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們是如何上網,淺析(局域網+廣域網篇)

我們是如何上網,淺析(局域網+廣域網篇)

方便 域名解析 七層 補充 發出 它的 net domain 技術分享

上次寫了局域網的篇,這次補充廣域網篇,如有錯誤及改善之處,請不吝指教,拜謝~

局域網的通信主要依賴於交換機,廣域網就需要路由器了,我們以公司常用的網絡模型舉例:

技術分享

  我們首先解一個小知識:我們上網其實是需要知道對方服務器的MAC地址,但對於我們來說MAC地址太難記憶了,我們就用IP地址,通過arp協議進行映射解析出MAC地址;但IP地址對於我們來說同樣不方便記憶,我們就用域名,通過域名訪問域名服務器,域名服務器返回IP,我們就可以上網了  

局域網A與局域網B的通信流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①局域網A發出數據:假設PC1_A想要與PC1_B進行數據交換,但我不知道對方的MAC地址,也不知道IP,僅僅知道它的域名(www.baidu.com),PC1_A發送數據,封裝上DIP、SIP、DA、SA(見註釋1),現在我們的數據報文:技術分享

由於我們並不知道DIP,所以我們的DIP就先發送一個DNS請求,局域網A附近的DNS服務器就會返回一個IP地址,這樣我們就有了DIP;DA也不知道,就發送一個ARP請求,這個請求為了獲取路由器的MAC地址,這樣我們就知道了DA;我們的信息就全了,把包發給交換機;數據到了交換機,交換機根據DA發送給路由器所在的端口並重新進行二層的封裝,路由器收到包解析出DIP,查詢路由表,查詢存在即為可達路;

②數據在廣域網的傳輸:路由器查詢路由表,如果存在則為可達,數據包就到了廣域網,經過廣域網多種協議的封裝最後到達了局域網B(見註釋2)

③局域網B收到數據並回應:局域網B的路由器收到數據包並解析發現目的IP是自己,根據NAT解析出地址,將數據包發送給對應PC1_B;PC1_B收到數據包檢查MAC地址是自己,回應PC1_A,這樣路由器就會將路由記錄路由表,交換機將MAC記錄MAC轉發表,這樣PC1_A與PC1_B之間可以看成是透明可達的

註釋1:我們發送數據的封裝順序是按照OSI七層進行封裝,我在此說的是廣域網的交換,所以只對網絡層、傳輸層說明,上面層級的封裝以後單獨來說

DIP(distance ip)、SIP(source ip)、DA(distance MAC)、SA(source MAC)

註釋2:Intenet中的傳輸過程,在我們從域名服務器得到IP地址後,由路由器根據路由表查詢後發送到廣域網,就是之前DNS請求會給你一指定的‘路‘,接下來走以太網的傳輸過程,內容很多,以後會單獨來說

知識補充:

1、默認網關的作用是當我找不到目的IP時,我的包就向這個配置的默認網關發,所以默認網關的IP一般配置為連接外部網絡的路由器的地址

2、子網掩碼的作用,比如掩碼為255.255.255.0,你的IP為172.20.10.3,你可以訪問局域網內的該網段172.20.10.x的計算機,同時這個局域網的PC數目就不能超過254臺

3、ARP(adress route protocol),將IP地址映射為MAC地址的一種協議

4、DNS(domain network service),將域名解析為IP地址的一種服務

技術分享

我們是如何上網,淺析(局域網+廣域網篇)