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馬雲和中國黃頁

馬雲和中國黃頁

阿裏巴巴 文件 神奇 好萊塢 有意 rfi 封面 解讀 new

馬雲故事之一:中國黃頁從看不見開始

2013-09-16 勵誌去我

1995年8月,杭州。馬雲家。電視臺的攝像機在攝像。486電腦,電話撥號到上海電信,連接成功,打開Mosaic瀏覽器,敲入 。三個半小時之後,杭州望湖賓館的網頁下載完畢。指著從美國西雅圖傳回來的圖片和簡介,馬雲很自豪,很興奮,他證明了他沒騙大家,他證明了Internet的確存在……

1964910日,馬雲生在杭州。父母是半文盲。馬雲英文很好,13歲起,騎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數學很差,敢考1分;自幼習武,喜歡打架,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

18歲,當他想上北大的時候,他經歷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歲,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20歲,第三次高考,勉強被杭州師範學院以專科生錄取。因同專業招生不滿,後被調配進入外語本科專業。

1984年,考上大學,只論英語,馬雲從此如魚得水。很快當選校學生會主席,隨後當選杭州市學聯主席。1988年畢業,馬雲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教英語,每月89元工資。馬雲很快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因此,很多人來請馬雲做翻譯,馬雲做不過來,於1992年成立海博翻譯社,請退休老師做翻譯。海博第一個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400元。為生存下去,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馬雲還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藥,推銷對象上至大醫院,下至赤腳醫生。1994

年海博持平,1995年開始賺錢。海博翻譯社賺錢之後,馬雲就沒再管它。

1994年聖誕節後一周,杭州電子工學院。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在和馬雲聊互聯網。兩個都不懂互聯網,但這並不妨礙,比爾講得很激動;也不妨礙,馬雲聽得很激動。此時的馬雲,已經決定創業。“此前教給學生的東西都是從書本上販賣而來,是在誤人子弟。沒意思。”馬雲在找機會。

1995年初,馬雲受托,作為翻譯來到洛杉磯溝通落實一起高速公路投資,未果。馬雲從洛杉磯飛到西雅圖找比爾。信仰互聯網的比爾領馬雲去西雅圖第一個ISP公司VBN參觀。

兩間很小的辦公室,貓著5個對著屏幕不停敲鍵盤的年輕人。馬雲不敢碰電腦。公司的人說,不要緊,你就用吧。公司的人打開Mosaic

瀏覽器,鍵入Lycos.com,對馬雲說:“要查什麽,你就在上面敲什麽。”馬雲在上面敲了個beer,搜索出了德國啤酒美國啤酒和日本啤酒,就中國啤酒。馬雲敲Chinese,返回是no data.,馬雲又敲china history,找到一個50字的介紹。

馬雲問:“為什麽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訴他:“要先做個homepage,放到網上去,然後,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馬雲馬上想到應該給海博翻譯社做個homepage。上午9:30,馬雲守在機器旁,等著海博翻譯社網頁完工。按照馬雲的意思,制作人員在海博翻譯社網頁寫明了報價、電話和信箱。中午12:30,馬雲離開。晚上,馬雲回來收到5封回信。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的客戶來問翻譯價格,最後一封來自海外的華僑,是個留學生,他對馬雲說:“海博翻譯社是互聯網上第一家中國公司。”馬雲感到了互聯網的神奇,他興奮地對VBN公司說:“你在美國負責技術,我到中國找客戶。咱們一起來做中國企業上網。”

19953月夜。杭州馬雲家坐著24位朋友,都是馬雲4年來在夜校教書時結識的外貿人士,馬雲想聽聽這些做外貿的人對Internet的商務需求。

馬雲在對他們說:“我要辭職,幹Internet。”馬雲開始宣講Internet。馬雲講了整整兩個小時。馬雲講得糊塗,大家聽得同樣糊塗。

馬雲講完,朋友們問了5個問題,馬雲都沒答上來。23位朋友反對馬雲幹Internet:“你開酒吧,開飯店,辦個夜校,都行。就是幹這個不行。” 只有一個人說:“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話,你倒是可以試試看。”

馬雲沒聽他們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學校辭職,然後,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2萬元。然後,馬雲給杭州電子工學院計算機教師何一兵打了電話:“你聽說過Internet嗎?我們一起幹Internet……”

1995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此時離中國電信通互聯網還有4個月。

199559日, 中國黃頁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經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麽怎麽好,然後,向要他們資料,通過EMS寄到了美國,VBNhomepage做好,打印出來,再快遞寄回杭州。馬雲將網頁的打印稿拿給朋友看,並告訴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

不能實際地看到,朋友懷疑馬雲在編故事。馬雲說:“你可以給法國的朋友打電話,給德國的朋友打電話,或者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電話費我出,如果他說沒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說有,證明有了,你要付我們一點點錢。” 中國黃頁當時的收費標準是,一個homepage 3000字外加一張照片,收費2萬元,其中1.2萬給美國公司。

1995年,互聯網上的中國網站太少,中國黃頁效果很好。望湖賓館是當時網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中國賓館,時逢世界婦女代表大會,許多世界婦女代表到杭州後,專程過去看看望湖賓館。錢江律師事務上線之後,留得是家裏電話,半夜三更老是有人打電話給他。

馬雲與何一兵的歷史碎片

字體大小:大 中 小東北向前 發表於 2010-01-26 09:41  評論4條  閱讀12377次 

1999年初。夜。大雪。北京小酒館。馬雲和18個手下不停地喝酒,吃肉,一直到醉,然後,唱《真心英雄》,說長相聚,多開心……天亮了,馬雲提議爬長城。長城上,終於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為什麽我們付出那麽多,卻什麽也都不到?”馬雲無法回答,他忍住傷心,發誓要建立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都為之驕傲的網站。馬雲指著長城上的“張三到此一遊”,逗趣:“這是中國最早的BBS。”那晚8時,馬雲和18個手下跳上北京開往杭州的列車,揮手南下……

  中國黃頁上線後,馬雲帶何一兵到北京拜會當時的互聯網偶像張樹新。張樹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時見馬雲。
從瀛海威出來,又望了一眼那塊著名的“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離還有多遠”牌子,馬雲對何一兵說:“如果互聯網有人死的話,張樹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第一、她的觀念我聽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業上網,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網。”

  1995年7月,中國黃頁為浙江省外宣辦做了一個網站,在網上宣傳浙江的經濟文化,美其名曰“金鴿工程”。《錢江晚報》記者文敏、周丹以中國最早的政府上網工程為題大篇幅報道。文中說,“為金鴿工程下一步的技術問題,總經理馬雲已飛赴美國……”

  杭州出名之後,馬雲要進一步在全國成名。1995年12月,他再次來到北京,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北京青年報》一名司機。馬雲將稿件遞給司機,同時塞給他500元錢。“不管什麽媒體,發了就算你的。”司機很有能耐,發了5個媒體,還上了《中國貿易報》頭版。馬雲意識到了《中國貿易報》有眼光,馬上找到了該報副總編孫燕君,跟他談了兩天兩夜。早在1995年10月20日,《中國貿易報》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個上網的媒體。“當時他和我一樣不懂互聯網,但是他覺得互聯網肯定有戲,他說馬雲,我支持你。”

  一個月後,北京長安俱樂部,孫燕君請了京城各大媒體30多位編輯記者,馬雲出3萬元錢,得到了向京城媒體集體宣講互聯網的機會。北京網速太慢,沒辦法聯網,馬雲就將內容全部拷到硬盤上。

  大清早,將兩臺從杭州帶來的486電腦安裝好,馬雲就在那裏等編輯記者們陸續到場。那天,馬雲講了兩個小時,講什麽是互聯網,網絡有什麽好處。

  馬雲沒等到文章見報,因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來,要求暫時不要宣傳互聯網。“他們說,馬雲,你如果能夠說服《人民日報》上網的話,我們就可以報道了。”馬雲通過一個朋友認識了《人民日報》辦公室裏的一個行政人員。有天晚上,馬雲和他聊得很晚,這個時候來了一個人,他問:你們在聊什麽?馬雲說在聊互聯網。這個人就跟馬雲聊起來,這個人就是《人民日報》發展局局長谷家旺。臨了,谷家旺說:“你應該給《人民日報》處以上幹部講一次Internet。”馬雲給《人民日報》講了兩次Internet,並參與了《人民日報》上網的框架構思。“《人民日報》對我還不錯,我把北京杭州來回的車票錢,還有日常開支都賺回了。”在京期間,馬雲住在朋友辦公室裏,天天吃麥當勞,一直吃到現在見了麥當勞就想吐。馬雲越來越有名,中國黃頁越做越大,引起杭州電信註意,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域名是:chinesepage.com,分食馬雲的市場。“杭州電信註冊資本三個億,我們才2萬,另外,田溯寧的亞信當時也虎視眈眈。”1996年3月,馬雲決定和杭州電信合並。中國黃頁作價60萬元,占30%股份,杭州電信投現金140萬人民幣,占70%股份。1996年,中國黃頁營業額做到了700萬人民幣,但馬雲和杭州電信合作並不愉快。“做.COM公司猶如養孩子,而杭州電信想賺現錢,你不可能讓3歲小孩去掙錢吧!” 1997年初,在得到外經貿部進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邀請後,馬雲決定放棄中國黃頁。他將自己所持的21%中國黃頁以每股2、3毛錢的價格賤賣給了公司,拿回10多萬元。當時中國黃頁賬上還有107萬現金,40多萬應收款。“等於已經打開局面。”“自從我離開之後,中國黃頁再就沒有賺過錢。”“做企業,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去除。個人英雄主義最後反而會把企業給害了。”外經貿部給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200萬元啟動資金,還說給馬雲他們30%股份。馬雲很興奮地從杭州帶了5個兄弟北上,6個人租了一個20平方米的房間,連續苦幹了15個月。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網站全幹了出來。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是中國政府首次組織的互聯網上的大型電子商務實踐,凈利潤做到了287萬元。事情做出來了,但馬雲們的股份在體制內卻很難落實。“我們那時候就拿幾千元一個月的工資,其他什麽也沒有。”

  1998年底的互聯網越來越熱,借助外經貿部平臺,馬雲認識了楊誌遠,結交了廣泛的外貿關系。名有了,關系有了,方向有了,資源有了,4年時間,舍棄兩次,算什麽,馬雲決心重新開始。


商業模式是現成的,在外經貿部就探索了出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凈利潤287萬元,從實踐上證明這個市場的存在和這個商業模式的堅固健康。

  當時,中國對外貿通道主要靠“廣交會”、國外展會或者依托既有的外貿關系,還很大程度上受控於香港貿易中轉。入世在即,很多中國中小企業迫切需要自主控制的外貿通道。馬雲認為阿裏巴巴借助互聯網能夠而且應該肩負其這個使命。

  實現方式,馬雲堅持用BBS。“只要能發布供求信息,能按行業分類就行。”其他人不同意,拍著桌子和馬雲吵。馬雲拍自己腦袋,還是認為自己對。“阿裏巴巴用戶是不怎麽會上網的商人,一定要簡單。”

  1999年3月,馬雲在外地發電子郵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設計,手下還是不同意。馬雲怒了,抓起長途電話,尖叫:“你們立刻、現在、馬上去做!立刻!現在!馬上!” 他真想立馬飛回去,猛拍他們腦袋。

  第四次創業,馬雲需要的是追隨者、執行者,不是合作者。一直作為馬雲合作者的何一兵參與了阿裏巴巴創業,無法掩飾和馬雲的分歧,最終和馬雲分道揚鑣。之後兩人再見面,誰也不談工作。

  1999年4月15日,alibaba.com上線。耶魯博士、華爾街混跡多年的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裏巴巴後,立即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和馬雲談了4天後,蔡崇信說:“馬雲,那邊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裏巴巴!” 馬雲求之不得。“好!你來幫我管錢。”“我不會管錢,我最多管過200萬人民幣。”

  蔡崇信加盟增加了阿裏巴巴的說服力,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牽頭,Transpac Capital、Investor AB of Sweden、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Singapore 聯合向阿裏巴巴投資500萬美元。

  1999年10月30日,阿裏巴巴第一輪融資完成第二天,馬雲春風得意地飛赴北京見孫正義。那天,馬雲沒穿西裝;那天,他沒想從孫正以那裏融錢,因為昨天他剛融到了錢。馬雲只是想和孫正義談談他的阿裏巴巴,談談他對互聯網的看法,聽聽孫正義的看法。

  之四:馬雲采訪手記:《歷史的碎片一頁頁飄落》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經驗世界裏,記者也不例外。2000年,《計算機世界》辦展覽會,時逢我的新書《中國.com》出版,我就被報社派去展臺簽名銷書。當我同別人正聊得高興,一個讀者扯我一下:“你應該重視馬雲。他的阿裏巴巴為中小企業開啟了新的外貿通道。他在外經貿部的嘗試也是開創性的,很有意義。”我笑笑,沒將這位讀者的話往心裏去,轉過身繼續閑聊。那時,我心裏滿是三大門戶,滿是王誌東、丁磊。

  我不做外貿,從來不上alibaba.com,所以,2000年7月10日,馬雲出現在《福布斯》封面,媒體報道馬雲是50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家,對此,我漠然一笑,依然沒將馬雲當回事。

  2002年元旦,我到杭州采訪浙大網新總裁陳純。走在西子湖畔,我突然想起了“好玩”的“西湖論劍”,想起了馬雲。我知道王峻濤和馬雲關系很好,王峻濤是第一屆和第二屆“西湖論劍”嘉賓。我和王峻濤關系也很好。我撥通了王峻濤電話,我說:“我在杭州,我要找馬雲。”王峻濤說:“我馬上讓他打給你。”剛放下電話,馬雲的電話就到了。采訪快結束的時候,馬雲告訴我,他外婆去世,他要趕過去,不能請我吃晚飯。“你今晚要是沒別的安排,我請你喝茶。”

  在西子湖畔茶樓上,最終完成采訪後,馬雲開始和我聊DoNews。他建議DoNews銷售企業ID:“DoNews上多批評,也要給企業一個自己說話的地方和方式。”後來勝天落實了這個主意,就是今天的新聞通。

  盡管馬雲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回到北京,我一直沒敢動筆寫馬雲。我怕自己在寫一個並不存在的神奇故事。那時,阿裏巴巴網站對我而言,依然遙遠的像童話中的“芝麻開門”。我找不到真切感受,找不到“馬雲在美國遭黑社會綁架”的旁證。

  2003年5月10日,淘寶成立。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沒過多久,馬雲就宣稱淘寶已經超過eBay易趣,我笑了笑,心說:“怎麽可能?易趣原來是90%的市場占有率啊。”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億美元現金和雅虎中國全部資產為代價,換取馬雲創辦的阿裏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權,其中雅虎中國資產私下折價6億美元。

  這個消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3年之前的所做的那次采訪,我在自己的Blog裏寫到:“歷史的碎片,一頁頁飄落,好事者揀起自己中意的那頁。”

  馬雲成功了。馬雲成功了,就能證明他所講的那些故事全是真的嗎?但我和大家一樣愛聽成功者的故事,愛聽成功者總結成功經驗,以達到激勵自己、啟發自己之目的。不排除虛假故事激勵出真實故事的可能性。記者可能永遠無法觸摸到真實,但記者可以觸摸到他自己,所以,我的故事裏略去“馬雲在美國遭黑社會綁架”,略去“馬雲和孫正義在洗手間融資”,略去我認為不靠譜的故事。

  2005年10月09日,北京東方君悅酒店大堂,我請馬雲喝茶。馬雲對我說:“只有兩種媒體或者網站能夠生存:一種是有特色;一種是有規模。”“DoNews以前偏左,現在偏右。”“不應該太周正了。辦成新浪科技就沒意思了。”

  那天,正陶醉在成功喜悅之中的馬雲講了他的新聞觀。“做過了。一定要記下來,要不等於沒做。後人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王峻濤能寫,我能說。”對寫字的人將觀點和事實混在一起表述,馬雲很有意見。“你要是瞎猜,你就要說明,這是我的觀點。”

  那天,我問了馬雲一個似乎是在討好他的問題。“為什麽你能有今天,而同樣聰明的中國電子商務的先驅王峻濤卻還在為創業努力?”馬雲說:“我在前面說,演講,做宣傳,作勢,而我背後,有一幫人在實幹,苦哈哈地賣力幹,而王峻濤身後沒有18‘羅漢’。我說過了,有人做;他說過,就說過了,說過了而已。”

  2006年11月3日,DoNews 5G在討論 “馬雲付華誼兄弟3000萬廣告費,而他自己是華誼兄弟股東,這是否是關聯交易?” 馬雲得知後,短信告訴正在參與討論的牟正蓬:“我馬雲不貪便宜,哈哈。我馬雲要是那樣的人,還能做什麽事?”馬雲的這個回答使我想起,馬雲分股份給18羅漢,馬雲放棄控股用VC的錢養大阿裏巴巴,這些事實都指向馬雲是一個只顧事情成功,而不計較小利的人,但馬雲的確是華誼兄弟股東,的確付了華誼兄弟3000萬高額廣告制作費……更有消息指出,阿裏巴巴日前收購的口碑網股東馬雲夫人張瑛……

 “歷史的碎片,一頁頁飄落,好事者揀起自己中意的那頁。”即便拾起的是同一片落頁,18“羅漢”和周鴻祎的解讀也一定不同,但6年之前“應該重視馬雲”的提醒沒錯,馬雲是個人物。

馬雲通過中國黃頁套現走人: 1995年,互聯網上的中國網站太少,中國黃頁效果很好。望湖賓館是當時網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中國賓館,時逢世界婦女代表大會,許多世界婦女代表到杭州後,專程過去看看望湖賓館。錢江律師事務上線之後,留得是家裏電話,半夜三更老是有人打電話給他。 那時與馬雲競爭最激烈的當屬杭州電信。“一山不容二虎”。杭州電信有著非常好的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馬雲卻一樣都沒有。杭州電信利用中國黃頁(chinapage.com)已有的名聲,做了一個名字很接近的網站,也叫“中國黃頁”(chinesepage.com),借以分割馬雲“中國黃頁”的市場。-馬雲別無選擇,1996年3月,中國黃頁將資產折合成60萬元人民幣,占30%的股份;杭州電信投入資金140萬人民幣,占70%的股份。後面的結局可想而知,中國黃頁被收編了,馬雲套現走人,去了北京。

馬雲成敗中國黃頁

《穿布鞋的馬雲》馬雲對於年輕人及後來的創業者來說有著無可取代的標桿地位,而馬雲也樂意分享自己對商業的思考來與年輕人共享。因此在本書內,馬雲本人另外授權,獨家公開了與年輕人面對面的演講視頻,馬雲對年輕人創業的點評視頻以及數十位行業大佬推薦的視頻。本節為大家介紹馬雲成敗中國黃頁。

馬雲成敗中國黃頁

敏銳的機會發現者

1995年,也可以說是互聯網元年。1995年的8月19日,網景上市。今世的所謂互聯網思維,很大程度上由網景締造。它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當年是個少年得誌的科技神童,今天則是風險投資大佬,他投資的公司包括Twitter、Facebook、LinkedIn、Zynga等。但馬雲是在中國創業。他不是馬克·安德森那樣的科技神童,技術不是馬雲可以倚仗的優勢。他只是個敏銳的機會發現者。

1995年,一個叫丁磊的人從寧波郵電局辭職,花了1000多塊錢買了張飛機票,飛到了廣州,當時他的薪水才800多,後來他創立了一家名叫網易的公司。

也是在1995年,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創立了雅虎。

馬雲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源於一次美國之行。

1995年,杭州要修一條通往安徽阜陽的高速公路。美國的一家投資公司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但在項目進行的一年時間裏,該公司卻遲遲沒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資款。杭州政府聘請馬雲到美國同該公司接觸。那時馬雲被稱作“杭州英語最好的一個人”。

帶著政府的委托,馬雲擔任起了前去美國翻譯和協調的工作。可到了美國之後,馬雲卻發現那是一家騙子公司,不但無意合作,甚至希望馬雲能跟他們一起來詐騙中國錢財。當馬雲表示出不願意的姿態時,他們將馬雲軟禁了起來。無奈之下,馬雲只能佯裝妥協,再借著需要考察其他項目為由離開。馬雲後來提起這事:“簡直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大片,我到了美國被黑社會追殺,我的箱子現在還在好萊塢呢。”

在機場準備買機票回國的馬雲突然反悔了,他思考再三,覺得既然來了就不能輕易放棄。馬雲想起自己國內的一個同事提過他的女婿在西雅圖和人合夥創辦了一間互聯網公司,他到西雅圖找到那位同事的女婿Sam所在的VBN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世界。

馬雲發現,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非常多的信息。但是,他也發現在網上搜索不到任何一條有關“中國”的信息。互聯網在中國市場上還是一片空白,這讓馬雲興奮不已,他覺得已經找到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

他決定跟VBN合作。回國當晚,馬雲就邀請了24位交情很深的朋友來聊互聯網。但當時互聯網在中國仍是陌生的詞匯,24個人裏面僅有1人認為可以試試。大家的不贊同並沒有動搖馬雲做互聯網的想法。一周後,他與妻子張瑛商定創辦互聯網公司。創業所需的10萬元由他們四處籌借而來。1995年5月9日,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誕生。

中國黃頁成立之初,馬雲設想的模式是:同美國VBN公司合作,他們提供服務器跟技術,中國黃頁負責國內的推廣。一旦馬雲同中國企業達成協議,海博翻譯社將企業的資料翻譯成英文快遞到美國,美國方面負責將主頁做出來並掛到網上,再將主頁打印出來快遞回中國。馬雲就拿著這些打印的圖片給企業看,進而收費。但在當時,因為互聯網在中國沒有普及,客戶看不見他們在網上的資料,僅憑幾張打印照片很難讓他們相信。所以中國黃頁在中國的業務開展並不樂觀。馬雲甚至有時候會被當成騙子。

選擇來自運氣和對未來的堅信

1995年是全世界互聯網的商用第一年,這一年中看到互聯網的人少之又少,馬雲之所以看到是因為幫杭州市政府的忙去美國討債。

馬雲在1995年看到了互聯網,也決定把自己未來的發展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我們知道的情形是,當時馬雲對24個朋友講,23個不相信,可見這個選擇的難度,但他的這個選擇還是沒有因為別人的反對而變化。


馬雲通過中國黃頁套現走人:
1995年,互聯網上的中國網站太少,中國黃頁效果很好。望湖賓館是當時網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中國賓館,時逢世界婦女代表大會,許多世界婦女代表到杭州後,專程過去看看望湖賓館。錢江律師事務上線之後,留得是家裏電話,半夜三更老是有人打電話給他。 那時與馬雲競爭最激烈的當屬杭州電信。“一山不容二虎”。杭州電信有著非常好的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馬雲卻一樣都沒有。杭州電信利用中國黃頁(chinapage.com)已有的名聲,做了一個名字很接近的網站,也叫“中國黃頁”(chinesepage.com),借以分割馬雲“中國黃頁”的市場。-馬雲別無選擇,1996年3月,中國黃頁將資產折合成60萬元人民幣,占30%的股份;杭州電信投入資金140萬人民幣,占70%的股份。後面的結局可想而知,中國黃頁被收編了,馬雲套現走人,去了北京。

做了六年大學老師

1988年,22歲的馬雲從學校畢業。成為500名畢業生中唯一一個被分配到大學任教的。

技術分享

經濟發展的契機

不久,他在西湖邊上發起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慢慢在翻譯界有了些名氣。此時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既懂英語又懂貿易的人才很是緊缺。

技術分享

從海博翻譯社開始

1992年,馬雲創辦了海博翻譯社,起初並不順利,第一個月營業額不足千元。為了維持翻譯社運營,馬雲開始賣禮品鮮花銷售醫藥

技術分享

經過3年努力,翻譯社終於收支平衡!馬雲辭去教師工作,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轉機:美國討債之旅

1995年,“可能是杭州英語最好的”馬雲在政府委托下去美國討債!他在美國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同時還發現: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一片空白!

技術分享

帶著這個發現和一臺486電腦,興奮不已的馬雲回國了。回國當晚,馬雲邀請了24個交情很深的朋友聊互聯網,結果僅有1人認為可以試試。

輾轉一夜後,馬雲告訴自己:即使24個人都反對,我也要做!

“騙子”馬雲的中國黃頁

一周之後,馬雲和妻子張瑛籌借了10萬元,創立了海博網絡,同時啟動“中國黃頁”項目。

技術分享

當時互聯網在中國未普及,客戶看不見自己的網上信息,馬雲一度被當做騙子。後隨著內地網線開通、人才加入,局面開始好轉,馬雲團隊做成了幾筆生意。

到了1997年,網站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元!

創業是一種習慣

一夜之間,競爭者湧現,由於實力懸殊,馬雲最終向杭州電信出讓70%股份。

神話馬雲並不神化

如今的馬雲,已經被媒體的溢美之詞神化了!有的人說馬雲是從未來穿越而來,因為他預見了互聯網的發展;還有的人幹脆說長相怪異的馬雲是外星來客...

技術分享

成功的秘訣只有四個字:屢敗屢戰

然而,還原馬雲早期創業,我們離馬雲並不遙遠......

1、小機會也是機會

馬雲一直服務中小企業,中國黃頁就是幫助小企業面向全球;

2、在反對中堅定最初夢想

強烈的好奇心,95年在很多人看不到互聯網時馬雲就看到了機會,同時在後期的每次創業中不斷調整自己;

3、簡單的事情總是在試錯中獲得的

只要不放棄,就不會失敗,善於總結經驗教訓;

4、成功不只是一個人的努力,要學會借勢

馬雲既不懂技術、也不懂交互,他的成功是一群人的成果;

5、什麽條件都具備的話,往往不是你的

在別人還在躊躇的時候正是行動的最好時機,任何事都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技術分享

馬雲和中國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