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給工作賦予的新意義——Leo鑒書78

給工作賦予的新意義——Leo鑒書78

blog 精神的 結果 avi 影響 並不是 term 資本主義 -m

技術分享

  現代社會學三大奠基人有兩位名字裏有“馬克思”,他們都是德國人。當中一位就是寫《資本論》的卡爾?馬克思,另一位就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作者馬克思?韋伯(另譯為馬克斯?韋伯),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品。

我認為韋伯和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的本質的認識上。並沒有根本的分歧。資本主義就是為了追求利潤而追求利潤。盈利本身是目的。

不同的地方在於馬克思更為偏重物質層面的解釋,比方可以讓人變成“自由”的勞動力的社會歷史背景,而韋伯往後退了一步,新教倫理更偏重於社會心理學層面的解釋。韋伯本人也一再強調他寫這個東西並非為了跟唯物主義的解釋對著幹的。
  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韋伯提出:新教徒的生活倫理思想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韋伯將“資本主義的精神”定義為一種擁護追求經濟利益的理想。他主張有非常多原因使我們應該從宗教改革運動的宗教思想裏尋找這樣的精神的根源。很多觀察家如孟德斯鳩和濟慈都記載下新教和商業精神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韋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義—尤其是卡爾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經濟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動。將這些行為賦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義。

這並不是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標,反而像是其副產品—這些教義和指示所根基的內在邏輯,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舞了對於經濟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計劃。

一個常見的樣例便是新教對於制鞋匠的描繪:一個縮著身子專註於制鞋、將整個人努力貢獻給上帝的人。


  書中提到“職業”一詞與基督教新教中有關“天職”理論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同一時候讀過本書之後,我們對西方一些現象,尤其是企業家身上發生的現象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比方非常多美國富翁捐錢給社會,非常多中國人都覺得那是西方遺產稅的結果。事實上多半與美國大部分商人有基督教信仰非常有關系。“貪婪”是七宗原罪之中的一個。而按神的意誌賺取財富是種美德,也能夠向世人彰顯“神的榮耀”。


  當代中國有相當部分的人缺乏精神信仰,非常多人由於財富而迷失自己。本書中提到的“新教倫理”非常是值得當代人思考。

給工作賦予的新意義——Leo鑒書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