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520,說說兩性之間的那些事
書本資訊
《愛的五種能力》 —— 趙永久 著
序
在原生家庭中,有兩種關係對我們經營親密關係影響很大:
-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通過各種需要被滿足、被愛的過程,我們學會了如何愛人,擁有愛的能力;
- 父母之間的關係: 父母從小到大都在給我們做示範,我們自然而然地學習他們的相處方式。
在當今時代,由於自我意識覺醒和經濟上的獨立,很多人不再會為了生存、面子等問題而將就於一段不幸福的關係中。這意味著時代對我們每個人提出了新的挑戰,每個想要進入或維繫親密關係的人,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經歷到經營自己的親密關係中來。
愛的五種能力:情緒管理、述情、共情、允許和影響。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愛的五種能力,包含了你在愛情當中所要具備的幾乎全部的能力,好好修煉自己的這五種能力,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 1、情緒管理: 做好情緒管理,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穩定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別人。不能做好情緒管理的人,常常會讓自己痛苦,也會讓與自己相愛的人痛苦,甚至傷害別人;
- 2、述情: 及時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讓愛你變成一件容易的事情;
- 3、共情: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理解和支援對方,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愛的人;
- 4、允許: 接納彼此之間的差異,給對方一個成長的機會;
- 5、影響: 讓對方慢慢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方向成長,成為更理想的愛人。
第一章 —— 幸福要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
人人都想要生活幸福,但幸福不在別處,而在於自身。幸福的生活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創造的,只有向內找,才能找到它。
-
1、人在安靜下學習效果更好:
- 2、沒有人是完美的: 接受對方優點的同時,也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缺點。幸福不是靠改變對方得到的,而是靠允許對方不完美、接納真實的對方、成長自己、學會跟真實的對方相處才有的。
- 3、在愛情中成長: 愛情的可貴之處,除了浪漫、美好之外,還有成長的機會。所有在兒時沒有成長好的人格特點,在愛情裡都能夠再次獲得成長的機會。
- 4、沒有愛的能力,換個人也不會幸福: 換了一個家庭雖然沒有了這個問題,但也許會有別的問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跟不同的人結婚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沒有問題的生活幾乎是不存在的。換個人只是遇到的煩惱不同而已。
- 5、幸福不僅取決於問題,還取決於對問題的歸因: 如果在遇到問題後,將問題歸因於 “找錯人”,很容易在換人後對新問題還歸因為 ”找錯人“;而將問題歸因為 ”不會與對方相處“,則每一次遇到問題,都是 ”真實瞭解對方-成長自己-學會與對方相處“ 的機會。
第二章 —— 愛的五種能力是什麼
大多數人在原生家庭裡,並沒有學會如何去愛。因為不會愛,常常導致付出的人真的付出了愛,被愛的人卻感受不到。 想好好地愛一個人需要具備五種能力,有了這五種能力,無論跟誰生活,都會容易幸福 —— 情緒管理 - 述情 - 共情 - 允許 - 影響。
- 1、允許問題存在本身也是解決方案: 很多時候,家庭裡的一些問題是難以避免的,就像人世間的生老病死。如果內心不允許,人就會痛苦。例如,婆媳之間本來就沒有血緣關係,又沒有深厚的感情,還要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愛,所以婆媳關係不好也是正常的。婆媳關係問題本身就是人們過分期待婆婆和媳婦這對天生的情敵關係好所創造出來的。如果夾在中間的男人能夠允許她們關係不好,只要她們相互不影響各自獨立的生活,就會使這個家庭更和睦。就是一個 ”允許“,使得問題變得不同的。
- 2、愉快受本我支配,正確受超我支配: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遵循快樂原則,核心是滿足個人當前的需要,受潛意識裡的本能驅動。例如兒童在超我發展出來之前,做事情基本都受本我支配;而超我是合併了社會價值觀的社會化結果,具體表現為是非對錯和行為規則。這些規則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們在滿足自己時不要傷害他人,人類社會才得以有序發展。這些所謂的規則、條例或道德就是人們創造出來約束人們做 ”愉快的事“ 的 ”正確的事“,人們需要這種約束。但人對約束是有承受抗性的,如果家裡有太多 ”正確的事“,會讓人 ”不愉快“,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是 ”凡事只講道理“,而不考慮別人是否愉快。一個人選擇跟另一個人在一起,一定有一個前提:跟他在一起是一件愉快的事,反之,總是要求對方做正確的事,對方可能就不喜歡跟他在一起。
- 3、愛情裡既要愉快又要正確: 只做正確的事情不行,只做愉快的事情也不行。答案是:在正確的框架內做愉快的事,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比如說,把今天的碗放到明天再洗等等無傷大雅,又不會傷害他人的事,就儘量允許;用舒緩的語氣說明問題,而不是指責應該怎麼做。
-
4、愛的三個層次
- 我需要你: 滿足自己的需求是低階的愛,甚至不算愛,而是對他人的心理或生理需要。這也是眾多人容易用來判斷是否愛上另一個人的誤區,例如:我想你、見到你就很開心,見不到就很痛苦、我離不開你;
- 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你好: 自以為是的付出是中級的愛,內心有愛對方的意願,但並沒有做對方真正需要的事。其實,這還不是愛對方,只是愛上了 ”付出“ 這個行為,只關注自己有沒有付出,卻沒有關心對方是否真的喜歡。例如: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在學業、工作甚至情感問題上的選擇;
- 滿足對方的需求: 真正的愛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為出發點的,只有這樣的愛,對方才能深深地感受到愛的存在,才會因為愛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第三章 —— 管好情緒才能享受愛
-
1、情緒的基本功能 —— 提示和驅動: 從本質上看,每種情緒對於人類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提示和驅動人們做出潛意識裡最有利的事情。例如:擔心提示人們未雨綢繆,恐懼驅使人們遠離危險。沒有情緒的人也不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臺機器。越是能夠懂得情緒在提示或驅動什麼,並遵循情緒的指引去行動或思考的人,越容易獲得幸福。
小練習:
- 覺察到自己有情緒時,問自己,它在提示什麼?
- 如果按照情緒的指引,會傷害人嗎(包括傷害自己)?
- 如果不會傷害人,那就去做情緒執行的事情。
-
2、負面情緒需要被管理: 當遵循情緒的指引會傷害別人或自己時,就需要管理情緒了。需要注意的是,吃東西、購物、喝酒、賭博、發生性行為等方法可以快速轉換情緒,但這不是情緒管理,而是逃避了負面情緒。當人靜下來的時候,之前逃避的情緒又會出來。
-
3、管理好情緒,愛才不會傷害: 缺乏情緒管理能力不利於經營情感,也不利於對子女的教育。一些人往往理性上知道如何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但遇到事情的時候,又因為處理不了事情激起的強烈負面情緒,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把事情做成自己不希望的狀態,或者情緒失控而直接把對方當成發洩物件。例如:很多家長在打孩子時,想得並不是愛,因為什麼都沒想。
第四章 —— 情緒管理的基本功:覺察到情緒,才能進行管理
如果在事情發生時,能夠覺察到有情緒,那麼就有機會管理這個情緒。反之,如果覺察不到,就有可能被這個情緒控制著。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需要刻意帶著覺察去生活,在實際中,經常會出現有情緒時沒有意識到,但想起來時已經過去了的情況,這時可以把情緒記錄起來,慢慢提升覺察的能力。
時間 | 地點 | 事件 | 人物 | 情緒 | 分值(-10分~10分) |
---|---|---|---|---|---|
早上8:50 | 地鐵上 | 上班路上 | 自己 | 有點著急 | -2 |
第五章 —— 情緒管理方法1:基於客觀,而非基於假設
- 1、非理性假設: 人們在分析事物時,總是先假設,然後再驗證假設,進而得到事物的真相。問題是很多時候人們並沒有驗證自己的假設,就認為自己的假設是事實,進而會引起情緒,把事情搞砸。人們都會做假設,但同樣的事實,在不同人看來卻可能做出的不同的假設。這往往與每個人的心理特點有關係,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受每個人內心脆弱的部分影響,比如心中的恐懼和痛苦。例如:把男友是否在乎自己看得特別重的女孩,會容易在男友沒有接電話時,假設男友不在乎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管理這種因假設而引起的情緒,讓自己可以更加平靜地享受生活,而不是經常編個故事氣自己。
-
2、處理因假設而引起的情緒的方法:
- 2.1 無為: 既然自己暫時瞭解不到真相,並且真相不會引起太大的不良後果,這時可以選擇什麼也不做,等待事情自然呈現真相。例如:在對方遲到的情況下,做出了 ”對方不尊重自己“ 的假設,但這個假設不一定是事實。如果遲到不會帶來太大的不良後果,那麼不如坐在那裡,看看新聞,喝喝咖啡,不再做任何假設,等待真相呈現。沒有必要再編各種故事來折磨自己,而是心平氣和地享受這個下午。這樣,就是用 ”無為“ 進行了一次有效的情緒管理;
- 2.2 驗證: 如果一個假設的後果可能非常嚴重,那麼可以去驗證假設,讓真相更早地呈現出來。但切記,在假設得到驗證之前,要牢記假設並不是事實。很多情況下,事實可能並不是假設的那樣,當驗證了這一點後,情緒就完全消失了。這樣,就是用 ”驗證“ 避免了非理性假設產生的情緒。
第六章 —— 情緒管理方法2:穿越情緒按鈕
- 1、情緒按鈕: 情緒按鈕指一旦被觸碰就會引起情緒的某些心理敏感點,像是心理活動上的一個按鈕。情緒按鈕通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創傷後形成的,因此情緒按鈕產生的情緒通常是非理性甚至偏激的。例如:有人兒時被狗咬過,當時形成的對狗的恐懼,長大後可能就形成對狗的恐懼的情緒按鈕;有人曾經受到過性侵犯,就可能形成害怕親密動作的情緒按鈕。
- 2、穿越情緒按鈕的原理: 穿越情緒按鈕實際上是一個記憶改寫的過程。人都有適應環境、承受痛苦的能力。當人們面對情緒不再逃避時,潛意識就獲得一次重新評估的過程。當潛意識發現情緒時可以承受的,就會記住這一次的經歷,下一次類似的場景出現時,情緒反應就會比前一次低。例如:剛開始上臺講話會緊張,多次幾次後就好轉了。
-
3、穿越情緒按鈕的方法:
- 2.1 一旦覺察到情緒按鈕被觸碰,就先感受著內心的情緒。如果可以承受的話,不要逃避內心的痛苦,注意力集中在情緒上,一直感受著情緒,直到情緒慢慢消退;
- 2.2 同時做深呼吸,把氣吸到腹部,這樣胸腔下方的橫膈膜會下降,腹部鼓起,肺泡裡的廢氣得以和氧氣充分交換(腹式呼吸會主動啟用副交感神經系統,使交感神經興奮降低,讓處於應激狀態的人體平靜下來);
- 2.3 如果是憤怒、怨恨一類的想要攻擊對方的情緒,要去透過這些情緒去感受背後的痛苦是什麼,因為憤怒、怨恨,包括心煩都是想要攻擊對方的驅動力,可為什麼想要攻擊對方呢?在背後都是有痛苦的,可能是羞恥感,也可能是被拋棄感、不被重視感,等等。
第七章 —— 情緒管理方法3:放下對錯
- 1、理性的情緒: 對錯、價值觀、法律和道德等標準,是文明的產物,其目的是約束人們的本能和慾望,讓人們在愛自己的時候也要愛著別人,這樣才能保證人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但工具是雙刃劍,過於嚴格的對錯標準則會傷害被約束的人。較多在乎對和錯的人,在看別人時,更多在乎的是別人做的對不對、符不符合標準,而不是別人的感受。一旦經過他們的價值判斷,發現這個人做的不對,就會引起情緒,也就是理性的情緒。通常,理性的情緒並不是事物本身引起人們的情緒,而是人們理性上對事物的看法和評價不同導致了情緒。例如:有人覺得上課端正才是對的;男人回到家後發現家裡很亂後發脾氣。只關心對錯,而不關心對方的感受,不容易幸福。
-
2、管理理性情緒的方法:
- 2.1 直面內心的痛苦: 更多關注對和錯的人,也往往是內心脆弱敏感的人。在情緒的背後,有可能是他們內心存在自己都未覺察的痛苦被觸碰到了。當你認為對方做的不對時,先不去想這件事對不對,而是去感受這件事情本身帶給你什麼痛苦,並進一步去感受,在這個痛苦背後是什麼東西被觸碰到了。藉助這個放下對錯、進入感受的過程,你的因對錯而引起的情緒就會滿滿變弱。這個過程和前面穿越情緒按鈕的過程是相似的;
- 2.2 感受對方的感受: 一旦覺察到自己有了因對錯而引起的理性情緒,先告訴自己放下對錯,然後用心去感受對方在做這件事事內在的感受是什麼。從關注對錯的頻道切換到關注感受的頻道,理解了對方的感受後,可能就會將心彼心地接受對方的感受,也容易釋然了。這就是人類的一種重要能力 —— 共情能力。在家裡,愛是排在前面的,正確是排在後面的。
第八章 —— 愛情的天敵:喜怒不形於色
- 1、述情障礙: 述情障礙是指一個人不能為自己的感受命名,或者可以命名但無法表達出來。如果一個人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別人就不知道他的內在感受,也就不可能知道這個人的心理活動。在愛情關係裡,我們不但不要隱藏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反而要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讓愛人明白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有報告指出,94% 的離異人士認為,缺乏交流而導致的誤解是導致婚姻破裂的最主要原因。
- 2、語言化: 有述情障礙的人有了感受不表達,很容易被這些感受驅使做些事情,用行動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冷戰、分手、離家出走、動手等。由於不表達不易被理解,這樣的人也非常容易在親密關係中遇到困難。最成熟和最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是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並且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心理學稱之為語言化。
- 3、述情為對方畫出愛你的路線圖: 相愛很多時候是荷爾蒙和理想化在起作用,相互形成吸引才會在一起。但吸引不代表瞭解彼此,瞭解對方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述情就像給對方指明一條愛自己的路線圖,通過這張路線圖,他就可以清晰地知道如何達到我們內心深處來愛我們。只有兩個人彼此不斷述情溝通,才能做到心有靈犀。
第十章 —— 述情的基本功:客觀和準確
- 1、客觀: 述情時要儘量用客觀的描述,不要把自己想象的假設當成客觀事實來說。否則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駁。
- 2、準確: 如果已經覺察到了內在的感受,但說的時候不準確,並沒有把內在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述情的效果往往也不好。述情時要遵循一個原則:關係越遠,用詞顆粒度越粗,關係越近,用詞顆粒度越細。以下情緒詞彙,是相對精確的詞彙:
高興、自豪、開心、自信、感激、快樂、愉悅、溫暖、喜悅、愉快、幸福、滿足、欣慰、愜意、愛、喜歡、感動、興奮、充實、平靜、放鬆、溫暖、踏實、祥和。
傷心、尷尬、擔心、焦慮、害怕、緊張、沮喪、迷茫、恐懼、內疚、失落、無助、無奈、失望、絕望、傷感、心寒、苦悶、疲憊、悲傷、憤怒、生氣、恨、厭惡、厭煩、驚訝、困惑、孤獨、寂寞、鬱悶、羞愧、遺憾、嫉妒、後悔、自責、無力、挫敗、心疼、委屈、討厭、心煩、壓抑、憋屈、羞恥、害羞、恥辱、屈辱、心痛、震驚、空虛、無聊。
第十一章 —— 述情的六種句式
- 1、當你心情不好時直接告訴對方: 當內心有情緒時,告訴對方才能獲得更多愛。
- 2、當對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時,告訴對方你的感受: 說出事實 + 感受,讓對方更懂你。
- 3、告訴對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決方案: 一個人是強勢還是溫柔,一個重要標準是他經常說自己的解決方案,還是經常說自己的需求。那些經常說解決方案的人,給人感覺是強勢的。例如:“給我倒杯水 vs 我渴了”。還可以把需求和方案同時說出來,先說需求,再說方案。例如:“我有些悶了,我想出去走走”。
- 4、說出喜歡的,而不是不喜歡的: 我們需要讓對方知道我們喜歡什麼、嚮往什麼,而不是挑剔的地方。這樣不僅讓他感覺舒服,而且知道如何讓我們開心。
- 5、使用 “可以” 代替命令: 把握語言細節,讓對方覺得受到足夠的尊重。例如:去洗碗 < 你能洗碗嗎? < 你洗碗可以嗎? < 可以把碗洗洗嗎?
- 6、使用 “我希望” 代替 “你應該”: 使用愛代替理。例如:你應該早點回來 < 我希望你早點回來。
第十二章 —— 如果你不共情,會有別人代替你共情
在情感關係裡,被理解是每個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每個人都渴望幸福的情感關係,但關係本身只是一個表象,人們是希望通過關係得到理解、愛、關心、陪伴、支援等內涵。如果不存在這些內涵,這個關係跟不存在是沒有區別的,人依然會是孤獨寂寞的。因此,共情能力低的人,在情感關係運營上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一旦自己沒有共情的能力,放心,自動會有人代替你共情,這就會婚外戀的戲碼。
第十三章 —— 共情的基本功:覺察、接納和描述
- 1、覺察對方的情緒: 與述情時時刻覺察自己的感受一樣,共情也需要我們在遇到一個人時,關注對方現在的內心是怎樣的。只有經常關注對方的心情,我們才能知道對方的心情有哪些變化,並及時把握機會進行共情。如果想要提升自己關注對方感受的能力,可以做練習:記錄對方的情緒,並求證。
時間 | 地點 | 人物 | 情緒 | 求證 |
---|---|---|---|---|
晚上七點 | 客廳 | 老婆 | 焦躁、心煩 | 你現在是不是有些心煩? |
- 2、接納對方的情緒: 人在內在情緒沒有得到理解時,內心是非常痛苦的,也通常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接納對方的情緒後,才可能創造出彼此相互理解的局面。
- 3、準確地描述出對方的內心感受: 當愛人內心有了情緒,如果你能夠準確地說出他內心的感受,他的情緒就會減少,並覺得你很理解他。並且你用詞越準確,他越會感覺良好,效果也越好。
第十四章 —— 述情的四個步驟
共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只要你能去理解別人,對別人的感受感同身受,並照顧到對方的心情,讓對方知道你很理解他的感受,這就是共情。為了更詳細地瞭解並掌握共情能力,可以遵照四個步驟:
- 1、接受情緒事實: 當覺察到對方有情緒後,以接納的態度允許有情緒這個事實,並且開始關注這個人經歷了什麼。例如:當聽到有人唉聲嘆氣,有的人會說 ”年紀輕輕嘆什麼氣呢?“,這就是不接納,也會讓對方感覺不被理解,即沒有共情。而做到接受這一步,其內在邏輯是:”我感受到了你內在的感受,允許你有這樣的感受,並且我很關心你的感受“。這個環節要注意使用的句式一定是問句,因為你不是對方,肯定語氣會讓對方覺得你在炫耀 ”看穿心事“ 這項本領,而不是關注情緒本身。例如:”你好像不開心?“。
- 2、瞭解發生原因: 接受並關注了對方的情緒後,緊接著要了解他發生的事情。在共情的過程中,必須先認真聆聽對方講述出現負面感受的原因,滿足對方述說的需求。願意聽對方講話,就會讓對方感受到被接收和關注。這個環節要注意儘量不要中間打斷對方,一定要把事情從頭到尾完全認認真真聽完,讓對方感覺到完全被關注和接納。如果對方是在不願意說,就等對方情緒平復後再說,給對方一點空間,這本身也是共情。
- 3、表達出內在思維過程: 真正的理解需要用語言表達出你對他的理解,不是去說對方有理,也不是去說對方的對錯,而是複述出他內在的思維過程。理性情緒的產生是一個由事件到看法、再由看法到情緒的過程,你要用你的語言表達出這個過程,而不是去說他做的對不對。例如:”你那麼努力,業績那麼好,卻沒有當選,這讓你覺得生氣和失落,對嗎?“。
完成前面 3 步,共情的部分就算結束了。這個過程中他既覺得被接納又被關注,又滿足了述說的需求,也被理解了經歷的發生過程。此外,還可以通過啟發去引導對方思考,試著幫助他去理解別人,以及減少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時引起情緒的概率,幫助他成長。需要注意的是,啟發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在這一步之前,一定要完成前面 3 個步驟,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釋放,整個人恢復理智和平靜。例如可以通過一些訊號判斷:語速變慢、語氣中沒有情緒色彩、露出笑容、不自覺深呼吸、陷入沉默、主動表達困惑等。
-
4、啟發: 基本是通過問為什麼,讓對方去做更多的思考,看清事情的來龍去:
- 4.1 啟發對方理解他人,或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
- 4.2 引導對方去關注未來、關注解決方案。
第十五章 —— 允許是愛情中解決諸多問題的捷徑
- 1、允許會讓神奇發生: 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順心。允許的意思是不去判斷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也不要把這些事情裝到自己的心理,而是允許這些事情以它本來的面目存在。一旦你不允許這些事情存在,其實你就是在調動內心的能量與這些事情對抗,馬上就會收到這些事情影響。
- 2、允許是內心強大的象徵: 所有不允許的事情,其背後天然伴隨著某些痛苦。允許就是承受痛苦,不允許就是不承受痛苦,允許的能力其實就是承受痛苦的能力。越是內心強大的人,越有允許的能力;越是內心弱小的人,越缺乏允許的能力。例如:內心強大的人允許別人不喜歡自己,也允許別人否定自己。試著對不允許的事情說允許,本質上是和自己的無助、侷限和痛苦堆對話,讓自己變得強大的過程。
- 3、允許是工具而不是標準: 每個人都有允許不了的事情。內心強大的人允許能力強,而內心弱小者允許能力弱,甚至內心強大的人也會有脆弱的,不允許的地方。所以,允許是一種工具,讓自己內心慢慢強大、提升承受能力的工具,而不是有對錯的行為標準。不是說允許不要也要允許,不是說不允許就是錯的。
第十六章 —— 可以試著允許的事情
- 1、世界的存在方式: 但凡是自然界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可以試著允許。例如:喪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規律。在心裡接受喪失這個事情的發生,這反而會使得我們的心理資源得到釋放,而更有力量去喪失帶來痛苦,慢慢恢復心情,並且更好地創造未來生活。
- 2、允許過去,才能更好面對未來: 已經發生的事情屬於客觀事實,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事情。只有允許它們的存在,而不是讓不允許佔據我們的心理資源,消耗內心的能量。
- 3、允許差異的存在: 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存在大量差異,這是因為基因、環境、經歷的事情不同,才產生了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價值觀體系,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本沒有什麼對錯。差異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看待差異,以及是否允許差異的存在。本質上,當我們說不允許差異時,往往是跟內心存在的某種痛苦有關。當我們試著說允許時,也是試著和這些痛苦在一起。
- 4、允許愛人的成長過程: 每個人都有短板,人的短板基本都是受舊環境影響形成的,原先的環境不需要或者限制了這些能力的發展,使得他沒有機會得到成長,也就造成了短板。而環境切換後,新環境需要這些能力,最好是給對方一個適應的過程,允許他慢慢發展處這寫能力。而不是不接受對方、基於改變甚至指責對方。
第十七章 —— 允許的修煉
允許的本質是調動自己內在的意念,與內心的痛苦來一個輕輕的接觸,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承受,並藉助這個搓成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不是繼續逃避和被動防禦。允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心境,需要我們用一輩子類進行修煉,且永無止境。
第十八章 —— 影響:有智慧的愛
真正愛你的愛人,就不要去改變他,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去改變不代表他不會改變。只要生活在一起,兩個人互為環境,無論主觀上想不想改變他,他都會因為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既然無論如何都會改變,就可能變得越好,也可能變得越差,我們要思考的和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他變得越好。
- 1、影響的前提是允許,改變的前提是不允許: 影響和改變都是希望對方發生一些變化,但影響和改變是不同的,效果也不同。影響的前提是允許,允許對方暫時存在不好的地方,讓他慢慢改變;而改變是不允許對方存在不好的地方,希望他馬上改變。
- 2、影響是肯定,改變是否定: 影響和改變在給對方的感受上有很大不同,改變是對對方現在做法的否定,給對方的感受是被否定。很多人是接受不了否定的,當你想通過否定改變對方時,他的注意力就停留在你對他的否定上。而影響更像是一種引導,語氣中沒有否定,肯定了對方做的好的部分,並用述情表達出自己的期望,這些言語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 3、影響覺察不到,改變使人痛苦: 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方几乎感受不到;而改變由於要先否定對方,會讓對方深刻感受到被否定,並因此而痛苦。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愛人變得越來越好的話,就不要去否定他,不要去改變他,而是允許他暫時的狀態,給他一個成長的過程,慢慢通過一些方法去影響他。
第十九章 —— 影響的方法
- 1、無為: 在影響的過程中,不一定是要做些什麼,有時可能是不做些什麼,給對方留出成長的機會,讓他自然而然發展出適應你們關係的能力來。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獨立生活,就在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情況下,不要幫助孩子。
- 2、強化: 我們需要學會在對方做了自己希望的行為後及時強化對方,提高對方再次做這些行為的概率,進而將行為固化下來。強化的方式沒有侷限,只要是能夠對對方產生積極影響的都可以使用,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實物或服務。例如:馴獸師對動物的正確行為獎勵,但不對錯誤的行為懲罰。
- 3、述情: 在對方做了自己希望的行為後,如果使用語言來強化時,可以用述情的方式,及時表達自己的心情,讓他知道你看到了他的付出,進而感受到並肯定他行為的價值。
- 4、感謝: 在對方為兩個人之間的差異做出妥協讓步時,也需要及時強化,即使只是一句謝謝,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當一個人做出讓步後,他會認為自己付出了,心裡自然對另一半有所期待,當這個期待得到滿足後,他心裡才會平衡。
後記
- 愛的能力需要反覆練習: 愛的能力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聯絡,經過一段時間的 ”打草稿“ 過程才會慢慢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逐漸開啟自己內心最柔弱脆弱的地方,以及與對方心中最柔軟和脆弱的地方連線的過程;
- 愛的能力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對對方的新標準: 經營親密關係是站在一個內省的角度看待問題的過程,如果遇到問題後把五種能力變成要求對方的新標準,本質上還是寄希望於改變對方來實現自己的幸福,無數人的經驗也證明了這條路是難以行得通的。關於親密關係的改善,唯有成長自己、影響對方這條路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