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筆試題
一、判斷正誤題
1、測試是證明軟件正確的方法。(×)
2、測試中應該對有效和無效、期望和不期望的輸入都要測試。(√)
3、對於連鎖型分支結構,若有n個判定語句,則有2n條路徑。(√)
4、GOTO語句概念簡單,使用方便,在某些情況下,保留GOTO語句反能使寫出的程序更加簡潔。(√)
5、黑盒測試也稱為結構測試。(×)
6、測試是調試的一個部分 (×)
7、程序中隱藏錯誤的概率與其已發現的錯誤數成正比(√)
8、測試的目的是發現軟件中的錯誤。(√)
二、不定項選擇題
1、下面的哪一項測試步驟中需要進行局部數據結構測試: ( A )
A、單元測試
B、集成測試
C、確認測試
D、系統測試
2、從是否需要執行被測軟件的角度,軟件測試技術可劃分的類型是:( AC )。
A、靜態測試
B、黑盒測試
C、動態測試
D、白盒測試
3、從測試階段角度,測試結束的正確順序是:( B )
A、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確認測試
B、單元測試、系統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
C、確認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單元測試
D、確認測試、系統測試、集成測試、單元測試
4、軟件的六大質量特性包括: ( A )
A、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維護、可移植
B、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
C、功能性、可靠性、可擴展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
D、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效率、穩定性、可移植
5、在GB/T17544中,軟件包質量要求包括三部分,即產品描述要求、( A )、程 序和數據要求。
A、用戶文檔要求
B、系統功能要求
C、設計要求說明
D、軟件配置要求
6、( )可以作為軟件測試結束的標誌。
A、使用了特定的測試用例
B、錯誤強度曲線下降到預定的水平
C、查出了預定數目的錯誤
D、按照測試計劃中所規定的時間進行了測試
7、導致軟件缺陷的原因有很多,A—D是可能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 ABCD )。
A、軟件需求說明書編寫的不全面,不完整,不準確,而且經常更改
B、軟件設計說明書
C、軟件操作人員的水平
D、開發人員不能很好的理解需求說明書和溝通不足
三、名詞解釋
1、Beta測試:Beta測試是從用戶角度進行的測試,是由軟件的多個用戶在一個或多個用戶的實際使用環境下進行的測試。它是在開發者無法控制的軟件環境下進行的軟件現場應用。
2、負載測試:負載測試是一個通過分析軟件應用程序和支撐架構,模擬真實環境的使用,來確定能夠接受的性能的過程。
3、軟件測試活動生命周期:是指軟件從進入測試到退出測試的過程中,所要經歷的引入程序錯誤、通過測試發現錯誤和清除程序錯誤的幾個階段。
4、改進的三明治集成:利用較高的並行度彌補三明治集成中不能充分測試中間層的缺點。但根據中間層選擇是否恰當,可能增加驅動模塊和樁模塊設計的工作量。
5、驅動模塊相當於所測模塊的主程序。它接收測試數據,把這些數據傳送給所測模塊,最後再輸出實際測試結果。
四、簡答題
1、軟件的缺陷等級應如何劃分?
致命的:致命的錯誤,造成系統或應用程序崩潰、死機、系統懸掛,或造成數據丟失、主要功能完全喪失等。
嚴重的:嚴重錯誤,指功能或特性沒有實現,主要功能部分喪失,次要功能完全喪失,或致命的錯誤聲明。
一般的:不太嚴重的錯誤,這樣的軟件缺陷雖然不影響系統的基本使用,但沒有很好地實現功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如次要功能喪失,提示信息不太準確,或用戶界面差,操作時間長等。
微小的:一些小問題,對功能幾乎沒有影響,產品及屬性仍可使用,如有個別錯別字、文字排列不整齊等。
2、階段評審與同行評審。
同行評審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工程方法,在軟件產品工程中調用此方法,可通過法根式審查、結構化走查或者一些其他的學院式的評審方法加以實施。其目的是及早和高效地去除軟件工作中的缺陷,必然結果是增強對軟件工作產品和可預防缺陷的了解。
階段評審是利用在需求分析階段所選擇並制定的標準、規範以及計劃的安排,對軟件工程各階段的進展、完成質量及出現的問題進行正式評審,確保過程計劃並遵守標準和規範執行,然後形成報告。當發現問題是,要準尋逐級解決的原則,將處理結果通知相關人員,記錄解決過程及結果以作日後改進重要參考資料。
兩者都是有關軟件質量管理和保證的重要內容,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安全性測試屬於軟件測試的哪個階段?並試闡述安全測試的概念和用以評判系統安全性性能的主要指標。
是系統測試的一種類型。
安全性測試就是要驗證系統內的保護機制能否抵禦入侵者的攻擊。安全性測試的測試人員需要在測試活動中,撒氣不同的入侵方式來攻擊系統的安全機制,想盡一切辦法來獲取系統內的保密信息。
系統安全性性能的指標:有效性:啟動嚴格的安全性性能所花費的時間占啟動整個系統所花費時間的比例。生存性:當錯誤發生時,系統對緊急操作的支持,對錯誤的補救措施以及恢復到正常操作的能力,即系統的抗挫能力。精確性:衡量系統安全性控制的精度指標,圍繞所出現的錯誤數量、發生頻率及其嚴重性判斷。反應時間:出錯時系統響應速度的快慢,一個安全性較強的系統要具備快速的反應速度。吞吐量:用戶和服務請求的峰值和平均值。
4、單元測試策略主要有哪些?並試描述這些策略?
單元測試策略主要有三種方式:
1)自頂向下的單元測試策略:從頂層調用的單元做成樁模塊;對第二層測試,使用上面已測試的單元做驅動模塊;依次類推,直到全部單元測試結束。
2)自底向上的單元測試策略:先對模塊調用的最底層模塊進行測試,模擬調用該模塊的模塊為驅動模塊;其次,對上一層模塊進行單元測試,用已經被測試過的模塊做樁模塊,依次類推,直到全部單元測試結束。
3)孤立測試的單元測試策略:無需考慮每個模塊與其他模塊之間的關系,分別為每個模塊單獨設計樁模塊和驅動模塊,逐一完成所有單元模塊的測試。
5、集成測試策略主要有哪些?並試描述3個以上的具體策略?
1、大爆炸集成(P153):屬於非增值式集成的一種方法,也稱為一次性組裝或整體拼裝。這種集成策略的做法就是把所有通過單元測試的模塊一次性集成到一起進行測試,不考慮組件之間的互相依賴性及可能存在的風險。
2、三明治集成(P158):一種混合增量式測試策略,綜合了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兩種集成方法的優點,因此也屬於基於功能分解的集成。這種方法樁和開發工作都比較小,但增加了定位缺陷的難度。
3、自頂向下集成:就是按照系統層次結構圖,以主程序模塊為中心,自上而下按照深度優先或者廣度優先策略,對各個模塊一邊組裝一邊進行測試。又可分為深度優先集成和廣度優先集成兩種方式。
4、自底向上集成:從依賴性最小的底層模塊開始,按照層次結構圖,逐層向上集成,驗證系統的穩定性。
5、高頻集成:高頻集成測試是指同步於軟件開發過程,每隔一段時間對開發團隊的現有代碼進行一次集成測試。
6、分層集成、分布式集成、基於路徑、功能、進度、風險、事件、使用等的集成等13種。
6、恢復性測試屬於軟件測試的哪個階段?並試闡述恢復性測試的概念和進行恢復性測試分析時主要應考慮的問題。
恢復性測試使系統測試階段的一種方法,也叫容錯測試,用來檢查系統的容錯能力。通常若計算機系統出現錯誤,就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從錯誤中恢復過來,修正錯誤並重新啟動系統。在進行恢復性測試時,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有:恢復期間的安全性過程。恢復處理日誌方面的能力。當出現供電問題時的恢復能力。恢復操作後系統性能是否下降。
常用的恢復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規範導出法、錯誤猜測法、基於故障的測試。
7、請簡述單元測試進入的準則?
包括要素和判斷準則:要素是詳細說明書和單元測試用例,判斷準則是經過審查=獲得批準和進入配置庫。
軟件測試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