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外賣、快遞、單車……成為環境汙染源頭後應如何“擺平”

外賣、快遞、單車……成為環境汙染源頭後應如何“擺平”

外賣

技術分享

隨著互聯網在各個行業的全面滲入與結合,很難再以“虛擬”、“現實”這樣涇渭分明的界限,將互聯網和實體行業區分開來。這也意味著,與實體行業“糾纏”愈發深入的互聯網,將在更深的程度上影響著真實社會。而就近段時間來看,狂飆發展的外賣、快遞、共享單車等互聯網“新秀”,正在成為環境汙染的新源頭。

外賣平臺大量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快遞行業產生的各種垃圾、被廢置的共享單車含有大量重金屬……而這些都成為環境的潛在威脅,正在表現出愈來愈負面的問題。那麽,在這些互聯網“新秀”成為環境汙染源頭之後,應該如何去“擺平”呢?

變身環境汙染源頭!觸目驚心的事實

近日重慶市綠色誌願者聯合會分別將餓了麽、美團外賣等外賣平臺的主體公司告上法院,而原因則是後者未向用戶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選項,致使系統會默認為其配送一次性餐具,造成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或許很多人認為這樣做只是大驚小怪,但現實卻可能更加殘酷。

據美團外賣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日接單量達1200萬份。按照這樣的數據進行推算,整個外賣行業的日訂單量有可能接近3000萬。而根據一家公益環保組織的采集100個訂單樣本測算,平均每單要消耗3.27個塑料餐盒或杯子。這意味著,外賣平臺一天消耗的塑料制品達數千萬個。

此外,去年國內快遞業完成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0%以上,包裝垃圾高達400萬噸,這些垃圾大多不可溶解。至於大量閑置、亂停亂放的的共享單車,更是成為“環境殺手”。不僅單車身上的塑料件難以分解,金屬車身更是危害頗大的重金屬源頭。

對癥下藥,各個擊破!將新汙染源頭全部“擺平”

在國家狠抓環境治理的當下,煤炭、鋼鐵等行業都處在寒風中,但外賣、快遞、共享單車等新興行業卻不管不顧地埋頭狂飆,甚至成為環境汙染的新源頭,讓人不勝唏噓。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於這些基本上都是新興行業,尚沒有恰到其位的監管部門和政策,讓其遊走在灰色邊緣地帶。

以外賣行業為例,雖然早在2008年6月1日就正式執行“限塑令”,明確規定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同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但這樣的場所限制,顯然並不適用於外賣行業。

而要將這些新汙染源頭全部“擺平”,必須對癥下藥,各個擊破。以共享單車行業為例,交通運輸部於7月初發布《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讓前者將迎來政策監管的時代。此外,各大城市也推行了針對當地共享單車的監管方案和政策,完善對後者的全面、細化監管,防止其繼續狂飆下去對環境產生更多負面影響。

對於外賣行業和快遞行業,也要將監管落實到位,將應付的責任進行明確區分。此外,也要群策群力,以先進的技術研發汙染物的可替代品,至少先要逐步減少塑料品、金屬材料的濫用。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逐步解決這些環境汙染新問題。

小心監管成空,制定、實施可行方案

需要註意的是,在監管方案和政策制定、實施的過程中,絕不能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糊弄過關的現象。比如此前“限塑令”的初衷原本是極好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超市等只是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但只要付出幾角錢,照樣可以獲得塑料袋。甚至很多小超市、地攤等為了招攬消費者,還明目張膽地免費提供塑料袋。

如果外賣行業也采用不提供免費餐具,而是付費餐具的形式,也難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因此,監管要想不“成空”,就必須制定、實施可行方案。如果不能趁外賣、快遞、共享單車等行業還未完全“膨脹”之際“先下手為強”,日後將更加難以監管和治理。屆時,環境保護也成為了一場空。而這也給後來者給予警示:別以為沾上互聯網元素就可以“為所欲為”。(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外賣、快遞、單車……成為環境汙染源頭後應如何“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