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技術與技術人員的價值

技術與技術人員的價值

尖端 等級 產品 人員 不足 .cn 最好 tle 操作系統

在我工作到第四年出頭時,總是感覺自己的價值被低估了,換個說法就是感覺工資低了。

當時,總覺得技術不如管理,但又聽聞有人一直做技術也有到年薪百萬的,雖不在身邊,但江湖總有這樣的傳說。再環顧周身環境,似乎除了去伊拉克做技術能讓收入立刻飆升(補貼超過工資),讓我不禁懷疑江湖的百萬傳說是不是被高估了。再加上工作幾年後,技術提升感覺明顯變慢,第一個天花板已近在眼前。

分類

又過了七、八年後,再回顧走過的技術道路。感覺技術的價值有時被高估,有時又被低估,但長期看,很少有人能一直享受到高估的溢價,同樣也很少有人能被一直低估。

此時,再來看技術,我看到了三個方向,正好可以用三個字表達 —— “高”、“精”、“尖”。指的是 “高級(High-grade)”、“精確(Precision)” 和 “尖端(Advanced)”。這裏形容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人的三個前進方向,而這三個方向往往還是互斥的。

高級,說的不是更高級的技術,技術之間的橫向比較沒有高低級之分。比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網絡編程、機器學習等等技術,沒法比出個高下。高級,如其英文是更高等級,是職位和人的級別。而往高等級走的技術人,離 “精” 自然只能越來越遠,站的高畢竟就只能看到廣,但很難看得精確了。

精確,就是把一門技術做到真正的精通才談的上精確。現在技術的分工越來越細,你通常能精通一兩個細分領域已實屬不易。而要做到精,其實越往後付出越多,而感覺提升越慢。都到 95 分了,再往後每提升 1 分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走到細微深處,也很難再看得遠,看得廣了。

尖端,似乎聽起來像 “精” 的極致,其實不然,這完全是另一條路。“高” 與 “精”,是工業界的實踐之路,而 “尖” 這是理論界的突破之路。英文 Advanced 有先進與推進的意思,所以只有能推進人類科技進步的技術才稱得上尖端,就如 IT 界歷史上著名的貝爾實驗室裏的科學家們做的工作。

三個字,三個方向,三條路。各有各的機遇與風險,在三條路的岔路口,你也可以止步,甘於做一名普通的程序員,甚或資深的技術人。也可以不甘於此,繼續選擇一個方向走下去。越往高處走,高處不勝寒,一旦落下,你知道再也回不去了。而走向精深之處,沿著技術的河流,溯根回源,密林幽幽,林聲鳥不驚,一旦技術的潮流改了道,你知道你可能會迷失。而尖端之路,或者有朝一日一鳴驚人,青史留名,或者一生碌碌。人工智能的發展史上,曾有一段時間找錯了路,讓學界止步不前,而這一段時間是走尖端之路的學者們二十年的青春歲月。

“高” 是往宏觀走,“精” 是往微觀走,“尖” 是去突破邊界。

杠桿

技術本就是一種杠桿。

曾經,技術的草莽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兩個人可以創造 Unix,C 語言,一個人也可以發明 Linux,也可以寫出 Foxmail。掌握了技術,就可能創造歷史,那時技術的杠桿很高。板面的做法和配料

如今,是技術的成熟時期,個體英雄少了,更多是一種團隊和集團軍作戰的時代。如果你是技術的絕世高手(精的極致),那你需要找到一支契合你技能的場景與隊伍,加入進去。此時個人的技術杠桿也許不像曾經那麽高 —— 能創造歷史,但也許你們這個隊伍還是有機會能創造歷史。

前幾年,Facebook 曾收購了一家叫 WhatsApp 的公司,花了 190 億美元。這家公司當時僅 50 人,而其中一半 25 人是技術人員。這是近年用技術杠桿撬動價值之最了吧?額外說句,當時這筆交易中的 150 億美元是用 Facebook 的股票來支付的,而這些股票幾年後到今天的價值已是 350 多億。

要用技術這個杠桿來撬動這麽大的價值,並不容易,你得知道真正的價值點在哪裏。在宣稱技術驅動的公司裏,很容易為了技術而技術,從而創造技術需求,而非價值需求。在很多公司裏,創造價值和讓人認識到自己創造的價值,二者其實是分離的。所以,很多情況下用技術創造價值分成了三個部分:

  • 定義價值點
  • 用技術創造並實現這部分價值
  • 包裝傳遞這部分價值給能認可並變現這部分價值的人

而現在絕大部分技術人做的就是中間的第二步。

支點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

這是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阿基米德的技術杠桿是物理學,而地球是其能撬起的價值。所以,用技術創造價值的第一步:定義價值點,也就是找到杠桿的支點。

那麽前面 WhatsApp 這個例子的支點是什麽?是產品,連接用戶、形成網絡。技術本身的價值通過這個產品形態支點,在每個活躍用戶身上得到了放大。但如果你的產品用戶量不足夠大,那麽形成的支點就撬動不了太大的價值。

而另一種價值支點,是借助團隊,但這只適合前面說的高級的技術人員,比如:技術管理者,通過管理來提升技術的實現效率與效果,減少摩擦損耗。架構師,通過復制自己的技術能力來提升團隊,達到放大個體價值的作用。

在商業環境下,任何一種業務、產品形態,其最終能實現價值,都會存在一個價值網絡。這個網絡中覆蓋了各種角色,技術只是其一,若要找到最好的價值支點,那麽通常會在離價值來源比較近的地方。比如說,在程序技術這個行業裏,如果公司的業務形態是企業對企業,項目合同制,那麽離合同更近的技術角色 —— 售前技術顧問,可能就比架構師要更能實現價值。如果業務是對零售用戶的,那就不是離用戶更近,而是覆蓋的用戶更多,大部分都是通過產品形態來完成的,這裏面普通的程序員就有機會了。而如果你所處的業務是外包,到了技術這一層幾乎就不剩什麽了,這種形態下做技術,就不如幹包工頭的。

技術像是一根棍子,能發揮多大價值,取決於棍子本身的品質和運用的方式。在你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時,首要就是選好價值支點,再去用技術撬動價值。

當然,你也可能對追求價值最大化不感興趣,長期來說市場也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價值實現,我等普通人,平平凡凡過一生,大概就是這樣了。

技術與技術人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