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手機、遊戲和孩子叛逆問題背後的本質

手機、遊戲和孩子叛逆問題背後的本質

說明

以下“手機”也代表其他電子產品,在這裡統稱為“手機”。

少年使用手機問題

    少年與手機,不僅是家庭問題,已然成為社會問題。

七成以上和我交流過的家庭都提到過孩子手機使用的問題,

有些甚至是家庭呈現出來的的主要矛盾。


    無數專家談手機,無數文章分析手機使用,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青少年與手機沉迷這個問題上並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家庭環境不一樣,每個孩子的個體也不同,

家庭內部的交流方式更是千差萬別。


    當沉迷手機成為全社會都關注的話題, 

我們對“熱榜”往往缺乏思考,陷入“群體效應”的思維。

一提到這“網癮”兩個字,我們都不用思考,立刻就把它歸了類。


    這對“手機”是不公平的,也可能會孩子不公。

既然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就來呈現更多的可能性。

既然我們“人云亦云”了那麼久,就暫停一下,

冷靜思考一下在孩子與手機這個問題上,

我們到底面臨的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困擾著我們?

17個開放式問題的思考

    17個開放式問題,讓我們一起思考。

這些問題可能沒有答案,或者沒有標準答案,但答案並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們在其中的思考。也許我們思考過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問題列表

  1. 誰家的孩子不玩手機呢
  2. 我們是手機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
  3. 到底是孩子用手機,還是玩手機,還是無節制地玩手機?
  4. 我們談手機色變,到底害怕的是什麼?
  5. 手機,在孩子眼裡可能意味著什麼?
  6. 為什麼唯獨手機讓孩子覺得有特別的意義呢
  7. 孩子們可能想從手機裡獲得什麼呢?
  8. 在孩子的手機管理上,父母的姿態是什麼?
  9. 我們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目的是什麼?
  10. 如果孩子違反了手機使用規則,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有哪些?
  11. 當孩子破壞規則時,他們可能的情感是什麼?
  12. 制定的規則,為什麼就是沒有辦法執行?
  13. 哪些因素會促使孩子在手機使用上變本加厲?
  14. 如果孩子在手機使用上已經重度上癮了怎麼辦?
  15. 收掉孩子的手機,似乎是個一勞永逸的想法。
  16. 成年人(父母)在什麼情況下會濫用手機?
  17. 手機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列舉每個問題

  1. 現在的社會,誰家的孩子不玩手機,任由他(她)玩吧,只要其高興、不吵不鬧就好

    • 大家的小孩都一樣,不用管
    • 給他一個手機,不吵不鬧,這樣家長省心,很好
    • 放羊式由他自己去玩手機,他自己會學會如何使用手機,如何對待手機與生活、學習

    思考

    • 孩子是否能自己學會如何把控如何使用手機
    • 家長是否需要控制小孩使用手機
    • 家長是否需要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的觀念
  2. 視手機為如臨大敵,眼裡只看到它的“害”,是不是已經忘了思考,孩子(父母)也是手機的獲益者

    • 當我們和孩子分開,“線上”讓我們安心,從確認孩子“on line”中獲得的好處大於失聯的壞處;

    • 手機確實可以帶給孩子查詢相關背景資料的便利,不可否認的是,那也是他們開啟世界視窗的渠道之一;

    • 當孩子需要放鬆的時候,他可以使用手機聽歌,可以看一場電影;

    • 手機也是學習的工具,比如孩子需要上線上課程,使用APP背單詞,聽英語。

    思考

    • 客觀地看待“手機”,別因為它的“壞”,徹底否認了它的“好”。這可以幫助我們端正心態,就事論事。
  3. 我們“厭惡”的,到底是孩子用手機,還是玩手機,還是無節制地玩手機?

    我們只要看到孩子使用手機就不可以嗎?還是隻要符合我們的要求就可以?符合我們要求的使用,是滿足了我們的控制慾嗎 ?

    思考

    • 被摔碎的手機很委屈。手機本身不是惡魔,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思考的是手機的合理使用方式。
  4. 我們談手機色變,到底害怕的是什麼?

    • 害怕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手機就是罪惡的,提到手機就跳起來,難道不是常識?管你用手機是幹嘛的,用手機≈吸毒;

    • 孩子,你肯定做不好時間管理,你肯定會被手機困住出不來,你肯定會藉著查資料偷玩一會遊戲,偷偷瀏覽一下網站;

    • 手機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也擠佔了學習的時間,不要狡辯,手機就是學習的敵人;

    • 在很多場景下,用手機=玩遊戲,這是吸引的黑洞,是偷走時間的敵人,也是偷走孩子的敵人;

    • 無邊的網路,隱藏著太過不健康、無營養的內容;

    • 看多了傷眼睛啊,容易近視(編外:和那麼多家長溝通過,在手機使用上擔心傷眼睛的比例非常小);

    • 孩子被手機控制,父母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不要忽視這一點)

    思考

    • 我們最害怕的是什麼?我們有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還是隻是"一股腦兒"的條件反射。試試,把害怕寫出來,看看有什麼發現?
  5. 手機,在孩子眼裡可能意味著什麼?

    • 娛樂的工具:遊戲和各種應用的設計者確實有著聰明有趣的大腦;
    • 社交的工具:畢竟誰也不願意當2G男孩\女孩;
    • 情感的避難所:短暫地忘記,哪怕一會兒的逃避;
    • 手機是一個重要的象徵,象徵著“個體化”,象徵著獨立的自我,象徵著孩子可以掌控的自己。(不能忽視的重要一點)

    思考

    • 孩子越大,手機在他心中的意義會發生越大的變化,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用手機本身,而忽視了背後的心理意義。
  6. 提到手機對孩子的象徵,一本書,一個籃球都是和手機一樣獨立的物,為什麼唯獨手機讓孩子覺得有特別的意義呢?

    • 因為稀缺。(引用某小孩給家長的答案)

    思考

    • 是什麼造成了手機的"稀缺"。稀缺的到底是手機這個物,還是其他,比如有界限的自由?
  7. 孩子們可能想從手機裡獲得什麼呢?

    • 被認同的情感需求:不管現實生活中是多麼不堪,遊戲世界裡我是一個被景仰的強者;
    • 自尊和成就感:運用我的智慧,我取得了勝利,我不認為這是機率和運氣,我也不認為這是即時的虛幻的成就;
    • 再來一次的嘗試:失敗了也沒有關係,沒有責備,只有"再來一次"的鼓勵;
    • 社交:我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和我的朋友連結;

    思考

    • 如果孩子沉迷手機,不要總盯著他的行為,試試把一部分精力用於思考,在現實生活裡,孩子是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才會去虛擬的世界裡尋找嗎?
  8. 在孩子的手機管理上,父母的姿態是什麼?

    • 配角,協助,還是完全的禁止?
      思考
        孩子使用手機的態度,對於父母來說也有著重要的心理意義。  
    這往往是父母遇到的第一個棘手的權利爭奪,如果我們沒有很好的覺察,
    很容易被裹挾很多的個人情緒,而扭曲問題的本質。
    放下“自己”,退到配角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修煉。
    
  9. 我們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目的是什麼?

        這似乎是個很傻的問題,我們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
    當然是為了幫助孩子做好手機管理,時間管理!
    但如果我們可以仔細覆盤一下我們曾經在這個問題上的行動,
    也許會發現一個微妙的心理:
    
    守株待兔就等著你來犯規呢,所有的規則就是為了驗證你並不能按照規則執行。
    

    思考

        當我有一天發現這個心理的可能性,感到非常驚訝。
    我們看似在幫助孩子一起守住邊界,但背後是不是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博弈?
    為了顯示我們的權威?證明孩子就是不行?我們可以一起反思這個問題。
    
  10. 如果孩子違反了手機使用規則,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有哪些?
    本質上,我們是想扮演一個幫助者的角色,還是一個責備者的角色?

    • 驗證後的如釋重負:你看,我就說吧,你就是管理不好自己吧;
    • 勝利者上線:離開了我,你能管理好自己嗎?你還是離不開我吧;
    • 氣憤:不遵守規則,言而無信,出爾反爾,沒救了;
    • 提醒:注意,你在犯規了,你踩線了。你可以試著調整下,不然你就得接受懲罰了。

    思考

    我們往往不願意承認上面的第1、2點,剝離一下我們的情緒,想想他們是不是曾經發生過,哪怕只是稍縱即逝的一瞬。我們的反應會左右我們的行為,如果可以,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會這樣想呢,我們想從中獲得的是什麼?
    
  11. 當孩子破壞規則時,他們可能的情感是什麼?

    • 愧疚:不要急著否認,他們真的會自責和愧疚;
    • 憤怒:往往表現出對父母的憤怒,深藏的是對自己的憤怒;
    • 無助:又破壞規則了,為什麼就是不能遵守呢;
    • 如果愧疚、憤怒、無助不能被看見和理解,會轉化為放棄:我就這樣了,愛怎麼樣怎麼樣吧。

    思考

        當孩子破壞規則時,我們往往只能看到他的行為本身,
    我們也受自己情緒的牽制,並不能真正做到去理解他,
    這個時候站到他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感受,確實是很難的。慢慢來吧。
    
  12. 制定的規則,為什麼就是沒有辦法執行?

    • 是我們單方面制定的規則,孩子並沒有認可,或者是被迫接受;
    • 規則本身有問題,不具備可執行性;
    • 規則本身沒有問題,我們的預期有問題;
    • 因為我們的完美主義+急功近利,孩子的進步被忽視,孩子的努力被打擊,他又退回到自己的殼裡藏起來。

    思考

        在規則面前,我們應該鐵面無私,還是多一些平衡的智慧?
    是吹毛求疵看孩子的錯誤,還是包容地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我們要不要給孩子不斷調整的時間,甚至是反覆的時間,
    還是立刻就要求質的改變?哪種會走得更快些?
    
  13. 哪些因素會促使孩子在手機使用上變本加厲?

    • 父母嚴厲的禁止,過度的規則造成的“心理稀缺”;
    • 父母過度無視或者放棄,孩子用自我“犧牲”來驗證;
    • 父母的條件反射,無腦思考,反正說到手機一股腦就是不好的,孩子不被理解。
    • 不信任和破壞規則之間是惡性迴圈。總有一方需要首先做出改變。是誰應該先改變呢?

    思考

        我們想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和使用手機,現實是越幫越亂。
    我們要學習智慧地思考,智慧地溝通,克服自己的情緒,放下偏見。
    
  14. 如果孩子在手機使用上已經重度上癮了怎麼辦?

    • 別光顧著責備孩子,我們是監護人,我們在一條船上,我們自己沒有責任嗎?
    • 誇孩子,找到機會就誇孩子,帶著美和愛的眼睛,換一種觀察的角度,哪怕他一點點的努力,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自律改善;
    • 不提要求,讓孩子試試無節制使用手機,用到吐為止,你敢嘗試一下嗎?

    思考

    • 如果站在這個角度就是看不到風景,換個角度試試。
  15. 收掉孩子的手機,似乎是個一勞永逸的想法。

    收到什麼時候為止?等到他上了大學?上了大學自律就自然提高了嗎?還是永遠不讓他用手機?
    

    思考

        看似簡單一些的路,也許會有更多的荊棘在後面。
    不經過練習,孩子永遠學不會技能。
    晚練習,不如早練習,這樣成本會更低。
    正如,上學不許談戀愛,一畢業馬上就催著結婚,
    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處理親密關係嗎,他們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嗎?
    
  16. 成年人(父母)在什麼情況下會濫用手機?

    • 心情太糟糕了,不想思考,想獲得即時的愉悅;
    • 太無聊了,沒有事情做或者不想做事,打發時間;
    • 逃避困難,麻痺自己。

    思考

    • 孩子和我們有本質的區別嗎?
  17. 手機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思考

        孩子沉迷手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探討的東西還有很多。
    
    總的來說,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
    
    背後反應的是家庭生活、親子關係、教養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需要家長全方位、系統的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們在現在遇到的手機問題,可能會在未來被替換成賭博,抽菸等。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協助他學習管理誘惑,
    
    幫助他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