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設計 >Java Integer.valueOf()和Integer.parseInt()的區別說明

Java Integer.valueOf()和Integer.parseInt()的區別說明

前言

大家都知道Integer類中有Integer.valueOf(String s)和Integer.parseInt(String s)兩個靜態方法,他們都能夠將字串轉換為整型。說到這裡你肯定會想同一個功能為什麼要提供兩個不同的方法,這不是浪費嗎?

區別

Integer.parseInt(String s)將會返回int常量。

Integer.valueOf(String s)將會返回Integer型別,如果存在快取將會返回快取中已有的物件。

使用不當將會產生的問題

由於Java的自動拆箱和裝箱機制導致我們在使用時一般分別不出有什麼區別。但是在某些要求只能使用Integer型別的地方,如果錯誤的使用了Integer.parseInt(s),會造成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在java中比較兩個整型是否相等用的是==符號,比較兩個物件用的是Objects.equles()。如果你在判斷一個字串數字是否與某個整型相等時,這樣判斷

int n = 某個整型;
if( n == Integer.valueOf(s)){
//do something
}

就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問題。

將一個整型n賦值給Integer變數,將會呼叫

Integer.valueOf(n);然而Integer.valueOf()是有快取的,會快取-128 ~ 127範圍的整型數字。

Integer.valueOf的原始碼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在IntegerCache中cache陣列初始化存入了-128 - 127的值。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for( int k = 0; k < cache.length ; k ++)
  cache[k] = new Integer(j ++);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給Interger 賦予的int數值在-128 - 127的時候,直接從cache中獲取,這些cache引用對Integer物件地址是不變的,但是不在這個範圍內的數字,則new Integer(i) 這個地址是新的地址。

假如n和Integer.valueOf(s)的範圍在-128 ~ 127之間那麼上面那串比較的程式碼將會正常工作。

假如兩個之中有一個不在-128 ~ 127之間,那麼就會呼叫new Integer()重新建立一個Integer物件,由於兩個物件引用的堆地址不一樣,將會返回false,上面的程式碼就不會根據預期進行工作。

補充知識:為什麼匿名類是沒有名字的,明明有名字的解釋

首先大家看一下下面的程式碼,大家應該還算熟悉吧,他其實就是一個匿名類。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20; i++) {
          ad.loopA(i);
        }

      }
    };

Runnable是一個介面,這個介面前面之所以new 了一下,並不能說明介面可以new,因為接口裡面重寫了介面中的抽象方法run。此時表明是一個實現了介面的具體物件,只不過這個物件沒有名字,可是又奇怪了,這個runnable不是他的名字嗎,不是,這個相當於是介面的引用,這個引用指向了這個匿名物件。

上面舉得例子是介面,其實抽象類也是一樣,可以大概總結為一句話:

一個父類的引用指向了一個子類的物件例項,這個子類沒有名字。

以上這篇Java Integer.valueOf()和Integer.parseInt()的區別說明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