設貿易站)
1566年帝國現狀蘇萊曼時期帝國現狀:
征服馬穆魯克讓帝國徹底掌控東地中海-紅海地區貿易,為拜占庭參與印度洋地區殖民爭霸奠定基礎,修復蘇伊士古運河使得紅海——地中海貿易進一步上升,讓好望角航線作用大幅度降低,而與迅速崛起的楚國締結盟約組建聯合貿易公司使得帝國可以在以較低成本在東南亞站穩腳跟,並避免與楚國發生直接衝突,為之後拜占庭與神州將其他殖民勢力排擠或遏制其南亞和東南亞的活動奠定基礎,同時蘇萊曼法典讓帝國徹底壓制宗教勢力,讓此後數百年宗教無法挑戰帝國中央政府權威奠定基礎,讓其成為超級大國。
曼努埃爾三世(1566-1599)——君士坦丁十二世(1577-1617)
1566:查士丁尼三世去世,曼努埃爾三世繼位
1567:翻越高加索山脈,建立據點
1567-1571:逐步佔領斯里蘭卡
1572:新加坡大學建立,成為帝國首個於東方建立的大學,極大促進拜占庭與中華的交流
1574:蘇伊士古運河修復完成,可全面投入使用
1575:首批中華學者進入拜占庭本土,參與學術會議
1575:第九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召開,成為首個有中華地區人事參與的會議
1575:雅典學術會議召開——與中華地區學者進行大範圍辯論
1577:第二次雅典學術會議召開——帝國各派大學與駐帝國各國學者(含中華學者)就帝國教育方向應將重心繼續聚焦在各大大學尖端課題研究上還是聚焦全民教育進行激烈學術辯論,該會議將決定帝國未來發展結局
1578:第二批燕楚外交官員正式抵達君士坦丁堡
1579:經過全面考察研究,帝國教育體制改革,開始嘗試逐步推行全民教育(該教育規定全民教育必須以希臘語和拉丁語教授)
1579: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選擇改信新教,並拒絕退位,成為宗教戰爭導火索。
1581:神羅天主教諸侯集體拒絕承認魯道夫二世統治合法性,轉而支援馬蒂亞斯為神羅皇帝,並得到波蘭立陶宛王國支援,宗教戰爭正式爆發。
1581-1611:宗教戰爭,又成三十年戰爭
起因:皇帝改信新教後被拒絕承認
根源:王權與教權衝突的集中爆發
結果: 1——哈布斯堡帝國徹底分裂為西班牙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
2——神聖羅馬帝國最終實行宗教寬容,標誌宗教改革結束
3——漢諾威協議:現代國際關係雛形誕生
4——神聖羅馬帝國國力大為衰減,為拜占庭徹底吞併北義大利減少難度
5——,西班牙衰落,尼德蘭崛起
6——機動部署野戰炮開始嘗試,將歐洲戰爭水平提高了一個臺階
1584:拜占庭吞併米蘭
1587:拜占庭傀儡薩伏伊
1589:米蘭大學建立
1594:吞併熱那亞
1595:將衣索比亞納入朝貢國體系
1596:法蘭西介入宗教戰爭
1597:佔領亞塞拜然,迫使瑞士成為朝貢國
曼努埃爾三世時期帝國現狀:
帝國逐步將擴張方向從西歐轉向南亞,東歐及中東東非,開始轉型殖民帝國,同時趁宗教戰爭前中期各大帝國內亂加緊整合吞併北義大利地區,並加緊做好直接介入宗教戰爭準備
伊琳娜(1599-1641)
1599:曼努埃爾三世去世,伊琳娜繼位
1600:擊退葡萄牙人在東非殖民擴張
1601:西班牙正式宣佈介入三十年戰爭,進攻法蘭西
1604:拜占庭對西班牙宣戰,事實層面加入天主教陣營
1608:西班牙與尼德蘭停戰協議到期,尼德蘭對西班牙單獨宣戰,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簽署祕密停戰條約
1610:西班牙與天主教陣營簽署停戰協議,割讓格納那達地區給拜占庭,西屬低地割讓給尼德蘭
1611:宗教戰爭結束
1614:鎮壓格納那達地區叛亂
1615:曼圖亞大學建立
1617:經楚國批准,帝國於廣州設立學院
1617:楚國於君士坦丁堡建立學院
1618:燕楚合併,建立神州帝國
1619:拜占庭於北京,南京分別設立學院
宗教戰爭結束時歐洲勢力範圍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