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設計 >宜信區塊鏈實踐-案例及探索

宜信區塊鏈實踐-案例及探索

前段時間,在蘇州的中國基金博物館,舉行了一場由中國基金博物館以及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博物館金融大講堂第129期區塊鏈大講堂”。宜信區塊鏈實驗室主任、翼啟雲服區塊鏈業務總監於明揚受邀出席,並分享了主題為《區塊鏈探索與財富管理》的內容,以下內容來自於明揚的現場演講。

(宜信區塊鏈實驗室主任、翼啟雲服區塊鏈業務總監於明揚)

一、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現狀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宜信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區塊鏈技術產業方面的研究,因為我們意識到區塊鏈的技術在整個供應鏈金融以及金融服務領域裡能產生很重要的價值。

在金融領域裡,我們把區塊鏈分成三個層次:分別為基礎層、服務層和應用層。

基礎層是底層的核心技術,我們主要看服務層,服務層現在在國內已經有若干的企業提供了這種基於區塊鏈的服務平臺,包括宜信開發的BaaS平臺、騰訊雲TBaaS、壹賬鏈BaaS平臺、螞蟻BaaS平臺等等。在這個平臺之上可以幫助各行業去建立應用,而這種應用可以涉及到各個行業。

從2018年開始,區塊鏈就在金融業務中有不同的應用場景落地。從貨幣領域來講,有包括清算交易以及供應鏈金融、融資、還有包括常見的就是收集資訊來提供金融行業的風控。

二、宜信區塊鏈平臺概況

宜信區塊鏈團隊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在每個關鍵的節點上我們都有一些成就。2017年,我們率先在內部的供應鏈金融客戶平臺上部署了區塊鏈的應用,這個應用主要是在鋼鐵的金融交易平臺上提供客戶整個的交易鏈條跟蹤和溯源,同時提供公司內部的風控以及金融授權。2018年,宜信區塊鏈BaaS平臺率先發布,之後國內幾家平臺也陸續釋出類似的平臺服務。2019年,宜信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已經在公司內部逐步開展了。

宜信為什麼要做區塊鏈?從金融的角度來講,金融主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銀行和一些有經營牌照的金融機構,作為實體經濟融資的主要渠道,存在很多痛點:

  • 資訊不對稱,只能依靠企業的歷史運營資料同時提供資產抵押或擔保。
  • 貸款企業壽命週期短,很多企業,尤其是創業企業活不過三年,達不到金融機構目前的風控門檻。
  • 貸款企業的財務資料真實性存疑,有些財務資料涉嫌造假。
  • 貸款企業壞賬率高,違約後法催成本高、流程長、效率低。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擁有分散式儲存、資料不可篡改和偽造、非對稱加密、智慧合約等獨特的優勢,這決定著區塊鏈作為一種價值傳遞的信任協議,有助於多方建立信任、達成共識。宜信作為金融科技公司,基於區塊鏈平臺有助於為企業融資授信,解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痛點問題。

宜信區塊鏈平臺Blockworm Baas 在hyperledger fabric開源架構基礎上優化並封裝了6大管理運營模組。同時開發了資產發行、資產交易兩個智慧合約。可以幫助企業快速建立區塊鏈底層平臺,實現應用的快速部署,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門檻,減少企業部署和運維的成本。

三、宜信區塊鏈平臺應用模式

我們做區塊鏈應用要考慮面向是什麼人?首先我們面向行業裡的客戶,這個行業裡的客戶包括各種各樣的垂直行業,無論從教育行業,醫療行業還有包括其他的像物流行業以及這種電商行業,這是我們所要服務的客戶。那麼這些客戶的資金來源是誰?是銀行以及各種有牌照的金融機構。

與這些機構發生關聯我們通過什麼手段,我們通過區塊鏈的手段,把資料在這些行業和機構當中進行打通,同時保證資料在機構當中傳輸的真實性。這就解決了徵信的問題,目前我們已經跟文旅行業和電商行業客戶部署了這套系統。

徵信系統的模式關鍵是說,我們通過部署客戶在交易過程當中賬戶資訊,在一個大的行業平臺上建立一個總賬戶,為每個行業平臺當中的參與者建立一個分賬戶,他的業務主要跟總賬戶之間產生基金流,同時總賬戶會與銀行之間去產生交易的對賬。

解決的方法:

  • 第一通過一個總賬戶平臺可以收集到平臺上各個商戶的資訊,把這個商戶資訊彙總起來之後,就會形成非常大的資料量。
  • 第二由賬戶運營方來與銀行溝通授信以及金融服務的條件。由於運營方掌握了成員單位大部分的資訊,可以很有效建立起這樣一個成員信用機制,同時作為一個行業的代表,與銀行進行溝通,銀行也願意為這種有擔保有背書的大平臺提供這種授信。

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決了中小客戶與銀行溝通之間資料量不足以及它的這種信用倍數不夠這樣的問題。

這是第一步,之後我們做了第二個工作,我們把相關的司法機構以及相關的公正機構拉到我們的鏈上。首先企業的資料我們是上鍊,那麼企業資料上鍊我們是否需要第三方作為一個公正背書呢?我們把公正機構引到這個鏈上來,公正機構對我們上鍊資料起到一個存證公正的作用,對於存證公正的資料同時保留一個副本,通過雜湊運算提交到一些司法機構的這種區塊鏈的平臺上。

現在的網際網路法院都建立了一些司法的區塊鏈,我們把公正機構司法以及企業的資料共同上鍊,這樣就能保證上到鏈上的資料是是真實可信的。

然後我們把上鍊的資料提交給銀行或者金融機構,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企業經營資料,幫助其進行風險控制,有效防範貿易欺詐和超額融資,顯著降低貿融業務風險。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和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同時,與司法區塊鏈連線,引入認證機構、公正處和法院等司法節點,把企業的人事合同、經營合同等作為電子證據儲存在區塊鏈平臺上。如果客戶遇到法律糾紛,可作為一種可管、可控、高效、低成本的司法維權手段。

通過這個完整的體系,我們可以幫助很多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宜信有很多員工,在全國也有很多門店,所以我們在內部運用區塊鏈技術做了一個嘗試——對人員的勞動合同實現電籤,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員管理的成本。

我們還發現一個情況,在金融行業大家對從業者都要做背景調查,傳統的方法是僱傭第三方機構或者讓被調查者提供資料。考慮到勞動合同的存證,我們使用了電籤的做法,在電子憑證加上時間戳和電子簽名,然後把這部分資料上到區塊鏈平臺,跟公證機構進行互動,公正機構對我們上傳的存證資料去做存證公證。

這樣在未來其他的金融機構,他們對於這些從業人員要做背景調查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很簡單地從公zheng處獲得他之前所從事的金融機構給他提供的勞動合同資訊,這樣就可以提供很快速的身份驗證功能。目前這個我們已經申請了專利,而且跟上海張江公zheng處正在開展這方面的合作,我們也希望工作能夠被更多人所認可。

宜信有很多高淨值客戶,我們為這群客戶提供了財富傳承的資料保管業務。這些高淨值人群他們往往有一些擔心,比如他們會擔心個人資產、重大交易資訊的洩露,還會擔心有一天萬一出現了意外,個人失能,如果他之前沒有去做委託,可能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未來很多公司的業務以及與他相關的業務就無法開展了,他的遺產將來怎樣分配和繼承的問題。

我們考慮到這些高淨值人群的需求,給他們提供了家族信託。家族信託其實就是他重大的數字資產以及他個人出現失能情況下的委託以及他自己個人遺囑這方面的存證服務。這個存證服務我們可以提供非常便捷的線上方式,提供一些第三方的認證方式,幫助他們去做這方面的存證,我們引入了保險公司和法院,在未來出現這樣情況,我們可以快速幫他提供這樣的服務。這個服務現在被很多高淨值人群認可,而且他們認為這個對於他們未來的風險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還有一個新的嘗試,就是最近我們跟視覺中國進行的一項合作。現在往往出現一些版權糾紛的時候大家說不清楚,因為版權糾紛可以提交到法院只是你當時版權的時間,這種情況往往有時候會被第三方推翻。比如說對方提供了我這個版權可能在某個地方很早就看到了或者在其它渠道就看到過有類似的東西,你想認證這個版權是歸屬於你的,這個難度就會比較大,尤其對於法院和司法仲裁機構來講,他們也會面臨比較大的決策難度。

我們主要給這些客戶提供過程的版權存證,就是你在創作這麼一個作品的時候,你中間的環節可以實時進行存證,這種存證所帶來的公信力就要比你單一的一次公信力要高很多。而且利用區塊鏈技術還提高了很大的效率性,如果你每次做一個過程存證的話,你要去跑一次公zheng處,這個是大家不可能接受的。但是在區塊鏈上可以很簡單的,對於他的創作中間只要點一個鍵他的資料就上鍊了,自動加上時間戳,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在版權存證當中就可以避免未來發生版權糾紛的時候你如何去舉證。

四、未來應用方向探索

4.1 資產證券化(ABS)

現在有各種可流轉證券、可抵押票據,之前央行對可承兌票據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可承兌票據在中間流轉過程中環節不被監控,可能會出現票據被第三方挪用,拿出去任意抵押,導致出現了風險和逾期。

採用區塊鏈的技術,整個票據流轉過程就會被大家所跟蹤,中間逾期或者被挪用濫用的情況就會被杜絕,未來就可以在供應鏈金融中得到體現。

4.2 企業信用體系建立

中小微企業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於小微企業資金流向不透明、經營狀況難以保障,使得它們難以獲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的授信,面臨著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困境。近年來,國家政策開始向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傾斜。

中小微企業要從金融機構獲取信貸支援,關鍵是建立自身的信用,要建立企業信用,需要企業有穩定的現金流資料以及持有可以抵押的資產。目前,我國個人徵信系統已經逐漸建立,如能建立起與個人徵信系統類似的企業徵信系統,基於區塊鏈資料對企業的支付行為、資金流水、收入狀況等進行評估,就可以縮短企業的授信時間,簡化企業融資過程,使得中小微企業能更方便的進行融資。

我們希望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就像宜信創始人、CEO唐寧提倡的"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

本文根據宜信區塊鏈實驗室主任、翼啟雲服區塊鏈業務總監於明揚在“博物館金融大講堂第129期區塊鏈大講堂”的分享內容整理所得,原文首發於“宜信月刊”,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