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馬雲和衛哲:從不屑到仰慕 從朋友到訣別

馬雲和衛哲:從不屑到仰慕 從朋友到訣別

從不屑到仰慕,從朋友到訣別,兩個“金庸迷”這十年,一個扮演了意氣飛揚的令狐大俠,而另一個則複製了現實清醒的田伯光。後者的引咎辭職,帶給阿里巴巴和中國新經濟的反思,絕不是終點。

  2006年7月28日,東方衛視《波士堂》欄目演播廳,穿著淡藍色襯衣的衛哲被請到紅沙發上後,主持人風趣地問了一句“被馬賽克處理過”的話:“31歲就成為世界500強公司中(中國)最年輕CEO的衛哲,在年內將加盟某某網際網路公司。你是否能現場確認一下?”衛哲接過話就答:“主持人問題中的馬賽克,可以替換成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

  這是衛哲對離職傳言的首次表態,在此之前的一個多月裡,有關“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謝別500強皈依網際網路”的訊息甚囂塵上,但衛哲服務的百安居一直守口如瓶。業界多次用陳天橋和唐駿的“陳唐配”來比較衛哲和馬雲接下來的合作,更多的人願意聽到一個“金牌經理人與新產業完美融合”的故事。

  在現場觀眾席中,衛哲的一位高中同學回憶稱,衛哲“城府很深”,像個間諜,高中時就喜歡研究諜戰、懸疑類的書,還有通過觀察別人肢體語言來揭祕人心的能力,而這是在全球最頂級的商學院裡也未必能學到的。衛哲笑笑,欣然接受。

  是年11月,衛哲扔下百安居,投奔阿里巴巴。此後的衛哲春風得意,開始在多個場合表露和馬雲的合作決心:七年之內不會離開網際網路行業。

  四年後,阿里巴巴“欺詐門”爆發,公司兩高管引咎辭職,衛哲訣別馬雲,以一個不太體面的方式了結了在阿里巴巴的職業生涯。

  義結“光明頂”

  馬雲比衛哲大6歲。2001年,30歲的衛哲從百安居財務總監一下子跳到CEO,成為500強中最年輕的中國總裁,名噪一時。熟識衛哲的人士回憶,2001年前後,正是衛哲“乘火箭上升的時候”。

  當年,哈佛商學院組織了一場中國企業家的組團演講活動,作為中國第一代職業經理人的代表,衛哲受到邀請作為演講嘉賓,講解中國的家居零售行業。同行的人群中,小個子馬雲也在。

  彼時,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方才開張兩年,但已經顯示出驚人的威力。馬雲本人剛剛獲得“世界經濟論壇”評選出的2001年全球100位“未來領袖”的美譽,阿里巴巴也在這一年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但阿里巴巴仍然處於最初的創業期,員工規模不到100人。

  衛哲向來對自己的演講能力極為自信,但那一次在哈佛商學院,馬雲的演講則讓衛哲震驚良久:這個小個子為什麼這麼敢吹牛?網際網路真有那麼牛?衛哲覺得馬雲在演講中卻描繪了一幅無比巨集大的藍圖。“當時就一句話——太不靠譜了,覺得他長得像外星人,說話更像外星人。怎麼可能呢?按正常邏輯,根本看不到他的這個願景。”

  事後衛哲承認,自己太不懂網際網路,不懂電子商務,不懂馬雲。但慶幸的是,這一次演講回國後,他與馬雲成了好朋友。兩人都是武俠迷,尤其迷金庸。每次衛哲到杭州,馬雲都會開著車接他到處玩。而在上海,衛哲則變成東道主,兩人常在一起喝茶聊天,聊聊金庸的武俠小說,當然還有馬雲口中那個“按正常邏輯沒法看到的願景”。

  此後的6年,是阿里巴巴神話般的6年。馬雲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註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資訊,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群。到2006年,阿里巴巴超越搜狐和新浪,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

  衛哲發現,馬雲在2001年向他描述的那個夢想沒有變,並且在一步一步變得更為清晰。“我開始理解阿里巴巴、淘寶的贏利模式,還有馬雲的理想。”而6年的友誼,也讓馬雲更深刻地認識到衛哲的能量。

  2005年,衛哲將自己作為中國第一代職業經理人的經歷和經驗梳理總結,出版《金領》一書。老朋友馬雲評價說:“和衛哲的相識,改變了我對職業經理人的看法。儘管衛哲非常年輕,但是我發現他敢於作出重大決定並承擔責任。”

  這期間,馬雲曾向衛哲丟擲過橄欖枝,衛哲沒有拒絕,但也沒答應,兩人一邊做生意、一邊交朋友、一邊打太極,事後馬雲曾說,衛哲從2003年就開始對他的邀約實施“軟抵抗”。而衛哲則表示是在暗中觀察阿里巴巴,整整達6年之久,“這符合我的風格,我職業選擇比較謹慎,每次跳槽都是如此,我去百安居前也觀察了四年。當時我在普華永道,百安居正是我的客戶。”

  2006年,衛哲終於決心加盟阿里巴巴。11月份,衛哲宣佈辭去百安居中國區CEO職務,擔任阿里巴巴B2B業務部門總裁兼集團執行副總裁。

  第一天上班時,馬雲召集阿里巴巴集團高管,在杭州總部的“光明頂”開會,隆重介紹衛哲。幾天後,在一次公開場合,他曾揹著衛哲對媒體說:“這挖人就像拔牙,猛地一拔,被拔者與拔牙者都很痛苦,而且還會流血。我現在就不拔牙了。我天天去搖,搖鬆了,就來了。”

  馬雲非常喜歡金庸,阿里充滿了俠客文化,阿里巴巴舉辦的首屆西湖論劍,就邀請了金庸,他們是非常好的朋友,一見如故。平時開會、會客的地方成了“光明頂”、“桃花島”,核心技術研究專案組名叫“達摩院”。淘寶週年慶活動被冠名為“武林大會”。每逢盛會,所有員工則是根據自己的花名加入不同幫派,爭奪“天下第一幫”稱號。在淘寶,所有員工都是店小二,且自冠有郭靖、喬峰、一刀等金庸系小說人物的名號,謂之花名。馬雲自稱“風清揚”。這創造了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少了許多森嚴的等級關係。

  同樣酷愛武俠小說的衛哲,為了迅速融入阿里巴巴集團文化,也想給自己起個響亮的武俠名字。但是經過了解他很快發現,風清揚早被馬雲佔用,淘寶的陸兆禧是鐵木真,支付寶的邵曉峰是郭靖,其他武功高強的名字都被佔領。“只剩下武功很差或者德行不端的人名了。”衛哲抱怨。

  當時的阿里巴巴正處於上市前期,作為職業經理人,衛哲的入職使命顯而易見。在阿里巴巴的高管團隊中,衛哲是最為典型的空降兵,他並不屬於阿里巴巴的創業團隊,卻在B2B公司擁有非常高的股份,甚至遠遠高於阿里巴巴的一些創始人。

  按照馬雲當初的說法,希望衛哲來到阿里巴巴後,可以把他在傳統行業中的管理經驗帶到阿里巴巴,讓阿里巴巴成為一家真正的國際化企業。在四年多的時間裡,衛哲完成了帶領B2B上市、高層換血的使命;完成了國外業務佈局,併成為B2B與投資者溝通的一個友好介面。可以說基本完成了當年任命時的使命。

  阿里巴巴上市前後,是馬雲和衛哲的蜜月期。在此期間,衛哲在萬國證券和普華永道的工作經驗,為阿里巴巴在2007年10月的上市發揮了重要作用。

  “阿里巴巴是我的最後一份專職工作。因為以前做過職業經理人,做職業經理人的時候我從來不作這樣的承諾。而作為創業夥伴之一,哪有人聽說把公司扔掉,把自己的孩子扔掉的?這個公司不是馬雲一個人的,是我們共同的。”衛哲表示。

嫌隙暗藏

  在網際網路界,馬雲是典型的俠客型人物。他堅守信仰,始終沒有將公司盈利當作是第一訴求。“賺錢只是一個結果,它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目的。而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創辦一家真正由中國人創辦的、讓全世界感到驕傲的、偉大的公司。這就是我的理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理想”、“您能用一句話概括您認為員工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嗎?我們要求今天阿里巴巴的員工誠信,要有學習能力,樂觀精神和擁抱變化的態度”等馬雲語錄,在日後被商界廣為流傳。

  而衛哲是典型的新商人,溫文爾雅但逐利而為。在公眾面前,衛哲展示較多的是他工作中的一面。“工作是為了生活,我喜歡精細化地享受生活。”衛哲從不提倡加班,他認為加班是工作效率不高的表現。平時休閒的時候,他只有兩個愛好,一是陪太太逛街,二是陪兒子玩。衛哲調侃自己,“休閒時光我就是‘二陪’,每天回家陪老婆吃飯,每天陪兒子一小時。”

  這種性格上的極大反差,為馬雲和衛哲日後的曲終人散埋下了伏筆——儘管馬雲認同衛哲的精神,但他也承認自己做不到。作為主席的馬雲熱情易激動,而衛哲則慎重且有條不紊。他們兩人一個負責臺前,而另一個則居於幕後。

  衛哲也承認,阿里巴巴幾乎顛覆了他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多年來堅持的價值觀。譬如,在阿里巴巴,股東只排第三位,前兩位是客戶和員工;譬如,“我們對利潤沒興趣,賣麵粉的怎麼能跟賣白粉的比”;譬如,公司開會的場所無所不在,西湖邊、屋頂上、道觀、寺廟,哪裡氣場好就在哪裡開會,喝茶、吃瓜子、光腳丫子、跳到桌子上跳舞都沒問題。

  在阿里巴巴,衛哲還是有些與眾不同。這個頭髮紋絲不亂、說話不溫不火、穿著頗具英倫風情格子襯衣的人,在自由率性的阿里巴巴總部被員工私下評為“最會穿衣服的人”。衛哲說話極為謹慎簡練,語言邏輯性好,當年一位央視的編導在剪完片子後說,衛哲的片子最好剪,他說話總結性很強。而馬雲則生活隨意,不著意修飾邊幅,在幾次公開場合,《中國經濟和資訊化》記者都發現,馬雲時常以一件極其普通的襯衣示人,演講頗為情緒化,常常不按主持人的設計思路來。

  據曾在阿里巴巴集團工作過的員工說,衛哲難以完全擺脫“局外人”的身份。儘管馬雲經常強調,阿里巴巴集團的長期願景比短期業績更為重要,但大家還是覺得衛哲更注重短期利潤。一位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高管的人士說,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仍在以一種非常具有創業精神的氣質經營著企業。這種風格和衛哲以前呆過的大公司非常不同。

  “在做事風格上,馬雲和衛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一個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感性、激情,一個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精明、高效。”接近衛哲的一位阿里巴巴中層人士認為,馬雲和衛哲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但無緣做長久的搭檔。

  在阿里巴巴內部,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工作三年以上的員工才有資格被叫做“阿里人”。而工作年限到了五年,會有另外一個稱號:“阿里陳”。衛哲到2009年才擁有“阿里人”的頭銜,但他已經沒有機會獲得更高級別的頭銜“阿里陳”。知情人士也透露,在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工作區——杭州的湖畔花園公寓,也從來沒有發現過衛哲的身影。

  爭鋒“德先生”

  與馬雲自律、仗義的管理風格截然不同,衛哲管理思想的底片是中國傳統四大名著,認為企業無法脫離在反叛中成長、在反叛中被顛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衛哲如此解釋:“《水滸傳》的精神核心就是‘造反有理’,就是顛覆。對於一個新興企業來說,循規蹈矩就意味著永遠不會分到一塊屬於你的蛋糕。在行業中形成一定規模後,一個企業肯定會面臨主要競爭對手。這時就進入第二階段——《三國演義》。很多企業的失敗在於,它們過早陷入《紅樓夢》,永遠沒有反叛精神。第四階段就是《西遊記》,凡間已無事可做,企業和企業家都進入了一個取經、傳經的階段。對一個企業來說,什麼時候你已經一統天下,進入海外,就進入西遊記階段了。《西遊記》裡,又會有新的反叛。”

  2009年3月份,馬雲和阿里巴巴的13個高管在美國考察時,衛哲也在。一天晚上大家喝了點小酒,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提議大家互相點評一下,你如何看我,我如何看你。從8點談到深夜1點,眾高管感覺很好。結果每個人都發現,你自己以為的自己和你周圍的人看到的你自己是不一樣的,是一個照鏡子的過程。

  當時,多數高管給馬雲的評價是:滿懷信仰與理想,中國網際網路界為數不多的德才兼備的老闆。而給衛哲的評價則是:胸有城府,展現在外的永遠是溫和,暗藏於胸的永遠是利益。

  2月21日,衛哲宣佈引咎辭職後,一位他早先在百安居時的部下寫了一篇部落格:

  忽然想起衛哲,是驚怪於他的兩次離職都沒能繞開欺詐二字。2006年11月衛哲從百安居中國區總裁任上離職出任阿里巴巴CEO時,百安居在中國市場正當輝煌。可是他走後,留下的一屁股官司,都是在指稱百安居以欺詐手段剋扣貨款。巧合的是,如今馬雲受到資本市場的壓力而被迫拋棄他,同樣的,阿里巴巴這個上市公司在他管理下陷入了欺詐的漩渦。5年過去了,衛哲的脾氣似乎一點兒也沒變。無論是管理百安居還是阿里巴巴,欺詐都與他如影隨形。

  該博主還指名道姓地引用當年曾與百安居有過生意往來的客戶的話,稱衛哲從百安居一走了之後,一些曾經幫他完成業績的供貨商“陷入了絕境”:當時位居中國三大櫥櫃品牌之列的雅迪爾,因為向百安居討要1200萬元欠款而元氣大傷,如今只能蜷縮於上海苟延殘喘;朗庭和好詩迪,都是能做到億元的櫥櫃企業,被迫關門;只有堅強的韓麗宅配,還在不斷與百安居打官司討要著已經拖欠了多年的賬款,而這場官司何時了結仍然遙遙無期。

  坊間分析,衛哲在阿里巴巴的四年多時間裡收穫頗豐,一方面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耀眼的職業經理人,公眾認知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衛哲擁有4800萬股B2B上市公司的股份,並且拿著業內少有的高薪。在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業(內資)老總薪酬排行榜中,衛哲名列榜首,年薪超過了5000萬元。好事者認為,衛哲在公司幾年中的收穫,也是他這次願意“和平退出”的基礎。

帝國危機

  但也有人認為,衛哲與馬雲交往六年之後才加盟阿里巴巴,在這漫長的時間內,馬雲沒有理由看不清楚衛哲。而且兩人私交不錯,雙方存在矛盾的可能性不大。衛哲談起馬雲時,曾經說:“我們在一起,花時間最多的就是談夢。”一個典型的夢境就是:50年後,他們一群老頭閒坐在西湖邊聚會、飲茶,這時忽然聽見廣播裡傳來新聞,阿里巴巴的股票價格又在大漲。

  一位阿里巴巴集團中層表示,衛哲最大的失敗,並不是對欺詐事件的處理不力,而是馬雲新近佈局的1688.com 突圍無效,致使B2B業務找不到下一個增長點。此外,今年1月份上市的“無名良品”看起來接下來也會是淘寶的產品,B2B部門想拿也拿不走。而“無名良品”面向的,恰恰是B2B業務的核心受眾——誠信通使用者。

  該中層員工還認為,將阿里巴巴送上市後,衛哲便再無作為。在衛哲任內,阿里巴巴推出了大量的增值服務產品,先後收購了阿里軟體、中國萬網、美國軟體公司Vendio和Auctiva以及深圳一達通,推出黃金展位、幫助中小企業建站的“winport旺鋪”服務、競價系統“網銷寶”、小額批發平臺全球速賣通等,但都籍籍無名,沒有對B2B業務成長髮生作用,沒有證明自己。

  他分析稱:在上市後最應該做的,不是研發新產品,也不是打通和淘寶的聯絡,而應該去做大手筆的收購與整合。B2B現有的幾筆收購幾乎都沒什麼成色。嘗試摸索新產品的過程中,阿里巴巴B2B 業務錯過了外貿B2C這趟車,也錯失了可能的未來。

  衛哲是規模戰的信徒。目前,阿里巴巴員工數量已急劇擴大至1.4萬人,其中B2B業務銷售人員佔據大半壁江山。誠信通起步時依靠的地推銷售力量,至今已經成為阿里巴巴一個龐大的包袱。

  甚至有悲觀的分析認為,在衛哲治下,短短五六年間,阿里巴巴已經從挑戰者象限轉移到被挑戰者象限,創新無從談起,大企業病顯露無遺,而環球貿易網、敦煌網等B2B領域的勁旅,卻輕裝上陣,以抽取交易佣金的盈利模式攻克城池,圍堵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已面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尷尬局面。

  在衛哲2月21日辭職之後,馬雲曾召集高管開過幾次會議,無一例外地都談到了衛哲離職事件。他堅定地表示,刀是服務於理想的,“我們的心很軟,但我們的刀很快。”

  阿里巴巴“造反派”調查

  為什麼要造阿里巴巴的反?誰能讓“中國金牌職業經理人”走人?

  文 本刊記者 金燁

  2月28日,是藍色巨人IBM公司舉行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的日子,董事長兼執行長彭明盛說:“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組織想要有長久的發展,必須尋找和創造有意義的信條和價值觀。”

  也是在這一天,遙遠的東方有一個以阿拉伯神話命名的公司,此刻正陷於一場輿論漩渦。兩年來,2326家一直以“中國金牌供應商”身份活躍在阿里巴巴B2B平臺上的欺詐公司,令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震怒,並於一週前剛剛宣佈其CEO、COO雙雙引咎辭職。

  “中國金牌供應商”業務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中國的外貿廠家,每年給阿里巴巴繳納2.98萬元,即可登入阿里巴巴網站檢視外商的採購資訊,同時釋出自己的產品資訊,以供海外進口商瀏覽、選擇,從而促成外貿訂單的達成。

  據不完全統計稱,阿里巴巴B2B公司發現從2009年底開始,平臺客戶的欺詐投訴有上升趨勢,而今年1月中旬由阿里巴巴發起的一項獨立調查顯示,近100名銷售人員為追求高業績,故意縱容或疏忽允許部分外部分子進入阿里巴巴會員體系,有組織地進行詐騙。

  儘管馬雲果斷地自爆家醜,並承諾賠償,但誠信重建將更加艱難。在此次轟動業界的事件中,那些不誠信的商家究竟是怎樣進行欺詐的?欺詐事件不是首發,為什麼到2011年1月公司董事會才下決心徹查?阿里巴巴一直宣揚的“誠信”應該用什麼樣的制度體系來保證? 這一系列的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欺詐何來?

  被調查出的2326家“中國金牌供應商”到底如何出現和進行詐騙的,其實已經有案例,而這類案例在2009年就時有曝光。可惜的是因為受害者多在海外,事發至少兩年的欺詐事件此前並未進入國內公眾與媒體的視野。但是,在國外至少兩個以上的網站彙集了超過600個受害者的投訴。

  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流程是這樣的:當客戶急需一批產品時,他會在阿里巴巴尋找供應商公司,當客戶和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絡後,公司要求客戶提交1萬元押金到自己公司或者個人賬戶上,而當這筆押金支付之後,客戶就發現再也聯絡不上這家公司了。這其中的公司就是涉嫌欺詐的“中國金牌供應商”。

  “中國金牌供應商”其實是阿里巴巴推出的一種高階會員制度,他們每年都要繳納一定的年會費。獲得這些資質證明的供應商是通過阿里巴巴指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值得信賴”的。

  正值全球經濟危機的2008年11月,阿里巴巴為了進一步吸引中小企業廠商,將“金牌供應商”會員費用從每年4.98萬元降低到1.98萬元。這一低價策略見效顯著,2008年阿里巴巴的財報中顯示,當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就破紀錄地新增了12192名“金牌供應商”客戶。低價的准入製為“詐騙門”埋下禍根。

  據調查發現,這些欺詐公司大多是專門註冊用來詐騙的,他們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釋出熱門且低價的消費電子產品,以此吸引消費者,並以相對不安全的付款方式進行交易。

  另外,很多有著類似受騙經歷的國際買家也會在網上發帖。國外至少有兩家供國際客戶張貼被騙資訊的網站,其中一家名為Alibaba Fraud Victim Database(阿里巴巴詐騙受害者資訊庫)的網站,建立者資訊不明,但資料庫至今已收集到101名受害人,受騙金額至少11.6萬美元,建立者呼籲更多的受害人加入,以期達成集體法律訴訟,並討回損失。

  而在阿里巴巴網站的論壇上,同樣能找到不少來自海外的投訴資訊。

  冰凍三尺

  事實上,欺詐事件早有苗頭。

  2008年7月23日,馬雲發出題為《冬天的使命》的內部郵件,號召全體阿里人準備過冬。因為他認為全球經濟即將進入非常困難的時期,並且預計這個“冬天”將異常漫長。事實證明,馬雲的預測非常準確。當年,阿里巴巴整體業績看上去了無生氣,B2B業務的模式也開始遭受挑戰。

  2007年11月6日上市當天,阿里巴巴B2B開盤價30港元、收盤價39.5港元。2008年7月23日,阿里巴巴股價收報9.81港元。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其增長潛力的不樂觀看法。一位美國投行業人士不客氣地指出,阿里巴巴B2B業務在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而增長的壓力卻永遠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金牌供應商”欺詐事件開始萌生。

  根據阿里巴巴分析師會議透露的情況來看,2009年下半年,阿里巴巴開始接到對“中國金牌供應商”的投訴,且投訴不斷增多,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10年。而阿里巴巴管理層也在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處理這個問題,關閉涉嫌欺詐的賬號,並在內部開始進行處罰,處理內外勾結的事。

  今年1月,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被告知買家投訴率有很高的增長。至此,阿里巴巴管理層才瞭解到問題的嚴重性。知情人士向本刊表示,進入1月底之後,阿里巴巴董事會做出反應,成立調查小組徹查“欺詐門”。調查小組由公司內審團組成,牽頭人即是獨立董事關明生。春節期間這項調查一直在進行,大年初一都未曾中斷。

  一個月後,真相被揭露:2009年有1219家(佔比1.1%)涉嫌欺詐,2010年有1107家(佔比0.8%)涉嫌欺詐。阿里巴巴內部約有100人受到牽連,包括主管和一般銷售人員,佔阿里巴巴銷售團隊的2%。

  內部人員“反水”

  讓馬雲感到震驚和憤怒的,遠不止是“兩千大盜”的欺詐行為。在網上可以查到的投訴中,無論是不發貨還是發假貨,幾乎所有買家都是通過沒有第三方擔保的方式進行的支付。最常用的就是西聯匯款,這是一種在全球遍佈網點的特快匯款,類似於國內的銀行匯款。一旦對方違約,交易無從保障。

  記者瞭解到,阿里巴巴不同於它的兄弟公司淘寶,並沒有一個類似於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擔保平臺。對於國際買家來說,剩下的信任感就來自阿里巴巴為這些公司打上的認證標籤“中國金牌供應商”了。

  顯然,騙子公司必須藉助內部員工的合謀,才有可能躲避嚴格的認證程式。阿里巴巴調查小組發現這是有體系、有組織的欺詐行為:詐騙企業買了幾個“中國金牌供應商”的會員資格,用假的生意執照,騙過AV認證;然後用低價、小批量誘惑海外買家下單、付款,收到貨款後並不發貨。

  而阿里巴巴銷售團隊則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騙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換句話說,這件事的嚴重性在於“內外勾結”。如果阿里巴巴只是一個平臺,嚴格審查供應商的資格,那麼供應商的詐騙行為阿里巴巴本身並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如果阿里巴巴內部人員主動參與了事件,性質就變得不同了。

  阿里巴巴的公告稱,近100名銷售人員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其故意或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本公司的認證措施以及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進行詐騙的商戶店鋪負直接責任。

  據一位曾經的阿里巴巴銷售代表透露,進入阿里巴巴做銷售前期投入是很大的,工資的底薪很低,通常在800~1000元,籤不到單每個月都要自己倒貼錢。

  壓力與誘惑共存,加之管理漏洞,種種原因,使得銷售人員開始走歪門邪道去創造靚麗業績。走私單、拿黑錢成為可能,甚至出現馬雲自揭家醜所言的詐騙同謀——阿里巴巴100多名銷售人員為騙子公司製造便利條件,成為騙子公司的同謀。

  高管引咎辭職足夠引人關注,但是因為類似情況員工被開除並不是首發。據阿里巴巴一名員工透露,2010年下半年,另一家子公司淘寶網的兩名中層被客戶舉報,違規間接擁有第三方電子商務類服務公司的股權,兩人即刻被辭退並沒收所有期權股票。

  在距今更早的2002年,有會員要求籤單後給回扣,高管經過整整一天的會議決定:“不可以。”並在當年底開除了兩名業績排名最前的銷售人員,儘管兩人完成了高達六成的業務量。當時,阿里巴巴此舉為其口碑和公關加分不少。

  而馬雲也曾經說過:“我們從來不會因為利益而改變自己,我們更不會因為壓力而放棄自己的原則。我們將會面對任何挑戰,寧可關掉自己的公司,也不放棄自己的原則。”由此可見,對欺詐深惡痛絕的馬雲壯士斷腕並不偶然。

斬將之後

  回顧整個事件,作為中國B2B業務元老的阿里巴巴卻存在著很多問題與矛盾點引人深思。

  阿里巴巴在對外的說法當中,一直在強調2009年1.1%和2010年0.8%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數字。阿里巴巴集團高階公關總監陶然(微博)也在微博中表示,這次0.8%欺詐賬戶的事,比例很小。但換個角度看,有1000多家詐騙公司在這個平臺上,這還是個小數字嗎?國外買家不像中國買家的容忍度那麼高,一兩次的欺詐可能就會讓他們失去對這個平臺的信任,阿里巴巴的國際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

  阿里巴巴一直宣揚誠信,但用什麼樣的制度體系才能夠保證誠信?阿里巴巴在2010年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出深度認證服務,但這並沒有阻擊不合格的供應商入駐。用一貫的宣揚和一次地震式的高管斬立決,並不能夠為誠信提供任何保證,阿里巴巴缺的是有效的保障體系與認證制度。

  馬雲曾強調,在B2B領域,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資金或技術,而是誠信。國內線上支付系統的不發達、郵政網路的滯後、誠信環境的缺位,使得安全支付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瓶頸。

  馬雲亦清楚此中深意,在嚴肅處理涉嫌其中的供應商和員工之餘,他還作出賠償170萬美元的承諾,同時阿里巴巴與天祥集團展開合作,推出對供應商進行最大限度資質認證的第三方認證服務。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誠信僅是一方面,制約阿里巴巴B2B模式發展的,還有許多重要因素,不能讓誠信掩蓋了這些——從去年10月阿里系高管出現的一輪辭職,到這一輪高管的斬立決,方向感不甚明確的阿里巴巴並未能輸出阿里真正的價值觀,只是展現出良好的媒體維護氛圍和企業危機管理的有序排程。

  現如今,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增長乏力已是眾所周知,從股價看,自從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以來,阿里巴巴的市值最多時縮水超過60%,目前雖然有所反彈,但縮水幅度仍接近一半。電子商務領域觀察家認為,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市場導向不明確。

  目前,各個企業都開始做細分領域,市場的細化受到更多的歡迎。而與阿里巴巴B2B業務有直接競爭關係的除了電子商務同類平臺外,就是這些細分的專業的行業平臺或垂直平臺。他們不僅能夠進行相互的買賣交易,為客戶提供新聞資訊、市場動態、供求狀況,同時還能夠提供產品使用說明、注意事項、客戶反映甚至是該產品相關鏈條上的資訊和論壇。對於有著上下游複雜渠道關係的傳統行業來說,垂直的專業平臺更勝一籌。而且所有企業還可以免費分享這些資訊。

  雖然阿里巴巴現在也在不斷地進行整理分類,應對市場變化,但每個行業有著各自的特點和技術壁壘,他們很難達到專業平臺的水平。此外,阿里巴巴B2B業務的會員收費制,在體制角度決定了其發展並沒有太大想象空間。與環球貿易網、慧聰網和敦煌網相比,阿里巴巴從制度到執行,均有較大的改良空間。

  揮淚斬衛哲固然需要莫大勇氣,而阿里巴巴B2B如何突破真正的天花板,或許才是馬雲面臨的最大挑戰。

  馬雲的三張面孔

  從四年前的“杯酒釋兵權”,到如今說服衛哲自己離職,馬雲在人事關係方面的處理能力已頗具火候。他是如何在幾個角色之間跳轉的?

  文 本刊記者 孫巨集超

  2月14日,情人節,羅納爾多在巴西宣佈退役。有網友隨即發表評論:“從今天開始,地球上只剩下馬雲一個外星人了。”這個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內的“外星人”1988年在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11年後正式創辦阿里巴巴網站。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

  古人認為成大事者必然天生異相,無疑馬雲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但他始終堅信:“這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只要不斷學習,不管你長得如何,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男人的長相往往和他的的才華成反比。”

  在馬雲的部落格上,他這樣介紹自己:“滿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過運氣不錯,智商一般,但是個福將。”

  讓對手跟自己交朋友

  在網際網路江湖,有兩個人曾被冠以大俠的名號。根據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大俠的一項特殊能力就是能夠用個人魅力折服對手,讓對手為己所用。

  馬大俠是其中的一員,他跟楊致遠、孫正義兩個伯樂之間的故事為世人所知,但和他的對手亦敵亦友的關係才是他被稱為大俠的真正原因。

  2007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中國網商大會上,郭臺銘和馬雲曾脣槍舌劍,他們提出的象蟻之爭讓人印象深刻。郭臺銘堅持企業做大才是生存之道;馬雲卻認為“船小好調頭”才是網路時代的大勢所趨。馬雲說:“我的夢想是要把富士康這種巨無霸企業打得七零八落,讓大家都有飯吃。在網路時代,欠缺彈性的大象,肯定會輸給能合力搬走大象的小螞蟻。”但郭臺銘對馬雲“小就是好”的看法不以為然,網路時代能讓大企業如虎添翼,影響深遠。

  雖然雙方爭論不休,但事實上,雙方都認為電子商務將會大有作為。阿里巴巴董事崔仁輔是郭臺銘與馬雲相識的“媒人”,他曾表示,介紹郭、馬兩人相識,“這兩個極端的人,不是變成仇人,就是變成好友。”郭臺銘與馬雲第一次會面,確實大吵了一架,但隨後在多次合作中已經變成了可以談天的朋友。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在國際上最大的競爭對手eBay全球CEO約翰也曾表示,他與馬雲是朋友。在去年9月10日的第七屆西湖論劍大會上,約翰多納霍躍上主席臺侃侃而談的樣子成了當天人們議論的熱點,這個昔日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打得你死我活的公司的代表,當天的身份已然變為阿里巴巴的“重要嘉賓”。

  約翰曾經回憶他初次見到馬雲的經過。他表示,在他剛剛加入eBay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馬雲。那時,馬雲主動走到了他的房間,在交流中,馬雲巨大的商業規劃以及激情讓約翰折服。

  同時,約翰表示:“雖然我是淘寶的競爭對手eBay的CEO,但我對阿里巴巴在全球市場做出的成績感到很敬仰。我和馬雲是朋友,兩個公司未來將有更好的合作。”

  冷酷劍客

  春風般的溫暖和冰雪般的寒冷如同天使和魔鬼一樣在馬雲身上輪番出現。

  對內部員工,阿里巴巴曾被多次評為“最佳僱主”;對外,馬雲對競爭對手的態度也很和善;在講臺上,馬雲也曾侃侃而談。但近年來的高層變動也讓人看到馬雲冷酷的一面。

  在港交所舉行IPO儀式的偏廳樓梯入口,曾經懸掛著一幅阿里巴巴當年上市時贈送的宣傳畫,畫中18名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就是外界口中的“十八羅漢”,但和騰訊的五名創始人如今大多擔任企業高管不同,這十八個創始人幾乎沒有擔任公司的高管,隨著僅有的幾名高管淡出,“十八羅漢”也將成為阿里巴巴的歷史。

  2007年12月24日,淘寶網的辦公室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但淘寶網CEO孫彤宇卻面如死灰,五分鐘前收到的被宣佈“離崗進修”的郵件完全破壞了他本來的好心情。孫彤宇是阿里巴巴最早的創業員工之一,被外界稱為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之一,和馬雲在網際網路江湖摸爬滾打多年。早在1996年,孫彤宇就加盟中國黃頁,和馬雲並肩作戰。1999年初和阿里巴巴創業團隊一起回到杭州,打造阿里巴巴網站。2003年4月,率領團隊祕密籌建C2C網站淘寶網。

  此次高層變動不僅事前毫無預兆,而且還涉及當時的阿里巴巴集團COO李琪、CTO吳炯、資深副總裁李旭暉等人,孫彤宇的職位由當時支付寶總裁陸兆禧接任。

  當時目睹現場的某員工向記者表示,在辦公室呆坐的孫彤宇隨後放聲痛哭,他的親密戰友們也加入了痛苦的隊伍,整個辦公室瞬間從快樂的雲端跌至谷底。

  該員工同時表示:“馬雲在工作中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加鐵腕主義者,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不惜冷酷無情。”

  近日,衛哲被宣佈引咎辭職後,並沒有和馬雲撕破臉皮,甚至還和馬雲釋出了內容互相呼應的郵件。但當時以調整學習為藉口被“調離”的孫彤宇也不過在阿里巴巴多堅持了三個月的時間。看起來衛哲恐怕也是這樣的下場。

  有趣的是,這次人事變動,馬雲又選擇了陸兆禧接替衛哲的職位。

  好男人

  馬雲在對員工的演講和郵件中曾反覆提到:“過年了,帶著你的家人,去好好玩,好好花錢吧。認真生活,快樂工作,替我向阿里家屬親人們問好。”

  這或許是因為馬雲覺得自己一直忙於工作,對家人虧欠太多。所以他希望手下的員工能夠給自己家人幸福的生活。

  馬雲曾在演講中宣稱:“把你太太當合作夥伴,不要把她當太太看。”

  他的妻子張瑛,是他教書時的同事,和馬雲結婚以後成了馬雲事業上的得力助手。馬雲曾動情地說道:“這幾年來,張瑛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朋友圈子,天天都在公司。”後來張瑛從阿里巴巴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的職位上退出阿里巴巴的管理層,還曾引起一陣風波。馬雲說這個決定是張瑛提出來的。“她認為公司到這個時候,讓別人看見阿里巴巴CEO的夫人在公司裡,不管你做得怎樣,別人看你的眼光都會不一樣。”

  這是個被網友戲稱為“外星人”的男人。有媒體形容他“顴骨深凹,頭髮扭曲,露齒歡笑,頑童模樣,5英尺高100磅重”。他曾自嘲除了媽媽沒人愛他,也號稱演講要踩15釐米的高臺。他創立阿里巴巴十餘年,有人說他是騙子、瘋子、狂人,也有人說他是天才,有人謀劃打倒他,有人把他奉為偶像和人生的導師。他蹬過三輪賣過麵包,也給《贏在中國》當過評委,和金庸下棋交朋友。

  商人、學者、鐵腕獨裁者、家人、朋友,馬雲在眾多身份中切換著,並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