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郝小亮-讀王堅《在線》:互聯網能做的和沒做的事還有很多

郝小亮-讀王堅《在線》:互聯網能做的和沒做的事還有很多

數字 產生 引用 發展史 似的 ... 互聯網 不足 人類

王堅博士是我所見過的互聯網公司管理層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將演講做到不使臺下觀眾犯困的人之一,更何況他所演講的內容大多與艱澀難懂的技術相關。這當然算得上是一項優於常人的能力,盡管在這方面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同時也是王堅的上級,馬雲的能力要遠在其之上。

在為《在線》一書所做的序中,馬雲如此評價王堅:“假如我們的博士是程序員出身,那麽阿裏的CTO可能和任何公司的CTO毫無區別。”倘若王堅與大多數CTO無異,那麽《在線》這本書多半不會引起我的興趣,可以想象閱讀一本用專業術語與嚴肅口吻講解某項技術和其運作原理的書籍,將是一次多麽乏味的體驗。

相比起他的演講來,王堅的文字更加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洞悉技術本質的穿透力,他從對數據的價值挖掘中大膽設想人類的未來,也不留情面地當著《大數據時代》一書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的面直指“大數據”這一稱謂的不恰當性。在王堅看來,數據的本質和價值並不在於“大”,而是“在線”,只有在線且流動的數據才具有價值。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使用磁帶來儲存和播放音樂,而現在磁帶這一介質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淪為一種收藏品。比其較晚出現的光盤也有著類似的演變軌跡。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數字化、互聯網化,走向“在線”時代。或者反過來說,“在線”世界的版圖正在以不可想象地速度加速擴張,成為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新大陸。

物理學家用外祖母悖論證明了時間的不可逆性,在我看來,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樣有其不可逆的一面。正如現代社會離開“電”就將無法運轉,而未來我們將再也無法適應一個離線的世界。事實上這種跡象已經很明顯,今天如果手機信號突然消失立馬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再比如像支付寶這樣的在線支付工具突然停止服務哪怕一個小時,帶來的損失也是無法想象的。

數據是構成在線世界的一磚一瓦,而互聯網則是在線世界成立的基礎設施。今天已經沒有人在強調“電”對於現代社會的重要性,而我們之所以仍然在過分強調互聯網的價值,甚至包裝出各種花哨的概念,原因恰恰在於互聯網尚未真正到達無所不及的地步。而王堅和他所帶領的團隊所做的,就是讓“在線”成為一種再平常不過的狀態,以至於人們再也不會一本正經地談到互聯網的重要性。

在被問及繼雲計算和大數據之後新的技術發展是什麽時,王堅說:“至少50年以內,我們都還是圍繞著互聯網做事。”是啊,互聯網能做的和沒做的事情還要很多,有時候我們急切地想要往前邁一步,甚至於創造出“移動互聯網”這樣一個概念來欺騙自己,可是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有本質區別嗎?

王堅認為沒有。我同意他的觀點。移動互聯網只不過是互聯網的延伸,是一種對實現時刻“在線”這一願景的努力。要說區別,恐怕只是移動互聯網設備使用的電源是較為便攜的電池罷了。沒錯,沒有電池就沒有移動互聯網。

關於未來,我認為任何基於經驗所作出的預判都不足以令人信服,原因在於我們當前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科技發明都產生於短短兩百年間,與人類10萬年發展史相比起來,這段經驗十分短暫且嚴重偏離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幾乎是突然之間,人類進入到了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文明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基於經驗和規律所做的預判都顯得過於脆弱。

正如凱文·凱利在《失控》一開始所引用的那句福音,我們所能夠預判的只是“舊的逝去,新的到來”,磁帶、光盤成為過去,在線音樂時代到來。傳統商業成為過去,在線支付時代到來。汽車僅僅作為交通工具的時代過去,而以數據為引擎的汽車已經到來......

而王堅則用《在線》一書告訴我們,萬物互聯網的時代正在到來,而“在線”將成為一種常態。但在這個時代到來之前,互聯網所能做的和沒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就是王堅和他的團隊正在做的。

----------------------------------------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亮子(來自豆瓣)
來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53132/

郝小亮-讀王堅《在線》:互聯網能做的和沒做的事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